湘教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3.3.1自然界的水循环课件
展开考点一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体类型: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液态水 (数量最大)、固态水。 (2)关系: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 相互补给 的关系。
2.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示意图
(2)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 的矛盾。 ③海陆 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塑造着地表 形态。 特别提醒(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2)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1.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2.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1)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图所示:
(2)河流水、地下水和湖泊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三种水体的补给状况取决于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如图所示:
自然界的水循环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②距海远近。③地形是否阻挡。(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关注喀斯特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典题示例(2016全国Ⅲ卷,7~9)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 降水量增加 ② 坡面径流增加 ③ 蒸发(腾)量增加 ④ 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思路分析①理顺水循环环节,并理解植被对水循环的影响。②获取关键信息:“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即忽略蒸发;分水岭岩层倾斜并且向乙河流域倾斜。第(1)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有利于地表水下渗。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下渗量减少,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坡面径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A项错、B项对;森林对降水变率影响不大,C项错误;河道淤积基本不会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多少,D项错误。第(2)题,森林植被对降水量影响不大,①错误。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和蒸发(腾)量增加,坡面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③④正确。第(3)题,由“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可知,忽略蒸发,降水全部转化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多,故两条河流径流总量减少。读图可知,透水岩层向乙河流域倾斜,导致甲河流域部分坡面径流下渗到乙河流域,从而汇入乙河,故甲河径流减少、乙河径流增加。
命题立意 本题以两条河流分水岭岩层剖面图和流域植被变化为背景,从正向、反向和综合三个角度考查了人为和自然地理要素对水循环的影响,对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效果非常明显。答案 (1)B (2)C (3)D
【对点训练】(2018广东茂名一模)标准差椭圆法是分析空间分布方向性特征的经典方法之一。椭圆的大小反映空间格局总体要素的集中程度,偏角(长半轴)反映格局的主导方向。下图为1991—2015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格局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对于该时间段北京市不透水地表时空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A.标准差椭圆范围逐渐扩大且向南移动B.不透水地表范围不断缩小C.总体上以东北—西南方向为主导D.不透水地表区域分布越来越零散(2)1991—2015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空间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降水C.植被D.城市规划(3)1991—2015年北京市不透水地表时空变化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A.城市热岛效应增强B.城市空气湿度增加C.城市内涝现象得到缓解D.近郊区农业用地增多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河流补给类型的判读方法
典题示例〔2013上海卷,(九)〕右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A.1—2月B.3—4月C.6—7月D.11—12月(2)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A.冰川、地下水B.雨水、地下水C.雨水、海洋水D.海洋水、冰川(3)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第(1)题,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湖泊,能够对长江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湖泊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夏季6—7月份长江流域处于梅雨季节,降水量大,为丰水期。第(2)题,甲水体和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地下水与长江水和洞庭湖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冰川水可以补给长江水,但是长江水不能补给冰川水;长江水可以补给海洋水,但是海洋水不能补给长江水;雨水补给长江水和湖泊水,长江水和洞庭湖水也都可以经过蒸发补给雨水。第(3)题,洞庭湖对长江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洞庭湖的面积增大,蓄水调洪能力增强,则丰水期a补给和枯水期b补给都增大。
命题立意 本题以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为依托,利用简单材料实现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多方位考查,综合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答案 (1)C (2)B (3)D
【对点训练】(2018吉林长春质检)多年来看,长江和鄱阳湖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鄱阳湖对于长江的较强作用(鄱阳湖补给长江)主要在4—6月,而长江对鄱阳湖的较强作用(长江补给鄱阳湖)主要发生在7—9月。三峡水库的调蓄作用影响到长江和鄱阳湖的相互作用,一般三峡水库4—6月放水,7—9月少量蓄水,10月大量蓄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推测影响长江和鄱阳湖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降水B.人类干扰C.地形D.太阳活动(2)三峡水库的调蓄作用对鄱阳湖的影响是( )A.4—6月的放水减弱了长江作用,减弱了鄱阳湖洪涝灾害B.7—9月的少量蓄水加强了长江作用,加剧了鄱阳湖旱灾C.10月的大量蓄水增强了长江作用,减弱了鄱阳湖旱灾D.4—6月的放水加强了长江作用,加剧了鄱阳湖洪涝灾害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1.河流流量过程曲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示例(1)地区(我国)(2)天气(我国)
(3)气候(北半球)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表现了河流径流的特征和基本规律,也就是河水的空间来源和时间变化的总体反映,它是由横、纵坐标组成的坐标图。具体判读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识别图中横、纵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单位及表示方法,特别是纵坐标应更加关注,如纵坐标代表几种地理事物、各地理事物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等。(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如流量大小、汛期及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及断流情况,以及流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等。①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纵坐标中流量数据(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②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的变化幅度,可以确定河流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以及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据此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的年际变化规律)。
2.判读内容及原因分析(1)流量过程曲线图反映的主要内容①流量的大小。②曲线变化幅度反映了水量的季节变化。③曲线高峰区反映了河流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④曲线低谷区反映了河流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2)根据流量过程曲线图分析原因①河流流量是由河流补给水源决定的。②汛期出现在夏秋季、枯水期出现在冬春季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冬春季、枯水期出现在夏秋季,主要是雨水补给。③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④出现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由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⑤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断流往往是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⑥流量过程曲线变化和缓的河流,多是由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还可能是因为水库的调节作用。
典题示例(2016江苏卷,7~8)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蒸发B.下渗C.蒸腾D.地下径流
思路分析地表径流,主要来自雨水、地下水、冰川或冰雪融水、过往径流。植被的覆盖率、植被的类型等对地表径流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对雨水的涵养功能大,增加下渗时间和下渗量,可调节地表径流的大小。森林火灾使森林面积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降水下渗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增多,所以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第6年植被增加,流量峰值变小,河流含沙量变小。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小,该河流火灾后第1年、第6年径流差异主要是森林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减弱所致。
命题立意 本题以不同年份河流流量过程线图为依托,考查某流域森林火灾后不同年份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变化的差异及成因,体现地理事物动态过程和实践探究。答案 (1)D (2)B
【对点训练】(2019安徽合肥九中质检)下图中,甲为某地水系略图,乙为A、B两水文站的年内径流量季节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两水文站所在地区可能位于( )①中国南方 ②智利中部 ③法国南部 ④英国南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从甲图中可判断( )A.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B.7月沙洲的面积最大C.7月河流的输沙量最小D.7月M处河流自东向西流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描述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根据上述关系图,可总结出:1.河流水文特征
特别提醒(1)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2)河流水文特征试题答题思路①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答题思路一般为:②比较同一河流不同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或差异,答题思路一般为: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课件ppt,共1页。
湘教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15旅游地理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15旅游地理课件,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3-,-4-,-5-,-6-,旅游资源的价值,-7-,-8-,-9-,-10-,-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14.2中国地理分区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14.2中国地理分区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3-,-4-,-5-,-6-,-7-,考向一,考向二,-8-,-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