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综合复习试题(十八)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综合复习试题(十八),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句子默写,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诗歌鉴赏,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语文综合复习试题(十八)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 【甲】 ,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那些小丘的线系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xuàn ① 染,不用墨线勾勒 ②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使人 ③ 愿久立四望, ④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草原风光 【乙】 ,就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在语段①②处填与正确的汉字和拼音。①xuàn______ ②勒______(2)在语段【甲】【乙】两处分别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一碧千里 引人入胜 B.沃野千里 引人注目(3)语段中□处应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分号 B.顿号 C.逗号 D.叹号(4)在语段③④两处填入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既……又…… B.既然……就……C.或者……或者…… D.尽管……可是……(5)请你选出用于写景的主谓短语,正确的一项是( )A.一泓清泉 B.百花齐放 C.情思悠长 D.风和日丽春暖花开、草长yīnɡ飞之际,怎奈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使得“清明”二字增添了几分huì暗迷蒙。虽然清明节俗繁多,形式各异,但从古至今贯通于其中的核心价值,乃是中华民族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怀。孟浩然吟“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这是【甲】,在追思缅怀里敬畏生命;杜甫诵“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这是【乙】,在民心淳厚中心系家国;《诗经》云“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方秉兰兮”,这是【丙】,在洗涤灵魂后chōng憬美好。这一天,我们低头追思永远shì去的亲人【丁】这一天,我们抬头迈向生机绽放的新春。2.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3.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慎终追远 【乙】民德归厚 【丙】清心明志B.【甲】民德归厚 【乙】慎终追远 【丙】清心明志C.【甲】清心明志 【乙】慎终追远 【丙】民德归厚D.【甲】民德归厚 【乙】清心明志 【丙】慎终追远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中的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在清明节有挥之不去的愁思;而他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却挥笔写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大气磅礴的佳句。B.划线句“使得‘清明’二字增添了几分huì暗迷蒙”的结构不完整,应在“迷蒙”后添加“的感觉”。C.文段中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D.【丁】处应该使用的标点是分号。二、句子默写5.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床头屋漏无干处,___________________ 。(2)参差荇菜,______________。窈窕淑女,钟鼓乐之。(3)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4)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5)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作者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三、综合性学习6.仔细观察下图,请写出漫画所蕴含的道理。四、名著阅读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题。某班级将开展主题为“感受明清小说人物魅力”的语文学习活动,下面是一张活动任务单,请你按要求完成。(1)看图说出小说经典人物姓名。(2)活动将请同学们讲明清小说中人物的故事,下列选项中,哪两项不是讲故事的要素 (填序号)A.故事情节 B.人物特点 C.写作意图D.外貌特征 E.人物关系 F.创作背景(3)著名学者王立群在“百家讲坛”讲述《史记》系列人物时,曾分别用一句简短的话点评这些历史人物,例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千古一帝。现在,请你也用一句简短的话,恰当点评《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形象人物: 点评: 8.名著阅读下面是某名著的一个片段,几位同学对此展开了讨论,请按要求补全对话。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饮,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甲同学:这是《朝花夕拾》中_________(填篇名)的片段。乙同学:是的,“我”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又期待,却因_________(填情节)而冲淡。率真玩乐的日子却没有感到高兴,这种沉重感深深地压在“我”记忆中了。丙同学:如果当时“我”手里的书是<西游记》,或许就能沉浸其中,忘了赛会了。丁同学:有可能。《西游记》是一部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各路神佛妖魔各自神通,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两个你认为最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读来让人兴趣盎然。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赤 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钢雀春深锁二乔。9.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将磨洗认前朝”一句的动态画面。10.“东风”一词语义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六、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摄,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注】①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五个人都是当时的伶人。生,指男伶。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②呆白:苍白。③苍头:指以青色包头巾裹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仆人。④欱:通“喝”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__(2)余拏一小舟__________(3)上下一白_________ (4)坐久清冽:__________(5)举大觥敌寒__________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声为寒威所摄,咽涩不得出。13.【甲】【乙】两文都用了白描的写法。【甲】文中体现这种写法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乙】文中体现这种写法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14.两文都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七、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安全是未来数十年深刻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人类的生命健康,城乡发展,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维系都高度依赖水资源。联合国水机制在2020年的世界水日发布了《世界水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全球用水量在过去的100年里增长了6倍,水资源的需求正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并根据世界各地区地表水、地下水抽取的水量与可用总水量的比值,制作了全球年度基准水压力图:目前全球有36亿人口(将近全球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缺水地区。到21世纪中叶,将有超过20亿人生活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约40亿人每年至少有一个月的时间遭受严重缺水的困扰,且将会有22个国家面临严重的水压力风险。材料二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也不容乐观。我国31个省份中有16个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300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2000亿元。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人口增长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20年间,全球每年出生人口约1.3亿,年人均淡水可供应量减少了20%以上。全球气候变化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另一重要原因,且二者互为因果、螺旋演进。气候变化打破了地球亿万年来形成的热量和水份平衡,水循环加速,改变了全球水资源分配,导致湿润的地区更加多雨,干旱的地区更加干旱,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成为碳排放量增加的诱发因素。与水源性缺水相对的是水质性缺水,水污染是水质性缺水的主要原因。工业、农业和城市产生的污染,导致越来越多的淡水无法被利用,也给生态系统健康带来挑战。联合国发布的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称,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几乎每条河流的水污染情况都进一步恶化。材料三在我国,水安全问题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节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完善节水制度标准,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强化节水监督管理,让节约用水真正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增效减排是解决水危机更为直接有效的手段。提高农业效率,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分区域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并根据水资源条件,推进适水种植、量水生产,让每一滴水发挥更大价值。同时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实施节水管理和改造升级,积极推行绿色高质量每类升级和循环化改造,从根本解决水质性缺水问题。1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水资源短缺”,以下对其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甲】全球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缺水区。【乙】全球人口增长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丙】全球气候变化是水质性缺水的主要原因。16.从材料三的相关内容中可以看出,中国治理废水项目完成的投资呈现_________趋势,说明了_________。17.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的主题为“珍惜水、爱护水”。与此同时,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也拉开帷幕。请你结合三则材料,为“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确定一个主题。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让路①几个朋友约好,春节一起全家出去旅游,地点选在桂林,自由行。②分头准备。我和一个朋友负责买票。③知道买票难,没想到会这么难。④先找关系,看能不能弄到票。亲戚、朋友、战友、同学、工作关系等等,都筛了一遍,买不到。再从关系里挖关系,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战友的战友、同学的同学、工作关系的工作关系等等,掘地三尺,又筛了一遍,还是没办法。⑤听说火车站开通了电话实名订票,赶紧打电话。电话很快拨通了,先听到第一个提示音:订票请摁一;按一。然后听到了第二个提示音:输入您的身份证号码。18个号码输完后,电话里传来温柔的女声:订票系统正忙,请重新拨号……从早上8点开始,我们整整拨打了一个上午,一次都没有打进,更别提订到票了。⑥看来只有一个办法,老老实实到火车站窗口排队,买票。⑦来到了火车站。我已经很久没有坐过火车了。火车站的场面,让我们震惊。脑海里立即蹦出几个词: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但似乎都不足以形容我所见到的拥挤、繁杂、混乱的场景。到处都是背着、扛着、掖着、拎着、举着、抬着、拖着、守着大包小裹的人们,看得出,他们大多是进城打工的农民,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焦虑和无奈。⑧买票的队伍,从售票处一直排到站前广场,像藤蔓一样,迂回曲折地盘绕了一圈又一圈。排队的人,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有的垫张报纸坐在地上,有的啃一口饼干喝一口水,有的大声地打着手机,讲一口听不懂的方言,更多的人,木然地站着,不时地踮起脚尖,看看前面的队伍,动了没有……⑨我们粗略估算了一下,如果现在排队的话,估计轮到放进售票大厅,至少得四五个小时。现在每天预售的,都是第11天的票。每天一开售,很多方向的票就卖完了。广西方向,是票源最紧张的方向之一。所以,即使最后放进去了,也不知道能不能买到票。不如请排在最前面的人帮忙代买票,付他一点辛苦费。⑩找到了排在队伍前面的一个中年人,憨厚的样子。先和他聊聊,套近乎。他告诉我们,前天他就开始排队了。前天排到他时,11天内的票都卖完了。他没有离开,而是继续排,等着买后面的预售票。排到他时,票又卖完了。今天是他第三天排队了,如果再买不到的话,年前的票就没了,也就没机会在春节前赶回家了。他说,老家在贵州,已经两年多没回过家了,今年无论如何得回趟老家,太想家里的孩子和老人了。⑪我递根烟给他。他哆哆嗦嗦地接过去,点上。猛吸一口,脸上的皱纹似乎舒展了不少。忽然,他看看四周,轻声问我们,你们也是要买火车票吧?每个人限买五张,我只要两张,我和我老婆的,我可以帮你们买三张。我接过话茬,那太好了,我们想买到桂林……朋友忽然打断了我的话,我们不需要买票了,谢谢你,祝你顺利买到票。⑫朋友拉着我,往站外走去。⑬我一脸纳闷:“人家答应帮我们带几张票,你为什么拉我出来?不想买票啦?”⑭朋友郑重地点点头:“不买了。我们不去桂林旅游了。”⑮我瞪大眼睛:“你疯了?”⑯朋友指着广场上黑压压的人头,说:“他们都是要回家去过年的,票都可能买不到,如果我们不去桂林游玩,就意味着也许能多出好几个民工可以买到回家的车票。”⑰原来……可是……我正要和朋友辩解,迎面走来十几个背着很大包裹的民工,我和朋友赶紧侧身让开,他们冲我们友好地笑笑。我豁然开朗,对啊,路途拥挤,那就把路让给回家的人吧!18.根据上下文,第④段加点的词语“掘地三尺”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19.第⑧段划线句运用_________修辞,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20.联系上下文,试分析第⑩段在文中的作用。21.怎样理解“那就把路让给回家的人吧!”这句话?2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描写随处可见的拥挤繁杂场面以及拿着大包小裹的民工突出表现了买票之难。B.即便找尽各种关系、通过电话购票以或是到窗口排队都难以买到票。C.中年民工答应帮我们买票是出于热心肠,而并不是因为他知道我们会给他一点辛苦费。D.最终,“我”是因为被朋友说服才决定不去桂林旅游的。八、作文23.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尼泊尔时间2018年5月14日8时26分,中国69岁的“无腿勇士”夏伯渝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年龄最大也是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登山者,夏伯渝多年来,历经截肢、癌症、多次大手术等磨难,始终不忘登顶珠峰的梦想,坚持高强度训练。他一次又一次抱着假肢向珠峰发起挑战,却接连因为地震、风暴而失败。直到去年,这位七旬老人终于在海拔8848米处登上他人生中的“荣誉殿堂”,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双腿假肢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人。2019年5月11日,他来到《经典永流传》的舞台上朗诵起汪国真的《山高路远》,和他同台演出的著名歌星谭维维激动地称赞他“就是比山更高的人”。在夏伯渝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梦想”“突破”“挑战”“越越”“拼搏”……要求:①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1.(1) 渲 lè(2)A(3)C(4)A(5)B2.莺 晦 憧 逝3.A4.C5. 雨脚如麻未断绝 左右流之 欲济无舟楫 禅房花木深 萧萧班马鸣 海内存知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6.要做成一件事,不能光靠使用蛮力气,还必须掌握科学规律(或方法)。(其它能体现主题的,语言简洁凝练都可。7.(1)杨志 范进 诸葛亮 刘姥姥(2)C F(3)示例:吴用——智慧化身,忠诚无二的人。8. 《五猖会》 父亲强迫我背《鉴略》 示例:高老庄计收猪八戒 大闹天宫(大闹五庄观,三借芭蕉扇,四圣试禅心等)9.示例:我手拿折戟在江边碎石上来来回回地磨着,用水轻轻洗去戟上的锈迹,仔细地辨认着它的朝代。10.东风一指自然界的东风,也暗指成功的机遇。11. 消失 撑(船) 全 凉 抗12.(1)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2)声音被寒气的威力所震慑,艰涩得出不来。13.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14.表达了作者不随流俗的高雅情趣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或深挚的隐逸之思和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趣),寄托了对故国的怀念之情。15.丙16. 逐步下降 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 17.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18.想尽各种办法,找遍各种关系19. 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排队买票的队伍之长,体现了买票的不易。20.交代了中年人排队买票的艰难过程以及坚持买票回家的原因,为下文朋友有感于民工的不易,决定让票做铺垫。21.(1)我们决定不去桂林旅游,把买票的机会让给需要回家的民工;(2)在别人有困难时,把机会让给最需要的人。22.D23.范文梦想的力量梦想是处于逆境中的光芒,它会激发我们的潜能,让一切变得皆有可能。--题记 天空依旧那么蓝,白云依旧那么软,轻风依旧那么柔。只是我的生活变得乱糟糟,如麻一般让人揪心。那惨不忍睹的成绩,母亲虽没有多说,可我自己心里明镜似的,非常清楚。 目光瞥向那个角落,那个曾让我无忧无虑的乐园。幼时的自己经常蹲在那儿数蚂蚁、看昆虫,现在却已长满了杂草,中间似乎有一节小小的藤条,青翠欲滴,嫰绿的叶子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烁烁,勃勃生机令人心花怒放。也许它会长成一片花海,覆在樯上,那该多美啊。可现在的我就如一棵懦弱的小草,没有勇气去面对生活的暴风雨。更让人心情郁闷的是,事事不尽如人意——我与朋友闹僵了,处境尴尬;成绩仍旧上不去,母亲每次欲言又止。那种打击,让柔弱的我变得更加没有生活的勇气,心里很不是滋味。 沉甸甸的铅灰色的云掠过头顶的天空,顷刻之间我听见雨声,舒缓有律,轻敲大地,身心疲惫的我却不知不觉睡去了。等我醒来时,金色的阳光再次洒满大地,我才想起那曾见过的小藤条,放眼望去,哪里还有它的身影,泥水肆意横流,浸没了墙下的小草,也似乎吞噬了它的生机。我有些懊恼,想起那个满墙花海的心愿,不禁有些失落,不知哪来的红丝条落到墙上,沾满泥水,轻轻飘动,更增一份哀怨,我轻叹一口气。 日子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等到茫然地过了几个月后,再回到老家那个乐园时,已迥然不同,晨光里露水在叶中闪烁着光辉,似有白色的星点小花散落其间,青色的根盘虬卧龙,显得苍劲有力,就这样,银色、金色、墨翠、深棕错落地铺满整个墙面,真像一幅绝美的山水画。 我凝神欣赏了很久,脑海里满是它的身影,惊艳中有感动、欣喜,还有沉思。我想,其实我与它蛮有缘的,同样遭受困境,不同的是它冲破了束缚,而我还在挣扎。一株藤,可以不惧风雨,顽强生长,这种毅力和勇气不得不让我佩服。我怎么就如此怯懦,不敢像它那样鼓足勇气,昂首挺胸,阔步向前呢?成绩差,可以后来居上;朋友误会,可以言归于好。只要我们要有勇气去直面现实,迎头赶上,一切皆有可能。多年以后,我记忆的长河中一定有一株藤。因为它的存在,给了我生活的勇气,让我意志坚定地走下去,有力量去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收获生命的美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综合复习试题(十八),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试题(十八),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复习试题(十八),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