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后精练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37337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后精练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37337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整册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后精练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后精练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课后精练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后精练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课后精练含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历史人教统编版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统编版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时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图所示的情况,最早应出现在, 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认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康有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录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下面与公车上书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B. 戊戌变法
C. 义和团运动D. 废除科举制
2.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以上内容旨在表明变法( )
A. 对新思想在中国社会传播起到推动作用
B. 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C. 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 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3. “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混乱。”该材料( )
A. 表达了对百日维新的抵制
B. 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
C. 批评维新派脱离了人民群众
D. 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
4. “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这体现了( )
A. 洋务运动影响的普遍性
B. 义和团运动影响的深刻性
C. 戊戌维新运动影响的国际性
D.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震撼性
5. 某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该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D. 《辛丑条约》
素养提升(限时10分钟)
6. 戊戌变法期间出现了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这些人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这说明戊戌变法( )
A. 壮大资产阶级的实力B. 实现救亡图存的任务
C.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D. 增强了革命社会基础
7. 维新变法时期,以倭仁为代表的保守派,顽固坚持传统,反对变法。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也不赞成国家制度转变为西洋模式。各省督抚大多采取消极观望态度。这反映了( )
A. 缙绅士大夫观念都很保守
B. 维新缺乏有力的政治支持
C. 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软弱
D. 制度变革不符合各方利益
8. 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
A. 坚决捍卫了民族尊严B. 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C. 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D. 具有盲目的排外性
9. 下图所示的情况,最早应出现在( )
A. 19世纪40年代B. 19世纪60年代
C. 19世纪90年代D. 20世纪初
10. 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认为:“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 革命任务不明确B. 指导思想不科学
C. 革命目标不清晰D. 具有空想性
11. 一百年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了戊戌变法,却昙花一现,归于失败,然戊戌变法却引起了人们的持续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从戊戌四月二十三日到八月初,康有为辅助光绪推行了百日的维新,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的新政。其中最要紧的有二件事: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第二,调整行政机构,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康广仁曾说:伯兄(指康有为)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街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
——张元济编《戊戌六君子遗集》第六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与光绪帝急于变法的原因,据此判定变法的性质。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戊戌变法的措施与不足之处。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基础达标
1.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给光绪帝上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称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898年,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B项符合题意。
2. A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戊戌变法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也就是说变法对新思想在中国社会传播起到推动作用,答案为A。
3. D 【解析】题干材料指出了维新派缺少政治经验,急于求成而造成了混乱状况,说明变法配套措施不完善,D项正确。
4. B 【解析】材料中“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体现了义和团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故B项正确。
5. D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条约是《辛丑条约》,答案为D。
素养提升
6. C 【解析】材料信息“戊戌变法期间出现了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这些人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说明戊戌变法促进了知识分子明确了时代使命,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C正确。
7. B 【解析】维新变法得不到保守派、洋务派和大多地方督抚的支持,这说明维新变法缺乏有力的政治支持,故B项正确。
8. D 【解析】以上称呼反映了义和团不能区分外国的侵略和外国的文明,带有盲目排外倾向,故D正确。
9. D 【解析】据图可知,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此现象与1901年《辛丑条约》有关,即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D项正确。
10. B 【解析】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反对西洋化、反对近代化,不顺应历史潮流,即指导思想不科学而必然失败,B项正确。
11. (1)原因:民族危机加深。
性质: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2)措施:政治改革,裁汰冗员;经济改革,成立农工商总局;考试制度改革,废除八股文。
不足:贪多求全;急于求成;力量薄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同步测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后作业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随堂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辛亥革命胜利后,有人评论说, 有学者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