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锋面与天气教案与作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锋面与天气教案与作业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锋面与天气教案与作业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锋面与天气教案与作业第3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锋面与天气教案与作业

    展开

    锋面与天气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气团:水平方向上湿度、温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锋面:冷暖气团交汇的面。①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的时候,由于冷气团的势力比较强大,冷气团就会俯冲到暖气团的下面,所以暖气团被迫抬升,在上升过程中,在冷暖气团相遇的地方就会形成短暂性的降水。冷锋降水特征:冷锋后降雨,降水强度大,时间短,范围小。 ②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但是暖气团的势力比较弱的,冷气团就缓缓的后退,暖气团缓慢的爬升,在爬升过程中,冷暖气团相遇,形成连续性的降水。暖锋降水特点:暖锋前降水,降水时间较长,强度较小,范围较大。 冷暖锋过境前后天气比较冷暖锋表现:①冷锋:冬春季的寒潮、春季的沙尘暴、一场秋雨一场寒②暖锋:一场春雨一场暖③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降水特征:准静止锋降水时间最长(以周为单位),降水强度最小,范围最广,降水在冷气团一侧。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雨带推移规律锋面雨带的移动:南岭五,江淮六,两北七八,九回头。四月底、五月初,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五月底,六月初,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继续向北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7中-8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控制,出现伏旱天气。(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九月份,雨带南移;十月份,雨季结束。降雨的类型:锋面雨——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上升水汽冷凝而形成的降水。地形雨——暖湿气流遇地形阻挡抬升而在迎风坡形成的降水。对流雨——近地面湿空气强烈受热上升水汽冷凝而形成的降水。台风雨——夏秋季节台风带来降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北方夏季的暴雨都属锋面雨。赤道附近的降雨、我国南方夏季午后的雷暴雨都属对流雨。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从冬到夏位置北移,强度增大;从夏到冬,位置南撤,强度减弱。一般在8月份到达年中的最北点,8月以后,副热带高压开始南撤。副高北侧是海洋上吹来的西南暖湿气流与自北而下的冷空气相遇,产生强降水。副高北移,推动雨带北移,副高南移雨带随之南移。副高控制区域,盛行下沉气流,静风,天气晴朗,炎热干燥。副高强(夏季风强),导致雨带向北推移较快,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较短,南方干旱,北方洪涝;副高弱(夏季风弱),导致雨带向北推移较慢,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较长,南方洪涝,北方干旱;华西秋雨华西秋雨是我国华西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主要以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及贵州西部和北部最为常见。华西秋雨成因:每年进入9月以后,华西位于副高西侧,西南气流将南海和印度洋上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西地区,使这一带地区具备了比较丰沛的水汽条件。同时秋季随着冷空气不断从高原北侧东移或从我国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倒灌,冷暖空气在我国西部地区频频交汇,形成华西秋雨。华西秋雨特点:降雨时段主要是在9、10月。雨日多、以绵绵细雨为主、降雨强度小,雨量小有利影响秋雨多利于水库、池塘及冬水田蓄水、预防来年的春旱。有利于冬小麦播种、出苗。不利影响成熟的秋粮易发芽霉变;未成熟的秋作物生长期延缓,容易遭受冻害。导致秋汛,山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我国主要的准静止锋A.江淮准静止锋(大气环流) 6月初,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团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在江淮地区相遇,势力相当,形成准静止锋,导致江淮地区阴雨连绵。B.华南准静止锋(大气环流、地形) 4月底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团与自北方的冷空气在南岭相遇,由于地形阻碍导致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形成准静止锋。C.昆明准静止锋(地形) 又称云贵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冬半年,锋面呈西北—东南走向,南下冷空气在向西南移动过程中,受云贵高原阻挡而停滞与西南暖湿气候相遇,形成准静止锋。贵阳:冷湿;昆明:暖晴。 冻雨危害1.路面结冰,易引发交通事故。2.冻死农作物物幼苗。3.冻雨大量冻结积累后能压断电线和电话线,导致大面积停电。4.严重的冻雨会把房子压坍,影响飞机飞行等冻雨措施1.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防冻雨的应急和抢险工作;2.及时撒盐溶冰,并组织人力清扫路面;3.汽车慢行,加装防滑链等。D.天山准静止锋(地形)盛行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在天山北坡受地形抬升,形成准静止锋天气,导致天山北坡冬季多暴雪。 二、气旋、反气旋与天气台风台风是源于热带洋面的强大气旋,其所产生的狂风和暴雨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影响我国的台风出现在夏秋季节,主要生成于西太平洋5°N-20°N之间的热带海洋面。登陆路径主要有两条:西行路径、西北路径。台风形成条件:①广阔的热带海洋面;②一个弱的热带涡旋;③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台风大多产生于副高的南缘,并沿着副高的外围移动。台风与副高“相爱相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当副高呈东西带状,且强度稳定时,其南侧的台风将向西移动,路径稳定;但如果副高强度不强,台风移动到其西南侧时,会导致副高东退收缩至海上,台风也有可能因此转而向北移动;另外,台风还可使较弱的副高断裂,并从其中间穿过北上。三、锋面气旋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锋面气旋。只有锋面气旋,没有锋面反气旋特征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是在强烈不稳定天气条件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产生的,常与雷暴、冰雹和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系统“结伴而行”。 【龙卷风的形成四个阶段】由于冷暖气流相互作用,在水平方向形成水平漩涡;大气的不稳定性(热)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在水平漩涡的作用下,在对流层的中部开始旋转,形成中尺度气旋;(3)随着中尺度气旋向地面发展和向上伸展,它本身变细并增强,即初生的龙卷在气旋内部形成(4)当发展的涡旋到达地面高度时,地面气压急剧下降,地面风速急剧上升,形成龙卷。 【龙卷风的形成条件】(1)湿热空气抬升强烈(下垫面炎热,湿热空气上升;冷暖空气相遇,湿热空气抬升)(2)有云层内部上下温差大,造成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的小漩涡;漩涡与风结合,加强了气旋,气旋向地面和高空延伸。(3)有地转偏向力(4)地面摩檫力小【龙卷风与台风有何区别】形成源地不同:龙卷风可形成于陆地、海洋;台风形成于海洋持续时间长短不同:龙卷风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大小:台风影响范围大破坏力大小:龙卷风破坏力很大;但台风破坏性更强可预报性:台风可预报性强我国大部分省在春季和夏季都有龙卷风出现,4-8月龙卷风个数占全年的92%。大部分强龙卷发生在12-20时之间,经过白天太阳辐射,这一时段大气层结不稳定,强对流天气最易发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8分)(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4分)(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4分)(1)湿热气团主要源地:墨西哥湾。抬升原因:湿热气团与北来的冷干气流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2) 地势平坦,摩擦力小,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冷暖气团交汇。(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4) 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地形云的形成地形云:气流在移动过程中遇到山地,沿山坡抬升凝结成云。地形云的类型(1)旗状云:气流沿迎风坡爬升时,迎面遭遇强风,被强风阻挡,不得不“掉头”,形成反向吹往迎风坡的旗状云。 (2)帽状云:当气流上升到峰顶,周围气流很稳定,上升气流在峰顶冷却至饱和时,云像一顶大帽不偏不倚地“戴”在山顶上,形成几乎静止不动的帽状云。(3)荚状云:山区气流越过山峰,可激发出地形重力波,在背风坡,受波状气流影响,水汽遇冷凝结形成荚状云。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研究发现,自1980年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据此完成1~3题。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  )A.极地东风减弱  B.中纬西风减弱 C.低纬信风减弱  D.副热带高压减弱2.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  )A.夏季、变冷 B.夏季、变暖 C.冬季、变冷 D.冬季、变暖3.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  )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  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  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云瀑是流云在垂直方向上的一种动态景观,流云顺地表溢出,沿山岭向下翻腾,落到半山腰又猛地收住,犹如天河倾泻,气势磅礴。四川盆地,尤其是川西地区,是云瀑景观发现的中心区域。完成4~6题。图1 图24.云瀑常常出现的时间是(  )A.晴朗的白天  B.晴朗的早晨 C.湿润的白天    D.湿润的早晨5.云瀑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①潮湿气团 ②干燥气团 ③无风 ④有风 ⑤地形 ⑥重力A.①③⑤  B.①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①④⑤6.与川西地区云瀑景观多发的原因无关的是(  )A.河网交错,水汽充足 B.气候复杂,天气多变 C.群峰纵列,峡谷纵横 D.植被茂盛,种类丰富下图是2020年11月份,某网友在飞机上拍摄的秦岭照片。图中秦岭一侧晴空万里,另一侧却云层翻涌,令人叹为观止,一度爆红网络。据此完成7~8题。7.关于图中云雾翻涌的一侧表述正确的是(   )①位于秦岭以南②位于秦岭以北③冷暖空气相遇形成云雾④暖空气抬升形成云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假设秦岭消失,同时期内L线可能(   )A.消失    B.北移     C.南移    D.位置不变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2021年1月6日,我国云南西部横断山脉地区上空一道一道的云层如同“薯条”纵向平行状态排列,看上去十分奇特(下图中白色为云层)。据此完成9-10题。9.与我国其他区域相比较,该区域容易形成“薯条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季风   B.河流   C.植被    D.地形10.仅考虑山谷风的影响,该区域“薯条云”发生时间、位置、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白天山谷上空山风 B.白天山脊上空谷风 C.夜晚山脊上空山风 D.夜晚山谷上空谷风“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被称为“旗云”。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从而决定是否适合登山。珠穆朗玛峰7 500 m以下被冰雪覆盖,7 500 m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下图示意珠峰旗云成因及景观图。据此完成11~12题。下列大气现象的成因与“旗云”差异最大的是(  ) A.山谷风   B.东亚季风 C.湖陆风   D.盛行西风12.依据旗云的飘动方向判断,下列现象最合理的是(  ) A.旗云上扬利于登山 B.旗云上扬对流弱 C.旗云平飘利于登山 D.旗云平飘风力弱2020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成功登顶,顺利开展各项峰顶测量工作。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被称为“旗云”(下图)。珠穆朗玛峰7500m以下被冰雪覆盖,7500m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读图,据此完成13~15题。13.珠峰高程测量队选择在5月攀登珠峰的主要原因(   )A.风季雨季交替,风雪较少       B.白昼时间变长,利于攀登C.气温较高,减少冻伤风险       D.积雪较少,雪崩概率较小14.“旗云”多在(   )A.阴雨天出现   B.日出前后出现 C.晴朗白天出现  D.晴朗夜间出现15.据图可知,“旗云”飘动的位置(   )A.越向上掀,高空风越大 B.越向下倾,高空风越小C.与太阳辐射的强弱有关 D.越向下倾,不易登山气流在移动中遇到山地,沿山坡抬升凝结成云,这种因地形抬升而形成的云称为地形云,极具观赏价值的地形云主要有旗云(图一)和帽状云(图二).据此完成16~17题。旗云和帽状云形成的大气环境分别是(  ) A.气流强劲  气流强劲   B.气流稳定  气流稳定 C.气流稳定  气流强劲   D.气流强劲  气流稳定17.帽状云多出现在(  ) A.平坦的高原 B.低缓的丘陵 C.孤立的高山 D.连绵的群山帽子云是自然界的一个奇异现象,其云彩外形像一顶造型奇特的帽子。气象谚语有“有雨山带帽,无雨山半腰”的说法,下图是拍摄的景观。据此完成19~20题。19.“无雨山半腰”景观的出现是因为(   )A.雨过天晴,大气水汽含量高,更容易达到过饱和 B.天气晴朗,大气保温作用弱,近地面水汽冷却凝结C.暖湿大气受地形阻挡,被迫抬升,在半山腰冷却凝结D.天气晴朗,海陆风强烈,海洋水汽在陆地上空冷却凝结20.山顶帽子云的形成原因是(   )①强烈谷风上升,山顶处产生云团 ②高空下沉气流,阻挡云团③气温迅速升高,大气对流强烈 ④山风强烈,导致云团稳定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道落差近900米。冬季,小海坨山半山腰常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且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润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下图示意小海坨山及附近地形。21.半山腰云主要分布在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D.西北方22.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  )A.暖干 B.暖湿 C.冷干 D.冷湿23.为了赛事的顺利进行,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  )①相对湿度②气压变化③气温水平分布④气温垂直分布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天气系统基础题 图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下图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题。图中(   )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华北地区某城市,一周以来天气睛好,日均温均在10℃以上。某日突降大雪,延续2日,之后气温回升,积雪初融,该城市某停车场出现“雪馒头”景观,“雪馒头”都位于渗水方砖(中心空洞,露出土壤)的中央。读图完成下题。1.该时段最有可能在(   ) A.1月初 B.4月初 C.7月初 D.10月初2.突降大雪当天,控制该城市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反气旋 D.气旋3.“雪馒头”景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B.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 C.方砖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D.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它是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 统。现代气象研究将锋面气旋发展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如图为锋面气旋发展4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中阴 影为云区,实线为等压线。据此完成9-11题。9.锋面气旋天气的发展过程为 A.I→Ⅱ→Ⅲ→Ⅳ B. Ⅳ→Ⅱ→Ⅰ→Ⅲ C. Ⅱ→Ⅳ→Ⅰ→Ⅲ D. Ⅳ→Ⅱ→Ⅲ→Ⅰ10.锋面气旋发展过程中,暖气团全部脱离地面被抬升到空中,低层全部被冷气团占据的是 ( )A.I B.ll C. Ⅲ D. Ⅳ11.锋面气旋天气在我国北方春季活跃,主要影响因素为 ( ) A.地形 B.气温 C.植被 D.水文 2020 年 6 月 1 日至 7 月 12 日,长江流域的平均降水量为 403 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 49%,据此完成 3~4 题。 3.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量大、历时长的主要原因是A.雨带向北推进快 B.暖锋控制时间长 C.副高势力偏弱 D.受台风影响大 4.长江中下游流域易发生洪涝灾害,为防治洪灾应采取的生态措施是 A.疏浚河道,加固河堤 B.加强洪灾的监测和预警 C.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D.退垸还湖、退田还湖 一般年份,在南海西太平洋地区会生成26至27个台风,其中6至7个会登陆我国。今年7月份没有台风生成,出现“空台”现象。入夏以来,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南,挤压了台风生存空间,也使得我国各地天气出现异常。根据材料完成7--8题。7.“空台"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南导致A.下沉气流增强 B.海域水温升高 C.信风风力增大 D.东南季风增强8.今年,副热带高压异常对我国天气的影响为A.华北、东北地区阴雨连绵 B.南方伏早天气延长 C.南方更容易出现暴雨洪涝 D.北方雨季时间提前下图是我国南方局部区域该时段某日海平面与相应5000m高空等气压差分布图(单位:hPa),据此完成34~35题。34.此时,下列城市近地面气压最低的是A.重庆 B.长沙 C.南昌 D.武汉35.此时,南昌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A.偏北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东风读图3 “西北太平洋台风每个月的主要路径”, 回答下题。 4.西北太平洋台风 A生成在较高纬度的海域 B中心附近气流呈逆时针旋转 C路径夏季向北秋季向西 D冬季登陆将使沿岸遭受冻害 5.可能登陆日本的台风 A主要出现在冬季风形成之后 B路径受副热带高压位置影响 C会扩大日本暖流的影响范围 D对日本西海岸造成损失更大如图是3月26日分别在河北张家口和湖北武汉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16~17题。16.左图中可见“雪压桃花”的景象,说明当地(  )A.前期气温已经回暖 B.冷气团有较充足水汽C.冷锋过境伴有沙尘天气 D.之后气温将持续下降17.冷空气一日后到达武汉(  )A.气象台会发布道路结冰预警 B.降水能满足春小麦生长需求C.大风将形成落樱缤纷的美景 D.长江在武汉段水位迅速升高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体保持充足供应的蒸发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降水量、可能蒸发量逐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 该地最可能位于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东南丘陵 D.东北平原19. 推断该地最易发生火灾的月份是A.3月 B.6月 C.9月 D.12月20.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写的降雨天气主要出现在( )A.东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南部沿海下图2为某年11月某时刻亚洲局部天气圈,读图2,完成7一9题。7.此时刻甲、乙、丙、丁四地中 ( )A.甲地气压最高 B.乙地风力最大 C.丙地雨雪交加 D.丁地气温最高8.下列四地中,吹偏北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9.此时乙地最可能( )A.黄沙满天车难行 B.细雨蒙蒙衣难干 C.烈日炎炎似火烧 D.暴雨倾盆水难排2021年3月14日至15日,中国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近10年强度最大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2021年3月,北方地区共出现7次沙尘天气过程,多于常年同期。图3为“中国北方地区各月沙尘频次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7.我国北方地区3月出现沙尘天气的频次明显高于1月,主要原因是A.积雪消融,地表干燥 B.气温升高,降水更少C.冷锋加强,气旋增多 D.气压增高,风力加强8.2021年3月北方地区出现的沙尘天气过程多于常年同期,且强度更大,其原因可能是之前沙源地(蒙古国和内蒙古中西部)①气温异常偏暖②气温异常偏冷③降水持续偏多④降水持续偏少A.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0年11月下旬,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受冷空气影响,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同时,全国很多地区被“秋裤”占领。图3为北京某校学生根据中国气象网提供资料画出的“全国秋裤预警地图”。读图,回答第7,8题。7.下列诗句描写的景象与形成“秋裤”预警天气系统有关的是A.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国秋裤预警地图”体现了我国冬季气温南北温差小B.“秋裤分割线”在M处向北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C.上海临近黄海受沿岸暖流影响,气温较高不需穿秋裤D.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会导致图中“秋裤分割线”向南移动天气系统中等题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3.据图可知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4.图示区域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2020年8月13日,山东省上空出现西南--东北走向的强对流云系,并发展形成飑线系统。飑线是指范围小、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它来临时会出现风向突变、风力急增、气压猛升、气温骤降等强天气现象。读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示意图,据此回答10~12题。10.推测飑线来临前,天气特征最可能是A.炎热干燥 B.高温湿润 C.低温干燥 D.低温湿润11.下列关于"飑线"天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飑线通常形成于热气团的边缘 B. 飑线常常与暖锋相伴发生C.飑线前方多为强劲的偏北风 D.飑线降水都发生在前方 12.夏季午后,"飑线"天气系统过境某大型湖面时,其强度的变化及主要原因是A.变强 湖面摩擦力小 B.变强 水汽得到补充 C.变弱 湖面气压较低 D.变弱 空气对流减弱 冰雹发生除特定的天气条件外还与地形的复杂程度有关,粒径直径小于 0.5cm 为小雹, 大于 2.0 厘米以上为大雹。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冰雹是该区发生频率较高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以 5 月冰雹日数最多。冰雹粒径与水汽含量、积雨云层厚度有关。下图是冰雹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 7 月相比,川西高原冰雹5 月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A.0℃层高度偏低 B.空气对流旺盛 C.地形平坦广阔 D.纬度位置偏低 12.川西高原冰雹以小雹为主,是因为 ①川西高原水汽含量少 ②该地大气上升气流强 ③川西高原近地面气温低 ④冰雹在生长区往返次数多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21年7月16日,德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等国遭遇几十年一遇的罕见洪灾,目前已导致上百人丧生,数百人失踪。罕见的洪灾是由“冷穹顶”造成的。“冷穹顶”是指冷空气在局部地区被暖性反气旋包裹覆盖的现象,极易形成对流云、积雨云和暴雨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冷穹顶”在性质上属于(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13.造成欧洲本次洪灾的“冷穹顶”的移动路径大致为(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就是在某次冷空气到来之前温度异常升高。下图示意某日 8:00 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 3—4 题。 3.“锋前增温”现象发生的区域( ) A.冷锋锋后 浙江省北部和江西省北部 B.冷锋锋前 浙江省中部和江西省中部 C.暖锋锋前 朝鲜半岛北部 D.暖锋锋后 朝鲜半岛南部 4.有关“锋前增温”现象的产生原因正确的是( ) ①暖气团受挤压集聚增温 ②天气晴好大气辐射增温 ③偏南风带来暖气流增温 ④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巨大的地面温差造成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从而使得上层空气快速流动,称为急流。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温带急流位于高层中纬西风带,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而且其移动路径越弯曲,大气运动越强烈。下图示意某时段北美温带急流。据此完成下题。6.与夏季相比,冬季北美大陆温带急流( ) A.位置偏北 风速偏大 B.位置偏北 风速偏小 C.位置偏南 风速偏大 D.位置偏南 风速偏小 7.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往往象征着( ) A.台风形成 B.寒潮结束 C.沙尘肆虐 D.对流加剧 8.现代商用飞机可利用温带急流加速,适宜利用温带急流加速的航线是( ) A.北京飞往乌鲁木齐 B.香港飞往堪培拉 C.东京飞往莫斯科 D.旧金山飞往纽约人工增雨潜力是指云系通过人工影响增加地面降水的能力。当云的中低层存在上升运动,降水才能发展和持续,才有可能存在人工增雨潜力,因此把上升气流作为影响增雨潜力的前提条件。冷锋天气系统是我国华北地区主要的人工增雨作业天气类型,下图为某时刻该地区人工增雨潜力和气温垂直分布剖面图。据此,回答8~10题。8.图中冷锋锋面在( )A.S点和Р点之间 B.P点和Q点之间 C.Q点和T点之间 D.T点以北9.图示时刻后﹐人工增雨潜力最有可能变大的区域是( )A.S点附近 B.P点附近 C.Q点附近 D.T点附近10.该地多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季节是( )A.1~2月 B.4~5月 C.7~8月 D.11~12月冷锋追上暖锋或两冷锋迎面相遇,将两锋间的暖气团抬离地面锢囚在高空,近地面由原来的两个锋面合并后形成的新锋面,叫锢囚锋。下图示意某次华北锢囚锋位置及当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据此完成10~12题。10.华北锢囚锋出现几率最大的月份可能是A.1月 B.3月 C.5月 D.7月11.图中I、Ⅱ、Ⅲ三气流的性质分别是A.冷干、暖湿、冷湿 B.冷干、暖干、冷湿 C.暖湿、冷湿、冷干 D.暖干、冷湿、冷干12.与图示锢囚锋出现位置关系最密切的是A.副热带高压 B.洋流 C.植被覆盖度 D.地形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全球极寒天气却增多增强,气象专家指出与极地涡旋不稳定的频率增多相关。极地涡旋是极地高空大型冷性涡旋系统,是极地地区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不稳定的北极涡旋致使极地近地面冷空气向南移动,造成极寒天气。读下图完成4—6题。4.通常情况下,北极涡旋较稳定,据图判断,该涡旋( )A.属于高空高压系统 B.属于高空低压系统 C.在北极极昼期强盛 D.位于对流层底部5.当北极涡旋处于不稳定时期,推测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合理的现象有( )①西风带将极地冷空气牢牢圈住 ②暖空气趁机北上带来热量③北极地区与赤道温度的梯度增大 ④原有的气候系统平衡被打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6.2021年1月,极寒天气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有( )A.新型冠状病毒传染速度减缓 B.南方电网负荷压力增大C.热带地区旅游者剧增 D.东北地区雾霾天气加剧在电影《攀登者》中,登顶珠峰出现了旗云。“旗云”(下图)是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故称为“旗云”。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珠穆朗玛峰 7000 米高原以下的表面都被冰雪覆盖;从7000 米以上到峰顶,反而是碎石坡面。据此完成 13~15 题。 13.峰顶对流运动的直接热源是( ) A.阳坡冰雪带 B.阴坡岩石裸露带 C.阴坡冰雪带 D.阳坡岩石裸露带 14.产生旗云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当地时间( ) A.8~11 时 B.11~15 时 C.15~18 时 D.20~24 时 15.依据旗云的飘动方向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旗云平飘利于登山 B.旗云上扬利于登山 C.旗云上扬对流弱 D.旗云平飘风力弱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在我国千万级以上机场中出港准点率排名第一,但某些季节出港准点率全国垫底。2021年4月1日北京时间20:35,小明乘坐航班从乌鲁木齐飞往阿勒泰旅游。飞机上小明望向窗外,看见一轮红日给远方的群山镶上了一道金边。图1为新疆地区简图,图2为该航班的部分座位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推测小明的最佳座位可能是图中的A.31B B.33C C.34K D.35A2.地窝堡机场出港准点率全国垫底的季节及原因是A.春季交通流量小 B.夏季多雷暴天气 C.秋季多逆温现象 D.冬季多大风降雪3.一周后小明返程,在旅游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乌鲁木齐正午的日影变短 B.阿勒泰地区向日葵花海游人如织C.伊犁河谷的蜂农转场前往阿勒泰放蜂 D.阿勒泰地区的自转线速度变大2020年10月,某微博上出现的一张航拍秦岭的图片火了。对这张图片,有网友描述:“古有猛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今有秦岭一已之力,挡住南下冷空气。”也有网友说:“秦岭并非阻挡冷空气南下,而是阻挡暖空气北上。”据此完成9~12题。9.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图中有云的一侧,位于秦岭的A.东坡 B.南坡 C.西坡 D.北坡10.出现图中现象的地理原理,类似于A.山谷风 B.气旋 C.锋面天气 D.锋面气旋11.航行中能多次拍摄到类似图片且更清晰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2.假设秦岭消失,同时期内L线可能( )A.消失 B.北移 C.南移 D.位置不变水龙卷俗称“龙吸水”(图3),是一种偶尔出现在温暖水面上空的涡旋,它的下端一旦延伸到水面时,能吸起高大的水柱,水流绕涡旋轴心旋转上升。水龙卷的水平移动路径一般为直线,移动速度平均每小时50公里左右。水龙卷一般与水面垂直,但有时上部会发生倾斜,人们可以根据其倾斜方向判断出水平移动路径,能及时避减危害。据此完成6~7题。6.我国西沙群岛附近的水龙卷频发于夏秋季节,主要原因是夏秋季节A.近海面气压普遍高B.海面上空大气层较稳定C.晴雨天气交替频繁D.海气之间水热交换旺盛7.水龙卷上部发生倾斜的原因可能是A.洋流方向改变B.上空风力变大C.水汽供给不足D.垂直温差变小一种符号可以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下图PQ表示某一种地理事物,M、O、N位于同一直线上。回答下列各题。1.若PQ表示某地区近地面低压槽上的锋线,且N地吹西南风,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O、N三地气压值相等     B. M地气压值高于N地C. M地的气温低于N地     D. M地的风力小于N地2.若PQ表示山区某一河流,河谷的等高线向Q方向弯曲,M地的地表水向东注入河槽,N地地表水向北流注入河槽,两地地表水同时到达该河流的出口断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河流大致由东北流向西南B. 据材料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温带,且N地处于阳坡C. 仅考虑植被因素,M地周边差于N地周边D. 仅考虑地形因素,M地向东到河道缓于N地向北到河道如图为南极大陆某区域海冰范围变化图,9月南极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大,2月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小。冰间湖是极地海域出现的一种特有现象,是指在达到结冰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据研究,南极融冰初期或结冰初期常因离岸风的作用会在近岸海域出现无冰覆盖的水域,称为“近岸冰间湖”。据此完成6~8题。6.由图可知(  )A9月气温最低,2月气温最高 B海冰外缘线与海岸线走向一致C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 D海冰范围即海冰覆盖面积7.南极附近形成“近岸冰间湖”的离岸风主要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8.南极“近岸冰间湖”的形成会(  )A使南极沿岸温度升高 B使海水盐度降低 C使南极沿岸变得湿润 D有利于海鸟觅食 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冷锋该地为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阴天,下雨,刮风降温该地为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该地为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连续性降雨该地为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气旋(低压系统)反气旋(高压系统)气压分布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气流与风向气流形成(北半球)风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顺时针辐散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南半球顺时针辐合逆时针辐散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垂直气流与天气气流形成天气状况上升气流,多降水下沉气流,多晴天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我国天气典型实例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