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板块语言文字运用专题9第4讲正确使用修辞手法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板块语言文字运用专题9第4讲正确使用修辞手法课件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板块语言文字运用专题9第4讲正确使用修辞手法课件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板块语言文字运用专题9第4讲正确使用修辞手法课件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板块语言文字运用专题9第4讲正确使用修辞手法课件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板块语言文字运用专题9第4讲正确使用修辞手法课件第5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板块语言文字运用专题9第4讲正确使用修辞手法课件第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板块语言文字运用专题9第4讲正确使用修辞手法课件第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板块语言文字运用专题9第4讲正确使用修辞手法课件第8页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板块语言文字运用专题9第4讲正确使用修辞手法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板块语言文字运用专题9第4讲正确使用修辞手法课件,共39页。
    新课标、新高考都非常重视语言建构和运用这一核心素养,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就是这一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2020年山东新高考卷中单独设题考查修辞手法,表明了这一内容得到了强化。我们不仅要准确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辨清易混、易错的修辞手法,更要在文学鉴赏及写作中强化运用。这样,既可以扮靓我们的语言,又强化了语言这一语文核心素养,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
    一、常见的修辞格(一)比喻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二)比拟比拟指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三)借代借代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借用与所指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所指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四)夸张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故意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作用等的一种修辞方式。
    (五)对偶对偶是两个短语或句子相对称地组织在一起,表示相关或相对内容的一种修辞方式。
    (六)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段落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
    (七)反复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段落。
    (八)设问下面有答案而故意设置疑问的一种修辞方式。
    (九)反问反问一般是用否定的问句表肯定或用肯定的问句表否定,作者不作回答而句意确定的一种修辞方式。
    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须注意以下几点1.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运用。首先,要正确理解和掌握高考要求的九种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注意几种易混修辞的辨析。其次,要理解和明确九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理解和明确其表达效果,是判断其运用正误、优劣和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表达的前提。
    再次,要注意培养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这里包括审题能力,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分析语境的能力,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准,把握不住,拟写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能力,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
    2.树立大修辞观,破除片面性。在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时候,首先要注意除修辞手法外,还存在着范围的广阔性、内容的全面性,还要注意修辞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运用。
    3.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要写得出,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对。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强。所以,做好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联想、想象能力。
    4.关注生活中的修辞,重视积累。“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有人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这话很有道理。比如与人交流,需要说和听;看电视、看广告、看产品说明书,需要听和看。在其中不时可以发现一些很准确的语言、很形象的比喻、很深刻的道理,这些都可以提高修饰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的目的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语言的锤炼是个硬功,需要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另外,高考中修辞部分的考查从内容到形式也越来越向生活靠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成熟,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指导】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解答此题,要注意比喻的三要素: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通过抓住二者的相似点分析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①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③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二者相似。
    1.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B.鸟儿鸣叫着,它们和睦相处,相互激励;有时又彼此憎恶,格斗,伤残。C.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些什么。D.一座老城,有山有水,在阳光下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唤醒。【答案】C 
    【解析】A.“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使用了比喻修辞。B.说鸟儿“和睦相处,相互激励”“憎恶,格斗,伤残”,使用了拟人修辞。C.没有使用修辞手法。D.说老城“暖和安适地睡着”“等春风来唤醒”,使用了拟人修辞。
    2.下列对诗句所用修辞的分析归类,全都准确的一项是(  )①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③一夜飞度镜湖月。④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⑤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⑥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A.①比喻 ②夸张 ③夸张 ④对比 ⑤对比 ⑥顶真B.①对偶 ②比喻 ③夸张 ④对偶 ⑤对比 ⑥顶真C.①比喻 ②夸张 ③比喻 ④对比 ⑤对偶 ⑥夸张D.①对偶 ②夸张 ③夸张 ④对偶 ⑤对偶 ⑥夸张【答案】A 【解析】B.①对偶、②比喻错误。C.③比喻、⑥夸张错误。D.①对偶、⑥夸张错误。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突然像有一双手从我脑后伸过来,不由分说地为我关闭了世界的音响,只留一个水与鸟的音频。啊!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百鸟的流啭飞鸣,顷刻间被放大许多倍,种种的高歌浅唱像刚刚洗濯过似的清晰亮丽,升腾飞舞,喧闹着整个苍穹。你听,大天鹅的鸣叫时而像射出的金箭一样尖锐,时而像诗人的孤吟一样低沉;
    无数的凤头百灵,仿佛已被天空融化,在一片蔚蓝中显现凄清的美声,你却看不见它们飞翔的影子;还有尖尾鸭飞翔时“嗖——嗖——”的声音,像是谁在弹拨绷紧的弓弦,而后,水面上便立起无数挺拔的羽尾,搅着一朵朵小浪花,原来是它们扎进水里找到食物,完成了一个优美的倒立;细听,在草丛和芦苇的深处,藏着一部柔柔的摇篮曲,叽叽喳喳,无始无终,那是刚刚出壳的雏鸟在向父母要吃食,它们必须在夏天长大,然后跟随父母飞到南方过冬。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段中第一个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B.“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C.这末一句又击中了我——说实话,当时我真的动了回家的念头。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答案】A 
    【解析】语段中的第一个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话语的中断。C.表示行文中的插说。D.表示补充说明。故选A。
    (2)比喻具有相似性,通感具有转移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进行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句中把大天鹅的鸣叫比作诗人的孤吟,声音相比,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大天鹅的鸣叫是听觉,而射出的金箭是视觉,把听觉转化为视觉,体现了通感的转移性。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草丛和芦苇的深处,藏着一部叽叽喳喳、无始无终的柔柔的摇篮曲,那是刚刚出壳的雏鸟,它们必须在夏天长大,然后跟随父母飞到南方过冬,是它们在向父母要吃食。”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3语言文字运用专题4选用句式逻辑推断变换句式含修辞手法第4节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3语言文字运用专题4选用句式逻辑推断变换句式含修辞手法第4节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课件,共5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板块语言文字运用专题10第6讲图文转换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板块语言文字运用专题10第6讲图文转换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框架流程图类转换,徽标类转换,漫画类转换,图片摄影作品类,图表类转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板块语言文字运用专题9第5讲标点符号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板块语言文字运用专题9第5讲标点符号课件,共60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