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6第3讲文言断句课件
展开断句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也可以成为判断文言文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准。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它是一个必考点,更是考生做文言文阅读的必得分点。熟悉断句方法,培养语感,掌握答题步骤及技巧,当是我们训练的重点。
一、解答断句题的六大技巧断句时,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性。标点的使用要合乎现代汉语标点使用的规范,还应反复诵读,增强语感。断句可以运用如下技巧。
在文言文阅读中,要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的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等。
【应用体验】用“/”给下面的文言短文断句。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选自《太平州学记》)
[解析]解答本题,可借助名词和代词进行断句。“郡”“材”“侯”都是可以做主语的词,其前应断开。“先是”是一种常见说法,其后通常要断开,另外“凡”往往在句首。综合起来判断即可。[答案]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应用体验】用“/”给下面的文言短文断句。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选自《欧阳行周文集序》)
[解析]语句涉及的动词、形容词有:加、动、逾、知、深、腾、达、谓、识等。这些词语中可能做谓语的有:加、逾、知、腾、达、谓等。然后根据这些谓语来往前和往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比如:“以谦德”是介宾短语,做状语,是来修饰限制“加”的,不过是状语后置了,由此可以判断“谦德”后要停顿;再如“谓”,其主语应该是“时人”,宾语部分应该是“常公能识真”这个主谓短语,这样可以判断“时人”前要停顿。[答案]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固定的位置和作用。(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2)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在它们的后面一般断开。(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5)其他:以、于、为、则、而等。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而”表示转折并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应用体验】请用“/”给下面短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选自《苏轼文集·诗论》)
[解析]要给画横线部分的文字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断句标志的虚词,如“盖、于、而、夫、惟、是以、乃、虽、者、故、也”;再确定所列虚词所处位置,如“盖、而、夫、惟、是以、乃、虽、故”属于句首虚词,“者、也”属于句尾虚词,“于”属于句中虚词。由此,就可以准确断句。[答案]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
对话是古文断句的一个重要依据,其标志性的词语有曰、谓、云、言等。一般情况下要在其后断开。如果是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回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等为标志,而把主语省略,因而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和答者,准确断句。
【应用体验】请用“/”给下面的文言短文断句。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选自《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解析]文段中表明对话、引文的“云”“曰”可以看作断句的标志。注意要分清第二个“曰”不是对话标志,是转述的内容,那么此处不能按对话词来处理。“则”“故”是句首虚词。由此,可以进行断句。[答案]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
根据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等可进行断句。“……者……也”,或含有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根据固定结构,如“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等也可进行断句。断句时切忌将固定结构拆分开。
【应用体验】请用“/”给下面的文言短文断句。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解析]文段开头“……者……也”是判断句,“事齐灵公庄公景公”承前省略主语“晏平仲婴”,“以……重于齐”是用“于”引进主动者的被动句。[答案]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修辞技巧,有的讲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有的讲究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断句时可以利用这些修辞手法。如顶真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如对偶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应用体验】请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选自《列子·愚公移山》)
[解析]根据标志,细切分。在初读语段的基础上,通过明修辞来断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然后根据句意断句。此句中多次出现两字重复,运用了顶真手法。此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答案]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二、两步巧解文言断句选择题1.先缩小范围。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并不是断句全不一致,这四个选项中也有很多断开的位置是一样的。因此,找出选项之间的区别点,根据语感先缩小范围。2.再重点排除。依据断句着眼点,寻找标志词,结合语境得出最终答案。
(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 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选自《宋史·苏轼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解题指导】第一步:反复阅读,粗通大意。仔细阅读需要断句的部分,了解其大意,依据语感和句意进行初步断句,将有把握的地方先断开来。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辨析断句正误。
第二步:通读语句,确定选项。具体作答时可先排除选项中完全相同的断句点,然后对有区别的断句点进行对比分析。四个选项主要区别在于“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和“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三处如何断句上。根据语法知识,依托句子成分,“坐庭中”“噤未能言”的主语均为“士”,“噤未能言”语意完整,不可断开;“轼宽其禁约”句子结构完整,不可断开,排除B、C两项。“使得尽技”的主语是“轼”,“每摧辱举子”的主语是“内侍”,所以“技”后应断开,“内侍”后不应断开,排除D项。据此确定答案为A。【参考答案】A
1.(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东徙渡江,夷于编氓。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宋兴,海内一统,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
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①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楚公②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秦国夫人③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左右或匿笑。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
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而旧俗方以大坏,厌藜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坠厥初。(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注】①太傅:陆游的高祖。②楚公:陆游的祖父。③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B.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C.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D.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答案】A 【解析】“仕而至公卿命也”与“退而为农亦命也”皆为判断句,根据句意,“命也”“亦命也”前应停顿,排除C、D两项。“挠节以求贵”与“市道以营利”句式相同,且“吾家之所深耻”语意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项。故选A。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萧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进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万数,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时年三十五。(节选自《南齐书·萧子良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6第7讲文言文简答题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6第7讲文言文简答题课件,共29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6第6讲文言文翻译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6第6讲文言文翻译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6第5讲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6第5讲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从人物角度设误,从时间角度设误,从地点角度设误,从关键词语角度设误,从添加内容角度设误,从关系角度设误,从增删词语角度设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