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群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任务突破练3分析推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自20世纪初特别是“五四”以来,中国画开始经受西风东渐的强劲时代风潮。如果说此前中国画的生长基本上是在古典内部的“自能”状态,那么,现在它则开启了“他用”生长。“自能”与“他用”,是近代以来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思想文化交织中的中国画的两种生长方式。齐白石的笔墨融入民间情趣及金石派笔意;黄宾虹重温宋元并从金石学中寻求笔法;潘天寿将传统的勾勒填色写意化,挥写出强悍性格的笔墨新形态……代表了“自能”的生长方式。而徐悲鸿拿来写实的素描造型,与传统笔墨嫁接形成写实水墨;林风眠援入印象派的光色、立体派的结构以及水粉颜料……则代表了“他用”的生长方式。
与古代中国画在中国文化系统中的完全内生长不同,在被列强用枪炮打开国门的时代背景下,纯粹“自能”的生长方式是不存在的。比如,齐白石在“自能”生长的同时,也会“他用”西洋红颜料,黄宾虹也会“他用”塞尚式笔触,潘天寿也会“他用”现代构成,等等。另一方面,中国画毕竟拥有绵延千年的生长历史,毫无传统根基的一味“他用”也不可能。如林风眠在“他用”的同时,也通过借鉴汉唐壁画及民间瓷画而完成“自能”生长。而饶有兴味的是,还出现了一种反馈式的生长模式。如前所述,瓷画原本是纸上中国画在瓷面上的生长形态,而林风眠则又让瓷画重回到宣纸上生长。可以说,从此中国画生长已经进入一种自如状态,它是多元交杂、扩张弥散式的。
近代以来中国画的本体生长经历了三次与外部环境的应对与交合。第一次是“五四”时期,中国画本体所应合的是来自西方的科学写实观及色彩、透视等技法以及写生方式,其结果是使中国画的笔法从书法性向绘画性发展,以更广义的笔法来应物象形,从而扩展笔迹形态,也促成笔、色、墨三者的融汇形态。第二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画本体所应合的是“反映现实,表现新生活”的文艺政策感召,其解决方案是对景写生,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前一次应对方式的延续,但增加了更为丰富的现实生活及景观内容。第三次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新时期,中国画本体所应合的是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其解决方案有四:一是重温古典笔墨;二是在写实水墨中强化笔墨意识;三是移植抽象表现,消解笔法,强化墨法,形成实验水墨;四是复兴工笔画,以对造型、色彩、材质及制作的认同与推崇,开启“笔彩”新生长。
经过这样三个生长阶段,中国画抖落掉20世纪初的一片唱衰,进而顽强、昂扬地生长。生长永远在路上,所有的经过都凝结为一个个宝贵而伟大的传统,我们因此会看到董其昌的传统、黄宾虹的传统、林风眠的传统,等等。同样,在民族伟大复兴、经济全球化、网络时代、图像时代、生态危机等时代环境下生长的当代中国画,也将成为我们这一时代的中国画家献给未来的传统。
(摘编自牛克诚《中国画:生长的传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世纪初西方的文化技术等逐渐流入我国,对我国的绘画艺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B.中国近代画的生长方式有“自能”和“他用”两种,“自能”是古典传统内部的完全内生长。
C.中国画纯粹“自能”的生长方式的消失与列强侵入中国的时代背景有极大的关系。
D.近代以来中国画经历与外部环境的三次应对与交合,客观上都促进了中国画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时代背景谈起,阐述了近代以来中国画的两种生长方式的含义及其关系。
B.文章阐述了近代以来中国画与外部环境的三次应对与交合情况。
C.文章在结尾谈到了中国画的发展及对未来的影响,全文层层深入,结构清晰明了。
D.文章每一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可以说举例论证是本文最典型、最突出的论证方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顾恺之、吴道子、张择端等古代画家在创作中可能也曾与西方绘画实现艺术嫁接。
B.20世纪初,人们并不看好中国画的前景,但在外部环境的促进下,中国画走出了困境。
C.画家黄宾虹曾经重温宋元并从金石学中寻求笔法,因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
D.中国绘画应对外部环境的解决方案有四个,重温古典笔墨、复兴工笔画都是重要方案。
二、(2021·安徽安庆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
《学记》把教育的社会功能概括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在教育问题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思想资源。对此,我们应始终保持必要的温情与敬意,善于汲取其中的智慧,让教育“归于自然”,回归教育真谛。
教育应以“孝共同体”为载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孝共同体”是中国人的家。教从家始,“正家,而天下定矣”。家庭教育以孝道为核心,孝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起点,百善孝为先。孝道教育主要是通过家来完成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国人的家是基于血缘的以尊亲为结构的共同体,家既是生活共同体,又是道德共同体。家既解决了“你是谁”的问题,又回答了“你从哪里来”的问题,还明辨了“你要到哪里去”的问题。中国古代教育主要是依托家这个共同体来完成的,通过家庭的人文教化来立德树人。家书、家风与家训等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长辈通过家书把道德修养、人格风范等传授给子孙,教给孩子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否则就会受到家规惩罚。家风与家教构成了“道德共同体”。
中国古代的孝道教育中,祭祀之礼常常发挥着激发与唤醒人性之善的作用。在中国古代各种礼仪中,祭祀是最重要的活动。祖先崇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最基本的传统信仰,但是,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并不是一种宗教信仰,而是日常要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祭祖活动中“以文化人”的教育意义较为显著,“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传统节日中的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都与祭祀有关。祭祀不仅寄托了对先人的怀念,同时也告诫今人饮水思源、珍惜生命、感恩敬畏、不忘初心。祭祀活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恩教育与生命教育,这种教育形式虽然不能让孩子在当时就能够真正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底蕴,但是,为孩子以后健康成长播下了唤醒的种子。
教育要从童年读国学经典抓起。在中国古代社会,幼教被认为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教育阶段,即所谓的“童蒙养正”。“童蒙养正”是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小孩刚出生时懵懵懂懂,理解能力低,中国古代教育就有养成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诵读经典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蒙养教材对儿童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文字简短,朗朗上口,容易记忆,是开启童蒙心灵的金钥匙。这就是先预埋待唤醒的种子,等到成人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东西就会被激发与唤醒,为孩子一生成长提供无尽的资源。
教育要寓于礼仪之中。礼是中国古代社会关系的基础,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支撑。国学教育重在激励与唤醒,重视“习礼育人”。“礼”与“仪”联系在一起,无“仪”不成“礼”,仪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教化力量,礼仪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与唤醒。中国古代重视仪式感教育,礼仪教育是国学教育的主要内容,贯穿于人成长的主要阶段。礼仪教育是一种唤醒良知、激发潜能的生命教育与认同教育,它使人逐渐萌发敬畏感与责任感。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节日是中国古代进行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摘编自龚艳青《汲取国学育人智慧》)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建设国家,教化百姓,立德树人,这是古人留给后人的智慧,也是教育的社会功能。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教育的宝贵思想,最重要的思想是回归、顺应自然。
C.孝道是家教的核心,家庭是国家的根本和教育的载体,因此孝道是古代教育的核心。
D.家庭是古代完成教育的主要课堂,家教决定一个人的成长,所以古人重视家风家训。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古人对教育功能的定位为前提,提出我们应汲取前人智慧,回归教育真谛。
B.文中提出问题后,采用分论点形式的并列结构,阐述了汲取国学育人智慧的具体做法。
C.文章论证汲取国学育人智慧让教育回归真谛,旨在为现代如何兴办教育提供思路。
D.文章大量引用古籍,有力支撑了读国学经典、预埋待唤醒种子要从童年抓起的观点。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又是道德共同体,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道德养成与人格塑造有着重要作用。
B.古人的祭祀不仅仅是祖先崇拜,还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恩教育与生命教育作用,因此,古人重视祭祀。
C.古人认为幼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教育阶段,在幼教时“童蒙养正”,强化记忆,这对孩子的未来有无尽的益处。
D.礼在古代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支撑,培养国人遵循礼仪是国学教育的主要内容,这能够培养国人的责任感。
任务突破练三 分析、推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B 解析:“‘自能’是古典传统内部的完全内生长”的表述与原文不一致,原文第二段相关表述为“与古代中国画在中国文化系统中的完全内生长不同,在被列强用枪炮打开国门的时代背景下,纯粹‘自能’的生长方式是不存在的”。
2.D 解析:“文章每一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表述错误。第三段运用的不是举例论证,而是分析论证。
3.B 解析:A项,“顾恺之、吴道子、张择端等古代画家在创作中可能也曾与西方绘画实现艺术嫁接”中“可能也曾与西方绘画实现艺术嫁接”推断错误。原文观点是“古代中国画在中国文化系统中”“完全内生长”。C项,“因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的表述推论武断,强加因果,是对原文“我们因此会看到董其昌的传统、黄宾虹的传统、林风眠的传统”的误读。黄宾虹也向西方绘画借鉴学习。D项,“中国绘画应对外部环境的解决方案有四个”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三次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新时期,中国画本体所应合的是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其解决方案有四……”可知,这四个解决方案是针对第三个阶段的。
4.A 解析:B项,“最重要的思想是回归、顺应自然”错误,从文中来看,“让教育归于自然”不是说“最重要的思想是回归、顺应自然”,而是回归教育的真谛。C项,“因此孝道是古代教育的核心”错误,无中生有,材料中提到“教从家始”“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起点”,但由这些推不出“孝道是古代教育的核心”这个结论。D项,“家教决定一个人的成长”错误,从文中来看,家教对人的成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不能说“家教决定一个人的成长”。
5.D 解析:“有力支撑了读国学经典、预埋待唤醒种子要从童年抓起的观点”错误,从文中来看,文中大量引用古籍,论证的是“我们应汲取前人智慧,回归教育真谛”,而不是“支撑了读国学经典、预埋待唤醒种子要从童年抓起的观点”。
6.B 解析:选项中“因此”一词强加因果。古人重视祭祀的原因是激发和唤醒人性之善;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是对今人说的现实意义。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任务突破练3分析推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这是一份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任务突破练3分析推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突破:作者观点态度: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突破:作者观点态度,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突破: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突破: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