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新教材】(13) 国际组织——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巧刷易混易错
展开(14) 民事权利与义务
易混易错:
1.劳动合同条款中有许多偏重于用人单位的权利,这样的合同违背了公平原则,而不是平等自愿原则。
2.自然人从出生时起至死亡时止都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说法过于绝对;18周岁以上成年人与16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为完全能力人,8周岁以上不足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与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3.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等相关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知识产权有法定的保护期限吗 是有保护期限的,商标权的保护期限为十年,可以续展,续展一次为十年。续展次数不受限制,注册人只要依法续展,注册商标就可以长久地获得法律保护。
5.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是其他人格权和人格利益的基础。
6.公序良俗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是对自愿原则的限制。
7.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是因为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
8.错误
【解析】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9.并不是著作权中的各项权利都有保护期限,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没有保护期限。
10.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向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11.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法院不再支持其要求保护权利的主张。
12.订立合同并不当然意味着合同的生效。即使是严格按照要约和承诺的步骤订立的合同,如果合同内容出现某些不合法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形,或者合同的主体不适格,或者因欺诈、胁迫导致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也会使得合同存在瑕疵或者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约束力。
13.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14.民法典规定的合同一般包括的条款,但并非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合同缺少价款、履行期限、履行地点、违约责任等内容时并不影响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在缺少上述内容时,合同当事人可以签订补充协议或者根据法律规定解释合同,补全意思表示。
15.对于动产,一般是按照交付的方式取得所有权。但机动车、航空器、船舶等虽然属于动产,但由于价值较大,其产权的取得、变更,通常也需要依法办理产权登记。如果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1.刘某将自己的一套房屋签约卖给汪某,但在办理过户登记前去世。刘某之子刘某甲作为刘某遗产的唯一继承人,将该房屋卖给李某并过户。汪某得知后,要求李某和刘某甲赔偿自己的损失。李某认为,自己与汪某素不相识,不应对汪某的损失负责。刘某甲认为,父债子偿已经过时,刘某卖房给谁与自己无关。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汪某无权要求李某赔偿自己的损失
②汪某可主张李某未获得该房屋所有权
③刘某甲既然未放弃继承该房屋,就应该向汪某承担责任
④若刘某甲与汪某经人民调解达成协议,则该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甲有件贵重古董欲转让,与乙书面约定5日后钱货两清;次日,不知情的丙见该古董,愿以高价购买,并当即支付全款,双方口头约好3天后交货;第三日,甲以高价将该古董卖给丁,并当场交付,但丁仅支付30%的价款;五日后,丁得知甲一物三卖的事实,后乙、丙均要求甲履行合同,诉至法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支持乙要求甲交付古董的请求 B.应认定丙取得了古董的所有权
C.应支持丙要求甲交付古董的请求 D.应认定丁取得了古董的所有权
3.陈医生从“新闻图片网”下载了一幅摄影作品,作品呈现了某医生对就诊病人亲切微笑的面容。随后,她又从“绘画爱好者网”下载了6岁儿童宁宁画的一幅风景画。她未经允许就将它们印在用于宣传其私人诊所的小册子上,免费分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陈医生侵犯了摄影作品著作权人的发表权
②陈医生侵犯了摄影作品著作权人的复制权
③陈医生侵犯了摄影作品中医生的肖像权
④宁宁无民事行为能力,不享有风景画的著作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蔡永父母在共同遗嘱中表示,二人共有的某处房产由蔡永继承。蔡永父母去世前,该房由蔡永之姐蔡花借用,借用期未明确。2017年3月和6月,蔡永父母先后去世,蔡永一直未办理该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也未要求蔡花腾退。2019年4月,蔡永因结婚要求蔡花腾退,蔡花拒绝搬出。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未办理房屋产权变更登记,蔡永无法继承父母的遗产
B.因蔡花实际占有父母房产,蔡永的请求暂不受法律保护
C.蔡花可以共同继承房产为条件自行搬出该房屋
D.蔡永有权诉至法院,请求法院支持其对房屋的所有权
5.某热力公司供暖缺少煤炭,同时向A厂和B厂发函,函件中称“如贵厂有XX煤炭现货,吨价不超过1500元,请在接到信的10天内发货100吨。货到付款,运费由供货方承担”。第二天A厂先行发货100吨,热力公司接受货物。B厂随即也向该热力公司发货100吨,被热力公司拒收。该热力公司认为公司仅需100吨煤炭,并称发函不具有法律效力,合同不成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力公司发出的函件构成要约,具有法律效力
B.热力公司与B厂未达成合意,合同不成立
C.B厂发货行为不是承诺,买卖合同无效
D.B厂落后于A厂发货导致合同无法订立
6.甲继承了一套房屋,在办理产权登记前将房屋出卖并交付给乙,办理产权登记后又将该房屋出卖给丙并办理了所有权移转登记。丙受丁胁迫将房屋出卖给丁,并完成了移转登记。丁旋即将房屋出卖并移转登记于戊。在办理产权继承登记手续前,关于甲对房屋的权利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甲无权将该房屋出租他人
②乙已经成为该房屋的所有权人
③甲已经取得了该房屋的所有权
④甲出卖该房屋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甲某驾驶三轮载货摩托车,与驾驶自行车的乙某的母亲丙某发生碰撞,造成车辆损坏,丙某经抢救无效死亡。交警部门认定甲某、丙某负同等责任。案涉三轮载货摩托车为实际使用人甲某于丁某经营的三轮车店购买,甲某无城镇居住证,故将该车行驶证登记在丁某妻子戊某名下。事故发生时,甲某已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对出借身份证件的违规行为,已由相关行政机关予以处理。在该案例中( )
①甲某冒用身份证件侵犯戊某姓名权
②戊某无须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③经营者丁某应该承担侵权责任
④行政机关的处理符合民法基本原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李某具有超强的演艺才能,16周岁后不再上学,以T台走秀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摄影师张某为李某拍摄一组生活艺术照后,未经李某同意,将这组照片纳入其编写的《人像摄影技巧丛书》中,并对外发行。李某获悉后,将张某告上法庭。在本案中( )
①摄影师张某侵犯了李某的著作权
②摄影师张某侵犯了李某的肖像权
③李某应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④本诉讼须由李某的父母亲代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9.在“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国际研讨会上,各国司法官员盛赞中国检察机关在保护环境资源领域作出的努力,一致认为中国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卓有成效的公益司法保护。材料表明,中国公益诉讼检察制度可以( )
①实现对公权力的监督全覆盖,推动环境治理法治化
②赋予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提高司法工作效能
③丰富检察机关的角色职能,促进公共利益的长效保护
④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职,助力环境资源领域综合治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缘起】
在现实生活中,因噪声而引起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A市居民甲无视其居住小区的管理规约,经常在小区的楼间空地上组织活动播放音乐,导致周围许多住户无法正常作息。
【过程】
邻居乙向当地公安机关投诉。经专业测量,甲所播音乐音量昼间略低于60分贝、夜间略低于50分贝。
邻居丙在个人微博上发帖公布了自己与甲交涉全过程的录音,“曝光”了甲所在单位网站上公布的其姓名、照片和联系电话,并在照片中甲的额头上加了贬损性文字;帖子发出后,大量网友拔打甲的电话对其进行指斥。甲遂起诉丙,称:丙公布录音,侵害了自己的名誉权;丑化并公布自己的照片,侵害了自己的肖像权;公布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侵害了自己的隐私权。丙回应称,甲无视小区规约,制造噪声干扰邻居生活的行为才构成侵权。
相关资料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 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嗓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正)第五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二)违反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 根据《A市声环境功能区区划》(A市公安机关行政处罚的依据),甲所居住的小区属于2类区,执行环境噪声限值为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 |
(1)关于居民甲制造噪声的行为是否应受到行政处罚,针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甲和乙各执一词。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别判断甲乙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乙认为:只要制造嗓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就应受到警告处罚,甲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所以甲应受到警告处罚。 甲认为:只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才应受到警告处罚,自己没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所以不应受到警告处罚。 |
(2)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对甲丙互称对方构成侵权的各项说法逐一评析。
(3)结合材料,说明该小区居民解决噪声纠纷的做法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合同订立、违约要承担责任等。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包括合同的主要条款,要约邀请仅仅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并不包括合同的主要条款,甲公司网站“凭又优惠券打折30%”的弹窗内容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即要约邀请,①正确;合同履行过程中遇到不可抗力时,根据情形对合同履行所造成的影响,可以全部或部分免除当事人的违约责任,题干中因洪灾实施交通管制属于不可抗力,而且甲公司也告知了廖某无法及时交货,故无需承担违约责任,④正确。廖某付清价款是对先前要约进行实质性变更,此时的“承诺”转化为新要约,需要甲公司作出承诺才意味着合同外,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不能单方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③错误。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所有权。本案中,古董属于普通动产,其所有权取得方式是交付。在三个买受人中,由于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获得交付,所以丁享有古董的所有权,D正确;由于丁已经获得交付,所以乙和丙请求交付都不能获得支持,丙没有取得古董的所有权,A、B、C错误。
3.答案:B
解析:该摄影作品已经在“新闻图片网”发表,陈医生的行为未侵犯著作 权人的发表权,其下载并使用照片进行宣传的行为侵犯了摄影作品著 作权人的复制权,①错误,②正确。陈医生所下载和使用的照片为某 医生就诊时的面容,侵犯了该医生的肖像权,③正确。6岁的宁宁虽是 未成年人,但仍然享有对其画作的著作权,④错误。故选B。
4.答案:D
解析:蔡永继承房屋是基于其父母的共同遗嘱,与产权是否变更无关,A错误。蔡永基于遗嘱继承房产,蔡花无权占有,B错误。遗嘱采用意思自治原则,他人不得篡改遗嘱,C错误。蔡永可以对该房屋行使物权请求权,D符合题意。
5.答案:A
解析:要约承诺订合同,热力公司发出的函件符合有效要约的构成条件,构成要约。N厂在约定期限内向热力公司发货是作出承诺的表现,合同订立成功,热力公司要切实履行合同。A正确,B、C、D均错误。
6.答案:A
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说法。①符合题意,甲继承一套房屋,在继承生效时即取得所有权,因此甲在办理产权继承登记手续前,有权将该房屋出租他人,故该项观点错误;②符合题意,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需要经过法定登记程序,乙未办理所有权移转登记,不能成为该房屋的所有权人,故该项观点错误;③不合题意,据题意,甲已经取得了该房屋的所有权;④不合题意,甲出卖该房屋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故选:A。
7.答案:D
解析:①错误,甲某使用戊某身份证进行登记,是取得J某及其妻子成某同意后的行为,故构不成侵犯姓名权;②④正确,在本案中,甲某因无城镇居住证,于是将该车行驶证登记在戊某名下,但事故发生时,甲某已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因此戊某出借身份证登记车子的行为并未影响甲某的驾驶能力,同时戊某并未实际支配并占有、使用该车,并且与该事故的发生构不成因果关系,《民法典》中规定,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有过错的,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因此戊某无需承担责任,行政机关的处理是符合民法规定;③错误,丁某虽然是三轮车店的经营者,针对甲某无居住证的情况下将三轮车登记在自己妻子的名下,是经过妻子成某的同意,因此构不成侵权;同时丁某对该三轮车并未实际支配并占有、使用该车,也不承担责任。故选:D。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认定、人身权。张某拍摄了李某的照片,未经李某本人同意而进行使用,是侵犯了李某的肖像权,而不是著作权,①错误,②正确;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李某已满16周岁,且已经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其符合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条件,③正确,④错误。
9.答案:D
解析:①:材料仅仅阐释“通过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卓有成效的公益司法保护”,并未实现对公权力的监督全覆盖,①不符合题意。②:检察机关的检察权是宪法及有关法律赋予的,并不是中国公益诉讼检察制度赋予的,②错误。③④:中国检察机关在保护环境资源领域作出的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卓有成效的公益司法保护,这可以丰富检察机关的角色职能,促进公共利益的长效保护同时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职,助力环境资源领域综合治理,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0.答案:(1)甲乙推理的结论均是正确的。①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根据这种逻辑性质进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乙认为:只要制造嗓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就应受到警告处罚,甲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所以甲应受到警告处罚。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遵循了肯定前件必然肯定后件的逻辑规则。②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依据这种逻辑性质进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甲认为:只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才应受到警告处罚,自己没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所以不应受到警告处罚。这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遵循了否定前件必然否定后件的逻辑规则。
(2)①依据民法典,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邻居丙在个人微博上发帖公布了自己与甲交涉全过程的录音,“曝光”了甲所在单位网站上公布的其姓名、照片和联系电话,并在照片中甲的额头上加了贬损性文字,侵犯了甲的名誉权与肖像权;丙公布的甲的姓名及联系电话为甲的公司所公布的信息,为公众可以知晓的信息,并未侵犯甲的隐私权。②民法强调对权利的保护,而权利通常意味着人们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实施某一行为的自由,但是,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并且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法律规定相邻关系,对于保护相邻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甲无视小区规约,制造噪声干扰邻居生活的行为构成侵权。
(3)①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各项人身权和财产权。行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权利,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②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也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③公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发生纠纷时,人们往往先自行协商,通过和解达成合意,解决纠纷。无法和解时,人们还可通过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
解析:本题以在现实生活中因噪声而引起的矛盾纠纷为背景素材,考查假言推理、积极维护人身权利、侵权责任、社会争议的解决。第(1)问,根据材料“乙认为:只要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就应受到警告处罚,甲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所以甲应受到警告处罚”,可联系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及其规则;根据材料“甲认为:只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才应受到警告处罚,自己没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所以不应受到警告处罚”,可联系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及其规则。第(2)问,邻居丙在个人微博上发帖公布了自己与甲交涉全过程的录音,“曝光”了甲所在单位网站上公布的其姓名、照片和联系电话,并在照片中甲的额头上加了贬损性文字,可联系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甲无视小区规约,制造噪声干扰邻居生活,可联系权利的行使注意界限。第(3)问,因噪声而引起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可联系侵权及其责任承担;居民甲无视其居住小区的管理规约,经常在小区的楼间空地上组织活动播放音乐,导致周围许多住户无法正常作息,可联系相邻关系;邻居乙向当地公安机关投诉可以联系社会争议的解决。
【配套新教材】(20)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巧刷易混易错: 这是一份【配套新教材】(20)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巧刷易混易错,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配套新教材】(18)树立科学思维观念——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巧刷易混易错: 这是一份【配套新教材】(18)树立科学思维观念——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巧刷易混易错,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思维具有间接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配套新教材】(17) 社会争议解决——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巧刷易混易错: 这是一份【配套新教材】(17) 社会争议解决——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巧刷易混易错,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调解分为诉讼调解和诉讼外调解,起诉并不必然导致诉讼的成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