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枣庄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枣庄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枣庄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枣庄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枣庄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2022枣庄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孔子倡导“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孟子主张“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二者言论所强调的是
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答案】A
【解析】
【详解】孔子和老子都重视人的道德,分别强调修己安人、养浩然之气,这说明两人强调社会个体应当努力完善个人品德,A项正确;孔子强调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并未主张坚持独特性格,排除B项;C项与孔子的主张不符,排除C项;D项与材料言论无关,而且当时尚未形成暴政,排除D项。故选A项。
2. 如图所示为山东嘉祥洪山村东汉画像石(局部),图中左侧男子跪地执斧砍制木料,面前有一辆即将制成的推车;其背后妇人,背负小儿,手拿一段辋(车轮外周);右侧一人呈操作状,另一人佩刀而立,呈监督状。这一考古发现最能体现东汉( )
A. 家庭手工业的进步 B. 地主庄园的生产模式
C.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 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面前有一辆即将制成的推车;其背后妇人,背负小儿,手拿一段辋(车轮外周);右侧一人呈操作状,另一人佩刀而立,呈监督状”,结合东汉相关知识可知,男女在庄园进行生产劳动,B项正确;家庭手工业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排除A项;材料不能看出商品经济,排除C项;“高度”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3. 下图是学者阎步克对南北朝时期新兴的政治文化的比较。这反映出
A. 南朝政治文化的成熟 B. 南北实力的此消彼长
C. 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 D. 北朝政治文化的优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人材料中南北朝的对比可得出,北朝强调训练各种技艺的同时,还关心政治,积极从政,较南朝的生活更加丰富,体现出北朝的政治文化优势,D项正确;从材料可得出南朝政治并不成熟,排除A项;“此消彼长”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民族交融,排除C项。故选D项。
4. 有学者指出,“辉煌的隋唐大运河,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隋朝在洛阳及周边地区广设粮仓(如图),回洛仓储粮达3.55亿斤,洛口仓“周回二十余里,穿三千窖,窖容八千石以还”。隋朝粮仓的设置
A. 稳定了粮价,巩固了统治 B. 巩固了北方的经济地位
C. 促进了运河交通发展 D.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隋朝的粮仓主要设置于运河附近,这与发挥运河交通密切相关,如南粮北运,C项正确;粮仓主要置于洛阳、长安周围地区,是为了保障都城的粮食供应,AB项不合史实,排除AB项;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的负担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5. 据下表判断
朝鲜 | 科举考试以中国古籍《左传》《礼记》等为主科 |
利用汉字字形作音符,创朝鲜词汇 | |
日本 | 模仿唐代之政制,确定其官制、田制、刑法等 |
采用汉字楷书偏旁造“片假名”,取汉字草书偏旁造“平假名” | |
越南 | 李圣宗在国都“修文庙,塑孔子、周公及四配像,画七十二贤像,四时享祀” |
国内政治制度完全仿效中国体制,仿佛一个缩小版的中华帝国 |
A. 民族大迁徙大交融 B. 文化生命力影响辐射力
C. 中西文化双向交流 D. 东亚一体观念不断增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中华文化的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生命力影响到了周边的国家,即其辐射力非常强大,B项正确;表格内容涉及的是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并没有涉及国内民族大迁徙问题,排除A项;表格内容涉及的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问题,并没有涉及中国与西方,排除C项;表格内容仅是述及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非常大,但不能据此理解为东亚一体观念不断增强,排除D项。故选B项。
6. 如表为宋代文举状元家世统计表,这反映出宋代
类别 | 家庭背景 | 人数 | 比例 |
官宦士子 | 祖辈或父辈曾经担任过官职者 | 50 | 42.4%
|
寒素士子 | 祖辈及父辈都不曾担任过官职者 | 17 | 144% |
家世不详 | 根据史料难以判明家庭背景者 | 51 | 43.2% |
A.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B.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C. 世家大族把持选才 D. 平民入仕欲望强烈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宋代文举状元中,寒素士子和家世不详两者占比之和超过了祖辈任官群体,这说明宋代科举制下,社会阶层流动加强,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功能的强化而非弱化,排除B项;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宋代的世家大族已经不能把持选才,排除C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平民入仕的欲望,排除D项。故选A项。
7. 神册六年(921年),耶律阿保机对大臣道:“凡国家庶务,钜细各殊,若宪度不明,则何以为治?群下亦何由知禁”,于是命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这一举措( )
A. 打破了农耕和游牧文明的隔阂
B. 基于辽境内政治经济不平衡
C. 反映了儒家成为治国指导思想
D. 旨在完善辽朝法律制度建设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可知,契丹建国后,既有从事畜牧业的游牧民族,也有从事农耕业的汉人和渤海人,辽朝统治者在考虑自身情况和借鉴中原汉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地缘关系的因俗而治的双轨制,用不同的法律去治理,B项正确;蕃汉分治说明农耕和游牧文明的隔阂仍然存在,排除A项;儒家成为治国指导思想与“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不符,排除C项;这一举措根本目的是巩固辽朝统治,而不是完善辽朝法律制度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
8. 宋元时期,民间崇拜的神灵对象发生了变化:中唐以前只在荆州受崇拜的关羽开始成为全民信仰;城隍被奉为专门守护城市的神祗,受崇拜程度几乎与土地神相当;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盛行妈祖崇拜。这一现象说明
A. 思想观念受社会环境变迁影响
B. 文化教育发展促进信仰多元化
C. 各民族政权并立促进文化交融
D. 战乱频繁冲击了社会传统伦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宋元时期,民间崇拜的神灵对象发生了变化”,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繁荣,思想观念也发生一定的变化,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文化教育,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族政权并立所产生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战乱的频繁所带来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9. 改土归流是指明清时期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分封首领世袭地方行政长官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如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组织乡勇、兴办学校、实行科举等。这一制度( )
A. 体现了政府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 B. 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C. 优待少数民族上层保障了局势稳定 D. 改变了夷夏观念且实现了民族平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土改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治理、版图开拓与巩固的重要政策,B项正确;改土归流不是政府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排除A项;改土归流不是优待少数民族、也不是实现民族平等,排除CD项。故选B项。
10. 下图所示为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据此可以推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
A. 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社会 B. 重农抑商有所松弛
C. 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图示信息可知,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市镇数量均在增加,而且数量较大,这说明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项正确;图示信息不能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社会”,排除A项;明清时期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了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市镇数量的变化,没有涉及全国其他地区的情况,无法得出江浙地区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排除C项。故选D项。
11. 清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编纂全国地理总志《嘉庆大清一统志》,以京师为首,依次分述直隶、盛京等22统部(省)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区,将清代以前未包括的“三北地区(即西北、北部、东北)”地区完全纳入其中。从今天看,此举有利于
A. 扩大地方自治 B. 建立行省制度 C. 强化国家认同 D. 强化三省职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22统部(省)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区”“以前未包括的‘三北地区(即西北、北部、东北)’地区完全纳入其中”可知,清政府编纂的全国地理总志把全国都纳入其中,以前未包括的地区如三北地区也纳入了进去,这有利于强化地方尤其是边疆地区对国家的认同,C项正确;材料与“自治”无关,排除A项;元代建立行省制度,排除B项;清代没有三省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2. 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庭璋奏称:“近年粤闽贸易,番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有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不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甚见增昂。”这反映出
A. 官员对“海禁”效果的否定 B. 国内丝绸价格的上涨
C. 中外“丝—银”贸易的终结 D. 中外市场联系的弱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乾隆时期来到中国进行贸易的外国商船和中国出洋的商船都有所减少,导致国内市场的外国货物数量增加,说明中外市场联系弱化,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外市场联系的弱化,不是官员对“海禁”的否定以及中外“丝—银”贸易的终结,排除AC项;是国内市场的洋货价格上涨,而非国内丝绸价格上涨,排除B项。故选D项。
13. 有学者指出:“希腊民族是最早探索人类、人的思想和灵魂的民族,他们不但追根溯源,寻求宇宙万物的源头与规律……而且探究社会的正义与公理,诘问人生的目的与价值。”该学者认为古希腊文化
A. 缺乏人文主义 B. 个人主义泛滥
C. 忽视现实幸福 D. 重视理性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希腊民族是最早探索人类、人的思想和灵魂的民族,他们不但追根溯源,寻求宇宙万物的源头与规律……而且探究社会的正义与公理,诘问人生的目的与价值。”可得出该学者强调社会的正义公平,这是理性的体现,D项正确;诘问人生的目的与价值体现了人文主义,但却滑泛滥,排除AB项;根据“诘问人生的目的与价值”可得出也重视现实的幸福,排除C项。故选D项。
14. 恩格斯指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他把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它原则上承认平等。”据此可见拿破仑战争( )
A. 摧毁了欧洲封建社会 B. 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C. 受到欧洲人民的欢迎 D. 推动了欧洲政治文化重构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他把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它原则上承认平等”,可以看出拿破仑对外战争,传播了法国的革命思想,促进了欧洲政治文化的发展,D项正确;“摧毁了”表述错误,排除A项;战争的作用是双重的,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欧洲人民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5. 位于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包含了阿兹特克人的金字塔、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现代墨西哥议会(后改为外交部)大厦。广场上的碑文写道:“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这体现出
A. 对殖民罪恶的深度痛恨 B. 对文化包容的不懈追求
C. 对印第安文明的高度赞扬 D. 对文明交融的理性反思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这不是任何人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可得出西方的殖民侵带来的不仅有先进的生产方式,还有对墨西哥的灾难,因此反映出对文明交融的理性反思,D项正确;A项太绝对,只讲到一个方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不懈追求”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反思,排除B项;根据“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可得出也不是高度赞扬,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列三幅图体现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人口分布情况
(1)三幅图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南宋时期的人口分布图,说说你的设计并阐明理由。
【答案】(1)图1:西汉时期,人口集中在北方,尤其是黄河中下游地区。
图2:西晋时期人口大量减少,边疆地区人口增加,中原人口依然多于其它地区。
图3:唐朝时期,人口主要集中在北方,南方人口密度增加。
(2)设计:人口分布南方多于北方;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西南地区人口密度增加。
理由:南宋时期,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边疆持续开发;南宋控制的地区局势长期稳定;先进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展。(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详解】(1)依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1:西汉时期,人口集中在北方,尤其是黄河中下游地区。
图2:西晋时期人口大量减少,边疆地区人口增加,中原人口依然多于其它地区
图3:唐朝时期,人口主要集中在北方,南方人口密度增加。
(2)设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分布南方多于北方;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西南地区人口密度增加。
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边疆的持续开发;南宋控制的地区局势长期稳定;先进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展。
17. 唐代史料笔记数量可观、内容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史料笔记及作者身份简表(部分)
书名 | 撰者 | 撰者身份简介 | 类别 | 主要内容 |
隋唐嘉话 | 刘餗 | 刘知几之子,历集贤殿学士,兼知史官 | 杂史类 | 唐代典制、人物、风俗等 |
教坊记 | 崔令钦 | 天宝著作佐郎。肃宗时为礼部员外郎,主客郎中 | 杂事琐语 |
|
封氏闻见记 | 封演 | 进士及第,先后充职于薛嵩、田承嗣幕府,官朝散大夫、检校吏部郎中 | 杂考类 | 唐代政治与典制、人物事迹、文化、习俗与学术等 |
唐国史补 | 李肇 | 历任试太常寺协律郎,华州参军,监察御史,翰林学士,尚书左司郎中,中书舍人等职 | 杂史类 | 唐代官场习俗、科举典故、铁事、人物轶事,社会风俗,如京城尚牡丹、婚姻尚士族等;物产,如茶、纸产地;唐代商业等 |
——摘编自崔兰海《唐代史料笔记研究》
材料二 崔潞府日知,历职中外,恨不居八座。及为太常,于都寺厅事后起一楼,正与尚书省相望,人谓之崔公望省楼。
——刘餗《隋唐嘉话》
日知俄迁太常卿,自以历任年久,每朝士参集,常与尚书同列,时人号为尚书里行,遂为口实。开元十六年出为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寻以年老致仕,卒。
——《旧唐书·崔日知传》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史料笔记的编撰特征。
(2)指出材料二中反映的共同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用笔记史料进行历史研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1)编撰手法体现出随笔、杂录的特点,无固定体例(体例多样);笔记记录内容丰富;笔记作品数量多;具有时代的特色。(任答三点即可)
(2)史实:崔日知在朝任职。问题:笔记史料受记录者学识、个人情感、阶级立场影响较大,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使用时要注意甄别;同时也要注意多方搜集史料,进行相互印证。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杂史类”,“隋唐嘉话”等,得出编撰手法体现出随笔、杂录的特点,无固定体例(体例多样);依据图示内容可知,笔记记录内容丰富;笔记作品数量多;具有时代的特色。
(2)史实:依据材料“日知俄迁太常卿,自以历任年久,每朝士参集”,“崔潞府日知,历职中外”,可以看出崔日知在朝任职。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笔记史料受记录者学识、个人情感、阶级立场影响较大,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使用时要注意甄别;同时也要注意多方搜集史料,进行相互印证。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技术进步与文明传承
人类文明的传承有赖于永久性的记录:建筑物、纪念碑、雕刻的题词。新生代技术早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重要性不亚于500年前木刻、铜雕和印刷的发明。在此以前,声音只能用文字来不完整地表达。除了羊皮纸、帆布或纸面上的文字、印刷文件和绘画之外,过往文明的存留物只是一些残垣断壁,或是纪念碑、建筑物和雕刻。这些都是工程作品,体积巨大,对于当地的现代生活或多或少都有些干扰。
新发明的应用使庞大的累赘可以转化为纸张、胶盘、金属盘或橡胶盘及电影胶片,于是可以更经济、更完整地保存起来。因此,这些机械设备是另一种于19世纪普及的社会机构——公共博物馆的卓越的盟友。它们使现代文明,与其他任何文明相比,对于历史保持更直接的把握和更准确的理解。它们不仅使历史变成触手可及,而且通过缩短事件发生与事件记录之间的时间间隔,让现实变得更有历史感。人们第一次能与历史人物面对面的交谈,能亲切地回想起已被忘却的场景和事件。
——刘易斯·芒福德《技术与文明》
结合所学,对材料中“技术的进步与文明传承”的观点进行评述。
【答案】示例
材料体现了现代技术进步对文明的传承拥有巨大优势的观点。
传统的人类文明传承载体依赖于建筑物等实物和文献。随着科技革命的开展与技术进步,如影像、录音技术、信息数字技术推动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保存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让文明的传承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其传承、交流等提供了更为直观、便捷、低成本的物质载体。正是通过这种文明的跨时空交流与融合,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实时性、多元化的文化共享时代。
总之,现代技术的进步促进文明传承更加精确、准确,但是传统的文明保存方式依然具有生命力。
(答案仅供参考)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除了羊皮纸、帆布或纸面上的文字、印刷文件和绘画之外,过往文明的存留物只是一些残垣断壁,或是纪念碑、建筑物和雕刻”可分析出在不发达的古代,文明的传承有很多是不完整的;根据材料“声音只能用文字来不完整地表达”可分析出声音等很多文明无法很好地保存;根据材料“这些都是工程作品,体积巨大,对于当地的现代生活或多或少都有些干扰”可分析出这些传承文明的载体对现代生活有所干扰;根据材料“新发明的应用使庞大的累赘可以转化为纸张、胶盘、金属盘或橡胶盘及电影胶片,于是可以更经济、更完整地保存起来。”可分析出科技的进步有利于文明更好的、更便利的保存下来;根据材料“它们使现代文明,与其他任何文明相比,对于历史保持更直接的把握和更准确的理解”可分析出科技的进步有利于人们准确的理解、传承文明;根据材料“它们不仅使历史变成触手可及,而且通过缩短事件发生与事件记录之间的时间间隔,让现实变得更有历史感。”可分析出科技使得文明更便利的被人们传承,与历史减少距离感,让文明更有生命力。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变革与女装革命
从17世纪以来巴黎作为欧洲时装中心,一直引领各时期文化潮流的变迁,给法国带来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价值。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都在时代的激流中动荡,在促进社会变迁的同时也加速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法国设计师保罗·波烈成功地抓住了时代的契机,将中国、俄罗斯、日本等的服装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一改统治了几百年的欧洲服装风格,将女性从传统的裙撑、紧身胸衣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其成为那一时期的时尚指挥棒。 ——摘编自凌玲《浅析东方元素对保罗·波烈服装的影响》等 |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世界变革与女装革命”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示例
女装革命是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的社会变革和各文化交融的产物。
20世纪初,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和战争(一战)的需要,启蒙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发展,政治和社会运动的推动,促使更多的妇女走出家庭,进入社会,促进了妇女解放;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贸易扩大和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商品的世界流动性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保罗·波烈等抓住时代与历史机遇,融合东西方服装文化,创新设计,推动女装革命,顺应了时代潮流,促进了妇女解放,推动了社会进步。
女装革命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社会变革和各国文化的交融。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都在时代的激流中动荡,在促进社会变迁的同时也加速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得出女装革命是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的社会变革和各文化交融的产物。叙述的过程中,分析工业革命、一战、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等对其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结合保罗·波烈等抓住时代与历史机遇,得出女装革命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社会变革和各国文化的交融。
2023枣庄中区枣庄三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枣庄中区枣庄三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枣庄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x、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枣庄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考试历史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无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无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无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x、江苏省无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