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六盘水二中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2六盘水二中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第1页
    2022六盘水二中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第2页
    2022六盘水二中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六盘水二中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六盘水二中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由四个部分组成,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6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由四个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部编版必修上册、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古典戏曲有着独特的美育范式。戏曲舞台上表现出来的声腔和形象,因可愉悦感官、心灵,又能感化人心而彰显出重要的美育价值。勃兴于元明的古典戏曲几经历史演化,逐渐形成并突出了两种美育功能:和心悦性之“陶情”与礼乐教化之“风教”。
    “陶情”是古典戏曲美育传统的主题之一。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经过高度提炼后,在戏曲舞台上呈现出华丽的角色造型、精彩的“唱念做打”和曲折的戏曲冲突,无不引发观众看戏、听戏和品戏的兴趣,促成他们在感官继而在心理层面产生基于审美共识的情感共鸣。在创作与鉴赏的相互依存关系中,戏曲和心悦性的美学价值被强调,并将戏曲的情感力量化作“以美育人”的媒介,完成了古典戏曲美育的审美实践。
    “风教”也是古典戏曲美育功用的体现。古典戏曲于内容上秉承了“兴观群怨”“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从而在基调上确定了“厚人伦,美风化”的美育宗旨。劝善惩恶、辨明是非、弘杨忠孝等,皆是古典戏曲呈现“教化”意义的美育主题。大众皆耳熟能详的《窦娥冤》《赵氏孤儿》《桃花扇从中山狼》等剧目,因传递出是非、爱憎、曲直、善恶等伦理道德价值而盛传不衰。以“美风化”为文化使命,古典戏曲也完成了“劝使为善,诫使勿恶”的德育实践。
    通过文本呈现、声律传唱以及舞台传播,古典戏曲借“陶情”与“风教”功用,提供了一个理解戏曲审美文化的模本,使得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美育范式在当代文化语境下能够得以延续。
    “美风化”是唱响古典戏曲功用的主旋律,贯穿于戏曲美育观演进的始终。戏曲承载教化意义的天然功利性能够被持续性地激活潜藏能量,主要源于因变则通,因通则久。在通与变并行的演进逻辑中,持续绽放着艺术魅力。
    通者,指千古不变之精神传统。古典戏曲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精忠记》彰显的“精忠报国”之家国情怀,《桃花扇》传递的“天下兴亡”之担当意识,《桃园结义》体现的“侠肝义胆”之忠义精神,《窦娥冤》宣杨的“公正平等”之价值理念,以及各类剧目中至今仍蕴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之时代价值,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也是国人生成并坚定文化自信心的理论基石之一。浓厚的文化情结使得不同时代的观众形成了基于民族认同的价值观,也激励了他们不断反刍、消化其中内涵,进而提出戏曲美育构想的新方案。
    变者,指依时代语境而适时更新的美育内涵。“美风化”的美育实践总是与民族精神的构建密切相关。基于映射不同时代民族精神的问题意识,古典戏曲的美育内涵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封建王朝时期戏曲美育的路径选择是高台教化,在诗教传统的影响下,古典戏曲承载的德育价值被突出。在抵抗外辱和寻求民族出路的抗争时代,戏曲美育观则立足思想启蒙立场,成为宣扬“启蒙”与“救亡”精神的重要文艺载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思想解放潮流的兴起,戏曲美育的首要目标已经被提升为追求戏曲的艺术美,尤为注重传承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进入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介的影响力,让古典戏曲走进课堂、走向大众,弘扬并传播其艺术魅力,又成为当前戏曲美育的重要课题。
    基于“通”与“变”的演进逻辑,古典戏曲美育观在今天既对“发现美”有所传承,又踏上了深入“探索美”的新征程。继承和激活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要求在新的时代重新审视与丰富戏曲美育的内涵,并挖掘出其与时俱进且历久弥新的重要意义。
    (摘编自刘玲华《文化自信与古典戏曲美育观的理论重构》)
    材料二:
    从历史的眼光来分析,中国古典戏曲的美育目的大致有以下两种倾向:
    第一种倾向是和心悦性陶情说。这是中国古典戏曲美育观的主流。王国维认为元曲作者是“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而不讳“思想之卑陋”,“元剧之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的“有意境”,即“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所以他说“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此种倾向考虑到了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情感上的娱悦,是非常正确的,但把戏曲的美育活动完全局限在个体自我的范畴,而人也是社会中人,全然决绝与社会环境的联系,既显得偏狭,又无实际操作可能性。
    第二种倾向是劝善惩恶风教说。李渔说制作戏剧根由乃“因愚夫愚妇识字知书者少,劝使为善,诫使勿恶,其道无由,故设此种文词,借优人说法与大众齐听,谓善者如此收场,不善者如此结果,使人知所趋避:是药人寿世之方,救苦弭灾之具也”。此种倾向不足之处在于可能走向为风教而风教的极途,从而漠视审美个体的内在审美感受,把风教推向僵硬机械的教条。
    中国古典戏曲美育目的的两种倾向,实质可归结为情与理的审美差异。片面强调一端都有失偏频,要追求实现情理交合、寓教于乐的理想目标。
    (摘编自陈军《中国古典戏曲的美育目的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优秀古典戏曲作品既可以和心悦性,也可以劝善惩恶,这是两则材料观点上的共通之处。
    B.材料一认为,“陶情”完成了中国古典戏曲美育的审美实践,“风教”则完成其德育实践。
    C.“通”与“变”是古典戏曲美育观演进的并行逻辑,古典戏曲的美育功能因此得以形成。
    D.材料二认为,陶情说决绝个体与社会环境的联系,风教说可能漠视个体的内在审美感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典戏曲勃兴于元、明,从那时起,古典戏曲陶情、风教的美育功能就已经形成。
    B.程式化的表演形式,使中国古典戏曲独特的美育范式在当代文化语境下能够得以延续。
    C.进入数字化时代,戏曲美育的首要目标将是追求戏曲的艺术美,强化戏曲的陶情功能。
    D.如果想融合古典戏曲的陶情、风教这两种美育功能,我们就不应该对情与理有所偏废。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关于戏曲的论述中最能体现古典戏曲美育观的一项是(3分)( )
    A.观其所述日忠、日孝,有补于世。(元·周德清)
    B.本色者为词人之词,否则为文人之词。(明·李开先)
    C.剧场即一世界,倘演者不真,则观者之精神不动。(明·袁于令)
    D.极粗极俗之语,未尝不入填词,但宜从脚色起见。(清·李渔)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讨论了“古典戏曲美育观”,但两者在论证特色上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5.市文化、教育部门准备启动2022年度“戏曲进校园”专题活动。如何在本次活动中更好地发挥戏曲的美育功能?请结合材料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卖不掉的楼
    徐小康
    这片名为丽人公寓的楼群,面临锦江,离市中心不远不近,既方便生活也避开了尘嚣,是有钱人最理想的居处。胡福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这块地皮搞到手后,聘请了名牌大学的专家来精心设计,又采用了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新型的施工手艺,谁知道如此精心打造的楼房上市后却连一套也卖不出去。
    这天,胡福达站在顶层的总经理办公室隔着落地窗朝外看去。楼群外,锦江如同一条碧玉带蜿蜒而来,青山点点,渔舟往来,如同一幅元人的山水长轴。宅区内,绿柳成荫,亭台轩榭时隐时现,人工湖里红鲤嬉戏。八幢造型别致、式样美观的高档住宅楼错落其间。这样的楼房怎么会卖不出去?胡福达叫来销售经理,要他急速印制十万份小册子,向市民广为散发。
    谁知半个月过去,依然不见一个前来买楼的顾客。胡福达连夜召开会议。会场上议论纷纷,有人说是不是这几年房屋开发过剩了,或者市民没有余钱投入住房消费了。此言一出,立刻有人反驳:“其他开发公司同等价格的楼房论地段、论样式都比不过我们,虽然卖得不如前几年快,但还是不断卖了出去。”
    这时一个新来的大学生站起来侃侃而谈:“我看问题出在宣传手段上,目前我们搞的这一套太落后。现在是声光色电的高科技时代啊!我们应该调整思路,动用新的宣传手段了。”
    当天晚上,市电视台一套、二套在黄金时间就开始播放丽人公寓的促销广告。次日一早《锦江早报》又以特大号字在显著位置刊出了同样的广告,还配上了恒信评估公司的增值预测。如此半个月的滚动播放,丽人公寓成了人人谈论的话题,可是楼房还是一套也卖不掉。
    财务经理急匆匆来报告,银行的数千万贷款眼看就要到期,如果逾期不能归还,不但要加收超息,更主要的是公司的信誉从此将一败涂地。
    这天下午,来了两个人,年老些的土头土脸,一眼就能看出是个进城务工的农民,中年人衣着朴素,像是普通工薪阶层。胡福达像是遇上了救星,赶紧笑脸迎上去。带着他们看了一圈,谁知两人临走时说:“胡总,这楼房好是好,可惜我们买不起。假使能改成经济房,我们还有一大群亲友要买。”
    改为经济房,不但原来预算的巨额利润要失去,而且还要投入一大笔改建资金。为了能让楼房迅速卖出去,如期回笼资金,胡福达虽然心痛得要滴血,可眼下似乎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了。
    当天,丽人公寓开进了一支建筑队,到处乒乒乓乓开始了改建。与此同时,各大媒体的广告变成了按成本价促销经济实用房,立刻在全市引起了轰动,几天时间,八幢楼房销售一空。
    胡福达还清了银行的贷款,坐下来仔细算了一笔账,用于促销楼群的前期广告宣传和后期改建的费用花了一百万,再加上失去的利润,共亏损四百多万人民币。看来福达公司难以在锦江市维持下去了,胡福达对剩下的员工进行了妥善安置后,悄悄卷起铺盖准备回乡。员工们闻讯一齐赶了来,这些人大多都是当年与他一同打天下的,情同兄弟。大家都眼睛红红的,有人劝他留下:“我们不是正在竞标市政府的经济房开发项目吗?”胡福达长叹一声,苦笑道:“福达公司已经元气大伤,再也无力进行下期投资了……”
    这时一个员工手拿一份报纸急匆匆冲了进来,跑到胡福达身边喘着气说:“胡总,快看!”胡福达接过一看,是当天的《锦江日报》,头版头条赫然刊登着一则醒目的新闻——《丽人公寓卖楼难另有隐情》。
    三个月前,福达公司的楼卖不出去的怪事,引起了日报的一名记者的好奇,他经过千方百计地追踪暗访,终于发现了其中的隐密。
    原来,胡福达是一个农民,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进城开始了房地产经营开发,成立了福达房地产有限公司。胡福达富起来后,见许多进城的农民兄弟和城市居民买不起住房,有心要帮他们一把,可又怕引起其他公司的不满,投诉他恶意竞争,就故意制造了这起楼房卖不掉事件。其实当时想要买楼的人有不少,都被他暗中阻挡了,而那两个提意见的农民和工薪者,也是他请人假扮的。这样胡总就顺势将高档楼改成经济房以成本价卖给了这些农民兄弟和城市居民,为此福达公司亏损了四百多万元。
    文章一刊出,在全市引起了轰动,老百姓拍手叫好,同时也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重视。市委书记看后当即批示:我们的经济实用房项目,这样的人不能中标还有谁能中标!市委、市政府两套班子经过再三研究,将一个亿的经济实用房开发项目交给了福达公司。
    许多购房者纷纷提前把房款打入公司的账号,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市电视台的新闻会客厅请胡福达去现场专访,同时参加的还有数十家房地产公司,台下更是座无虚席。有个记者上台举着话筒对胡福达说:“胡总,您这次策划的楼房事件,得到了市民的赞扬。但据我所知,这背后您还有一个隐藏着的目的,就是竞标到这一个亿的经济房开发项目。请您说说是不是这样?”
    胡福达微微一笑,接过话筒回答道:“是的,因为当时参加竞标的有几十家公司,论实力都与我们差不多,所以我就策划了这个事件。”此言一出,立刻一片哗然。
    胡福达接着说道:“不过,我是用爱心来策划的。我们需要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但我更希望在竞争中千万不要忘记老百姓,应该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利益。”
    胡福达的话一完,会场里顿时静默了,待人们回过味来,霎时爆发出如雷的掌声。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篇点题,将主人公置身于卖不出去楼的危机中,用矛盾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B.新来的大学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楼卖不出去的症结所在,并得到了胡福达的认同。
    C.银行贷款逾期不还会带来严重后果,胡福达将公寓改造成经济房后,还清了贷款。
    D.《锦江日报》的报道,使大众了解了丽人公寓卖楼难的隐情,胡福达得到了各方支持。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讲述了福达公司为卖楼所做的各种努力都失败后,却意外获得政府一个亿的经济房开发项日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B.小说以卖楼为线索,极具代表性地展现了房地产行业令人眼花缭乱的营销与策划,内涵丰富,构思巧妙,引人思考,发人深省。
    C小说选材关注社会现实,能够在客观地反映社会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夸张,使文章情节始终在文学逻辑中得到推进。
    D.小说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既正面赞扬了胡福达具有社会责任感,也侧面体现了锦江市领导关注民企民生。
    8.小说采用了反转式结尾,且一转再转,出人意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效果。(4分)
    9.你认为《锦江日报》上刊登的《丽人公寓卖楼难另有隐情》是胡福达安排的吗?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元朔三年,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骞得间亡,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会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逃归。骞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张骞具为天子言西域诸国风俗。元鼎二年,浑邪王既降汉,汉兵击逐匈奴于幕北,西域道可通。于是张骞建言:“乌孙王昆莫本为匈奴臣,后兵稍强,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攻不胜而远之。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故浑邪地空无人。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 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赍全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他旁国。骞既至乌孙,昆莫见骞,礼节甚倨。骞谕指曰:“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兄弟,共距匈奴,匈奴不足破也。”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于阗及诸旁国。是岁骞还,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乌孙王既不肯东还,汉乃于浑邪王故地置酒泉郡,稍发徙民以充实之。后又分置武威郡,以绝匈奴与羌通之道。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
    B.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
    C.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
    D.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匈奴,古代游牧民族,最初以獯鬻、猃狁、俨狁、恭奴等名称见于典籍,后统称为匈奴,单于为其最高首领,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B.祁连,即祁连山。狭义的“祁连山”指河西走廊南部山地最北的一支山岭。“祁连”系匈奴语,匈奴呼天为“祁连”,祁连山即“天山”之意。
    C.元鼎,汉武帝刘彻的第五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君主发起,由秦始皇首创,始创年号为建元。
    D.中郎将,古代武官名。汉朝武官分将军、中郎将、校尉,因将军不常置,故平时一般武官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掌管皇家卫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曾经强大的月氏的国王被匈奴杀害,月氏人怨恨匈奴,却没有人敢抗击匈奴。汉武帝得知这一情况后欲联合月氏夹击匈奴。
    B.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出使,他从陇西郡出发,经过匈奴所控制的地方,被匈奴单于俘获后扣留了十多年,后来乘机逃脱。
    C.张骞到达大月氏后在那里停留一年多,也没弄清月氏人的打算,就回国,在归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又被拘留一年多。
    D.乌孙自认为远离汉,也不知汉朝疆域多大,加之一直臣服于匈奴,邻近匈奴,朝中的大臣都畏惧匈奴,不想向东迁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4分)
    (2)将三百人,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4分)
    14.结合原文内容,简要概括张骞出使西域的收获与影响。(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①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校,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①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1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表达愿与神仙同游,与明月共存的美好幻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从空间和时间上表现自己客居他乡、多病孤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又到一年端午时。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承袭了中华民族的农耕基因,浸染了儒家文化的_________。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端午节形成了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挂香囊等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与大众活动。端午囊括了中华民族最为传统的节日物语,赓续着祖祖辈辈_________的文化方式,却能和当今的生活新风尚产生密切的关联:可以反复使用天然绿色的粽叶,利于使它降解的特性不会成为大自然的负担;赛龙舟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休闲方式,正是全民健身的良好载体;撒雄黄、采菖蒲、挂艾叶等习俗的本质是灭虫消毒,符合“环保无残留”的健康生活理念。端午节有着中国人流传千年的衣食风俗、生活方式和文化记忆,依然能在今天“活起来”,并和人民群众达成了共建“美好生活”的默契。这种“_________”的文化遗产,不妨_________。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源远流长 薪火相传 美美与共 多多益善
    B.源源不断 薪火相传 和合共生 贪多务得
    C.源远流长 一脉相承 和合共生 多多益善
    D.源源不断 一脉相承 美美与共 贪多务得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可以反复使用天然绿色的棕叶,利于降解的特性使它不会成为大自然的负担
    B.可以被反复使用的天然绿色的粽叶,利于使它降解的特性不会成为大自然的负担
    C.天然绿色的棕叶可以被反复使用,利于降解的特性使它不会成为大自然的负担
    D.天然绿色的棕叶可以被反复使用,使它利于降解的特性不会成为大自然的负担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均发现了数量众多的象牙制品,有所不同的是, ① ,而金沙遗址的象牙均未经火烧直接埋入土中。二者之间的差异可能反映出不同时期人们使用象牙的目的有所不同,但具体为何种用途,尚无法知晓。三星堆和金沙都有面具发现,但从使用情况看,三星堆对面具的使用更为频繁和重视。面具在古蜀国祭祀中发挥多大的作用,仍需要更多研究。三星堆和金沙各发现了一大一小青铜立人,他们都做同一种两手虚握的手势。( )。但中空的双手究竟握着何物?目前也是一大谜题。我们在三星堆出土的器物上仅零星发现有刻划符号,而在金沙遗址,尽管有卜甲出土,则未曾发现明显的符号刻划痕迹。因此,无论是三星堆遗址,还是金沙遗址, ② ,古蜀文明是否已使用文字还有待更深入的发掘。
    无论是三星堆遗址,还是金沙遗址,古蜀文明带给我们巨大惊喜的同时, ③ 。相信随着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工作的开展,将有更多古蜀文明的蛛丝马迹一一展现,为我们冲破萦绕在古蜀文明面前的重重迷雾。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种相似性反映了两个遗址共同的原始宗教信仰或类似的宗教仪式规范,昭示了两个遗址间紧密的传承关系。
    B.这种相似性昭示了两个遗址间紧密的传承关系,反映了两个遗址共同的原始宗教信仰或类似的宗教仪式规范。
    C.这种手势昭示了两个遗址间紧密的传承关系,反映了两个遗址共同的原始宗教信仰或类似的宗教仪式规范。
    D.这种手势反映了两个遗址共同的原始宗教信仰或类似的宗教仪式规范,昭示了两个遗址间紧密的传承关系。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晋代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说“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和荀子也有类似的思想,《论语》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荀子在《劝学》里说“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古人告诉我们,环境对个人成长很重要,但个人同样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养、才能等影响他人,改变环境。
    作为担当中国复兴大任的有为青年,你对此是如何认知与理解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盘水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度高一(下)6月月考·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根据原文,“通”与“变”并非使古典戏曲美育功能得以形成,而是使古典戏曲的美育内涵得以传承和发展。)
    2.D(A项,中国古典戏曲的美育功能是在戏曲几经历史演化后逐渐形成的。B项,“程式化的表演形式”表述有误,应是“借助古典戏曲美育功用”。C项,“强化戏曲的陶情功能”无中生有。)
    3.A(A项,谈戏曲的风教功能;B项,戏曲本色论,谈戏曲与生活的关系;C项,谈戏曲表演;D项,谈戏曲创作中的人物语言。)
    4.①从论证方法看:材料一以例证法为主,列举戏曲表演形式和剧目加以论证;材料二以引证法为主,选用王国维、李渔的具体论述加以论证。②从论证方式看:材料一以立论为主;材料二立论、驳论相结合,对两种美育目的的不同加以辩证分析。③从论证结构看:材料一整体上采用了层递式结构,材料二采用总分式结构。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5.①借助具有美感的表演要素,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寓教于乐。②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符合新时代价值观的剧目,引领学生的精神追求。③顺乎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引导学生发现美、探索美。(从陶情、风教之“通”、风教之“变”三个角度作答)(每点2分)
    6.B(B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楼卖不出去的症结所在”错误,根据原文“如此半个月的滚动播放,丽人公寓成了人人谈论的话题,可是楼房还是一套也卖不掉”可知,大学生并没有抓住“楼卖不出去的症结”,选项过度解读。)
    7.D(D项,“既正面赞扬了胡福达具有社会责任感,也侧面体现了锦江市领导关注民企民生”错误,小说主题中关于“爱心与营销”的关系引人深思,而文中并没有直接对胡福达予以正面赞扬,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空间。另外锦江市领导不属于文章的主体,解读偏离了文章主题。)
    8.①小说一再反转,故事情节多变,悬念迭起,紧紧抓住读者的好奇心,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反转式结尾令人印象深刻。②反转式结尾让人们对爱心和营销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深化了小说内涵,令小说韵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每点2分)
    9.示例:我认为刊登新闻是胡福达安排的。①胡福达一手策划了卖楼事件,新闻报道是整个事件中至关重要的环,否则就无法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从而竞标到一个亿的经济开发房项目。②丽人公寓卖楼难的隐情,就连公司中与他情同兄弟的老员工也不知晓,而新闻却报道了胡福达心系百姓、暗中阻挡想买房者、请人演戏等事,连他算出的亏损金额都一清二楚,可见是他有意透露消息。③他刚安置好员工,卷起铺盖准备回乡,这时报纸就刊登了这则新闻,时间上过于巧合。(每点3分,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如果回答不是,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0.D(原文标点为: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
    11.C(C项,“由秦始皇首创”错误,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12.A(A项,“却没有人敢抗击匈奴”错误,根据原文“怨匈奴,无与共击之”可知,应是“却没人和他们共同攻打匈奴”。)
    13.(1)进攻大夏国后,占领了它的土地定居下来,这里土地肥沃富饶,很少有贼寇袭扰,完全没有报复匈奴的想法。(“既”“寇”“殊无”各1分,句意1分)
    (2)率领三百人,携带价值数千万钱的黄金与布帛,又任命多名持符节的副使。(“将”“赍”“直”各1分,句意1分)
    14.①让汉朝了解西域各国的风俗民情;②让远离汉朝的西域各国了解汉朝的情况;③使汉朝与西域开始联系往来。(每点1分)
    【参考译文】
    当初,投降的匈奴人说:“月氏原来居住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是强大的国家,匈奴杀死了月氏国王,用他的头骨做饮酒的器具,其余的月氏人逃到远方,怨恨匈奴,却没人和他们共同攻打匈奴。”汉武帝元朔三年,皇上招募能出使月氏国的使者,汉中人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出使,他从陇西郡出发,经过匈奴所控制的地方,匈奴单于俘获了他,扣留他十多年。张骞得到机会偷偷逃跑,到达大宛王国。大宛人听说汉朝物产丰富,想通使结好却一直未能实现,见到张骞,非常高兴,为他安排向导和翻译抵达康居国,又转送到大月氏国。大月氏国的太子做了国王,进攻大夏国后,占领了它的土地定居下来,这里土地肥沃富饶,很少有贼寇袭扰,完全没有报复匈奴的想法。张骞停留一年多,终究不知月氏人的打算,就回国,他打算从羌人的居住区返回,又被匈奴俘获。扣留了一年多,正赶上匈奴国发生内乱,张骞就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逃回长安。张骞刚出发时有一百多人,一去十三年,只有他们两人得以回来。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西域各国的风俗民情。元鼎二年,匈奴浑邪王归降汉朝之后,汉军追击驱逐匈奴到了沙漠以北,去往西域的道路可以畅通了。于是张骞向武帝建议说:“乌孙王昆莫本来臣服于匈奴,后来兵力逐渐增强,不肯再臣服于匈奴,匈奴攻打他不能取胜而远离了乌孙。现在匈奴单于刚刚被我军围困,而过去的浑邪王辖地又没有人烟。现在如果用丰厚的财物赠送乌孙,招引他们渐渐东迁,居住在以前浑邪王所辖地区,与我国结为兄弟之国,依据形势他们应当会听从,如果听从就如同斩断了匈奴的右臂。联合乌孙之后,它西面的大夏这些国家都可以招引来成为我国的藩臣。”汉武帝认为他说得对,就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携带价值数千万钱的黄金与布帛,又任命多名持符节的副使,只要路途方便,就派他们出使其他附近的国家。张骞到达乌孙国后,乌孙王昆莫接见了他,态度傲慢、礼数不周。张骞向他转达汉武帝的谕旨说:“乌孙如果向东居住在原来的地方,汉朝就把公主许配给昆莫作夫人,并结为兄弟之国,共同抗击匈奴,匈奴不难打败。”乌孙自认为远离汉朝,不知汉朝疆域大小;长期以来一直臣服隶属于匈奴,且又靠近匈奴,朝中大臣都畏惧匈奴,不想迁徙到东面去。张骞就分派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于阗等各个附近的国家。这一年张骞回到长安,之后一年多,张骞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都与很多国家的使臣一起回来,于是西域各国开始与汉朝联系往来。既然乌孙王不肯回到东方的故地,汉朝便在匈奴浑邪王统辖的故地设置酒泉郡,逐渐迁徙内地的百姓充实这个地区。后来又从酒泉郡分出部分地区设置武威郡,以此隔绝匈奴与羌人往来的通道。
    15.A(A项,“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误。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
    “苦”形容执着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对寻觅春色的执着,并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16.①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②人要自食其力,追求不息,积极投入实践活动,才能争取丰收、幸福;③人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每点2分)
    17.(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2)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8.A(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此处形容儒家文化底蕴深厚,应选“源远流长”。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等代代相传。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此处形容文化方式代代相传,应选“薪火相传”。美美与共:指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互相包容、学习,共创大美。和合共生:表示不同事物、不同观点相互补充、和谐共进,是新事物生成的规律。此处形容的对象是文化遗产,应选“美美与共”。多多益善:形容越多越好,不厌其多,含褒义。贪多务得:原指学习上务求尽多地获得知识,后泛指对其他事物贪多并务求取得。此处形容优秀文化遗产越多越好,应选“多多益善”。)
    19.C(画波浪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可以反复使用天然绿色的粽叶”缺少主语,本句主语应为“天然绿色的粽叶”,排除A项;二是“利于使它降解的特性……”语序不当,应改为“利于降解的特性使它……”,排除B、D两项。)
    20.画横线句引用了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中的词句,(1分)诗意地呈现了端午节浴兰汤、饮菖蒲酒的风俗,渲染了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2分)自然地引出文段的叙写对象,为后文的解读作铺垫。(2分)
    21.A(“同一种手势”与后文勾连的侧重点是“共同的”“类似的”,故补写的句子应从“相似性”开始,排除C、D两项。“反映了”是对手势具体内涵的描述,“昭示了”后面引出更深刻、更具概括性的结论,二者构成递进关系,故选A项。)
    22.①三星堆的象牙多数都经过火烧 ②都还没有找到有文字的确切证据 ③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谜团(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3.【写作提示】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带有较为明显的思辨性。傅玄的话包含两个含意,前两句强调环境对个人修养、成才的重要性,这两句广为人知。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后两句,“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这两句强调的是个人应积极主动改变环境,进而实现人生价值。《论语》中的思想和荀子的观点更印证了个人价值的真正含意。本材料的启示意义在于:“躺平”“躺成”不是当代青年该有的样子,当代青年应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宽广的襟怀,用自己的才能与人格魅力辐射周围,影响他人,影响环境,而不是被动地受环境影响,应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本次作文应重点阐述个人修养对外部环境的积极影响,突出个人主观能动性。若从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强调环境的重要性,则属于非核心立意。
    结合任务,考生可从以下的角度立意:若从“自身的修养影响他人、改变环境”的角度,可立意为“清澈之爱,为国富强”;若从“自身才能等影响他人、改变环境”的角度立意,可立意为“青年有为,助国复兴”;若综合来谈,可立意为“修身为玉润草木,砥砺德行爱中华”“修雅成德,青年聚力展清芬”……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六盘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六盘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贵州省六盘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贵州省六盘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泰安二中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泰安二中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每年情人节,杭州半城市化地区,图中针式滴头的主要作用是,滴灌技术的优点包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