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暑假阅读写作拓展
第1讲 【阅读】记叙文:梳理内容把握思路 自我巩固 练习
展开第1讲 【阅读】记叙文:梳理内容把握思路
总分: 100 分 得分:_________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感慨(kǎi) 窠巢(kē) 憔悴(zuì) 仿膳(shàn)
B.霎时(shà) 脸颊(jiá) 匿笑(nì) 菡萏(dàn)
C.搓捻(niǎn) 讽刺(fěng) 难堪(kàn) 确凿(zuó)
D.优雅(yǎ) 酝酿(yùn) 黄晕(yùn) 应和(h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5分)
A.花枝招展 威风凛凛 花团紧簇
B.咄咄逼人 人声鼎沸 若无其是
C.翻来覆去 喜出望外 饥肠辘辘
D.恍然大悟 各得其所 由然而生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5分)
A.哪怕是儿子的一点点进步,都让爸爸妈妈喜出望外。
B.母亲节那天,张涵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C.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D.你的数学基础好就参加数学竞赛,我喜欢英语就参加英语竞赛,咱们各得其所。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5分)
A.王宇璇明白了事情真相以后,就一直被浓浓的暖意包裹着,促使她不断反思着自己的错误。
B.我们必须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C.能否切实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养。
D.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我们一方面思想上要重视,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5分)
A.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C.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
6.请对选段中的事件进行概括。(15分)
那一年游敦煌回来,我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到丝绸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哕嗦。”
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毕淑敏《回家去问妈妈》
7.文中写了关于奶奶的几件事,请进行概括。(15分)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史铁生《老海棠树》
阅读文章,回答以下问题。(45 分)
看自行车的女人
梁晓声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
③她40多岁的样子,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显出莫大的无助和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不过掏出了一把零钱。“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是那样委屈、无助、伤心……
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竟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家乡的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⑨这年寒冬的一天,北风呼啸着席卷着这北方的城市,纷纷扬扬的大雪在风中肆意飞舞。那个雪后的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竟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⑪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8.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15分)
9.品读第③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15分)
第③段:
10.品读第⑥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15分)
第⑥段:
第1讲 【阅读】记叙文:梳理内容把握思路
1. B
【解析】A.憔悴(cuì);C.难堪(kān),确凿(záo);D.应和(hè)。
2. C
【解析】 A.花团锦簇; B.若无其事; D.油然而生。
3. B
【解析】 B.絮絮叨叨是贬义词,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4.D
【解析】A.缺主语,“促使”前面加上主语“这种感觉”;B.搭配不当,把“提高”改为“培养”;C. 两面对一面,删掉“能否”,或在“关键在于”后面添加“是否能”。
5.D
【解析】 A.比喻;B. 比喻,拟人;C. 拟人,比喻。
6.“我”游敦煌回来,和母亲交谈,意外得知母亲曾抱着“我”走过安西的往事。
【解析】根据“人、事、果”的原则,“事”是“我”跟母亲交谈,“果”为对应事件的结果。再结合要素与文章中心主旨的关联性,这里应该加上“意外得知”,凸显“我”突然意识到“我”和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也能展现出“我”内心有所感悟。
7.奶奶糊纸袋、奶奶补花、奶奶洗菜、奶奶扫院子、奶奶学习。
8.①她被胖女人冤枉,被抢走了装钱的书包。②她知道“我”没零钱时,免收“我”的存车费。③她不要“我”补给她的存车费,还帮“我”抬车、捆纸箱。④她等候忘了取车的摄影师,并帮他保管拎兜。
9.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旧迷彩服”“老式旧布鞋”“脚面晒得很黑”写出了她衣服的廉价、穿着的过时、工作的辛苦。或:“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写出了她当时的处境和内心的惊恐。
10.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追”“回头看看”“慢慢走回”“捡起”“瞧”“抵”“哭”写出了她被抢走书包后的为难、无助与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