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初中 初二 语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件

    初中 初二 语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件第1页
    初中 初二 语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件第2页
    初中 初二 语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件第3页
    初中 初二 语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件第4页
    初中 初二 语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件第5页
    初中 初二 语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件第6页
    初中 初二 语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件第7页
    初中 初二 语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件第8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人教部编版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字词预习检查,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梳理文章结构,合作探究,小组模拟演讲,小组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1.了解演讲者的观点,领悟格物致知的内涵和现实意义。2.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3.理解演讲中事例对于观点的印证作用。
    丁肇中先生,1936年生,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4年10月12日,丁肇中向全世界宣布,他的实验小组发现了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这推翻了过去认为世界只由三种夸克组成的理论,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被称为“物理学的十一月革命”。
    本文选自《瞭望》1991年第44期,有改动。这是作者于199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
    瞭望 缅怀 探察 探讨 彷徨 激变
    páng huáng
    1.分段朗读,理解文意
    (1) 作者演讲的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
    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2)“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传统的“格物致知”与现代学术有什么关系?
    格物致知出自“四书”之一的《大学》,原文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里面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的基本纲领的一部分。在此,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探察、探究。物,物体、事物。致,达到、得到。
    《现代汉语词典》将“格物致知”解释“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用“格物”“致知”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不过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3)“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被埋没的 原因是什么?
    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因为其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4)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己”,是试图通过探讨自己的内心去研究世间万物,这种方式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5)从现代观念看,真正的“格物致知”是什么?
    从现代观念看,真正的“格物致知”是通过实地实验得到知识,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积极探测客观世界。
    (6)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吗?为什么?
    需要 因为:1.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2.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3.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7)最后一段中“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指的是什么?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3-5)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6-11)接着,指出当今的中国学生依然轻视实验精神。(12)
    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13)
    1.说说这篇演讲词有什么特点?
    (1)语言严谨准确,朴实通俗,观点深刻,针对性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逻辑严密,思路清晰,层层推进。
    ★学习演讲词,不单单是“读”还要试着用“讲”的方式读。在“讲”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演讲词的独特风格
    中国传统的教育重视“格物致知”的例子。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说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相关课件

    语文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教学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梳理结构,合作探究,论证过程,课文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示范课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学习目标,掌握字词,研讨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评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统编八语下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一课时pptx、丁肇中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