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地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骨骼(ɡé) 铿锵(qiānɡ) 寒噤(jìn) 戛然而止(jiá)
B.矗立(zhù) 喧腾(xuān) 布衾(jīn) 拾级而上(shè)
C.龟裂(jūn) 襁褓(qiǎnɡ) 亢奋(kànɡ) 怒不可遏(è)
D.幽悄(qiǎo) 模样(mú) 推搡(sǎnɡ) 接踵而至(zhǒ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浮躁 燎原 震耳欲聋 草长鹰飞
B.驰骋 指摘 慢不经心 分崩离析
C.狡辩 演绎 和颜悦色 纷至踏来
D.缄默 枯燥 强词夺理 目眩神迷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国际形势如火如荼,美国挑起的新一轮贸易战将会抑制全球的经济增长。
B.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C.泰山名扬天下的原因,不仅在于秀美绝伦的自然景观,还在于当中蕴含的丰富文化。
D.2021年中华经典诵读展演会上,内地与边疆学生将中华经典诗文与音乐、舞蹈等艺术元素相结合,淋漓尽致地呈现了中华语言之美。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B.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县很多学校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D.由于合理的体能训练,使他的体重在两个月内减掉了二十多斤。
5.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者所著,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伟奇特。
B.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和而不同”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
C.《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其一,这是柳宗元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的作品。此时作者常常探山访水,流连于自然胜境,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喜悦、豁达之情。
D.唱古诗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用今人为古诗谱的曲子。如《诗经》的《关雎》,今人都为其谱过曲。
二、名著阅读(共6分)
6.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6分)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1)傅雷在这封信中,从哪些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导?
(2)请简要回答,怎样才能成为傅雷所希望的有教养的青年?
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理解(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一)古诗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7.古诗文默写。
(1)在《关雎》一诗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________________。(《虽有佳肴》)
(5)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3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中“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9~13题。(12分)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快乐 B.影布石上 布:映照
C.斗折蛇行 蛇:像蛇爬行那样 D.悄怆幽邃 悄怆:忧伤的样子
1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段文字从小丘到篁竹,从篁竹到水声,再从水声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B.文章描写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衬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给人以鲜明的画面感。
C.作者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意在突出小石潭景色幽静、冷寂的特点。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山水的描绘之中,委婉地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之情。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乙】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①辑屦②,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杨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释:①蒙袂(mèi):用衣袖遮着脸。袂,衣袖。②辑屦(jù):拖着鞋子。屦,古代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12.下面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B.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C.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D.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13.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提炼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2分)。
四、现代文阅读理解(本大题共8小题,共31分)
(一)阅读文章,完成14~17题。(14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丁肇中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4.从第③段中看,选文划线句子中的“实验的精神”,指的是什么?(3分)
15.第②段中“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是什么?作者用这个例子证明的观点是什么?(4分)
16.选文中作者认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4分)
17.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可不可以删掉?说说是为什么。(3分)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二)阅读文章,完成18~21题。(17分)
石匠
曹福章
①石匠,是父亲的绰号;匠人,是父亲的艺名。石碾、大磨、幺磨、大碗口大的手摇磨、石臼、石缸、石柜、石桌、石墩、石柱头等,都是父亲的艺术品。
②乡、镇方圆几十公里的人都认识父亲,因为他们的房屋地基的石通,绝大多数都是他下的石做的地基。他们家里盛水的缸,家中的裙板,也是父亲用石头一锤一锤凿成的。更不必说舂米的臼,推豆浆的幺磨,碾米的碾,以及磨五谷杂粮的大磨了。人们有的叫他曹师傅,有的喊石匠,还有的称他匠人或手艺人。跟着父亲学艺的人很多。有些特别调皮,还给他们编了顺口溜,有事没事地鼓动一些小孩,一边拍手一边喊:“打石匠,四条牛,天晴下雨在坡头,吃饭在石头上吃,屙屎屙在地岩头……”听起来怪怪的,甚至是有些不文雅,却是对那个时候打石匠的最真实的写照。
③父亲是个“怪人”。土地包产到户时,别人不要的石头地,他站出来要;别人不要的那些寸草不生没有树木的乱石坡,他还要。别人修建房屋,选择平坦向阳的好田地,我家的房屋地基却选择在乱石窝。我们兄弟姐妹都不理解他,只有母亲什么也没有说,甚至还在我们面前为他找理由开脱道:“娃儿们哪,你爹这样做,肯定是有他的道理。”
④外面的人们,背地里都说他“傻”,父亲装作什么都没听到。他就地取材,将地基基石下在很大的石头上。四米多高的柱头,也是石头。立房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先立起来了二十多个石柱头,又请了很多叔伯兄弟,拿着手杆粗的草绳索,一边喊号子,一边一齐用力拉,还有人支撑着,浩浩荡荡,可壮观了!四天多的时间,终于把二十多根柱头立好。
⑤前来帮忙立柱头的人们看看立好的石柱头,笑着说:“曹老师啊,你这哪是在立柱头,简直就是七十二变的孙悟空,赶快钻进你的石林洞府啊。”大家哄堂大笑,父亲也像一个艺术家,看着自己的作品被认可,也开心地笑了。
⑥等众人走后,父亲又逐一检查柱脚,反复用石块支垫,不错过每一根柱头上的孔,看是否标准,对稍稍有点皱角的孔,再进行一钻一锤的精敲细凿,并且逐一用墨斗吊墨核对。确定无疑,才让木匠老师们上木头。
⑦房屋完工后,父亲忙着为家里添置家具:石水缸、石墩和石桌子,就连装粮食的柜子也是石头做的。我们家的院坝,就是一个天然的长五米宽两米多的石头城墙,密不透风,可结实了。向前伸出两米多的石头门前,有一棵蒙果树。我们可以在那里乘凉,看着宽敞处晒的粮食,赶着来偷食的鸟儿,清脆的笑声在山间荡漾着,荡漾着。在附近干活的村里人累了的时候,也会到我们的院坝石上乘凉,闲聊,打扑克牌,可热闹了。
⑧记得唐山大地震时,我们虽然离得远但也有震感,很多家房屋上的瓦不停地掉落下来,有几处的土墙,倒塌下来。泥土的灰尘,和着人们的哭声、惊叫声,弥漫开来,大家处在极度的恐慌中。其实,我们家除了掉下来了一些瓦片外,其他的物件都没有损害。队里有多户人家的土墙被震倒塌了,父亲便忙着帮忙用石头垒,他的手艺和人品,越来越被更多人们肯定。
⑨我们哥儿几个直到父亲病危的时候,也没有弄明白他为什么当初选择乱石坡、乱石田地和乱石窝,最后还是把父亲葬在了离家两百多米的乱石窝。父亲走后,我们也没有守住他老人家的产业,因为老屋的土墙被多年来的风雨降伏,不知道去向。那些像石林的石柱头,高昂着头,挺立着身躯,与风雨对抗,与霜雪对抗,与岁月对抗……
⑩父亲一生都和石头打交道。也正是那些石头,把父亲打磨成了一个石匠,打磨成一个被人们尊敬的匠人。同样还是那些石头,养活了我们一家十口人。看着那些石林,我看到了父亲像石头一样的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可贵精神,也看到了像父亲一样的人,努力地改变着并不理想的现状。
18.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9.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6分)
(1)父亲又逐一检查柱脚,反复用石块支垫,不错过每一根柱头上的孔,看是否标准,对稍稍有点皱角的孔,再进行一钻一锤的精敲细凿,并且逐一用墨斗吊墨核对。确定无疑,才让木匠老师们上木头。(3分)
(2)那些像石林的石柱头,高昂着头,挺立着身躯,与风雨对抗,与霜雪对抗,与岁月对抗……(3分)
20.第③段中说父亲是个“怪人”,父亲“怪”在何处?如何理解他的“怪”?(3分)
2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五、作文(3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是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诗句。其实,生活并没有欺骗我们,而是对我们一次次地磨练和考验。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当越过坎坷,蓦然回首时,你往往会发现,那些过去了的都已成为人生宝贵的财富,成为你“亲切的怀恋”。同学们,你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吧?
请以“亲切的怀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2)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
(3)不少于500字;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B【解析】B.[qīn]
2.D【解析】A项,“鹰”为“莺”。B项,“慢”为“漫”。C项,“踏”为“沓”。
3.A【解析】A.“如火如荼”指像火那样红,像茶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用在此处不恰当,可改为“风云变幻”。
4.A【解析】B.前后不一致,应删去“能不能”;C.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的活动”;D.缺少主语,应删去“由于”或“使”。
5.C【解析】体现了作者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之情。
评分:以上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6.(6分)(1)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每项1分,共2分)(2)内因如:①加强学习,认识教养的重要:②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③持之以恒。外因如:家长老师的鼓励督促。(内因、外因各2分,每项答对1个要点、意思对即可,4分。)
7.(8分)(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宛在水中坻(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然后能自强也(5)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6)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每空1分)
8.(3分)C【解析】“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表明是中午而非清晨就在泥泞中歇息。
9.(2分)A【解析】乐:以……为乐
10.(2分)C【解析】小石潭景色幽静、冷寂的特点,触发了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
11.(4分)【解析】(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或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2)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每小题2分)
12.(2分)A
13.(2分)嗟来之食
14.(3分)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真相的态度。
15.(共4分)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2分)证明儒家“格物”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2分)
16.(共4分)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2分)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2分)
17.(共3分)不可以(1分),传统的中国教育不是不重视“格物和致知”,而是埋没了“格物和致知”的真正意义(1分),如果去掉了“真正的”,表达就不准确就没有说服力(1分)。(意思对即可)
18.(共4分)①父亲技艺高超,受人尊敬。能把石头做成石桌等艺术品;②品行端正,乐于助人,名声好。跟着父亲学艺的人很多,地震后帮着乡亲们垒墙;③做事严谨细致,一丝不苟,自己建房时非同常人的细心;④像石头一样的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养活了我们一家十口人,不向命运屈服。(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19.(共6分)(1)(共3分)“逐一”“反复”“不错过”等词语都表示细之又细的意思(1分),这些词语的运用体现了父亲做事严谨细致的匠人性格(1分),同时也为下文地震后自家的房子安然无恙埋下了伏笔(1分)。(意思对即可)
(2)(共3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把石柱头比拟成坚强的人,“高昂,挺立、对抗”等词语的运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石柱头历经风雨及岁月的侵蚀后仍然坚强、坚固的形象(1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沧桑的感慨及对老屋的怀念(1分)。(意思对即可)
20.(共3分)土地包产到户时,他要人家不要的石头地、乱石坡,建房建在乱石窝(1分)。怪一方面体现了父亲对石头的热爱,他对石头有着深厚的感情(1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父亲谋划周密,建房时能就地取材且地基坚固(1分)。(意思对即可)
21.(共4分)本文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2分);表达作者对像父亲一样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努力改变现状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精神的礼赞(2分)。(意思对即可)
22.(30分)写作略。
新疆喀什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疆喀什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性学习,阅读理解与欣赏,写作题,材料题,默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喀什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疆喀什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2页。
新疆喀什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疆喀什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句子默写,对比阅读,课外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