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专用历史二轮复习习题--高频考点14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与交融碰撞(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新高考专用历史二轮复习习题--高频考点14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与交融碰撞(无答案),共5页。
高频考点14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与交融碰撞 [备考提示]1.考什么:人文精神的起源及背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2.怎么考:人文精神的起源多考古希腊具有人文精神的思想主张,还会与中国孔孟思想相联系命制综合性非选择题;人文精神的发展多考启蒙运动。3.还会怎么考:古希腊民主政治与人文主义精神相结合,理解雅典民主制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理解17、18世纪西欧社会转型的表现;将西方的启蒙思想与中国的近代思想进行比较,认识其异同点及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与普罗泰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把奴隶不看作人,而把人的概念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据此可知,古希腊对人的认识历程的解读合理的是( )A.忽视了道德的作用B.第一次将人置之于世界的中心位置C.夸大了个人的作用D.从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视人的价值2.苏格拉底认为,“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远比树木、石头甚至所有这些星辰更有价值的研究对象,那就是人的心灵。人究竟是什么?你将会变成什么?只有到人的心灵转而省察自身时才会有真正的哲学。”据此推理,苏格拉底强调( )A.哲学应探索人的精神价值观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C.理性认识自然是十分必要的D.哲学只是研究人的一门学问3.公元前8世纪,“荷马史诗”的神话体系中,绝对服从与接受“命运”是人唯一的选择。而公元前6世纪前后的古希腊悲剧,大都以主人公的自由意志和命运之间的激烈冲突为主线,从神到英雄再到凡人都不再一味地服从,而开始寻求反抗。这一变化反映出古代希腊(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民主政治走向衰落C.公民忽视道德建设 D.人文精神得到发展4.[2020·青岛三模]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如何使我们的有死亡的生命具有不朽价值”的哲学命题。他的哲学探索( )A.为科学产生奠定理论基础B.充满人文关怀与理性思考C.批判当时雅典的公民政治D.使他成为百科全书式人物5.[2020·滨州三模]一西方学者对近代的某个历史事件作了如下描述:“没有丰富多彩、全面发展的人格,就没有灿烂的文化。个人主义造成了高度和谐的个性……另一方面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它一切丑恶的方面。”该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6.1348年,黑死病传遍欧洲,给整个欧洲毁灭性打击。佛罗伦萨如地狱一般,无计可施的市民只能举行盛大游行,向上帝忏悔,结果更多的人感染了瘟疫,无路可走的人们开始酗酒玩乐、日夜狂欢,用纵情享乐忘记身边的痛苦。这一变化( )A.使罗马教会对欧洲的控制动摇B.促使人文主义思想的加速到来C.体现了人民救助瘟疫能力有限D.导致了欧洲商路中心向西转移7.佛罗伦萨著名画家波提切利(1446~1510年)运用新的绘画方法,发展了中世纪的装饰风格,创造出富于线条节奏、精致明净的独特画风,其作品《春》《维纳斯的诞生》,富有生气地描绘了美惠三女神、女神维纳斯的形象。这些作品( )A.体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B.表明现实主义已成为时代主流C.推动非宗教理性时代的到来D.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的绘画风格8.俗语即方言。但丁认为拉丁语是人工的,而俗语是自然的,俗语要比拉丁语高贵。但是,但丁认可的“光辉的俗语”必须是中枢的、宫廷的,而下层人民的俗语则是低劣的。材料说明( )A.俗语成为思想解放重要依托B.人文主义开始广泛传播C.拉丁语成为斗争的主要矛头D.文艺复兴带有阶级局限9.15世纪,德意志人认为把自己比作基督的教皇们却干尽非基督教之事。如教皇规定凡官方公文必须盖章才能通行,结果就出现了盖章收费的现象。这表明( )A.人文主义理念开始出现B.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觉醒C.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理性原则获得民众认同10.有学者指出:“1517~1525年间的福音运动之后,新教与天主教便开始了争夺主动权的斗争,通过教育、宣传以及书籍审查制度建立了更加严格的教义体系及服从制度。由于任何一方都无法独立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便与诸侯、官吏和国王结盟,结果在实际上把教会变为政权的一部分。”材料与下列观点相吻合的是( )A.“教随国定” B.“破除教会迷信”C.“反对赎罪券” D.“信仰即得救”11.[2020·济宁三模]1533年,英国议会颁布“禁止向罗马教廷上诉法案”,强调:“英国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国王来统治,他拥有相应的至高无上的尊严和王权。”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从法律上肯定英王在英王国领土范围内享有至高无上的世俗统治权和宗教管辖权。这些法案的颁布( )A.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传播B.推动了新基督教会创立C.完善了英国的代议制民主D.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12.中世纪,欧洲圣诞老人的形象人是主教圣·尼古拉斯,由他负责赠送礼物给民众,也负责拿鞭子和棍棒抽打异教徒和为恶者。16世纪后,人们彻底摒弃尼古拉斯的存在,将妖怪、女巫等神话人物,塑造成了民间新的“圣诞礼物赠送者”。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宗教改革的推动C.自然科学的勃兴 D.启蒙运动的传播13.[2020·淄博一模]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斥。”这一运动( )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精神的复苏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D.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14.伏尔泰将公正视为自然法的核心价值,他说:“从自然法的观点来看,现有的关系通常作为非自然的、不合理的关系而被摒弃”。由此可知,伏尔泰( )A.批判民主的滥用 B.认识到浪漫主义的危害C.抨击了封建制度 D.划清了与君主制的界限15.18世纪初,西方大部分国家都有了“日报”“杂志”等新型传媒形式;与此同时,法德等国涌现出大量的图书机构,为公众阅读提供了方便,很多地方出现了“阅读会所”。这些现象( )A.主要目的是解决文化扫盲问题B.是工业革命开启的重要原因C.促进当时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D.是启蒙思想传播的必然结果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当时引起人们思索的问题有:理想政府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目的,等等。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整个文明核心区到处都在提出、探讨以上这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古典时代伟大的哲学、宗教和社会体系。这些体系的代言人——中国的孔子、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都是同时代的人,这并非偶然之事。因为上述地区,都遇上了同样的动乱和挑战,只是各自做出的回答极为不同,从而,各自的发展方向也明显不同。——整理自《全球通史》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4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亲爱的女士,不说我们曾经多少次消受甜蜜的接吻、热情的拥抱以及同床共枕;就光是我能经常瞻仰你们的娇容、优美的仪态,尤其是亲近你们那种女性的温柔文静……因为凡是有理性的人都会说:我爱你们,就跟别的男人爱你们一样,是出于天性。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摘自《十日谈》材料二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则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摘自李侃《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日谈》的作者并概括作品所表达的理念。(6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后两个“笼子”的含义,并从18世纪后半期现代民主政治的具体实践角度指出欧洲启蒙运动的直接贡献。(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摘编自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材料二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启蒙运动一词源自以下事实:这一运动的领袖们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启蒙时代。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作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的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步入阳光。因而,启蒙时代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有了“进步”这种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理念。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极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而且能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过了全盛时期、许多关节嘎嘎作响的法国旧制度,是尤其严峻的考验。因而,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和猛击。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革命。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对材料中关于启蒙运动的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3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高频考点专项练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与交融碰撞,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新高考专用历史二轮复习习题--高频考点15 古今中外科技的发展与文学艺术的繁荣(无答案),共5页。
这是一份2023届新高考专用历史二轮复习习题--高频考点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与趋时更新(无答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