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专用历史二轮复习习题--精准练2 秦汉、魏晋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无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33116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届新高考专用历史二轮复习习题--精准练2 秦汉、魏晋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无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33116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届新高考专用历史二轮复习习题--精准练2 秦汉、魏晋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无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33116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届新高考专用历史二轮复习习题--精准练2 秦汉、魏晋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新高考专用历史二轮复习习题--精准练2 秦汉、魏晋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准练2 秦汉、魏晋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确立和巩固,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对后世影响深远;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局面不复存在,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思想专制的局面开始形成。魏晋时期是中国古代的第二个大分裂时期,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交融的局面。六朝对江南地区经济的大力开发,初步奠定了江南经济开发的格局,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佛教、道教思想迅速传播,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形成三教并行的局面。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0·山东等级考]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 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2.[2020·山东省二模]汉武帝时出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情形。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控制加强增加了政府收入B.丝绸之路开辟促进了贸易发展C.王国问题解决稳定了经济秩序D.疆域开拓扩大了税收来源3.[2020·山东省二模]《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 )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C.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 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4.[2020·青岛二模]钱穆认为:封建制逐步破坏,郡县制逐步推行,自春秋至战国已然。虽封建遗形尚未全绝,然终不能再兴……此自景、武下逮东汉,封建名存实亡,尺土一民,皆统于中央。这说明秦汉( )A.结束分封制,实施郡县制B.开创并巩固中央集权制度C.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D.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5.汉朝时期逐渐形成宫省制度,中央政府官员分成中朝官(也称宫中官)、省内官(也称禁省官)和外朝官(也称外廷官)三大系统,汉武帝开始,宫中官、禁省官较多参与机要。这一变化( )A.标志着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B.揭示出解决君相矛盾的必然走向C.强调集体议决以防止大臣专权D.有利于中枢权力体系的日趋完备6.董仲舒为树立儒家之权威,曾建议对其他学派加以“灭”“绝”,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只是剥夺了其他学说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就是在官场之中,武帝也重用了一批具有法家、黄老道家、阴阳家色彩的人物。这说明汉武帝( )A.顾忌新儒家,承天意施政B.以“外儒内法”之术治国C.兼用百家之学以粉饰统治D.容许多元文化并存,统治开明7.[2020·菏泽一模]下表是根据《汉书》中对西汉各种学术流派的著作数量所做的统计。该表反映出( ) 学术流派汉初著作数汉武帝之后著作数阴阳家2种12篇无法家1种31篇无纵横家3种40篇3种5篇杂家2种54篇28篇A. 西汉政府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B.儒家官学地位逐渐确立C.各派思想已与儒家思想相互糅合D.汉武帝仅重视儒学发展8.[2020·济南二模]东汉末年出现“天子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裂疆宇”的局面;东晋时期则是“主威不树,臣道专行,国典人殊,朝纲家异,编户之命,竭于豪门”。这表明( )A.察举征辟制被破坏殆尽 B.士族豪强争相割据混战C.专制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D.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出现9.相传,东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闻而召之,并署“门下孝”。这反映出( )A.孝道开始受到时人的推崇B.统治者重视对社会人伦秩序的维护C.儒家文化升级为官方形象代表D.儒家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束缚10.西汉丞相共计45人。历朝丞相的出身如下表所示。 当政者高帝惠帝高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丞相数1314412352551出身功臣1功臣3功臣1功臣4功臣子3,其他1功臣子5,外戚宗室3,掾史文吏1,其他3掾史文吏3掾史文吏4,经学之士1经学之士2外戚宗室1,掾史文吏1,经学之士3掾史文吏1,经学之士4经学之士1据此可知,西汉一代( )A.社会政局逐渐陷入动荡B.儒学政治影响不断增强C.宰相权力日益受到限制D.选人用人标准渐趋统一11.[2020·潍坊一模]汉成帝改刺史为州牧,然废置无常。东汉末年,汉灵帝接受宗室刘焉建议,选派“清名重臣”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政,州牧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这一措施( )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B.埋下了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C.体现了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之途12.《齐民要术》强调,种葵应“近州郡都邑有市之处,负郭良田三十亩”,种芜菁要“近市良田一顷”,种胡荽要“近市负郭良田一亩”,种红蓝花也要“负郭良田一顷”。这一农学认识主要源于( )A.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B.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C.精耕细作农业的探索 D.农业商品化生产实践13.右图是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的彩绘砖画中的《井饮图》,描绘了一个从井中汲水的场面。这说明( )A.风俗画注重体现生活情趣B.西域地区牧业较为发达C.技术进步推动了牧业生产D.牧民的生活已经很富足14.东晋时“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后南朝(宋)刘裕代晋自立为帝后,被后人称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门阀士族地位动摇 B.地方割据势力强大C.科举制度开始推行 D.宦官外戚交替执政15.[2020·威海二模]《齐民要术》记载:“其(桑)下常斸掘,种菉豆(即绿豆)小豆。二豆良美,润泽益桑。”“楮,和麻子漫散之,秋冬仍留麻勿刈,为楮作暖。”这表明当时( )A.农业经营模式发生改变B.传统经济政策得以实施C.生态农学观念已经出现D.精耕细作技术取得突破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2020·山东省二模]如图1、图2、图3分别是西汉不同时期侯国分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据林小标等《两汉侯国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指出图1的侯国类型特征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4分)(2)比较图1和图2,说明图2反映出西汉政治统治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3)结合图3说明西汉政治统治出现了什么问题。(4分) 17.[2020·山东省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埶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叔孙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耕犁,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后汉书·循吏传》注:庐江郡,在今安徽省南部。材料三 1958~1996年京津冀地区汉墓中出土铁制农具 时代出土铁制农具种类西汉(10)锛(2)铧(1)锸(3)锄(2)犁铧(1)铲(2)镢(1)耙(1)镬(1)东汉(5)犁(2)镢(1)铲(3)——整理自蒋赴美《京津冀地区汉代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考古学探讨》说明:时代后数字为该朝代京津冀地区发掘出土铁制农具的墓葬数量。农具后数字是出土该种类农具的墓葬数量。材料四 据统计,1955年至2009年我国出土汉代铁犁铧201件、V形铧冠25件、铁犁29件、犁壁3件。出土地域涉及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四川、山西、福建、江苏、内蒙、新疆等15省。其中出土数量较多的有山西襄汾出土汉代铧13件,山东枣庄出土V形铧冠15件,河南南阳瓦房庄汉代冶铁遗址出土西汉铁犁铧2件、东汉铁犁铧154件、东汉铁犁6件。——摘编自包明明、章梅芳、李晓岑《铁犁牛耕对汉代农业深耕细作技术的影响探析》根据以上材料,说明汉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3分) 18.[2020·济南二模]“春秋决狱”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即在案件审判中,碰到有关伦常而无明确法律规定,或有法律规定却与伦常有悖时,根据儒家经典《春秋》所载有关事例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断案的根据。《春秋》是孔子修订的一部鲁国编年史,其经义既体现了维护“三纲”的要求,又符合国家认可的法律意识,因而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肯定和倡导,从汉武帝时起,春秋决狱就成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断案形式。虽然汉朝的法律承袭秦制,而其法律指导思想却与法家的重刑主义色彩背道而驰。“亲亲得相首匿”又称“亲亲相隐、亲属相容隐”,是春秋决狱中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司法原则入律是汉律的首创,直到民国时期的法律中仍有体现。——摘编自郭宏《论汉代春秋决狱及其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汉代的“春秋决狱”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5分) 19.[2020·潍坊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表是部分北魏皇帝列表。 谥号姓名在位时间(公元)道武帝拓跋珪386~409太武帝拓跋焘424~452献文帝拓跋弘466~471孝文帝拓跋宏471~499宣武帝元恪500~515孝明帝元诩516~527孝庄帝元子攸528~531孝武帝元脩532~534材料二 以下是北朝不同时期的佛像图片。(1)指出材料一内容变化,这些变化分别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4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北朝佛像样式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原因。(8分)(3)分析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3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第2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新高考专用历史二轮复习习题--精准练3 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新高考专用历史二轮复习习题--精准练4 明清前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