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五年(2018-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展开专题1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22年】
1.(2022·浙江·高考真题)读图阅史。下图所示系1909年上海社会之剪影。结合所学,下列项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坐电车三更笑语”,反映交通近代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②乘坐马车仍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
③代步工具呈现出马车和电车并驾齐驱的发展趋势
④新式交通工具取代传统交通工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1年】
1.(2021·江苏·高考真题)如表中的评论反应出当时
1875年《申报》 | 文人当“效思于农工商贾之事” |
1875年《申报》 | “西人之为商为工农者,固无不兼习文字也。” |
1881年《万国公报》 | 农夫“用其力于植树之法、机器之耕,则利益广矣”。 |
A.社会分工日益精细 B.农商皆本成为共识
C.工商致富备受推崇 D.职业观念发生变化
2.(2021·海南·高考真题)晚清时期,赫德在中国通商口岸实行“海关时”,其他地区仍以各自的地方时为准。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将全国规划为“五时区”,其实施效果有限。1949年以后,全国实行了“东八区时”和公元纪年法。这反映了
A.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B.通商口岸的开放便利了列强对华权力的攫取
C.时空秩序的建构映射出近现代中国的政治进程
D.军阀割据局面是北洋政府推行政令的最大障碍
3.(2021·湖北·高考真题)博览会是观察社会生活发展演变的窗口,又是汇聚物品和传播知识的平台。下表可以看出近代中国
武汉劝业奖进会和西湖博览会征集展品类别对比
| 武汉劝业奖进会(1909年) | 西湖博览会(1929年) |
征集 展品 类别 | 天然产品(饮食或制造之原料),工艺品、美术品、教育品、古物品 | 染织工艺类、工艺品类、机电工业类、化学工业类、矿产品、医药用品类、教育用品类、文艺品类、农产类、饮食制类、动物类、革命纪念品类、外国参考品 |
A.物质文化生活变迁 B.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C.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D.现代科学知识普及
4.(2021·辽宁·高考真题)1865年,煤气灯开始在上海使用,起初主要用于洋行和街道,后来行栈、铺面、茶馆、戏楼以及居家竞相使用,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这反映出
A.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社会生活 B.城市化进程拓展城市公共空间
C.工业革命成果催生新兴产业 D.市民阶层诉求改变服务业面貌
5.(2021·湖南·高考真题)如表所列活动
时间 | 活动名 | 主要获奖或展演(展出)作品 |
1956年8月 | 第一届全国音乐周 | 《广陵散》《阳关三叠》《嘉陵江号子》《祖国颂》《长征大合唱》等 |
1957年1月 | 第一次群众性电影评奖 | 《董存瑞》《家》《为了和平》《平原游击队》《祝福》 |
1957年12月 | 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 | 292位作者的321幅作品,有的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有的反映祖国江山秀丽、欣欣向荣,还有的以人像、静物、花卉及鸟、兽、鱼、虫等为题材 |
A.凸显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B.推动“双百”方针的提出
C.表明文艺领域出现“左”的倾向
D.反映我国传统文化仍占主流
6.(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光绪三十四年《日新画报》刊登的画作,画中有“大姑娘拿着风筝来回奔跑,实在不好看。但分人家有点规矩,绝不能让姑娘在满街上疯跑啊!咳!此事不但因女学堂不甚发达,而于警务亦有妨害(其害乃电线电灯等类),岂不是无形的危险吗”等字样。此画反映
A.近代男子传统服饰的变革 B.女子普遍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C.西方文明成果已经传入中国 D.新文化运动批判旧礼教和旧道德
7.(2021·湖北·高考真题)[思想观念与社会生活]
材料一 晚清以来,伴随着西风东渐,星期制传入中国。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视星期制为文明之制,主动仿行。而湖广总督张之洞规定两湖书院的学生只准休旬假(十日放假一日),不得过星期日。1902年至1911年夏,由于清政府推行新政,各学堂、中央各部和地方衙门陆续实行星期日公休制度。1912年民国肇建,南京临时政府“期与世界各强国同进文明”,采用了星期日公休制度。与此同时,星期制也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渐成都市生活中新的工作与休闲的节奏。合理的休息与适度的休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人的精神面貌。
——摘编自湛晓白《时间的社会文化史》
材料二 1949年之后,新中国沿用近代以来形成的星期日公休制度。1995年3月25日,国务院发布第174号令,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自1995年5月1日起施行。利用和过好双休日,对于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消费休闲和社会风尚都有很大影响,从星期日公休制到一周双休,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为个人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摘编自《人民日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晚清至民国星期制普及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近代以来星期“公休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8.(2021·山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英雄”
材料 如图为清末儿童读物《启蒙画报》创刊号(1902年6月23日)刊发的《小英雄歌》。
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塑造的“小英雄”形象加以阐释。
【2020年】
1.(2020·浙江卷)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 )。
A. 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
B. 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
C. 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
D. 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2.(2020年1月浙江选考)下1950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广告截图,仔细阅读相关信息,结合所学分析判断
①自50年代开始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
②“大批供应市场”和“大众化”说明中国开始成为“自行车王国”
③“抗衡舶来”表明自行车系中国制造
④自行车从此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019年】
1.(2019年江苏卷,7,3分)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
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
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
2.(2019年4月浙江选考,12,2分)观察下面两图(绘制时间:1924年)。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20世纪上半叶男装流行长袍马褂
②知识女性着装宽松肥大
③男性着装凸显等级身份
④女性服饰趋向短袍窄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019年江苏卷,8,3分)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租界)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
A. 1840—1894年
B. 1895—1911年
C. 1912—1945年
D. 1946—1949年
4.(2019年4月浙江选考,16,2分)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
①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
②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
③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
④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8年】
1.(2018年江苏卷单科历史7)7. 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A. 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 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 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 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2.(2018年海南卷,8,2分)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
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
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
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
3.(2018年海南卷,12,2分)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出境多限于公务。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东南亚扩大到世界各地,据统计2017年出境游超过1亿人次。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
A.进出口贸易增长
B.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C.公务出境人数减少
D.人民文化水平提高
4.(2018年4月浙江选考,9,2分)《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
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
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
5.(2018年11月浙江选考,15,2分)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图所示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有
A. 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6.(2018年4月浙江选考,15,2分)“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7.(2018年4月浙江选考,28,2分)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 影事概略 |
1896年 | 上海徐园首次放映“西洋影戏” |
1905年 | 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京剧《定军山》(片断) |
1927、1930年 | 有声影片传入中国;有声电影开始拍摄 |
20世纪30、40年代 | 美国影片《摩登时代》在上海、广州等地上映 《风云儿女》《三毛流浪记》等国产片上映 |
20世纪50、60年代 | 《红色娘子军》《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歌颂革命斗争、社会主义新生活的题材是电影的重要内容 |
20世纪80、90年代 | 改革开放后,《牧马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多种题材电影相相继问世;《红高粱》《黄土地》等获得国际大奖;《泰坦尼克号》等国外影片在中国热映 |
①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
②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
③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④电影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专题15 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五年(2018-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5 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五年(2018-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5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解析版docx、专题15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五年(2018-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2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五年(2018-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解析版docx、专题2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五年(2018-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五年(2018-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解析版docx、专题1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