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语文课内阅读专项训练
展开课内阅读
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面小题。
富贵不能淫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父命之 奉命于危难之间 为民请命
B.以顺为正者 以中有足乐者 俭以养德
C.与民由之 似与游者相乐 与众不同
D.不得志 处处志之 志存高远
2.下面是对孟子何谓“大丈夫”的理解,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并简要说明理由。
【甲】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是大丈夫精神实质的体现。
【乙】无论是否得志,都要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共守道德之高标。
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夏完淳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
夏完淳,字存古,华亭人。年十六,从其师陈子龙起兵太湖。子龙战败,完淳走吴易军为参谋。易败,复与吴圣兆连谋反正,被执至留都。叛臣洪承畴欲宽释之,谬曰:“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军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完淳厉声曰:“吾当闻洪亨九①先生本朝人杰,嵩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震悼褒䘏,感动华夷。吾当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承畴无以应,惟色沮而已。
时完淳妇翁②职方主事钱栴同在讯,气稍不振,完淳厉声曰:“今与公慷慨同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乎哉!”栴遂不屈,与完淳同死,完淳时年十八。
(取材于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录》)
注:①[洪亨九]指洪承畴。②[妇翁]指妻之父。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古代汉语中有一词多义现象。如“加”在《愚公移山》“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中与“增”同义,意思是“增加”,在“万钟于我何加焉”中解释为“_______”。“得”在《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中意思是“________”,在“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中同“德”,解释为“感激”。
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翻译:如果鱼和熊掌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理解:用当时日常难得到的食物“鱼”“熊掌”进行类比,引出作者的主要看法。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翻译:由此得知,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糟糕的事。
理解:通过前文正反两方面的假设推理分析,得出如此选择的缘由,仅是为了陈述“人皆有之”这个事实。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翻译:贤者宁愿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住宅华美却接受了。
理解:本句和后文“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句形成排比,加强了气势和情感,显示孟子说理义正词严的特点。
6.根据短文及下面材料,在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
兴元①后,王师②复振,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指颜真卿)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③弟希倩坐朱泚(cǐ)诛,希烈因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④,罪当死,然使人⑤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嗣曹王皋闻之,泣下,三军皆恸,因表其大节。淮、蔡平,子頵(yūn)、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赙(fù)布帛米粟加等。
(《新唐书·列传第七十八》)
①兴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公元784年。②王师:朝廷的军队。③希烈:指唐德宗时准宁节度使李希烈,叛唐,公元784年初攻入大梁(今河南开封),称楚帝。朱泚,人名。④无状:所行丑恶无善状。多作自谦之辞。⑤使人:奉命出使的人。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①_______”奉为人生准则。如上面这则材料中所述的一代名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在反贼的威逼前,视死如归:②______、③______(概括做法)。他的忠直英烈与他的书法一样,世代敬之、传之。(每空不超过5个字)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聚室而谋 肉食者谋之 不谋而合
B.面山而居 居庙堂之高 居安思危
C.指通豫南 阡陌交通 通宵达旦
D.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根深蒂固
8.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翻译: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理解:愚公之妻从“质疑”的角度提出问题,对愚公的身体健康状况表示怀疑,认为即使挖山也一定不能成功,对“移山”表示反对。
【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愚公能辩证地看问题,他在批驳智叟的一段话里,既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加增”。
9.根据短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
【链接材料】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节选)
注:①鄙:边远的地方,边境。
愚公和“贫僧”都是有远大志向的人。愚公的志向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贫僧”则以“_______”为自己的志向;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的做法也有所不同,愚公是________;“贫僧”则_______。两则故事的结果共同说明了________的道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夭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绍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计日以还 通计一舟 不计其数 斤斤计较
B.稍降辞色 义不容辞 不辞而别 义正辞严
C.援疑质理 文质彬彬 天生丽质 质疑问难
D.持汤沃灌 固若金汤 赴汤蹈火 浩浩汤汤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翻译:有时遇到前辈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股勤,不敢多说一句辩解的话。
理解:“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
B.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翻译:寄居在旅店,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理解:本句写作者求学的“勤且艰”,“日再食”突出废寝忘食,学习刻苦,“无鲜肥滋味之享”突出物质条件的匮乏。
C.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我却穿着破棉袄和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人。
理解:作者的“温袍敝衣”与“同舍生”的豪华装束形成对比,更见出作者苦寒之状,而“略无慕艳意”,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
12.无论劝学还是劝谏,都需要采用恰切的方式。阅读上文和下面材料,简要说明宋濂、颍考叔、晏子分别是如何“劝”的。
【材料一】
(郑庄公)遂置姜氏①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②,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③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④。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⑤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⑥地及泉,隧⑦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遂为母子如初。
(取材于《左传·隐公元年》)
【材料二】
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⑧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⑨也。不然,章赐死⑩。”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⑪也;不听,又爱⑫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于是公遂废酒。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①姜氏:即郑庄公之母亲,曾多次为难庄公。②黄泉:地下深处,也指人死后埋葬的地穴。“及黄泉”指死亡。③颍考叔:郑国大夫。④公:郑庄公。⑤繄(yī):语气助词。⑥阙(jué):挖据。⑦隧:挖随道。⑧弦章:齐国大夫。⑨废酒;戒酒。⑩章赐死;即将弦章赐死。⑪臣为制:即“制于臣”,受臣子控制。⑫爱:吝惜,舍不得。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计日而待 斤斤计较 千方百计 国计民生
B.不求闻达 耳闻目睹 骇人听闻 充耳不闻
C.三顾草庐 奋不顾身 顾此失彼 义无反顾
D.斟酌损益 徒劳无益 受益匪浅 开卷有益
14.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
理解:因为桓帝、灵帝亲近小人,远离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所以刘备与诸葛亮每当谈到此事时都很后悔。
B.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接受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理解:因为刘备三顾茅庐,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所以诸葛亮感奋激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与先帝患难与共。
C.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翻译:接受遗命以来,每到深夜都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理解:诸葛亮叙述了“受命以来”的工作,抒发了对陛下的感激之情,表达了誓死效忠的决心。
15.“忠诚、爱民、公正”是自古以来的为官之道,请你结合上文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说说诸葛亮、苏轼和孔祯分别践行了哪一方面。
【链接材料一】
(苏轼)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①,易②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③常平米,多作饘粥④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链接材料二】
(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祯曰:“恩龙不可恃⑤,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⑥不见准南之事乎?”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⑦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
(节选自《旧唐书·文苑传》)
注:①[牒dié]文书。②[易]交换。③[粜tiào]卖出。④[饘zhān粥]稀饭。⑤[恃]依赖;凭仗。⑥[独]岂,难道。⑦[侵暴]侵犯暴掠。
答: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 乙 示例:文中孟子在阐释大丈夫得志与否时,说的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即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要独自走自己的道路。乙句的表述与文意不一致。
3.示例:夏完淳兵败被囚,面对洪承畴释放、归顺做官的允诺,不为所动;嘲讽怒骂叛贼,誓死不降;厉声劝导岳丈钱栴慷慨赴死,舍生取义。夏完淳的表现正体现了大丈夫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解析】
1.
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
A.命令/命令,任务/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B.来/因为/用来;
C.都为“和”;
D.志愿/做标记/志向;
故选C。
2.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
由第②段“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可知,作为大丈夫应该讲求正道,讲究礼节,做事合乎正道,这就是【甲】句提到的,所以【甲】是对的。
由第②段“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可知,大丈夫应该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起,不得志的时候自己坚守自己的道路,并非“无论是否得志,都要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所以【乙】错误。
故选【乙】。
3.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和运用。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意思是“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强权下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根据这个句子的含义我们可以结合链接材料进行分析。
由链接材料中“叛臣洪承畴欲宽释之,谬曰:‘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军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完淳厉声曰:‘吾当闻洪亨九先生本朝人杰,嵩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震悼褒䘏,感动华夷。吾当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可知,洪承畴劝说夏完淳投降时,说道若投降则仍会有官职,夏完淳完全不为所动,这一点正是体现了“富贵不能淫”;
由链接材料“时完淳妇翁职方主事钱栴同在讯,气稍不振,完淳厉声曰:‘今与公慷慨同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乎哉!'栴遂不屈,与完淳同死,完淳时年十八”可知,夏完淳在自己的岳父稍有懈怠的时候,便厉声劝诫,让自己的岳父可以和他一样慷慨赴死,这是体现的“威武不能屈”。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进行作答。
【点睛】
参考译文:
【富贵不能淫】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链接材料】夏完淳,字存古,是华庭人。十六岁那一年跟随自己的老师陈子龙在太湖起兵。陈子龙战败,夏完淳又给吴易当参谋,后又与吴胜兆联合,最后不幸被捕,押往南京。明朝叛将洪承畴想宽恕释放他,就说:“小孩子懂什么,怎么能领兵反叛呢,一定是误入乱军,归顺就当官。”夏完淳厉声说道:“我之前听说洪承畴先生本事人中龙凤,嵩山杏山之战,在章渠血战到底。先皇还曾经因此感觉到震撼儿褒扬和抚恤您,这件事感动了天下,我十分羡慕您的忠诚和勇敢,我的年纪虽小,但是可以以身殉国,怎么能够退让呢?”洪承畴无言以对,只能够感觉到沮丧罢了。
当时,夏完淳的岳父职方主事钱栴也在审讯之列,他有些害怕,夏完淳就厉声说道:“现在和您一起慷慨赴死,后面在地下见到陈公,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大丈夫吗?”钱栴于是也不屈服,和夏完淳一起赴死,夏完淳那时也才十八岁。
4. 益处 看到
5.A
6. 舍生而取义(舍生取义) 起身赴火 怒骂叛贼
【解析】
4.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句意: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加:益处。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句意: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看到一座山。得:看到。
5.
B.根据“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可知,前文通过正反对比论证是为了论述“贤者能勿丧耳”这一事实,强调贤者能够坚守“义”;本项理解“仅是为了陈述‘人皆有之’这个事实”有误;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所指的人为了住宅华美却接受了“万钟”,并不能称为“贤者”,本句为省略句,省略的是“有的人”;本项翻译中“贤者宁愿死也不愿接受”有误;
故选A。
6.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指颜真卿)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可知,当反贼在颜真卿的院中堆积柴火并威胁颜真卿说“再不屈服,就烧死你”时,颜真卿起身直入火中,可概括为“起身赴火”;
根据“希烈因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在联系注释③可知,李希烈叛唐称帝派宦官谋害颜真卿,颜真卿不承认李希烈是皇帝认为他是反贼,可概括为“怒骂叛贼”;
这两件事印证的是第一空的内容;颜真卿为了坚守心中的大义,不畏惧死亡,体现的是“舍生取义”这一人生准则。
【点睛】
《鱼我所欲也》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材料参考译文:
兴元以后,朝廷的军队再次振兴,叛贼担心有变,派将领辛景臻、安华来到他的住处,在院中堆积柴草说:“再不屈服,就烧死你。”颜真卿起身直入火中,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受朱泚连累被诛杀,李希烈因此恼怒,派宦官等人谋害颜真卿,说:“有诏书。”颜真卿拜了两拜。宦官说:“应赐卿死。”颜真卿说:“老臣所行丑恶无善状,罪应处死,但使者何时从长安来?”宦官说:“从大梁来。”颜真卿骂道:“这是反贼,为何称诏书!”于是缢死了他,享年七十六岁。嗣曹王李皋听说以后,落泪,三军都哀伤痛哭,于是表奏他的大节。淮、蔡平定,儿子颜頵、颜硕护送灵柩回朝,皇帝为他停止朝会五天,迫赠司徒,谥号为“文忠”,赐丧葬布帛米粟加等。
7.A
8.乙
9. 欲之南海 带领儿孙及乡邻挖掘山石 凭借着一瓶、一钵独自前往 有志者事竟成
【解析】
7.
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
A.相同,商议、谋划;
B.居住\处于\处于;
C.通向\相通\整;
D.顽固\巩固\牢固;
故选A。
8.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翻译和理解。
甲句中“愚公之妻对‘移山’表示反对”的理解有误,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
故选乙。
9.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通过链接材料中“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的内容可知,可填写“欲之南海”;
第二空,通过文中第②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的内容可知,愚公立即付诸行动,带领家人和乡邻开始挖掘山石;
第三空,通过链接材料中“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的内容可知,“贫僧”只是凭借着一瓶、一钵独自前往南海;
第四空,愚公移山这则故事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话,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告诉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功。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链接材料则通过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是一则寓言,进一步说明难易与成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能坚定地朝既定的目标走去,必定是可以达到终点的。四川的贫僧和富僧都想去普陀山朝圣,贫者凭着一瓶一钵和坚定的意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富者虽有足够的钱可雇船前往,但由于自己的犹豫畏缩,终未能达到目的。作者由此说明了“立志”的重要。所谓“立志”,不仅是要树立奋斗的目标,而且要有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精神。
示例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示例二:功夫不负有心人。
示例三:有志者事竟成。
【点睛】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链接材料】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过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10.A
11.C
12.宋濂现身说法,以自己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专心治学。颍考叔先以自身孝母的行为让庄公有所触动,再提出妥善的解决方案,帮助庄公母子重逢。晏子抓住君王的心理,通过正面褒扬、反面假设,使景公无路可退。
【解析】
10.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应注意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A.都翻译为计算;
B.言辞/推辞/告别/言辞;
C.询问/质朴/姿容/询问;
D.热水/汤池(指护城河)/热水/形容水势大;
故选A。
11.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A.结合前句中“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体现出乡贤教学的严厉,题干中的“倨傲粗暴”与原文不相符合;
B.“主人日再食”应翻译为“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日再食”突出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辛,该句并未体现作者废寝忘食,学习刻苦;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宋濂之劝学,结合“余幼时即嗜学”“当余之从师也”分析,作者讲述自己幼年因家庭贫困而艰难求学,拜师学习时条件的艰苦,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勉励学习。
颍考叔之劝谏,结合“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分析,颍考叔先以自己孝顺母亲的行为出发,让庄公内心触动,进而提出挖掘地下隧道的方式解决问题。
晏子之劝谏,结合“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分析,晏子通过对景公的褒扬,并提出假设,对景公做出提醒,让景公毫无退路。
【点睛】
【参考译文】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材料一】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担心的!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依了他的话。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
【材料二】齐景公喝酒,七天七夜都没停止。弦章劝谏说:“君王沉湎于喝酒已经七天七夜了,我希望国君停止饮酒。(如果)不这样,我请求您赐我一死。”晏子入宫拜见齐景公,齐景公说:“弦章劝谏我说‘希望国君停止饮酒,不这样的话,请国君赐我一死。’如果这样就听从了他,那么臣子就成为了国君的制衡力量了。不听从(他的建议),又不忍心他被赐死。”晏子说:“弦章遇到国君,真是幸运啊!假如弦章遇到桀纣这样的暴君,弦章早就死了。”由此,齐景公就停止了喝酒。
13.D
14.B
15.诸葛亮:“忠诚”——积极献言;举荐贤臣;出师北伐;临危受命……
苏轼:“爱民”——请命减少供米;以文书换米;熬粥煎药,派人带医生到各处救治。
孔祯:“公正”——多次劝谏;杖杀李明身边欺凌百姓的人。
【解析】
13.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计算\计算\计谋;计策\计划;
B.闻名\听说\听到\听到;
C.拜访\顾念;关心\顾念;关心\回头看;
D.都是“好处”;
故选D。
14.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辨析。
A.“所以刘备与诸葛亮每当谈到此事时都很后悔”有误,应为:所以刘备与诸葛亮每当谈到此事时都很痛心遗憾;
C.“夙夜”翻译为“每到深夜”有误,应为:早晚,日日夜夜。“抒发了对陛下的感激之情”有误,应为: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
故选B。
15.
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出师表》第①段,作者向后主提出了“亲贤远佞”的建议,希望他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并向他推荐了几位贤臣。第②段中作者回顾与二十一年来的经历,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第③段作者提出希望,希望后主命令他出师北伐。其中的“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直接表现他对刘氏父子的忠诚。
根据链接材料一中的“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可知,苏轼到了杭州以后,遇到了大旱。他请求朝廷减少供米,用僧牒换米,减价卖米,熬粥煎药,派人带医生到各处救治。这些举措表现了他的爱民。
根据链接材料二中的“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和“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可知,孔祯多次劝谏明王,明王身边的人犯法,他依法处置。这些表现了他的公正。
【点睛】
参考译文: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链接材料一】: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链接材料二】:孔祯,唐高宗时任苏州长史。曹王李明为刺史,不照法令,孔祯常常进谏。李明说:“寡人是皇上的弟弟,难道还怕丢失王位吗!”孔祯说:“恩宠不可倚仗,大王如果不奉行国家法令,恐怕今天的荣位,不是大王所能保住的,难道没看到汉代淮南王的事吗?”李明听后不高兴。李明身边的人欺凌老百姓,孔祯逮捕并用杖刑处死了他。
专题07 课内文言文阅读-备战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广东广州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7 课内文言文阅读-备战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广东广州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7课内文言文阅读-备战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广东广州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07课内文言文阅读-备战中考语文专项精练广东广州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共30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考点16文言文(课内阅读)真题汇编: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考点16文言文(课内阅读)真题汇编,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