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中学中考四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中学中考四模数学试题含解析01
    2022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中学中考四模数学试题含解析02
    2022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中学中考四模数学试题含解析03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中学中考四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中学中考四模数学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计算﹣1﹣,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两个根,则αβ的值是(  )
    A.2 B.1 C.-2 D.-1
    2.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2x﹣y=3 B.x2+=2 C.x2+1=x2﹣1 D.x(x﹣1)=0
    3.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1与(﹣1)2 B.(﹣1)2与1 C.2与 D.2与|﹣2|
    4.计算﹣1﹣(﹣4)的结果为(  )
    A.﹣3 B.3 C.﹣5 D.5
    5.定义:一个自然数,右边的数字总比左边的数字小,我们称之为“下滑数”(如:32,641,8531等).现从两位数中任取一个,恰好是“下滑数”的概率为( )
    A. B. C. D.
    6.一个不透明的布袋里装有5个只有颜色不同的球,其中2个红球、3个白球.从布袋中一次性摸出两个球,则摸出的两个球中至少有一个红球的概率是(  )
    A. B. C. D.
    7.当 a>0 时,下列关于幂的运算正确的是( )
    A.a0=1 B.a﹣1=﹣a C.(﹣a)2=﹣a2 D.(a2)3=a5
    8.如图,点A、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的绝对值相等,且,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  

    A. B. C. D.3
    9.直线AB、CD相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D,点P在射线OM上(点P与点O不重合),如果以点P为圆心的圆与直线AB相离,那么圆P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是( )
    A.相离 B.相切 C.相交 D.不确定
    10.如图,直线l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若点A(3,m)在直线l上,则m的值是(  )

    A.﹣5 B. C. D.7
    11.如图,⊙O的半径OC与弦AB交于点D,连结OA,AC,CB,BO,则下列条件中,无法判断四边形OACB为菱形的是( )

    A.∠DAC=∠DBC=30° B.OA∥BC,OB∥AC C.AB与OC互相垂直 D.AB与OC互相平分
    12.已知二次函数y=ax2+2ax+3a2+3(其中x是自变量),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且−2≤x≤1时,y的最大值为9,则a的值为
    A.1或−2 B.−或
    C. D.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如图,从一个直径为1m的圆形铁片中剪出一个圆心角为90°的扇形,再将剪下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则圆锥的底面半径为_____m.

    14.阅读材料:如图,C为线段BD上一动点,分别过点B、D作AB⊥BD,ED⊥BD,连接AC、EC.设CD=x,若AB=4,DE=2,BD=8,则可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C+CE的长为.然后利用几何知识可知:当A、C、E在一条直线上时,x=时,AC+CE的最小值为1.根据以上阅读材料,可构图求出代数式的最小值为_____.

    1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AD,∠D=30°,CD=4,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点E,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

    16.化简:________.
    17.如图,直线a∥b,∠BAC的顶点A在直线a上,且∠BAC=100°.若∠1=34°,则∠2=_____°.

    18.一个圆锥的高为3,侧面展开图是半圆,则圆锥的侧面积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6分)阅读下面材料:
    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边AB=a1.
    按照以下操作步骤,可以从该正方形开始,构造一系列的正方形,它们之间的边满足一定的关系,并且一个比一个小.
    操作步骤
    作法
    由操作步骤推断(仅选取部分结论)
    第一步
    在第一个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截取AE=a1,再作EF⊥AC于点E,EF与边BC交于点F,记CE=a2
    (i)△EAF≌△BAF(判定依据是①);
    (ii)△C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iii)用含a1的式子表示a2为②:
    第二步
    以CE为边构造第二个正方形CEFG;

    第三步
    在第二个正方形的对角线CF上截取FH=a2,再作IH⊥CF于点H,IH与边CE交于点I,记CH=a3:
    (iv)用只含a1的式子表示a3为③:
    第四步
    以CH为边构造第三个正方形CHIJ

    这个过程可以不断进行下去.若第n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n,用只含a1的式子表示an为④
    请解决以下问题:
    (1)完成表格中的填空:
    ①   ;②   ;③   ;④   ;
    (2)根据以上第三步、第四步的作法画出第三个正方形CHIJ(不要求尺规作图).

    20.(6分)计算:(π﹣3.14)0﹣2﹣|﹣3|.
    21.(6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22.(8分)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AB是⊙O的直径,OF⊥AB,交AC于点F,点E在AB的延长线上,射线EM经过点C,且∠ACE+∠AFO=180°.求证:EM是⊙O的切线;若∠A=∠E,BC=,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和根号).

    23.(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函数的图象与直线交于点A(3,m).求k、m的值;已知点P(n,n)(n>0),过点P作平行于轴的直线,交直线y=x-2于点M,过点P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函数 的图象于点N.
    ①当n=1时,判断线段PM与PN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若PN≥PM,结合函数的图象,直接写出n的取值范围.

    24.(10分)某学校为弘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在九年级随机抽查了若干名学生进行测试,然后把测试结果分为4个等级;A、B、C、D,对应的成绩分别是9分、8分、7分、6分,并将统计结果绘制成两幅如图所示的统计图.请结合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抽查测试的学生人数为   ,图①中的a的值为   ;
    (2)求统计所抽查测试学生成绩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25.(10分)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点D在上,点E在弦AB上(E不与A重合),且四边形BDCE为菱形.
    (1)求证:AC=CE;
    (2)求证:BC2﹣AC2=AB•AC;
    (1)已知⊙O的半径为1.
    ①若=,求BC的长;
    ②当为何值时,AB•AC的值最大?

    26.(12分)某高中学校为高一新生设计的学生板凳的正面视图如图所示,其中BA=CD,BC=20cm,BC、EF平行于地面AD且到地面AD的距离分别为40cm、8cm.为使板凳两腿底端A、D之间的距离为50cm,那么横梁EF应为多长?(材质及其厚度等暂忽略不计).

    27.(12分)如图,直线y=x+2与抛物线y=ax2+bx+6(a≠0)相交于A()和B(4,m),点P是线段AB上异于A、B的动点,过点P作PC⊥x轴于点D,交抛物线于点C.
    (1)B点坐标为  ,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线段PC长的最大值;
    (3)若△PAC为直角三角形,直接写出此时点P的坐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解析】
    试题分析:∵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αβ==-1,故选D.
    考点:根与系数的关系.
    2、D
    【解析】
    试题解析:含有两个未知数,不是整式方程,C没有二次项.
    故选D.
    点睛:一元二次方程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整式方程.
    3、A
    【解析】
    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对每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解:A、(﹣1)2=1,1与﹣1 互为相反数,正确;
    B、(﹣1)2=1,故错误;
    C、2与互为倒数,故错误;
    D、2=|﹣2|,故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反数的定义.
    4、B
    【解析】
    原式利用减法法则变形,计算即可求出值.
    【详解】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熟练掌握有理数加减的运算法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A
    【解析】
    分析:根据概率的求法,找准两点:①全部情况的总数:根据题意得知这样的两位数共有90个;
    ②符合条件的情况数目:从总数中找出符合条件的数共有45个;二者的比值就是其发生的概率.
    详解:两位数共有90个,下滑数有10、21、20、32、31、30、43、42、41、40、54、53、52、51、50、65、64、63、62、61、60、76、75、74、73、72、71、70、87、86、85、84、83、82、81、80、98、97、96、95、94、93、92、91、90共有45个,
    概率为.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概率的求法: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
    6、D
    【解析】
    画出树状图得出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数,找出恰好是两个红球的情况数,即可求出所求的概率.
    【详解】
    画树状图如下:

    一共有20种情况,其中两个球中至少有一个红球的有14种情况,
    因此两个球中至少有一个红球的概率是:.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7、A
    【解析】
    直接利用零指数幂的性质以及负指数幂的性质、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分别化简得出答案.
    【详解】
    A选项:a0=1,正确;
    B选项:a﹣1= ,故此选项错误;
    C选项:(﹣a)2=a2,故此选项错误;
    D选项:(a2)3=a6,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考查了零指数幂的性质以及负指数幂的性质、幂的乘方运算, 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8、B
    【解析】
    如果点A,B表示的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AB的中点即为坐标原点.
    【详解】
    解:如图,AB的中点即数轴的原点O.
    根据数轴可以得到点A表示的数是.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了数轴有关内容,用几何方法借助数轴来求解,非常直观,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点确定数轴的原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9、A
    【解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解答即可.
    【详解】
    解:如图所示;

    ∵OM平分∠AOD,以点P为圆心的圆与直线AB相离,
    ∴以点P为圆心的圆与直线CD相离,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关键是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解答.
    10、C
    【解析】
    把(-2,0)和(0,1)代入y=kx+b,求出解析式,再将A(3,m)代入,可求得m.
    【详解】
    把(-2,0)和(0,1)代入y=kx+b,得

    解得
    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y=x+1,
    再将A(3,m)代入,得
    m=×3+1=.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核知识点: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根据解析式再求函数值.
    11、C
    【解析】
    (1)∵∠DAC=∠DBC=30°,
    ∴∠AOC=∠BOC=60°,
    又∵OA=OC=OB,
    ∴△AOC和△OBC都是等边三角形,
    ∴OA=AC=OC=BC=OB,
    ∴四边形OACB是菱形;即A选项中的条件可以判定四边形OACB是菱形;
    (2)∵OA∥BC,OB∥AC,
    ∴四边形OACB是平行四边形,
    又∵OA=OB,
    ∴四边形OACB是菱形,即B选项中的条件可以判定四边形OACB是菱形;
    (3)由OC和AB互相垂直不能证明到四边形OACB是菱形,即C选项中的条件不能判定四边形OACB是菱形;
    (4)∵AB与OC互相平分,
    ∴四边形OACB是平行四边形,
    又∵OA=OB,
    ∴四边形OACB是菱形,即由D选项中的条件能够判定四边形OACB是菱形.
    故选C.
    12、D
    【解析】
    先求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再根据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得出抛物线开口向上a>0,然后由-2≤x≤1时,y的最大值为9,可得x=1时,y=9,即可求出a.
    【详解】
    ∵二次函数y=ax2+2ax+3a2+3(其中x是自变量),
    ∴对称轴是直线x=-=-1,
    ∵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a>0,
    ∵-2≤x≤1时,y的最大值为9,
    ∴x=1时,y=a+2a+3a2+3=9,
    ∴3a2+3a-6=0,
    ∴a=1,或a=-2(不合题意舍去).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y=ax2+bx+c(a≠0)的顶点坐标是(-,),对称轴直线x=-,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具有如下性质:①当a>0时,抛物线y=ax2+bx+c(a≠0)的开口向上,x<-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x>-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x=-时,y取得最小值,即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②当a<0时,抛物线y=ax2+bx+c(a≠0)的开口向下,x<-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x>-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x=-时,y取得最大值,即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m.
    【解析】
    利用勾股定理易得扇形的半径,那么就能求得扇形的弧长,除以2π即为圆锥的底面半径.
    【详解】
    解:易得扇形的圆心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扇形的半径为: m,
    ∴扇形的弧长为: =πm,
    ∴圆锥的底面半径为:π÷2π=m.
    【点睛】
    本题考查: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弧长等于圆锥的底面周长,解题关键是弧长公式.
    14、4
    【解析】
    根据已知图象,重新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相似得出CD的长,进而利用勾股定理得出最短路径问题.
    【详解】
    如图所示:

    C为线段BD上一动点,分别过点B、D作AB⊥BD,ED⊥BD,连接AC、EC.设CD=x,
    若AB=5,DE=3,BD=12,
    当A,C,E,在一条直线上,AE最短,
    ∵AB⊥BD,ED⊥BD,
    ∴AB∥DE,
    ∴△ABC∽EDC,
    ∴,
    ∴,
    解得:DC=.
    即当x=时,代数式有最小值,
    此时为:.
    故答案是:4.
    【点睛】
    考查最短路线问题,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可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15、
    【解析】
    【分析】连接半径和弦AE,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AEB=90°,继而可得AE和BE的长,所以图中弓形的面积为扇形OBE的面积与△OBE面积的差,因为OA=OB,所以△OBE的面积是△ABE面积的一半,可得结论.
    【详解】如图,连接OE、AE,
    ∵AB是⊙O的直径,
    ∴∠AEB=90°,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4,∠B=∠D=30°,
    ∴AE=AB=2,BE==2,
    ∵OA=OB=OE,
    ∴∠B=∠OEB=30°,
    ∴∠BOE=120°,
    ∴S阴影=S扇形OBE﹣S△BOE
    =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扇形的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求出扇形OBE的面积和△ABE的面积是解本题的关键.
    16、
    【解析】
    根据平面向量的加法法则计算即可
    【详解】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加减法则,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面向量的加减法则,注意平面向量的加减适合加法交换律以及结合律,适合去括号法则.
    17、46
    【解析】
    试卷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解:∵直线a∥b,
    ∴∠3=∠1=34°,
    ∵∠BAC=100°,
    ∴∠2=180°−34°−100°=46°,

    故答案为46°.
    18、18π
    【解析】解:设圆锥的半径为 ,母线长为 .则

    解得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1)①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②(﹣1)a1;③(-1)2a1;④(-1)n-1a1;(2)见解析.
    【解析】
    (1)①由题意可知在Rt△EAF和Rt△BAF中,AE=AB,AF=AF,所以Rt△EAF≌Rt△BAF;
    ②由题意得AB=AE=a1,AC=a1,则CE=a2=a1﹣a1=(﹣1)a1;
    ③同上可知CF=CE=(-1)a1,FH=EF=a2,则CH=a3=CF﹣FH=(-1)2a1;
    ④同理可得an=(-1)n-1a1;
    (2)根据题意画图即可.
    【详解】
    解:(1)①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理由是:如图1,在Rt△EAF和Rt△BAF中,
    ∵,
    ∴Rt△EAF≌Rt△BAF(HL);
    ②∵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BC=a1,∠ABC=90°,
    ∴AC=a1,
    ∵AE=AB=a1,
    ∴CE=a2=a1﹣a1=(﹣1)a1;
    ③∵四边形CEFG是正方形,
    ∴△C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F=CE=(-1)a1,
    ∵FH=EF=a2,
    ∴CH=a3=CF﹣FH=(-1)a1﹣(-1)a1=(-1)2a1;
    ④同理可得:an=(-1)n-1a1;
    故答案为①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②(﹣1)a1;③(-1)2a1;④(-1)n-1a1;
    (2)所画正方形CHIJ见右图.

    20、﹣1.
    【解析】
    本题涉及零指数幂、负指数幂、二次根式化简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4个考点.在计算时,需要针对每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
    【详解】
    原式
    =1﹣3+4﹣3,
    =﹣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综合运算能力,是各地中考题中常见的计算题型.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二次根式、绝对值等考点的运算.
    21、,
    【解析】
    先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约分化简,再代入求值即可.
    【详解】
    原式=-==,将a=+1代入得,原式===,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求代数式的值、分式的运算,解本题的要点在于正确化简,从而得到答案.
    22、(1)详见解析;(2);
    【解析】
    (1)连接OC,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AOF=9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ACE=90°+∠A,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CE=90°,得到OC⊥CE,于是得到结论;
    (2)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CB=90°,推出∠ACO=∠BCE,得到△BOC是等边三角形,根据扇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1)连接OC,
    ∵OF⊥AB,
    ∴∠AOF=90°,
    ∴∠A+∠AFO+90°=180°,
    ∵∠ACE+∠AFO=180°,
    ∴∠ACE=90°+∠A,
    ∵OA=OC,
    ∴∠A=∠ACO,
    ∴∠ACE=90°+∠ACO=∠ACO+∠OCE,
    ∴∠OCE=90°,
    ∴OC⊥CE,
    ∴EM是⊙O的切线;
    (2)∵AB是⊙O的直径,
    ∴∠ACB=90°,
    ∴∠ACO+∠BCO=∠BCE+∠BCO=90°,
    ∴∠ACO=∠BCE,
    ∵∠A=∠E,
    ∴∠A=∠ACO=∠BCE=∠E,
    ∴∠ABC=∠BCO+∠E=2∠A,
    ∴∠A=30°,
    ∴∠BOC=60°,
    ∴△BOC是等边三角形,
    ∴OB=BC=,
    ∴阴影部分的面积=,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扇形的面积计算,连接OC 是解题的关键.
    23、 (1) k的值为3,m的值为1;(2)0 【解析】
    分析:(1)将A点代入y=x-2中即可求出m的值,然后将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中即可求出k的值.
    (2)①当n=1时,分别求出M、N两点的坐标即可求出PM与PN的关系;
    ②由题意可知:P的坐标为(n,n),由于PN≥PM,从而可知PN≥2,根据图象可求出n的范围.
    详解:(1)将A(3,m)代入y=x-2,
    ∴m=3-2=1,
    ∴A(3,1),
    将A(3,1)代入y=,
    ∴k=3×1=3,
    m的值为1.
    (2)①当n=1时,P(1,1),
    令y=1,代入y=x-2,
    x-2=1,
    ∴x=3,
    ∴M(3,1),
    ∴PM=2,
    令x=1代入y=,
    ∴y=3,
    ∴N(1,3),
    ∴PN=2
    ∴PM=PN,
    ②P(n,n),
    点P在直线y=x上,
    过点P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直线y=x-2于点M,

    M(n+2,n),
    ∴PM=2,
    ∵PN≥PM,
    即PN≥2,
    ∴0<n≤1或n≥3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求出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24、(1)50、2;(2)平均数是7.11;众数是1;中位数是1.
    【解析】
    (1)根据A等级人数及其百分比可得总人数,用C等级人数除以总人数可得a的值;
    (2)根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定义计算可得.
    【详解】
    (1)本次抽查测试的学生人数为14÷21%=50人,a%=×100%=2%,即a=2.
    故答案为50、2;
    (2)观察条形统计图,平均数为=7.11.
    ∵在这组数据中,1出现了20次,出现的次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
    ∵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是1,∴=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点睛】
    本题考查了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定义.用到的知识点: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25、(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1)①BC=4;②
    【解析】
    分析:(1)由菱形知∠D=∠BEC,由∠A+∠D=∠BEC+∠AEC=180°可得∠A=∠AEC,据此得证;
    (2)以点C为圆心,CE长为半径作⊙C,与BC交于点F,于BC延长线交于点G,则CF=CG=AC=CE=CD,证△BEF∽△BGA得,即BF•BG=BE•AB,将BF=BC-CF=BC-AC、BG=BC+CG=BC+AC代入可得;
    (1)①设AB=5k、AC=1k,由BC2-AC2=AB•AC知BC=2k,连接ED交BC于点M,Rt△DMC中由DC=AC=1k、MC=BC=k求得DM==k,可知OM=OD-DM=1-k,在Rt△COM中,由OM2+MC2=OC2可得答案.②设OM=d,则MD=1-d,MC2=OC2-OM2=9-d2,继而知BC2=(2MC)2=16-4d2、AC2=DC2=DM2+CM2=(1-d)2+9-d2,由(2)得AB•AC=BC2-AC2,据此得出关于d的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答案.
    详解:(1)∵四边形EBDC为菱形,
    ∴∠D=∠BEC,
    ∵四边形ABDC是圆的内接四边形,
    ∴∠A+∠D=180°,
    又∠BEC+∠AEC=180°,
    ∴∠A=∠AEC,
    ∴AC=CE;
    (2)以点C为圆心,CE长为半径作⊙C,与BC交于点F,于BC延长线交于点G,则CF=CG,

    由(1)知AC=CE=CD,
    ∴CF=CG=AC,
    ∵四边形AEFG是⊙C的内接四边形,
    ∴∠G+∠AEF=180°,
    又∵∠AEF+∠BEF=180°,
    ∴∠G=∠BEF,
    ∵∠EBF=∠GBA,
    ∴△BEF∽△BGA,
    ∴,即BF•BG=BE•AB,
    ∵BF=BC﹣CF=BC﹣AC、BG=BC+CG=BC+AC,BE=CE=AC,
    ∴(BC﹣AC)(BC+AC)=AB•AC,即BC2﹣AC2=AB•AC;
    (1)设AB=5k、AC=1k,
    ∵BC2﹣AC2=AB•AC,
    ∴BC=2k,
    连接ED交BC于点M,
    ∵四边形BDCE是菱形,
    ∴DE垂直平分BC,
    则点E、O、M、D共线,
    在Rt△DMC中,DC=AC=1k,MC=BC=k,
    ∴DM=,
    ∴OM=OD﹣DM=1﹣k,
    在Rt△COM中,由OM2+MC2=OC2得(1﹣k)2+(k)2=12,
    解得:k=或k=0(舍),
    ∴BC=2k=4;
    ②设OM=d,则MD=1﹣d,MC2=OC2﹣OM2=9﹣d2,
    ∴BC2=(2MC)2=16﹣4d2,
    AC2=DC2=DM2+CM2=(1﹣d)2+9﹣d2,
    由(2)得AB•AC=BC2﹣AC2
    =﹣4d2+6d+18
    =﹣4(d﹣)2+,
    ∴当d=,即OM=时,AB•AC最大,最大值为,
    ∴DC2=,
    ∴AC=DC=,
    ∴AB=,此时.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圆的有关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及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点.
    26、44cm
    【解析】
    解:如图,

    设BM与AD相交于点H,CN与AD相交于点G,
    由题意得,MH=8cm,BH=40cm,则BM=32cm,
    ∵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D=50cm,BC=20cm,
    ∴.
    ∵EF∥CD,∴△BEM∽△BAH.
    ∴,即,解得:EM=1.
    ∴EF=EM+NF+BC=2EM+BC=44(cm).
    答:横梁EF应为44cm.
    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可得AH=DG,EM=NF,先求出AH、GD的长度,再由△BEM∽△BAH,可得出EM,继而得出EF的长度.
    27、(1)(4,6);y=1x1﹣8x+6(1);(3)点P的坐标为(3,5)或().
    【解析】
    (1)已知B(4,m)在直线y=x+1上,可求得m的值,抛物线图象上的A、B两点坐标,可将其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通过联立方程组即可求得待定系数的值.
    (1)要弄清PC的长,实际是直线AB与抛物线函数值的差.可设出P点横坐标,根据直线AB和抛物线的解析式表示出P、C的纵坐标,进而得到关于PC与P点横坐标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PC的最大值.
    (3)根据顶点问题分情况讨论,若点P为直角顶点,此图形不存在,若点A为直角顶点,根据已知解析式与点坐标,可求出未知解析式,再联立抛物线的解析式,可求得C点的坐标;若点C为直角顶点,可根据点的对称性求出结论.
    【详解】
    解:(1)∵B(4,m)在直线y=x+1上,
    ∴m=4+1=6,
    ∴B(4,6),
    故答案为(4,6);
    ∵A(,),B(4,6)在抛物线y=ax1+bx+6上,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1x1﹣8x+6;
    (1)设动点P的坐标为(n,n+1),则C点的坐标为(n,1n1﹣8n+6),
    ∴PC=(n+1)﹣(1n1﹣8n+6),
    =﹣1n1+9n﹣4,
    =﹣1(n﹣)1+,
    ∵PC>0,
    ∴当n=时,线段PC最大且为.
    (3)∵△PAC为直角三角形,
    i)若点P为直角顶点,则∠APC=90°.
    由题意易知,PC∥y轴,∠APC=45°,因此这种情形不存在;
    ii)若点A为直角顶点,则∠PAC=90°.
    如图1,过点A(,)作AN⊥x轴于点N,则ON=,AN=.
    过点A作AM⊥直线AB,交x轴于点M,则由题意易知,△AM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MN=AN=,
    ∴OM=ON+MN=+=3,
    ∴M(3,0).
    设直线AM的解析式为:y=kx+b,
    则:,解得,
    ∴直线AM的解析式为:y=﹣x+3 ①
    又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1x1﹣8x+6 ②
    联立①②式,
    解得:或(与点A重合,舍去),
    ∴C(3,0),即点C、M点重合.
    当x=3时,y=x+1=5,
    ∴P1(3,5);

    iii)若点C为直角顶点,则∠ACP=90°.
    ∵y=1x1﹣8x+6=1(x﹣1)1﹣1,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如图1,作点A(,)关于对称轴x=1的对称点C,
    则点C在抛物线上,且C(,).
    当x=时,y=x+1=.
    ∴P1(,).
    ∵点P1(3,5)、P1(,)均在线段AB上,
    ∴综上所述,△PAC为直角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3,5)或(,).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二次函数的应用.

    相关试卷

    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中考二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中考二模数学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扬州市江都区实验重点名校中考数学五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扬州市江都区实验重点名校中考数学五模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点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8的倒数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