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1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下模拟4
文科综合 地理
(时间: 150分钟,满分:30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婴儿潮是指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2016 年 1 月 1 日起,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正式实施。2016 年我国新出生婴儿 1786 万,其中“二孩”婴儿 824 万; 2017 年新出生婴儿 1723 万,其中“二孩”婴儿 882 万。读 2016 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
完成下列各题。
1.最近一次婴儿潮出现的大致时间是
A.1967~1971 年 B.1987~1991 年 C.2000~2005 年 D.2011~2015 年
2.引发最近一次婴儿潮最主要的原因是
A.前一次婴儿潮波及 B.国家人口政策调整
C.社会经济条件改善 D.医疗卫生水平进步
3.通过人口数据分析,2016 年以来
A.周期性婴儿潮现象已来临 B.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明显改善
C.年轻人婚后生育意愿上升 D.全面“二孩”政策效应显现
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伏旱期最明显的是( )
A.1900年B.1930年C.1960年 D.1990年
5.1910—192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
A.东北地区寒潮频次增多 B.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偏低
C.南方地区羽绒服畅销 D.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早
6.与1960年相比,1980年黄河( )
A.结冰期较长,凌汛灾害严重 B.含沙量增大,三角洲增长快
C.径流量减小,下游断流加剧 D.径流量增大,下游洪涝严重
我国最大的一片泰加林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主要由树冠呈塔状、秋季落叶的兴安落叶松构成,林内树木分布稀疏且常见成片的天然倒木。下图示意北半球不同温度和降水条件下发育的主要植被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示意泰加林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中常见成片的天然倒木,最可能是因为( )
A.生长速度慢,树木低矮 B.根系发育浅,易被大风吹倒
C.冬季虫害多,树干易折 D.林冠积雪多,易被积雪压倒
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下左图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下右图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与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A.水源丰富B.水灾多发C.水运便利 D.耕地充足
10.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A.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 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
C.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 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
11.近20年来,高要地区许多“八卦村”的形态逐渐瓦解,可能是由于该地区
A.年降水量减少 B.村落人口减少
C.防灾意识增强 D.堤防趋于完备
二、非选择题(共12题,共160分)
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位于日本九州中部低山区的阿苏草原是一片依靠人工维持的半自然草原(面积约230平方千米)。上千年来,当地农民在每年早春会对草原进行烧荒。经过世代的传承,该区域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的特色草地农业系统。下图为阿苏草原位置示意图。
(1)在无人工维持的自然状态下,指出阿苏草原地区的植被类型可能的演变方向,并说明理由。(6分)
(2)分析当地农民将烧荒时间选择在早春的原因。(4分)
(3)说明当地农民对草原进行烧荒的意义。(8分)
(4)你是否赞同在阿苏草原发展水稻种值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侏罗纪前期,现蒙古一带为与现太平洋一带相连的海域,称为蒙古—鄂霍茨克洋。中晚侏罗纪时期,由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碰撞挤压,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地壳隆升形成古蒙古高原,其隆升范围、幅度及其对相邻区域构造的影响均不逊色于现今宏伟的青藏高原。古蒙古高原的隆升改变了区域水系格局、气候特征,成为重要的分水岭和物源地,对地表物质迁移产生重要影响。古蒙古高原边缘的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形成了巨厚的沉积体系(其中颗粒较细的沉积层厚度大)和油气储层,古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出现著名的热河动物群和最早的鸟类、被子植物化石,古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之后的白垩纪时期,形成板块会聚的内力消失,古蒙古高原在其自重下发生伸展垮塌。直到新生代的始新世晚期再次隆升,形成当前的蒙古高原。下图示意古蒙古高原构造格局。
(1)分析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隆升成为高原对区域水系格局、气候特征的影响。(8分)
(2)有地质学家认为,准噶尔等诸多盆地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古蒙古高原,并非来自毗邻盆地的山脉。试从此地沉积物特征上说明理由。(8分)
(3)简述与青藏高原隆升相比,古蒙古高原的隆升研究关注度较低的原因。(6分)
43.[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这望苍黛而得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下图为安徽黄山风景区游览路线示意图。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时要合理布设交通线路,以方便游客,促进旅游发展。结合材料,试分析黄山风景区交通规划的合理性。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净菜,也称新鲜消毒蔬菜,即将采摘的新鲜蔬菜经过整理(如去掉不可食用部分、切分等)、洗涤、消毒等加工操作,在无菌环境中,真空包装而制成的一种产品。净菜应符合下列标准:无残留农药;茎叶类菜无菜根;无枯黄叶;无泥沙;无杂物。净菜新鲜、干净、卫生、易于携带、方便,只需稍微清洗即可烹饪,置于冰箱内可保鲜一周。为实现为耕者谋利、为商者搭台、为食者造福、为城市减负的目的,从2009年起,我国一些城市逐渐打通“净菜进城”最后一公里。
分析实施“净菜进城”对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地理参考答案
1-5. B A D C D 6-11. C C B B C D
37.【答案】(1)演变方向:由草原向森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灌丛)演变;理由:本区域降水较多(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适合森林(灌丛)的生长;在此环境中森林(灌丛)的物种竞争力更强。
(2)草原干枯,便于燃烧;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危害较小(或新草未发芽)。
(3)防止草原向森林演化(或保持草原生态稳定),维持畜牧业发展;增加草木灰(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增加光照(利于新草发芽)。
(4)赞同: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充足);市场需求量大;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多样化;工业基础好(小型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不赞同: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地形坡度大;破坏草原生态。
38.【答案】(1)水系: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海洋隆升为高原,水系由向心状演变为放射状。气候:受海洋影响减弱,降水量减少,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加大。
(2)沉积物规模较大,推测物源发育(来源)地范围广阔;沉积层较厚,推测沉积持续时间长,与古蒙古高原隆起时间相吻合;沉积物颗粒较细,推测搬运距离较远;盆地周围山区气候较为湿润,植被覆盖率较高,少此类沙质沉积物发育。
(3)青藏高原现代仍然在隆升,古蒙古高原隆升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古蒙古高原对人口密集的东亚、南亚地区影响较小;古蒙古高原曾经伸展垮塌,遗存证据较少。
43.【答案】景区规划有公路、索道、游步道,交通形式多样,游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及旅游需求选择不同交通方式游览;交通线路构成了闭合的环网状,并且各线路可以相互转换,降低拥堵的风险;交通线连接了各旅游景点和服务区,方便游客游览,便于为游客提供服务;景区游览路线多,选择多,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景点稀少处以公路为主,景点密集处以步道为主,节省交通时间,便于游客游览主要景点等。
44.【答案】可有效降低蔬菜进城损耗,提升品质;从源头上减少城市垃圾产生,改善城市环境和卫生条件;减少蔬葉进城、城市垃圾运输成本;净菜标准高,降低城市食品安全管控难度,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减轻了市场和家庭垃圾分类的压力,节约城市居民摘菜时间;可减少低质蔬菜入市,可以保障市场秩序,提升了市场整体形象。
2023届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西安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西安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1焦作高三下学期4月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焦作高三下学期4月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围填海活动可能带来的影响是,推测科尔沁沙地的优势种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