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届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语文考前30天决胜卷04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语文考前30天决胜卷04含解析,共11页。
绝密★启用前|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年高考语文考前30天决胜卷04【全国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作为互联网时代新兴的文学形式和当代文学的重要形态,中国网络文学不仅在国内广受喜爱,国际传播力也在增强。截至2020年,我国网络文学共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万余部,其中,实体书授权超4000部,上线翻译作品3000余部。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逾1亿,覆盖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中国网络文学之所以能穿透语言和文化的隔膜,实现较好的国际传播效果,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不仅是中国的文学,也是网络的文学,是带有“网络性”的、属于全体“网络人”的文学。中国网络文学能被海外读者顺畅接受并主动翻译,因为使用的是能为他们理解的“新语法”。
中国网络文学不仅在“语法”上与全世界网络一脉相通,具体内容也有相当部分是全体“网络人”共享的知识。自孕育之日起,它就受到世界流行文艺的滋养和塑造。中国最早的一批网络作家大都受到欧美日韩的流行文艺影响,吸取了流行文学、游戏、影视、动漫、综艺的养分。中国网络文学中最早流行的奇幻小说,就是从模仿《魔戒》等西方奇幻作品开始,并在借鉴《魔兽世界》等流行全球的电子游戏的过程中成长。
在10余年的消化发展和本土创新后,中国网络文学开始反哺曾经滋养过自身的世界流行文艺。网络文学的“中国性”往往是藏在幕后,而非直接站在台前——例如,读者可以从修仙小说进入中国传统文化,并认识到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文化渊源和思考方式。
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动态是从文本翻译升级为模式传播。2017年5月,阅文集团上线海外平台起点国际,成为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的新力量。2019年前后,起点国际以其在国内运行10余年的模式为基础,将中国网络文学的付费阅读机制、读者推荐系统和作家培养体系移植海外,打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起点国际模式”,吸引了数十万海外读者成为原创作者。这一模式传播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只体现在生产机制,更深入到创作模式和写作风格方面。
虽然,中国网络文学的“走出去”目前虽已小有成绩,但仍需小心呵护。而维护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良好势头,重要的是让它自然生长,在补足短板的同时发扬它已有的长处。
要“补短板”,增强国际传播的社会效益。可以通过设立文学交流基金的方式,帮助部分因译介和传播问题而未能出海的优秀作品更好地进行国际传播,彰显网络文学的中国风格。同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应当更加注意发挥海外原创作者的作用,邀请因网络文学而与中国结缘的作者进一步了解中国,培养文化交流的“网络使者”。
要“扬长处”,应当保持民间性和市场化。我们要让已经成为海外读者文学生活一部分的中国网络文学继续“从民间来,到民间去”,也要让市场始终在国际传播中起基础性作用。只有这样,网络文学才能为更好地沟通世界与中国提供新渠道和新动能,并以文学之可爱展示一个可爱的中国。
(摘编自吉云飞《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枝叶长青”》,《人民日报》2022年1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势头迅猛,国际传播力不断增强,到2020年为止,中国网络文学已经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万多部。
B.中国网络文学兼具中国性和网络性的特点,所以它能够穿透语言和文化的隔膜,实现较好的国际传播效果。
C.要想维护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良好势头,让它自然生长很重要,既要补足它的短板,也要发扬它现有的长处。
D.中国网络文学在孕育与发展的过程中,消化吸收世界流行文艺的滋养,结合本土特色进行创新,现在开始反哺滋养过自己的世界流行文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阐释了中国网络文学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积极影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措施。
B.本文善于运用事实论证增强说服力,如列举数字论证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力增强,举例子论证中国早期网络文学受世界流行文艺影响。
C.文章第五段作者用阅文集团打造出“起点国际模式”的成功案例,证明中国网络文学出海方式己经从文本翻译升级为模式传播。(
D.在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从“补短板”“扬长处”两个方面,就如何维护我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的良好势头提出了具体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美日韩的流行文艺对中国最早的一批网络作家产生重大影响,他们从流行文学、游戏、影视动漫、综艺中吸取养分创作了奇幻小说。
B.读者可以从修仙小说进入中国传统文化,并认识到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文化渊源和思考方式,这正是网络文学的“中国性”特征的体现。
C.在“补短板”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帮助未能出海的优秀作品进行国际传播,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培养文化交流的“网络使者”。
D.我们要保持中国网络文学的民间性和市场化,这样网络文学就能为更好地沟通世界与中国提供新渠道和新功能。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材料一:
“元宇宙”是2021年科技领域最火爆的概念之一,半年来,热度集中在游戏与VR领域。VR作为终端设备接口,可以实现“元宇宙”要素中的“沉浸感”。IDC中国终端系统研究部分析师赵思泉表示,“元宇宙”对VR上下游硬件、软件生态圈起到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腾讯、字节跳动、MetA.微软、HTC等科技大厂纷纷入局,已经形成应用内容提供者、硬件参与者、基础技术提供者三足鼎立的局面。数字孪生是虚拟现实应用的深化发展,其先行应用有航空航天、制造、医疗和智慧城市等。例如感知MR/VR数字孪生协同平台,为工业4.0.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数字孪生构建了高效率、低成本的远程三维可视化协同工作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指出,“我国已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入‘十四五’规划数字经济重点产业,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及延伸的数字孪生技术和产业,将迎来下一个快速发展爆发期。”
(摘编自卢梦琪《虚拟现实:元宇宙点燃新一轮发展热情》,《中国电子报》2021年12月21日)
材料二:
伦理道德方面,“元宇宙”深度释放了人类创造力与能动性,集中体现了人类对于突破物理限制,拓展生命体验的内在向往。“元宇宙”中构建的数字虚拟世界,既是现实物理世界的数字化复制物和创造物,也是科技改变生活与科技向善的结合。但它并非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更不是逃离现实的“乌托邦”。进一步讲,“元宇宙”营造的沉浸式体验不是“沉沦式”生活,不能成为使人无形中丧失求真意识、热衷于成瘾式游戏生活的借口;“元宇宙”的去中心化尝试无法去平台化,难以阻断商业组织的天然垄断倾向;“元宇宙”的数字创造无法摆脱关键生产要素需求,依然得遵循劳动价值规律;“元宇宙”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度虚拟化,必须依托社交网络演化发展,难以切断与现实物理世界的必然联系。因此,“元宇宙”中构建的虚拟身份、虚拟产品、虚拟市场、虚拟交易、虚拟生活、虚拟经济、虚拟人生等,不能脱离伦理道德的约束。
(摘编自王保魁、刘海陆《“元宇宙”来了,勿忘风险与挑战》,《解放军报》2021年12月17日)
材料三:
元宇宙概念已经火了一段时间,现在有愈演愈烈之势,尽管监管部门通过各种方式追问上市公司概念的含金量,但投资者依然追捧,资金围猎之下眼中已没有利空。元宇宙还没有一个框架,可是已经有人在宇宙空间里卖地皮,把熟悉的一套在另一个空间发扬光大,不久之后,就有可能在上面大兴土木,卖起虚拟房地产。可怜当代人在城市里买房子不容易,到了一个虚拟空间,还要继续给自己安置一个窝儿。不可否认,元宇宙是个大概念,近年来很少有这样级别的概念出现。有些投资者会想,应该抓住一些机会,不管最终是否能成,重要的是在股市变化中赚到钱。这种情况下,相信不少已经赚到钱的投资者,也不关心元宇宙后面会怎么走。这个阶段的炒作,不过是一部分跟风者将钱财交送给了聪明人,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上市公司当作股东退出筹码。不过在炒作彻底熄火之前,没人愿意承认自己是弱者。满腔热忱,多是要错付。
(摘编自余胜良《元宇宙炒作何时休?》,《证券时报》2021年12月15日)
[注]元宇宙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象世界映射和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VR是“元宇宙”热度集中的领域之一,因此,可以用VR作为终端设备接口实现“沉浸感”。
B.感知MR/VR数字孪生协同平台,是数字孪生在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先行应用的一个实例。
C.与2020年相比,2021年中国VR头显出货量呈大幅增加趋势,“元宇宙”对此有一定推动作用。
D.“十四五”期间,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及延伸的数字孪生技术和产业将可能获得快速发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宇宙”需要伦理道德的约束,一旦脱离约束,就会使人无形中丧失求真意识、热衷于成瘾式游戏生活。
B.如果“元宇宙”的去中心化尝试能够去平台化,则可以阻断商业组织的天然垄断倾向,从而切断与物理世界的联系。
C.虽然元宇宙还没有一个框架,可是已经有人在宇宙空间里卖地皮了,以后也必会在上面大兴土木,卖虚拟房地产。
D.“元宇宙”风险与挑战并存,现阶段对“元宇宙”概念的炒作,会使一部分跟风者陷入经济风险,遭受损失。
6.在“元宇宙”概念火爆的当下,如何才能使“元宇宙”有利无害地融入我们的生活?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回家折枣
陈忠实
①在巷子的水果摊上看到红枣摆上来,想到又到枣月了,该回家折枣了。在关中乡村,凡用摘字的地方,大多数时候用折,譬如折豆荚、折桑叶、折棉花菜。
②在我的前院、中院和后院,栽了七八种树,有南方和北方的两种白玉兰,粉红色的紫薇,黄色的腊梅,紫荆花树有红白两株,石榴树,还有三株枣树,都是我十余年间先后栽植的。几种花树依着各自的习性在不同季节开花,柿树和枣树也都挂果。每当花开或果熟时月,得空回到原下老屋小院,或尝花闻香,或攀枝折果,都是一种难以表达的清爽和愉悦。今天又要回家折枣了。
③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季节。树依旧很绿。天空是少见的澄澈和透碧。可以看到远方影影绰绰起伏着的秦岭的轮廓。这条在我生活历程中走得最多也最熟悉的回家土路,却从来都不曾发生熟悉里的厌倦。视力触摸到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在昨天的记忆里泛出新鲜的差异性意味来,夏收后泛着白光的麦茬地,采摘樱桃时不慎攀折断了枝条,从路边野草丛中突然蹿飞的野鸡,都会把我在城市楼房里的所有思绪排解到一丝不剩,还有乡野的风对城市的污染空气的排除与置换。
④大约七八年前,我在早春的时候回家,路过一个业已城市化了的乡村,正逢着传统的庙会,到处都摆着树苗,北方乡村适宜种植的柴树果树和花树种子,成捆成捆堆放在路边。我总是忍不住在那些有树秧的摊儿前驻足停步;总是在抚摸那些树秧嫩杆的时候忍不住心动,绝不弱于面对稿纸拔开笔帽时的冲动和激情。妻子不时拽我并提醒我,不要再买任何树苗了,屋前院内再找不到栽树的空地了。其实我心里也明白,能容得我栽树的地皮,只有老家在前屋后和小院里那几分庄基地了,早被我栽得满满当当的了。不经意间,碰见一位老相熟,他的架子车厢里放着一捆打开的枣树秧子,是他培育的一种新品种,比普通枣子个儿大,味更脆更甜,名曰梨枣,却与梨不相干。他卖得很好,满满一车只剩下半捆了。他一边给我说,一边往我手里塞枣树秧子。他知道我乡下有屋院。再三谢辞不掉,我便拿了三株梨枣回家,下决心把中院一株老品种的樱桃和一株太泼也太占地盘的花树挖掉,给这三株枣树移出空位。令人惊诧的是,这枣树一年就长到齐墙头高了。
⑤到新世纪到来时,我终于下决心回到乡下久别的老宅新屋住下了。枣树是我的院子里最晚发芽的树。当那嫩芽在日出日落的日子里蓬勃出鲜绿的叶子,我发现了短短的叶柄根下的花蕾,不过小米粒大小,绣成一堆。我在那个早晨的心情顿然变得出奇的好。每天早晨起来,我都忍不住到枣树下站一会儿,看那小米粒似的花蕾的动静。直到有一天早晨,我刚走到屋檐下,便闻到一缕奇异的香气儿。小米粒似的花苞绽放开来的花儿自然不起眼,比小米的黄色浅些,接近于白色,香味却很浓郁,枝条上稀稀拉拉的枣花,却使整个小院都弥漫着清香。
⑥眼看着那枯萎的枣花里挣出一只枣子来,恰如刚落生的婴儿,似乎可以听到那进入天地之间的啼哭。小米粒大的枣子,似乎一夜或两夜之间,就长到扁豆粒大了,豌豆粒大了,花生粒大了,最后就定格在乒乓球那般大小了,个别枣子竟然有柴鸡蛋的个头。在桌子前在椅子上坐得久了,无论读着什么或写着什么,走出屋子走到枣树下,看着隐蔽在枝杈叶丛里的青枣,那正在你眼皮下半满和长大的果实,一种蓬勃的生命的活力便向人洋溢着。枣子青绿的颜色,在我日复一日的注视下,渐渐淡了,泛出乳白色了,又浮出一丝一坨的紫红,它成熟了。我折下最先显出红色的一颗,咬了一口,便确信是我有生以来吃到的最好一颗枣子了。这枣子皮薄肉细,又脆,满口竟有一股蜜味儿。我便不忍心再吃第二颗,给家人品尝,也给那些从城里跑到乡下来找我的朋友享一回口福,让他们知道还有这样好吃的枣子。后来几年的枣子,结得顶繁了,味道却大不如头一年。今年是前所未有的丰年,味道更差了,有点干巴。
⑦我已经不太在意枣子的多少和品味的差别了。我只寻找折枣的过程。常常庆幸得意我尚有一坨可以栽植枣树的院子,以及折枣的机会。我的这种心理是瞅见城里人悬在空中阳台上盆栽的花草而生发的。他们已无可以栽一株树或一窝花的土地,只能栽在盆里,悬在楼房的阳台上。我在被晒得烫烧脚心的水泥路和被油气污染的空气里整得透不过气时,得空逃回乡下的屋院,拔除院子疯长的草,为柴树花树和果树浇一桶水,在树阴里在屋檐下喝一瓶啤酒,与乡党说几句家长里短的话,尤其是回来折一回枣儿,心里顿然就净泊下来了。
⑧今年回了家,折了一回枣。
⑨明年还回家折枣。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文章开头写作者由看到卖枣联想到枣月和回家折枣,说明作者对折枣一事印象深刻,很容易从日常生活联想起,充满期待。
B.文章前五段从顺叙的角度写回家折枣的愉悦心情及三株枣树的来历,表达了枣树成长结果的来之不易,及为拥有一园地可栽种感到快乐。
C.陈忠实的作品乡土气息浓郁,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体现了这一特征。作者多使用方言词汇,如“折枣”“顶繁”等。
D.全文虽以“回家折枣”为题,但折枣的过程已不重要,只是作者情感得以净化的外显行为,因此作者没有花较多笔墨于“折枣”过程。
8.文章第⑥段画线句描写枣子的成长极具特色,请赏析。(6分)
9.全文结尾两段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评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秦之始伐赵也,魏王问于大夫,皆以为秦伐赵,于魏便。孔斌①曰:“何谓也?”曰:“胜赵,则吾因而服焉;不胜赵,则可承敝而击之。”子顺曰:“不然,秦自孝公以来,战未尝屈,今又属其良将,何敝之承!”大夫曰:“纵其胜赵,于我何损?邻之羞,国之福也。”子顺曰: “秦,贪暴之国也,胜赵,必复他求,吾恐于时魏受其师也。先人有言:燕雀处屋子母相哺呴呴②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不变不知祸之将及己也今子不悟赵破患将及己,可以人而同于燕雀乎!”子顺者,孔子六世孙也。初,魏王闻子顺贤,遣使者奉黄金束帛,聘以为相。子顺曰:“若王能信用吾道,吾道固为治世也,虽蔬食饮水,吾犹为之。若徒欲制服吾身,委以重禄,吾犹一夫耳,魏王奚少于一夫!”使者固请,子顺乃之魏,魏王郊迎以为相。子顺改嬖宠之官以事贤才,夺无任之禄以赐有功。诸丧职者咸不悦,乃造谤言。文咨以告子顺。子顺曰:“民之不可与虑始久矣!古之善为政者,其初不能无谤。子产相郑,三年而后谤止;吾先君之相鲁,三月而后谤止。今吾为政日新,虽不能及贤,庸知谤乎!”文咨喜曰:“乃今知先生不异乎圣贤矣。”子顺相魏凡九月,陈大计辄不用,乃喟然曰:“言不见用,是吾言之不当也。言不当于主,居人之官,食人之禄,是尸利素餐,吾罪深矣!”退而以病致仕。人谓子顺曰:“王不用子,子其行乎?”答曰:“行将何之?山东之国将并于秦;秦为不义,义所不入。”遂寝于家。新垣固请子顺曰:“贤者所在,必兴化致治。今子相魏,未闻异政而即自退,意者志不得乎,何去之速也?”子顺曰:“以无异政,所以自退也。且死病无良医。今秦有吞食天下之心,以义事之,固不获安;救亡不暇,何化之兴!昔伊挚在夏,吕望在商,而二国不治,岂伊、吕之不欲哉?势不可也。当今山东之国敝而不振,三晋割地以求安,二周折而入秦,燕、齐、楚已屈服矣。以此观之,不出二十年,天下其尽为秦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五)
【注】①孔子后人,名斌,字子顺。②呴呴,xǔ,怡然自乐的样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燕雀处屋子/母相哺/呴呴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不变/ 不知祸之将及己也/
B.燕雀处屋/子母相哺/呴呴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不变/ 不知祸之将及己也/
C.燕雀处屋子/母相哺呴呴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不变/不知祸之将及己也/
D.燕雀处屋/子母相哺/呴呴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不变/ 不知祸之将及己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夫,与卿、士都为先秦官阶名。完璧归赵后,蔺相如任上大夫,不如廉颇的上卿职位高。
B.夺,文中意为削除,与陟、黜、革、褫、废、替在古代汉语里都有罢免、撤职的意思。
C.伊、吕,即伊尹和吕望,分别是商汤和周武王的辅臣,皆有大功而并称,也泛指辅弼之臣。
D.三晋,战国时,晋分为三——韩赵魏。后人把原晋地称为“三晋”。文中指韩赵魏三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伐赵,大夫们都认为于魏有利,孔斌不同意,以燕雀为喻批评其麻木短视。
B.孔斌的做法触动了庸官厚禄者的利益,受到了这些人的诽谤,但他毫不在意。
C.孔斌感慨自己在魏国没有符合魏王的心意,建成特殊的业绩,因此引咎辞职。
D.孔斌以伊挚、吕望为例,意在说明六国灭亡是大势所趋,任何人也无力挽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王能信用吾道,吾道固为治世也,虽蔬食饮水,吾犹为之。
(2)行将何之?山东之国将并于秦;秦为不义,义所不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留赠山中隐士
周弘让①
行行访名岳,处处必流连。
遂至一岩里,灌木上参天。
忽见茅茨屋,暖暖有人烟。
一士开门出,一士呼我前。
相看不道姓,焉知隐与仙。
【注】①生卒年不详,性简素,博学多通,时隐居茅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行”“处处”表现了诗人山中寻访的情态,也隐含了其“留赠”的动因。
B.“灌木上参天”可窥见整个山林的深邃,也表现了山中隐士隐居之地的幽静。
C.化用“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特写环境,表达了诗人欲与隐士相识之意。(
D.本诗语言淳朴自然,既有利于营造“山中”的意境,又符合留赠对象的身份。
15.作者在诗中流露出哪些感受?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植曾慨叹“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在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相近的意思。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以“______,______” 两句简洁地描述了阿房宫被烧毁的情形。
(3)《三峡》中,郦道元写出三峡雄伟险峻。山,连绵不断,“______”;崖,“______”,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里,与动物相比,植物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而草则属于弱者中的弱者。对待屠刀,动物可以挣扎,至少还可以逃窜。但植物却只能原地不动地任其被凌辱和宰杀。
然而可敬的是,草的生命力和意志力异常顽强,既不会轻易被剿灭,也不会随意被打倒。哪怕遭遇屠戮,哪怕牛羊啃食,哪怕烈火焚毁,只要心还在,根未除,就能__________。在适宜的气候里,草就能用细细的嫩芽,捅破土层的封堵,探出毛茸茸的头颅和笑盈盈的脸庞,以显示自己的__________。一场飓风,可以刮倒百年老屋,可以掀翻千吨船舶,可以把粗壮的古木连根拔起,但那些匍匐于地的草,__________的草,却能__________。草的谦卑,( ),则是护佑生命的盾牌。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妙手回春 勇往直前 微不足道 安然如故
B.起死回生 不屈不挠 微不足道 安然无恙
C.妙手回春 不屈不挠 不足为虑 安然如故
D.起死回生 勇往直前 不足为虑 安然无恙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是一种精神指引,对俗世自我膨胀的人来说,对草自身来说
B.对草自身来说,是一种精神指引;对俗世自我膨胀的人来说
C.对俗世自我膨胀的人来说,是一种精神指引;对草自身来说
D.对俗世自我膨胀的人来说,对草自身来说,是一种精神指引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屠刀,动物可以逃窜,至少还可以挣扎。但植物却只能原地不动地任其被凌辱和宰杀。
B.面对屠刀,动物可以挣扎,至少还可以逃窜。但植物却只能原地不动地任其凌辱和宰杀。
C.对待屠刀,动物可以挣扎,至少还可以逃窜。但植物却只能原地不动地被凌辱和宰杀。
D.面对屠刀,动物可以逃窜,至少还可以挣扎。但植物却只能原地不动地任其凌辱和宰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11分)
中国航天队伍和人们印象中不同,①___________。2019年,新时代领路人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事实上,相比于人类生活的有限的地球,②__________。因此,探索宇宙的事业,就像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单行线”。在这条需要一代代人接力前进的“单行线”上,③____________,但永远都有人年轻。当下,我们为神舟十二号的发射成功而欢呼,未来,更多年轻的航天人将在人类航天事业中创造辉煌。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圣哲说:“生活中,总是有毒蛇在引诱着我们。”所以你的世界一直在教你说“不”,以免那些毒蛇会来侵害你。可是渐渐地,你说“我不听”,学会了放纵;你说“我不关心”,学会了倨傲;你说“我不想跟你做朋友”,学会了无情;你说“我不想读书了”,学会了退缩……对,你可以说“不”,你有这个权力。也许你觉得这很酷,但是,孩子,你也要明白,你也有倾听、实践、承受的义务。其实生活是个大花园,连毒蛇也喜欢在花底下晒太阳。因此,我们有时候不该说“不”,说“行”反而更可贵。我多么希望你对那些建议、期待、友谊、责任、困难说“行”啊。孩子,我们谈谈吧。
这是一位妈妈写给孩子的信。假如你是这位妈妈的孩子,读了信之后,你想跟她谈些什么呢?请据此写一封回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高考语文考前30天决胜卷04【全国卷】
语文·全解全析
1
2
3
4
5
7
10
11
12
14
17
18
19
B
A
C
A
D
B
D
B
C
C
B
C
D
1.B
【解析】B.以偏概全,原文“中国网络文学之所以能穿透语言和文化的隔膜,实现较好的国际传播效果,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不仅是中国的文学,也是网络的文学,是带有‘网络性’的”,重要原因,不是唯一原因。
故选B。
2.A
【解析】A.“中国网络文学创作”偷换概念,文章谈论的核心是“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问题,而不是“中国网络文学创作”问题;无中生有,文章中没有阐释“存在的问题”。
故选A。
3.C
【解析】A.“对中国最早的一批网络作家产生重大影响”扩大范围,原文是“他们大都受到影响”;“创作了奇幻小说”缩小范围,他们创作的不只是奇幻小说;
B.曲解文意,原文说“网络文学的‘中国性’往往是藏在幕后,而非直接站在台前——例如,读者可以从修仙小说进入中国传统文化,并认识到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文化渊源和思考方式”的体现,可见,这不是网络文学“中国性”的体现;
D.“就能”绝对化,原文是“只有这样,网络文学才能……”,不是“就能”。
故选C。
4.A
【解析】A.“……因此……”强加因果,材料一说的是“‘元宇宙’是2021年科技领域最火爆的概念之一,半年来,热度集中在游戏与VR领域。VR作为终端设备接口,可以实现‘元宇宙’要素中的‘沉浸感’”,二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并且缺少限定条件“半年来”。
故选A。
5.D
【解析】A.“一旦脱离约束,就会使人无形中丧失求真意识、热衷于成瘾式游戏生活”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提及一旦脱离约束的后果。
B.“……则可以阻断商业组织的天然垄断倾向,从而切断与物理世界的联系”曲解原意。原文说“‘元宇宙’的去中心化尝试无法去平台化,难以阻断商业组织的天然垄断倾向”,并不意味着“去平台化”之后就一定可以“阻断”,并且“阻断商业组织的天然垄断倾向”,与“切断与物理世界的联系”无关。
C.“必会”错误,或然说成必然,原文说“就有可能”,选项中把可能表述成“必会”。
故选D。
6.①加强国家政策指引。国家对此非常重视,已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入“十四五”规划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②加强伦理道德约束。“元宇宙”脱离不了与现实世界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成为“桃花源”或“乌托邦”。
③加大部门监管力度。监管部门还应加大对炒作“元宇宙”概念行为的监管力度。
【解析】由材料一最后“我国已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入‘十四五’规划数字经济重点产业,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及延伸的数字孪生技术和产业,将迎来下一个快速发展爆发期”,国家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入“十四五”规划,政策的指引可以引导“元宇宙”的发展方向,能使“元宇宙”有利无害地融入我们的生活。
由材料二“伦理道德方面,‘元宇宙’深度释放了人类创造力与能动性,集中体现了人类对于突破物理限制,拓展生命体验的内在向往……它并非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更不是逃离现实的‘乌托邦’”“因此,‘元宇宙’中构建的虚拟身份、虚拟产品、虚拟市场、虚拟交易、虚拟生活、虚拟经济、虚拟人生等,不能脱离伦理道德的约束”可知,“元宇宙”不能脱离伦理道德的约束,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约束。
由材料三“尽管监管部门通过各种方式追问上市公司概念的含金量,但投资者依然追捧,资金围猎之下眼中已没有利空。元宇宙还没有一个框架,可是已经有人在宇宙空间里卖地皮,把熟悉的一套在另一个空间发扬光大,不久之后,就有可能在上面大兴土木,卖起虚拟房地产”可知,监管部门要对炒作“元宇宙”概念的行为加大监管的力度。
7.B
【解析】B.“从顺叙的角度写回家折枣的愉悦心情及三株枣树的来历”错误,文中三株枣树的来历属于插叙内容。
故选B。
8.①比喻。把枣子比作“刚落生的婴儿”,生动而形象写出了枣子刚长成时的娇嫩,体现作者充满希望的心理。
②对比。枣花的枯萎和枣子的新生形成对比,突出枣子长成的艰难、生机及有力。
③用词精妙。“挣”字含有用力摆脱束缚之意,形象写出枣子新生生命的蓬勃生机。(学生若回答运用拟人的修辞也可)
④句式整齐。连用“了”字句写枣的长大过程,反复强调突出了枣子生长的迅速,体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
【解析】画线句子使用了多种手法。首先,“眼看着那枯萎的枣花里挣出一只枣子来,恰如刚落生的婴儿,似乎可以听到那进入天地之间的啼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枣花的枯萎和枣子的新生形成对比,“枣花的枯萎”体现枣子长成的艰难,同时又能衬托出枣子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作者把枣子比作“刚落生的婴儿”,新生的枣子如新生的婴儿,娇嫩又充满希望。更用“似乎可以听到那进入天地之间的啼哭”使得表达新颖生动、形象可感。
此外,作者巧用动词,“挣”字赋予枣子人的情态,与喻体相承,形象地写出了枣子新生生命的蓬勃生机。
句式方面,“就长到扁豆粒大了,豌豆粒大了,花生粒大了,最后就定格在乒乓球那般大小了”等句子句式整齐,清晰地写出了枣子的生长过程,并在反复的强调中突出了枣子生长的迅速,体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
9.① 结尾两段各自独立成段,表达了作者在折枣中获得的丰收的喜悦、内心的满足和安定、心灵的净化,以及对未来依旧要寻找心灵宁静港湾的希望和决心。
②一方面作者对城市生活厌倦反感,对乡村自然生活充满向往,一方面又不得常住,只能每年回家折枣求取一时的净泊,暗含了作者无奈、落寞和惆怅的情绪。
③这对我们应对现实生活有所启示:虽然不能逃离城市世俗生活的繁复和芜杂,但可以找到心灵的寄托之所,以保持内心的纯净。
【解析】“今年回了家,折了一回枣”其中既有“回家折枣”的喜悦和满足,又有每年只折一回的无奈和惆怅。“明年还回家折枣”是对未来依旧要“回家折枣”的希望和决心。结尾两段各自独立成段更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其实“折枣”是一种象征,也是作者的心灵寄托。依据“得空逃回乡下的屋院,拔除院子疯长的草,为柴树花树和果树浇一桶水,在树阴里在屋檐下喝一瓶啤酒,与乡党说几句家长里短的话,尤其是回来折一回枣儿,心里顿然就净泊下来了”可知,作者喜爱“回家折枣”实际是要表达对城市生活厌倦反感、对乡村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作者对“只折一回”的无奈和惆怅实际是对不得回乡常住,只能每年回家折枣求取一时的净泊的无奈和惆怅;对“明年还回家折枣”的期盼是对未来依旧要寻找心灵宁静港湾的希望和决心。
这对我们应对现实生活有所启示: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不能逃离城市世俗生活的繁复和芜杂,更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作者一样“回家折枣”,但是我们可以在心里“种枣”,构建心灵的寄托之所,以保持内心的纯净。
10.D
【解析】句意:燕雀在屋檐筑巢,母子间相互喂食,叽叽喳喳叫得很欢乐,都觉得自己非常安全。等到灶台上突然失火,整栋房屋都将被焚毁,燕雀们仍然是面不改色,不知灾祸很快就要殃及自身。
“子母相哺”是主谓结构,“子母”作“相哺”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栋宇将焚”“燕雀颜不变”均是主谓结构,句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前后应断开,排除B。
故选D。
11.B
【解析】B.“与陟、黜、革、褫、废、替在古代汉语里都有罢免、撤职的意思”错误,“陟”,意思是“晋升”,不是“罢免、撤职”之意。
故选B。
12.C
【解析】C.“因此引咎辞职”错误,以偏概全,结合原文可知,孔斌自行隐退原因有二:一是没做出什么特别的善政,二是在不治之症面前,是不可能会有良医的,即面对秦国的野心,孔斌也无能为力。
故选C。
13.(1)如果大王能够信任采用我的思想,我的思想本来就是用来安邦治世的,哪怕是让我吃蔬菜、喝白水,我也心甘情愿去做。
(2)我还能到哪里去呢?崤山以东的各国都将被秦国吞并;而秦国所行的都是不义之举,为了维护道义,我绝不能去秦国。
【解析】(1)得分点:“信用”,信任采用;“固”,本来;“吾道固为治世也”,为判断句;“虽”,即使;“蔬食”,让……吃蔬菜。
(2)得分点:“之”,到;“行将何之”,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行将之何”;“山东”,崤山以东;“将并于秦”为被动句,“于”,介词,被;“义”,维护道义。
参考译文
秦军伐赵之初,魏安王就此事向群臣征求应对之策,群臣皆认为秦军伐赵对魏国有利。孔斌道:“你们怎么会这么认为?”群臣回答道:“如果秦军取胜,我们就也顺势向其臣服;如果秦军无法取胜,我们就趁其衰败而进攻。”孔斌(字子顺)道:“不是这样的。秦国自孝公以来,就没有打过败仗,现在又有良将白起领兵,怎么还会有衰败之机让我们可趁!”群臣道:“纵使秦军战胜赵军,对我们又有什么损害呢?邻国遭到羞辱,正是我们的福气啊!”孔斌道:“秦国,那是个贪婪暴虐的国家,一旦战胜赵国,必定还会再攻击别的国家,我担心那时候魏国就要遭受秦国的兵锋了。古人曾经说过:燕雀在屋檐筑巢,母子间相互喂食,叽叽喳喳叫得很欢乐,都觉得自己非常安全。等到灶台上突然失火,整栋房屋都将被焚毁,燕雀们仍然是面不改色,不知灾祸很快就要殃及自身。现在你们这些人还不觉悟,没有想到赵国兵败灭亡后的灾祸会殃及魏国自身,难道人竟然可以像燕雀一样见识短浅吗?”孔斌,是孔子的第六世孙(当为第八世孙)。当初,魏安王听说孔斌贤能,便派使者携带黄金绸缎来聘请他为宰相。孔斌道:“如果大王能够信任采用我的思想,我的思想本来就是用来安邦治世的,哪怕是让我吃蔬菜、喝白水,我也心甘情愿去做。如果只是想让我顺从地穿上朝服,给我丰厚的俸禄,那我其实也不过是个普通老百姓而已,魏王哪里会缺少个老百姓呢!”使者再三邀请,于是孔斌前往魏国,魏安王亲自出城迎接,拜他为宰相。孔斌将宠幸佞臣的官员的权位罢黜,交给贤能的人才,将不能任事的官员的俸禄剥夺,赏给有功的人才。那些失去职位的人都非常不满,于是四处制造毁谤的谣言。文咨将这些话告诉孔斌。孔斌道:“对于一般民众,我们是不能在改革之初就与他们讨论商议的,这种情况已经由来已久了!古代善于处理政事的人,起初都难免会遭到毁谤。子产在郑国担任宰相时,三年后毁谤才停止;我的祖先孔子在鲁国担任宰相时,三个月后毁谤才停止。现在我每天都在推行改革新政,即便能力赶不上古代圣贤,但又何必在乎有人毁谤!”文咨高兴地赞叹道:“到今天我才知道,先生您并不亚于古圣先贤。”孔斌在魏国担任了九个月的宰相,提出的重大建议均不被采用,于是喟然长叹道:“建言不被采纳,说明我的建言是不恰当的。提出的建言在君主看来不恰当,却还要做他的官员,吃他的俸禄,这就叫不做事白吃饭,我的罪过太大了!”于是称病辞官。有人建议孔斌道:“魏王不采用你的建言,你难道不能再到别的国家去吗?”孔斌答道:“我还能到哪里去呢?崤山以东的各国都将被秦国吞并;而秦国所行的都是不义之举,为了维护道义,我绝不能去秦国。”于是就只在家里休养。新垣固邀请孔斌道:“圣贤所到之处,必定能振兴教化、修明政治。现在您在魏国担任宰相,没听说做出什么特别的善政就自行隐退,真的是有志难酬吗?为什么那么快就辞职呢?”孔斌道:“正是因为没做出什么特别的善政,所以我才要自行隐退。况且,在不治之症面前,是不可能会有良医的。现在秦国有吞并天下之心,以道义来事奉它,本来就不能获得安定;拯救危亡尚且自顾不暇,又哪里还谈得上什么振兴教化!当初伊尹在夏朝为官,子牙在商朝为官,而这两个王朝最终无可救药,难道是因为伊尹和姜子牙不愿意救吗?实在是当时的局势已经无可挽回。现在山东各国都已衰败不振,三晋割地以求偏安,二周折腰以朝见秦国,燕国、齐国和楚国也都已屈服。由此观之,不出二十年,天下就将全部归秦国所有了!”
14.C
【解析】C.“表达了诗人欲与隐士相识之意”说法有误,“忽见”说明是偶遇,这里还看不出表达了诗人欲与隐士相识之意。
故选C。
15.①乐而忘我的自在。
②沉浸山中(自然)的随性(无碍)。
③偶遇同道的意外。
④同好相知的喜悦。
⑤得意忘言的悠闲。
⑥不求闻达的散淡。
【解析】“行行访名岳,处处必流连”总说爱山痴情,表现乐而忘我的自在。
“遂至一岩里,灌木上参天”,由总说转入特写,深岩茂林,参天的灌木,环境幽深,写出了沉浸山中(自然)的随性(无碍)。
“忽见茅茨屋,暖暖有人烟”,茅屋炊烟透露出深山有人,而且也透露出屋中人物的信息,即隐士,表现了偶遇同道的意外。
“一士开门出,一士呼我前”,写隐士破门而出,由于上文对环境的描写十分具体,及见其人,不觉丝毫唐突,反觉欣然可喜。这二士自是隐士,而其开门迎我,呼我晤言,则诗人自己的身份,不着一字,读之者已尽知之矣。“开”字“呼”字略嫌直拙,但用在此处却非常形象传神,隐士不拘俗礼,一派直性流露的性格跃然于读者面前。写出了同好相知的喜悦。
末二句“相看不道姓,焉知隐与仙”,不言姓氏,足见二士是不求闻达的真隐士,与身在山林、心存魏阙的假山人全然异趣。表现了得意忘言的悠闲。
如此真隐士,谓之“隐”固然不错,然单说一个“隐”字,诗人总觉不能满意,因而题中虽明言“隐士”,而到了诗末反谓不知为隐为仙,使得全诗境界顿时翻上一层,于平铺直叙中逗出妙趣。写出了不求闻达的散淡。
16.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解析】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臾”“羡”“炬”“嶂”“蔽”。
17.B
【解析】第一空,起死回生:使死人复活,多形容医术或技术高明,也比喻把处于,毁灭境地的事物挽救过来。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语境强调草顽强的生命力,选用“起死回生”。
第二空,不屈不挠:形容在困难或恶势力面前不屈服,不退缩。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语境强调草顽强,选用“不屈不挠”。
第三空,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不足为虑:不值得忧虑担心。语境指小草的渺小,选用“微不足道”。
第四空,安然无恙:人平安没有疾病,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安然如故:像原来那样安安稳稳。语境指草在飓风面前能够不受损伤,选用“安然无恙”。
故选B。
18.C
【解析】“对草自身来说”放在后面,与后文衔接更紧密,排除B.D。
再比较A.C.C的“对俗世自我膨胀的人来说,是一种精神指引”与前后文衔接更好,排除A。
故选C。
19.D
【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
①语序不当,将“动物可以挣扎,至少还可以逃窜”改为“动物可以逃窜,至少还可以挣扎”。
②句式杂糅,将“任其被凌辱和宰杀”改为“任其凌辱和宰杀”或“被凌辱和宰杀”。
③搭配不当,将“对待”改为“面对”。
故选D。
20.①这支队伍其实相当年轻 ②浩瀚无垠的宇宙几乎无穷无尽 ③没有人能永远年轻
【解析】第一处,由下文“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可知,此处在强调航天队伍成员年龄小这一与人们印象不同的事实,因此,答案须体现年轻。
第二处,前文为“有限的地球”,后文为“探索宇宙的事业”,空位须串联二者,因此要出现宇宙,同时要与地球的有限对比,所以要体现宇宙的无穷无尽。
第三处,把握全文,重点是航天队伍成员永远有年轻人在承担责任,因此,此处与“永远有人年轻”相对比,为“没有人永远年轻”。
21.本体:探索宇宙的事业。喻词:像。喻体:单行线。
表达效果:用比喻来对航天事业的漫长与无穷尽进行描绘和渲染,使得航天事业的漫长这一特征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解析】比喻修辞的构成为本体、比喻词、喻体。分析划线语句,本体应该是“探索宇宙的事业”,用比喻词“就像”连接的,喻体为“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单行线’”。
那么,把“探索宇宙的事业”比作“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单行线’”,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突出航天事业的无穷尽,用“单行线”突出航天事业的漫长,用这个比喻句,可以把航天事业这一特点概括的形象化、具体化,使读者可以清楚明白的感受到航天事业的漫长。
22.略
【解析】
审题: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为引语式材料。
材料是妈妈写给孩子的信。信中例举了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的情况,总是说“不”,“不听”“不关心”“不想跟你做朋友”“不想读书”,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其实是“放纵”“倨傲”“无情”“退缩”。这对这个问题,妈妈提出了希望,要履行“倾听”“实践”“承受”的义务,并指出“我们有时候不该说‘不’,说‘行’反而更可贵”。
考生在行文时要分清处境(实际情况),谈“说‘不’是我的权利”和“说‘行’更可贵”都可以。面对生活中的丑恶的、不合理的现象,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大胆说“不”。面对理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面对他人善意的提醒和师长的教导,理应说“行”。其他立意,持之有据亦可。
材料是一段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需要抓住“这就是担当”分析,语段主要讲“担当”。“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败敢于承担责任”这是担当的一些表现。“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魄力,更是一种精神”主要讲“担当”的内涵。本题主要围绕“担当”审题立意。
行文时要注意题干要求的书信格式,要有题目、称呼语、问候语和“此致敬礼”、落款等,写作时要有对象意识,要以一个孩子的身份向妈妈述说,字里行间体现的是母子(女)情深。
立意:
1.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2.担当责任是使命,是义务。
3.辩证对待“不”和“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语文考前30天决胜卷05含解析,共12页。
这是一份2022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语文考前30天决胜卷04含解析,共12页。
这是一份2022届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语文考前30天决胜卷03含解析,共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