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试题)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模拟(试题)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书写,选择题,填空题,信息匹配,语言表达,诗词曲鉴赏,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书写(共8分)
1.(本题8分)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kuān kuò zhú jiàn chénɡ shú yú kuài
zhuānɡ jia zhé xué ào mì jiānɡ yìnɡ
二、选择题(共10分)
2.(本题2分)结合所学,下列句子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呼风唤雨的世纪》告诉我们,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B.安慰朋友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还可以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C.读文章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随时都可以作批注。
D.神话故事都是想象出来的,许多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与科学解释不一样,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多读神话故事。
3.(本题2分)下列加点词使用不当的是( )
A.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B.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C.我正要出去,忽然下起了一阵大雨。
D.他慢吞吞地捧起书,立刻读了起来。
4.(本题2分)在下面语段横线上所填的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爬山虎的脚___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___成小圆片,___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___一把,使它紧___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___
A.触、巴、拉、变、贴、爬 B.触、变、巴、拉、贴、爬
C.触、变、贴、爬、巴、拉 D.触、变、巴、拉、爬、贴
5.(本题2分)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窗框(kuàng) 青苔(tái) 囚犯(qiú) 船舶(bó)
B.敏锐(ruì) 收获(huò) 无赖(lài) 荧屏(píng)
C.蝙蝠(piān) 铃铛(dāng) 躲避(bì) 哲学(zhē)
D.屋檐(yán) 喧嚷(xuān) 震撼(hàn) 潜入(qián)
6.(本题2分)下列词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面如土色 B.不尽人意 C.绿草如茵 D.骨瘦如柴
三、填空题(共16分)
7.(本题16分)课文内容回顾。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其中有三粒豌豆都被________吃掉了,还有一粒豌豆落到了_________里,只有_________的那粒豌豆开出了花。
(2)《夜间飞行的秘密》第4-5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做的____次实验,证明了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_______。
(3)《_________》讲述了____________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激起了我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4)《蝴蝶的家》通过记叙“我”对________的思考和担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动物的________之情。
(5)好问则裕,________________。 ——《尚书》
(6)博学之,___________,慎思之,______________,笃行之。 ——《礼记》
(7)智能之士,不学不成,____________________。——王充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孰能无惑?——韩愈
四、信息匹配(共6分)
8.(本题6分)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要是……就…… 如果……那么…… 不光……还……
(1)课堂上,我们( )要聆听老师的教导,( )要仔细地听同学的发言。
(2)人应该有一点奋斗精神,( )一遇到困难( )退缩,那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了。
(3)( )我们用心去观察这个世界,( )一定会发现很多美好的事物。
五、语言表达(共8分)
9.(本题8分)按要求写句子。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铺得那么均匀。(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列现象中任选一种,把景物当做人写一句话。
大雪纷飞 杨柳依依 小溪流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翻译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宙斯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峻的惩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词曲鉴赏(共8分)
(本题8分)补充古诗,并完成练习。
鹿柴
[唐]王维
____,但闻人语响。
____,复照青苔上。
10.(2分)“鹿柴”中的“柴”读( )
A.zài B.cáai C.zhài
11.(2分)“但闻人语响”中的“闻”的意思是( )
A.用鼻子嗅 B.听见 C.看见
12.(2分)“复照青苔上”中的“复”的意思是( )
A.又 B.反复 C.恢复
13.(2分)请你补充古诗。
七、现代文阅读(共14分)
(本题14分)阅读训练。
蟋蟀的住宅(节选)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4.(4分)根据选文内容,选一选蟋蟀住宅的特点。
外部:( )、隐蔽、( ) 内部:( )、干燥、( )
A.向阳 B.简朴 C.卫生 D.平坦
15.(2分)文中“这就是蟋蟀的平台”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请你用“______”画出来。
16.(2分)“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一句中的“最多”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分)“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样写的好处是( )
A.体现了蟋蟀的住宅很安静。 B.写出了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C.体现了蟋蟀叫声很吵闹。 D.写出了蟋蟀的住宅很干燥。
18.(4分)针对选文的内容,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作出解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书面表达(共30分)
19.(本题30分)快乐习作。
在成长的道路上,值得回忆的事情有很多,哪一件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要表达出真情实感的。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
参考答案:
1.宽阔 逐渐 成熟 愉快
庄稼 哲学 奥秘 僵硬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完成此类题目要结合拼音进行拼读,拼读时注意音节的声韵母及声调。学生需要注意“逐、僵”的写法。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
神话故事是指关于人类和世界变迁的神圣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表现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是一种精神寄托。神话故事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
多读神话故事的好处:1.帮助孩子探索世界2.促进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发展3.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由此看来D项叙述错误。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A.正确,霎时:极短的时间;忽然之间。由句中“ 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可知波浪是很快就过去了,故“霎时”符合语境。
B.正确,顿时:立刻。多用于叙述已过去的事情。由句中 “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可知“人声鼎沸”是突然间的,立即的。故“顿时”符合语境。
C.正确,忽然:表示事件或动作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由句中“我正要出去”,“下起了一阵大雨”说明“下大雨”是出乎意料的。故“忽然”符合语境。
D.有误,立刻:表示紧接着某个时候;马上。阅读句子可知,“立刻”与“慢吞吞”相矛盾。可把“慢吞吞”改成“迫不及待”。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应用。
内容出自课文《爬山虎的脚》。
触:接触;碰;撞。
变:和原来不同;变化;改变。
巴:紧贴;粘住。
拉: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
贴:靠近,紧挨。
爬:抓着东西往上去;攀登。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本题中读音有误的是 C项
蝙蝠piān——biān
铃铛dāng——dang
哲学zhē——zhé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排列归类。
A项:面如土色:脸上的颜色像土一样。形容惊恐到顶点,脸上失去了血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B项:不尽人意:指某件事物的结果不完全符合人的意愿,甚至有悖于初意。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C项:绿草如茵:形容绿草浓密柔软,如铺席垫一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项:骨瘦如柴:指瘦得像柴一样。形容消瘦到极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7. 鸽子 水沟 被青苔包裹 三#3 眼睛 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雷达 呼风唤雨的世纪 现代科学技术 蝴蝶雨天躲在哪里 关爱 自用则小 审问之 明辨之 不问不知 人非生而知之者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理解与填空,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多阅读。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安徒生创作于1853年的一篇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成熟长大后被人摘下取出,来到外面的世界,三颗被鸽子吃掉,一个掉进水沟,最后一颗落在一个生病女孩的窗前发芽开花,为女孩带去了幸福,快乐和希望,使女孩康复了。通过描写五粒豆子的经历,来赞叹生活,描写了五粒豆子的不同的方面,第五粒豆子的事情,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2)《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一篇科普短文。全文用浅显的语言说明了飞机在夜间也能安全飞行的秘密,揭示了雷达的工作原理。科学家通过实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且把这种原理应用在飞机上,使得飞机也可以在夜间安全航行。
(3)《呼风唤雨的世纪》主要内容讲述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人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蝴蝶的家》主要围绕蝴蝶的家进行描写,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表现出了作者对蝴蝶的担心和关爱。
(5)“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谚语,意思是勤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7)“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的意思是,即使是有聪明、智慧的人,要是不好好学也不会有成就,不向他人请教也不会知道更多的知识。
(8)“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自唐朝文学家韩愈的《师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告诉了我们要多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8. 不光 还 要是 就 如果 那么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是对关联词的考查,在解答时只要弄清楚句与句之间存在的关系,区分句子的关系后再选用正确的关联词语即可。
要是……就……:表示假设关系。
如果……那么……:表示假使关系。
不光……还……:表示递进关系。
(1)分句“课堂上,我们( )要聆听老师的教导”与“( )要仔细地听同学的发言”之间是递进关系,故要用上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光……还……”。
(2)分句“人应该有一点奋斗精神,( )一遇到困难”与“( )退缩,那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了”之间是假设关系,题干有两组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通过读句子可知应选择“要是……就……”。
(3)分句“( )我们用心去观察这个世界”与“( )一定会发现很多美好的事物”之间是假设关系,故要用上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那么……”。
9. 夏天的夜晚,是那么宁静,那么美丽。 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儿流向远方。 梅花逊色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宙斯决定给普罗米修斯处以最严厉的惩罚。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例如“夜晚的月亮是那么澄澈,那么委婉”“美丽的花朵是那么鲜艳,那么艳丽”。
2.本题考查改写拟人句。
选择其中一个现象写出拟人句即可。例如“雪花宝宝飘向冰冻的大地母亲怀抱”“雪花在寒风中飞舞,在风中嬉戏”。“微风吹过,柳树开始起舞,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左,一会儿右”等。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出自宋代卢钺的《雪梅》。句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4.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这句话的毛病属于用词不当。即“严峻”虽有严厉的意思,但是其常常用于形势,考验,神情等等方面,而搭配“惩罚”最确切的词语莫过于“严厉”。修改后的句子可以是这样的:宙斯决定给普罗米修斯处以最严厉的惩罚。
10.C
11.B
12.A
13.空山不见人
返景入深林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字音。
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但闻人语响: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闻,听见。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复照青苔上: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复:又。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唐代王维的《鹿柴》,原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14. A D B C
15.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16.不能。因为“最多”表明隧道的深度不会超过九寸,宽度不会超过一指,说法更符合事实,体现了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如果删去了,就成了很确切的数字,与事实不符。
17.B
18. 蟋蟀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因为蟋蟀是用四只脚和钳子,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那么平坦、清洁、干燥、卫生的住宅,所以可以算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了。
【解析】
14.
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通读选文,从“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可知蟋蟀住宅外部的特点:向阳、隐蔽。从“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可知平坦的特点。
从“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可知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
15.
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结合内容“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可知答案。
16.
本题考查分析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学生可分析词语去掉前后,句子的意思是否发生改变进行判别。
最多:意味着一个范围的上限。
“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说明了隧道的深度不会超过九寸,宽度不会超过一指。这体现了文章语言用词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如果去掉,则过于肯定,不符合事实,所以不能去掉。
17.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在平台上弹琴这是人的行为,用在蟋蟀上,就是把蟋蟀拟人了。流露出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8.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学生可根据实际阅读情况,进行提问。
如:选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了蟋蟀的住宅?
答:从外到内。
19.范文: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在我脑海中有许多的事,不少已被流水般的时光冲得模糊了,可有一件事却使我怎么也忘不掉。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扎了根,烙了印……
记得那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妈妈已经穿好衣服准备去上班。在走之前妈妈叮嘱我在家里要锁好门,多写一些作业不要打开电脑玩。我点了点头说;“好的。”妈妈去上班了,我锁好门就回到了屋子里面写字帖,可是没过了多久我就有些烦躁了,我心想妈妈不在家那我玩儿一小会儿电脑应该不会被发现,可是妈妈要是突然回来那我怎么办。这时在我的大脑里面出现了一只善良的小精灵和一只凶恶的小魔鬼。凶恶的小魔鬼说话了:“玩儿一小会儿妈妈是不会发现的,妈妈敲门的时候,你把游戏一关不会有人知道。电脑多好玩呀!”小精灵说:“你千万别听他的,那样子你不仅会写不完作业而且还会让妈妈伤心。”
最终魔鬼获胜了,我悄悄地打开了电脑玩儿起了造梦西游,没过多久我就把妈妈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不知不觉到了该吃午饭的时候,妈妈用钥匙把门打开了,我赶紧把游戏关掉,打开了百度搜索。不到十秒钟妈妈走进了我的房间发现我开着电脑于是妈妈问我:“你打开电脑干什么?”我小声的回答到:“我有不会的题上网查一下。”妈妈又打开了我的字帖说:“你怎么就写了一页字帖,这个并没有需要查资料,你是不是又玩电脑了?”我的脸立刻红了起来,我惭愧的低下了头。妈妈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语重心长的教导我。
从这以后我明白了不能欺骗别人,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习作能力。
本题为话题作文,要求选取一件成长的道路上印象深刻的事情进行记叙,表达自己难忘的情感,题目自拟。
开头:简单的介绍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有着深刻感受的事情是什么。
中间:叙事的作文首先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一般要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交代清楚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事过程中,可使用人物描写方法将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要把自己当时的情感表达出来。
结尾:总结全文,通过这件印象深刻的事情,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模拟试卷(B)(试题)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拼音,写汉字,选择正确的选项,按照要求完成句子练习,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内文段阅读,课外美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模拟试卷(A)(试题)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拼音,写汉字,选择正确的选项,按照要求完成句子练习,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填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内文段阅读,课外美文阅读,根据话题完成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