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时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四 混合运算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四 混合运算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十单元 期末复习第1课时 复习乘法、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105页第1~6题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及两步运算的能力,使学生在正确率和速度方面能达到基本要求。2.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3.让学生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联系,感受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功与存在的困难,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教学重、难点】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及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多媒体出示课本第104页的图,要求学生看图。师:他们在干什么?生:他们在复习已经学过的内容。师:是的,他们在一起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师:你能像他们一样回顾一下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回顾时我们可以先看一看课本的目录,把书中的内容大体浏览一遍,再仔细想想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认真地填表。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表。小组内交流填表情况,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经过刚才的整理,我们每个同学都知道了自己学得最好的内容和觉得有困难的内容,老师也了解了大家的学习情况。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经过这一单元的整理与复习,战胜这些困难,你们有信心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乘法、混合运算及有关的实际问题。二、基本练习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1)出示第11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2)讲评计算结果,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0×40=(800)60×90=(5400)70×80-(5600)10×24=(240)30×30=(900)50×60=(3000)24×13=(312)35×26=(910)78×49=(3822)60×54=(3240) 提问:同学们,这些乘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请同学们仔细回忆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有哪几种情况?它们的计算方法又是怎样的呢?四人一小组讨论。(3)小组长汇报。(4)教师小结,并强调乘法的验算方法。2.复习混合运算。算一算,比一比谁最棒。130×4=(520)51÷17=(3)93-58=(35)60×24=(1440)150730=(5)175÷25=(7)78×30=(2340)78÷26=(3)1000-463=(537)8×(12+8)=(160) 先想一想运算顺序,在先算部分下面画横线,再计算。(90-54)÷6 54÷6×9 3×18-38 178-62-38师:这几道题可分几类?分别按怎样的顺序计算?(1)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混合的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2)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运算,要从左向右依次计算。让学生自主完成第31题,全班集体订正。3.解决问题。(1)第5题。指名学生读题,解读题意。说说要求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条件?估算的话,39和88可以看作多少?学生尝试先估算,后笔算,看看误差有多少。(2)第6题。同桌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可以怎样想,还可以怎样想?教师小结:我们在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时,先要在题目中找出能解决问题的信息,然后再选择方法来解答。三、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懂的吗?【板书设计】复习乘法、混合运算20×40=(800)60×90=(5400)70×80-(5600)10×24=(240)30×30=(900)50×60=(3000)24×13=(312)35×26=(910)78×49=(3822)60×54=(3240) 【教学反思】本次复习中,我发现有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及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掌握有了较大进步。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方法来发现计算的方法。与其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如将计算与训练结合,不仅能消除课堂传统教学的枯燥感,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进一步得到巩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三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4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六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二 千米和吨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