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提升练6 古代诗歌阅读试卷
展开专题提升练六 古代诗歌阅读
一、(2021·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高考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归朝欢·题晋臣①敷文积翠岩
辛弃疾
我笑共工缘底②怒,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先生拄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
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会相暖热携歌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
【注】 ①晋臣:辛弃疾的朋友赵不遇,字晋臣,曾为敷文阁学士。此时与辛弃疾均去职赋闲。②缘底:为什么。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A.本词起笔迭用两则神话传说,把积翠岩想象为折断的天柱、补天的神石。
B.词人不辞辛苦,拄杖来到积翠岩,只是为了尽情欣赏积翠岩秀美的风光。
C.牧童击石取火,牛羊以石磨角,积翠岩不幸流落山谷中,却仍有其功用。
D.词人于积翠岩结亭会友,心生感慨,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的情怀近似。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B项,“只是为了尽情欣赏积翠岩秀美的风光”说法错误,词人来此不仅仅只是为了欣赏风光,更重要的是这块石头和作者及友人的经历遭遇有共通之处。C项,“却仍有其功用”说法错误,词中写牧童击石取火,牛羊以石磨角,积翠岩不幸流落山谷中,不是为了表明其仍有功用,而是要表明岩石不仅饱受风雨侵蚀,更遭牧童敲击,牛羊磨角,不胜骚扰之苦。其心酸遭遇与岩石主人乃至作者,有相通之处。D项,“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的情怀近似”说法错误,通过“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可看出,本词是诗人表达对所有怀才不遇之人能遇知音的期望,表达对朋友能获机遇的真挚祝愿,还有对他们可能终不得遇的担忧。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的忧民情怀是不一致的。故选A。
2.“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两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示例)①此两句意思是,自古以来的寒士,有怀才不遇求告无门的时候,也有得到赏识大展宏图的机遇。②词人一语双关,既表达对所有怀才不遇之人能遇知音的期望,也借嵌进友人名字的做法,表达对朋友能获机遇的真挚祝愿。③还有对他们可能终不得遇的担忧。以友人名字说事,风趣诙谐,又诚恳真挚。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结合作者、注释、主旨、手法等多角度,探究诗句深层的内涵。本题从表面看,诗句含义为,古代的寒士,在人生路途之中,“有时”会遇到“不遇”,不遇即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境地,当然有“不遇”的处境,也会有“遇”的处境,即得到赏识大展宏图的机遇;再从手法角度挖掘,结合注释,诗人的朋友“赵不遇”的名字,可以联想到此句深刻的寓意,诗人一语双关嵌进友人名字,表达对朋友能获机遇的真挚祝愿;从表达效果角度看,作者巧妙运用“不遇有时遇”,又巧用朋友名字,寄予了丰富的情感,既风趣幽默,又诚恳真挚地表达了情感。
二、(2021·河南省湘豫名校5月联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3~4题。
春 寒①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海棠美人图
唐 寅②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注】 ①春寒: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南渡避难于巴陵时所作。②唐寅: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曾为府试、乡试第一名,会试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被贬为浙藩小吏,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晚年生活穷困,依靠朋友接济度日。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第一首诗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它在料峭春寒中默默开放。
B.第一首诗中描写海棠时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海棠不吝惜红艳娇美的花朵。
C.第二首诗中描写了海棠花在春风中绽放的画面,蝴蝶、蜜蜂萦绕在花间。
D.第二首诗在写海棠美人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美人的孤独忧愁。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C项,“第二首诗中描写了海棠花在春风中绽放的画面”错误,“褪尽东风满面妆”是说海棠在东风中褪去了颜色,就好似一个卸了妆的美人,写出了海棠花残败的景象。故选C。
4.两首诗中的“海棠”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示例)①第一首诗中的海棠雅致孤高,是诗人流亡时的写照。诗人托物言志,海棠经雨打风吹,像湿透的胭脂一样,却还是那样的傲然不屈:“不惜”娇色、“独立”风雨。此时的海棠不再是海棠,而是诗人的化身——风流,雅致,却还有孤傲的品性。②第二首诗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中的海棠花虽残,但魅力不减。海棠花虽失了芳华,终究有蜂蝶的陪伴,与海棠花前的美人形成鲜明对比,美人孤独落寞,只能将心事说与海棠花听,诗人借海棠抒写内心的孤寂、人生的无奈。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第一首诗,“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之中。写园中的海棠冒雨盛开,无限生机,给作者以启迪和鼓舞。由第一首诗歌的内容和注解可知,全诗借海棠以咏志,作者托物言志,借写春寒中雅致孤高的“海棠”来写自己,表现自己孤傲的品性。第二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褪尽东风满面妆”是说海棠在东风中褪去了颜色,就好似一个卸了妆的美人,写出了海棠花残败的景象。“可怜蝶粉与蜂狂”写出了残败的海棠花蜂蝶陪伴的景象。“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这里的“美人”象征高洁孤寂的诗人,他以“海棠”为知己,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悲哀。
三、(2021·广西崇左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①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 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诗歌开头写诗人与好友在苏州城外偶然相遇,稍作停留,时值初春,二人携手谈笑。
B.诗歌调动各种感官,既从视觉,又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使得景物描写富有层次感。
C.颈联实写薄暮夕阳,孤帆远去,碧草如茵,绵延万里,寓情于景,表达朋友之间的真情。
D.诗中的“景语”把情、景、事展现在读者眼前,寄托了与友人相遇而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C项,“实写薄暮夕阳,孤帆远去,碧草如茵,绵延万里”错误。“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诗人的想象,是虚写。故颈联是虚实结合。
6.比较本诗的尾联与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两句,请简要分析两位主人公的个人经历和情志方面的异同。
答:(示例)(1)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2)不同点: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②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两首诗均为与好友分别而作,两位诗人都遭贬谪,相同的情感都是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本题主要是理解两人不同的情志。刘诗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是写作者临行之前,关照朋友,若遇到打听我的知己,请转告他们,我已为“青袍”所误。按古代传统观念,读书人当以匡世济国为己任,有一颗成就事业的勃勃雄心,但而今诗人一领青衿,官微职卑,满腹雄才大略无以施展,仕途生涯坎坷不平。从这句诗中,我们看到诗人这里既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同时,也是对朋友们的劝诫,抒发了自己久抑心头的忧怨。王诗尾联“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这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古代诗歌阅读(十)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古代诗歌阅读(十)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古代诗歌阅读(九)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古代诗歌阅读(九)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阅读下面这首南北朝诗,完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练6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练6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