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博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1.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正确的是( )
A.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B.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c点保持静息电位
C.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D.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
2.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B.某种b的分泌物与a的某种分泌物在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
C.图中c为下丘脑,b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
D.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
3.油松种子表面含有脱落酸,水洗可以去除种子表面的大部分脱落酸,某实验小组探究了水洗和夹破种皮两种处理方式对油松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脱落酸的含量能显著影响油松种子的萌发
B.油松种子的萌发主要与外种皮是否破损有关
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脱落酸的含量和外种皮是否完整
D.外种皮可能通过影响水分和气体的通透性影响其种子萌发
4.如图所示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和b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等
B.0-d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小于零
C.a-b时间段内,该锂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D.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
5.浮萍是一种水生植物,其根部的微生物可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净化水体.浮萍的根分泌的有关物质可使藻类的叶绿素分解,从而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避免水华现象的发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浮萍能避免水华的发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浮萍能净化有机污水,所以浮萍既是生产者又属于分解者
C.浮萍和水中所有动、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D.浮萍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使水体中生物丰富度下降
6.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C.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m,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可以是m×c/a
D.若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为农田生态系统,则群落的演替方式是初生演替
7.科研人员以抗四环素基因为标记基因,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让大肠杆菌生产鼠的β-珠蛋白,治疗鼠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下列相关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用β-珠蛋白基因的编码序列、启动子、终止子、抗四环素基因等元件来构建表达载体
B.利用正常小鼠DNA分子通过PCR克隆出β-珠蛋白基因的编码序列
C.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筛选出已经导入β-珠蛋白编码序列的大肠杆菌
D.用Ca2+处理大肠杆菌后,将表达载体导入具有四环素抗性的大肠杆菌中
8.基因工程利用某目的基因(图甲)和Pl噬菌体载体(图乙)构建重组DNA。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是BglⅡ、EcRⅠ和Sau3AⅠ。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构建重组DNA时,可用BglⅡ和Sau3AⅠ切割目的基因所在片段和Pl噬菌体载体
B.构建重组DNA时,可用EcRⅠ和Sau3AⅠ切割目的基因所在片段和Pl噬菌体载体
C.图乙中的Pl噬菌体载体只用EcRⅠ切割后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用EcRⅠ切割目的基因所在片段和Pl噬菌体载体,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只能产生一种重组DNA
9.甘薯由于能增强免疫功能、防癌抗癌、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等越来越被人们喜爱。但甘薯属无性繁殖作物,同时又是同源六倍体,具有自交不育和杂交不亲和性,这使甘薯生产和育种存在诸多常规方法难于解决的问题。下列相关操作不合理的是( )
A.利用组织培养形成的胚状体制作人工种子,解决种苗用量大、成本高的问题
B.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苗,使植株具备抗病毒的能力,产品质量得到提高
C.利用原生质体融合实现体细胞杂交,可以克服杂交不亲和,充分利用遗传资源
D.利用培养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育种,可以显著提高变异频率,大大缩短育种年限
10.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特定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可以从小鼠血清中获得单克隆抗体
B.经特定抗原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可分泌单克隆抗体
C.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发生融合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
D.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后,需利用特定抗原再次筛选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
11.下图为某二倍体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垂体参与该哺乳动物次级卵母细胞的形成
B.受精作用促进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C.多数哺乳动物伴随细胞IV的形成只产生两个极体
D.排卵期在相关雌性激素的作用下完成细胞I→细胞II
12.印度沙漠猫是一种珍稀猫科动物,通过胚胎工程技术,可以让家猫代孕而繁育,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雌激素对雌性印度沙漠猫进行处理
B.诱导超数排卵所注射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细胞
C.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胎所需营养主要来源于培养液
D.为避免代孕猫对植入胚胎产生排斥反应,应注射免疫抑制剂
13.人体内的杀伤T细胞(Te)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CD的识别,能直接攻击和杀伤其他细胞;人体内辅助T细胞(Th),能直接刺激已经结合了抗原的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e和Th均是在免疫器官中发生、生长和成熟
B.Te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与清除功能
C.Te和Th中编码CD的基因均正常表达,发挥免疫功能
D.Th既参与了人体的细胞免疫,也参与了人体的体液免疫
14.为达到相应的目的,必须通过分子检测的是
A.携带链霉素抗性基因受体菌的筛选
B.产生抗人白细胞介素-8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C.转基因抗虫棉植株抗虫效果的鉴定
D.21三体综合征的诊断
15.下图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治疗遗传性糖尿病(基因缺陷导致胰岛B细胞不能正常合成胰岛素)的过程设计图解。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①、②所示的结构分别是细胞核、内细胞团
B.图中③所示的生物工程技术是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C.完成过程④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
D.图示方法与一般的异体移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避免远缘杂交不亲和
16.美国学者已成功地利用人体皮肤细胞诱导出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干细胞,并利用皮肤干细胞治疗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获得进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皮肤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皮肤干细胞用于治疗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其经诱导形成了造血干细胞
C.从皮肤细胞诱导出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干细胞,是细胞再分化的过程
D.与利用人体胚胎干细胞进行研究和疾病治疗相比,皮肤干细胞没有优势
第II卷(非选择题)
17.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 A 的分泌活动,腺体 A 表示的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____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 B 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调节。 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_____________ (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4)Ⅰ型糖尿病由胰岛 B 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 细胞的抗体和效应 T 细胞。 据此推测:Ⅰ型糖尿病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针对胰岛 B细胞的一种______________病;胰岛 B 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___免疫导致的。
18.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如图1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图2是被地震破坏的某自然保护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的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103kJ/m2·a)。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图中__________为分解者,理由是_________。
(2)图1中不应存在的箭头是__________。
(3)图2中A代表__________,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__________。
(4)计算可知,图2中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__________,在人为干预下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5)由于某种因素,图2中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其基础为________。
19.乳糖不耐症是由于乳糖酶(LCT)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科研工作者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转基因低乳糖奶牛新品种,给患乳糖不耐症患者带来福音。下图1为转基因低乳糖奶牛培育流程,图2是使用限制酶BamHI切割DNA产生的结果。请分析回答问题:
(1)科学家在构建重组质粒T时,首先采用PCR技术对LCT基因进行扩增,在扩增目的基因的操作过程中,加入的物质有:模板DNA、引物、4种脱氧核苷酸以及___________酶;若一个该DNA分子在PCR仪中经过4次循环,需要___________个引物,产物中共有___________个等长的LCT基因片段。
(2)图1中的牛胎儿成纤维细胞无法直接发育成个体,需要利用去核卵母细胞构建重组细胞才能培育出新个体,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
(3)据图2分析,BamHⅠ的识别序列以及切割位点(用“↓”表示)是___________。
(4)图1中,切割质粒S用的酶是_____________,切割后形成1.8kb和8.2kb(1kb=1000对碱基)两种片段。若用BamH I和EcR I两种酶切割重组质粒T,获得1.6kb和8.8kb两种片段,则转入的LCT基因长度为____________kb。
(5)在转基因低乳糖奶牛的乳腺细胞中,可检测到的物质有___________。(填编号)
A.LCT基因 B.LCT mRNA C.LCT
20.美国新希望生殖医学中心张进团队于2016年10月19日在美国生殖医学学会会议上正式宣布,世界首个细胞核移植“三父母”男婴已于2016年4月诞生。下图是该男婴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上述“三亲婴儿”的核DNA由_________提供,质DNA由_________提供。由此可见,“三亲婴儿”的意义在于可以避免子代_________遗传病的发生。
(2)过程③在体外进行时需要对精子进行_________处理,卵母细胞应处于MⅡ_________期。
(3)过程④是早期胚胎培养,需将受精卵移入_________继续培养。体外培养需要满足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营养、适宜的温度和pH,并置于_________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过程⑤是_______________技术,取_________的滋养层细胞可以对移植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采用SRY―PCR的鉴定方法,在该PCR扩增过程中若消耗引物分子14个,则DNA扩增了_________次。
21.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其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
请回答:
(1)过程①代表的是________。
(2)过程②构建A基因表过载体时,必须使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工具酶。
(3)过程③采用的实验技术是_______,获得的X是___________。
(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_________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__________比较,或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即使神经递质作用的时间更长,故使下一个细胞持续兴奋或抑制;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从而使受刺激点不能兴奋,保持静息电位。
【详解】
A、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但有机磷对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没有影响,在a处给予刺激,突触前膜b处能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A正确;
B、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导致神经递质不能被分解而持续刺激突触后膜c处,如果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则c处会产生动作电位,B错误;
C、蝎毒能破坏膜上钠离子通道,导致动作电位无法形成,因此在a点给予刺激,无法形成动作电位,不会产生神经冲动,突触前膜b处没有电信号的作用,则不释放神经递质,C错误;
D、突触后膜c处不会产生神经冲动,D错误。
故选A。
2.B
【解析】
【分析】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相关激素,也能传导神经冲动。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温度感觉、渴觉等的中枢。由题图可知,a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垂体),b为下丘脑间接支配的腺体,c为下丘脑。
【详解】
A、c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A错误;
B、若b为甲状腺,则它分泌物的甲状腺激素与a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调节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
C、图中c为下丘脑,b为下丘脑间接支配的腺体,a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C错误;
D、c下丘脑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还具有分泌功能,D错误。
故选B。
3.A
【解析】
【分析】
本题需要结合图示判断油松种子萌发率与是否夹破外种皮有关,夹破外种皮种子萌发的快,不夹破种皮种子萌发的慢。
【详解】
结合图示比较是否冲洗种子萌发率几乎无差别,因此脱落酸含量对种子萌发影响较小,A错误;结合图示,外种皮破损油松种子的萌发高,反之则萌发率低,说明油松种子的萌发主要与外种皮是否破损有关,B正确;结合图示判断,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冲洗和是否夹破种皮,C正确;水分和氧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外种皮可能通过影响水分和气体的通透性影响种子萌发,D正确。
4.B
【解析】
【分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当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增大;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下降。
【详解】
A、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图中a点和b点出生率/死亡率都是1.5,但具体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未知,所以增长率不一定相等,A错误;
B、0-d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是c点,此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鲤鱼种群的增长率小于零,B正确;
C、a-b时间段内,鲤鱼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大于1,该锂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错误;
D、b-c时间段内,鲤鱼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先大于1之后小于1,所以该鲤鱼种群的数量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
故选B。
5.A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
A、浮萍能避免水华的发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正确;
B、浮萍能净化有机污水,是其根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浮萍是生产者,其根部的微生物是分解者,B错误;
C、浮萍和水中所有动、植物不是这个环境的所有生物,所以不能构成生物群落,C错误;
D、浮萍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为更多的物种提供了生存空间,使水体中生物丰富度上升,D错误。
故选A。
6.C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部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
2.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
B、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不循环的,B错误;
C、由于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所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m,则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m×(b/a)×(c/b)=m×c/a,C正确;
D、将草原生态系统开发为农田生态系统,则群落的演替方式是次生演替,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7.D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
【详解】
A、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因此用β-珠蛋白基因的编码序列、启动子、终止子、抗四环素基因等元件来构建表达载体,A正确;
B、正常小鼠DNA分子中的β-珠蛋白编码序列是正常的且可以获取到,能够制备出引物,故利用正常小鼠DNA分子通过PCR克隆出β-珠蛋白基因的编码序列,B正确;
C、标记基因是四环素抗性基因,因此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筛选出已经导入β-珠蛋白编码序列的大肠杆菌,C正确;
D、标记基因是四环素抗性基因,因此受体细胞不能具有四环素抗性,即用Ca2+处理大肠杆菌后,将表达载体导入不具有四环素抗性的大肠杆菌中,D错误。
故选D。
8.D
【解析】
【分析】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核苷酸序列且在特定的位点对DNA分子进行切割,切割出的末端有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片段之间可以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到一起。
【详解】
A、如果用BglⅡ和Sau3AⅠ切割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两端将形成不同的黏性末端,同样用BglⅡ和Sau3AⅠ切割P1噬菌体载体也形成这两种不同的黏性末端,因此它们可构成重组DNA,A正确;
B、由于Sau3AⅠ的切割位点在EcRⅠ的左侧,因此用EcRⅠ和Sau3AⅠ切割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两端将形成不同的黏性末端,同样用EcRⅠ和Sau3AⅠ切割P1噬菌体载体也形成这两种不同的黏性末端,因此它们可构成重组DNA,B正确;
C、P1噬菌体载体为环状DNA,其EcRⅠ的切点只含有一个,因此用EcRⅠ切割后,该环状DNA分子变为线性双链DNA分子,因每条链上含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因此切割后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正确;
D、从图甲看出,用EcRⅠ切割目的基因后两端各有一切口,与图乙中EcRⅠ切口对接时,可有两种可能,即可产生两种重组DNA,D错误。
故选D。
9.B
【解析】
【分析】
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详解】
A、植物细胞工程应用之一是利用胚状体包囊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制成人工种子,实现大规模生产,从而降低成本,A正确;
B、茎尖等分裂旺盛部位病毒极少或无病毒感染,所以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出无病毒且保持优良性状的幼苗,脱毒苗不等于抗毒苗,通过基因工程将抗病毒基因转移至受体细胞从而培育出抗病毒的转基因植物,B错误;
C、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实现两个植物物种间的体细胞杂交,得到同时具有两种遗传物质的植物,可以实现种间的杂交,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C正确;
D、愈伤组织具有分裂旺盛的优点,适于诱变育种的取材,能提高突变频率,D正确。
故选B。
10.D
【解析】
【分析】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1)制备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
(2)获得杂交瘤细胞:
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
【详解】
A、向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小鼠会产生浆细胞,可以从小鼠血清中获得抗体,但此时的抗体不是单克隆抗体,A错误;
B、经特定抗原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在体外无增殖能力,无法通过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B错误;
C、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产生的融合细胞可能是:B细胞-B细胞融合、瘤细胞-瘤细胞融合、B细胞-瘤细胞融合,C错误;
D、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需要2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因此经过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抗体阳性检测才能可进行体内或体外培养,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1.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其中Ⅰ为卵原细胞;Ⅱ为初级卵母细胞;Ⅲ次级卵母细胞;Ⅳ为受精卵。
【详解】
A、雌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参与了该哺乳动物次级卵母细胞的形成,A正确;
B、从图示可以看出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受精作用的过程中完成的,故受精作用促进了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B正确;
C、多数哺乳动物的第一极体不再进行分裂,故多数哺乳动物伴随细胞IV的形成只产生两个极体,C正确;
D、细胞 I→细胞II是卵原细胞增殖过程,在胎儿期即已完成,D错误。
故选D。
12.B
【解析】
【详解】
AB、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促性腺激素对雌性印度沙漠猫进行处理,以使其超数排卵,促性腺激素只能作用于性腺细胞,A错误,B正确;
C、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胎所需营养主要来源于受精卵,C错误;
D、代孕猫对植入的胚胎不产生排斥反应,不必注射免疫抑制剂,D错误。
故选B
【点睛】
13.C
【解析】
【分析】
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清除。
【详解】
Te和Th属于淋巴细胞,均在骨髓中产生、胸腺中发育成熟,A正确;清除体内癌变的、衰老的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监控、清除功能,B正确;根据题意只能判断Te中编码CD的基因正常表达,C错误;人体内辅助T细胞(Th),能直接刺激已经结合了抗原的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故其可以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正确。故选C。
14.B
【解析】
【分析】
分子水平上检测的目的和方法为:
1、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存在。
2、用分子杂交法检测mRNA是否成功转录。
3、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成相应的蛋白质。
【详解】
A、携带链霉素抗性基因受体菌的筛选方法有两种:①可利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培养菌体进行,②用标记的链霉素抗性基因通过分子杂交技术筛选;A项错误。
B、筛选出抗人白细胞介素-8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只能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B项正确。
C、转基因抗虫棉植株抗虫效果的鉴定,属于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需要做抗虫的接种实验来确定;C项错误。
D、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患者的21号染色体比正常者的多一条导致,因此该病的诊断科可通过显微镜下对染色体的观察确定;D项错误。
故选B。
15.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考查对基因工程操作步骤、核移植技术操作流程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图示和早期胚胎发育相关知识、基因工程原理判断①、②所示结构名称,进而判断图示方法与一般的异体移植相比的优点。
【详解】
A、B.图中③所示的生物工程技术是体细胞核移植技术,①所示的结构是细胞核;过程④为转基因技术,受体细胞②为囊胚中具有全能性的内细胞团细胞,A项、B项正确;
C.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采用显微注射法,C项正确;
D.图示方法获得的胰岛B细胞的遗传物质来自于患者,与一般的异体移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D项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D。
【点睛】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
16.B
【解析】
【详解】
A、人体皮肤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但遗传物质发生不变,A错误;
B、皮肤干细胞用于治疗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其经诱导形成了造血干细胞,B正确;
C、从皮肤细胞诱导出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干细胞,是细胞脱分化的过程,C错误;
D、与利用人体胚胎干细胞进行研究和疾病治疗相比,利用皮肤干细胞不使用胚胎细胞或卵细胞,没有伦理学的问题,故具有优势,D错误。
故选B。
17.甲状腺和肾上腺 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神经-体液 细胞膜上 基因 自身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
【解析】
【分析】
下丘脑地位和功能: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详解】
(1)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说明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相关激素,即图中的A可以表示甲状腺和肾上腺。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有下丘脑和相关激素的参与,故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素的受体是位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糖蛋白具有信息识别的作用。
(4)Ⅰ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据此推测II型糖尿病是由基因决定的;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说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过强,引起自身免疫病;其中抗体参与体液免疫,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则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导致的。
【点睛】
注意肾上腺素的分泌不经过垂体,由下丘脑经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熟练掌握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以及各种激素的功能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8.① E 从生产者到各级消费者都有能量流入 ⑦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5×103kJ/m2·a 15.6% 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解析】
【分析】
1、题图分析:图1中A表示生产者,BCD表示各级消费者,E表示分解者;①~⑭分别代表相应能量。图2是被地震破坏的某自然保护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的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解。
2、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能量的去路: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详解】
:(1)由图1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即①;图中E为分解者,理由是从生产者到各级消费者都有能量的流入E。
(2)图1中不应存在的箭头是⑦,因为分解者的能量不能流到生产者。
(3)图2中A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4)图2中,输入肉食动物的能量=14+2-4-9-0.5=2.5,而肉食动物输出的能量=2.1+5.1+0.05+0.25=7.5,所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能量值至少为7.5-2.5=5×103kJ/m2•a。在人为干预下输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14+2=16,所以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2.5÷16=15.6%。
(5)由于某种因素,图2中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的基础为负反馈调节。
【点睛】
本题结合能量流动图,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9.TaqDNA聚合酶(Taq酶) 30 8 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BamHⅠ和HindⅢ 2.2 AB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用限制酶分别切割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然后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在一起构成基因表达载体,把含有目的基因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再通过核移植技术获得重组细胞,最后通过早期胚胎培养培育出转基因低乳糖奶牛新品种。
【详解】
(1)PCR技术扩增时需要的条件有板DNA、引物、4种脱氧核苷酸以及Taq酶;由于PCR扩增DNA片段过程经过n次扩增,形成的DNA分子数是2n个,单链数2n+1,其中只有2条单链不含有引物,所以循环4次,理论上至少需要25-2=30个引物;根据PCR过程的特点绘制PCR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由图示可知,第一、二轮循环合成的子链长度均不同,根据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前两轮循环产生的四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不等长,第三轮循环产生的DNA分子存在等长的两条核苷酸链,经过4次循环,产物中共有8个等长的LCT基因片段。
(2)牛胎儿成纤维细胞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其全能性受到限制,但细胞核仍保持着全能性,离体的动物细胞经过核移植形成重组细胞,在适宜条件下才能发育成完整个体。由于去核卵母细胞具备丰富的细胞质(包括各种细胞器),分化程度低,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分裂分化潜能,在其诱导下,重组细胞容易表现出全能性。
(3)据图分析可知,BamHⅠ的识别序列时GGATCC,且在G和G之间进行切割,故其识别序列以及切割位点。
(4)图1中,切割质粒S用的酶是BamHⅠ和HindⅢ,因为EcRⅠ可把目的基因切成两部分,因此不能用EcRⅠ;据图分析可知,质粒S用BamHⅠ和HindⅢ联合酶切后形成1.8kb和8.2kb(1kb=1000对碱基)两种片段,如图所示(以下图中弧线长度均沿着顺时针方向阅读),AB的长度为1.8kb,BA的长度为8.2kb,若用BamHⅠ和EcRⅠ联合酶切重组质粒T,获得1.6kb和8.8kb两种片段,如图所示:图中的CD的长度为1.6kb,DC的长度为8.8kb,LCT基因的长度即CE的长度=CD+DE,结合这两个图看,DE的长度=DC的长度-BA的长度=8.8-8.2=0.6kb,因此LCT基因的长度即CE的长度=CD+DE=1.6+0.6=2.2kb。
(5)由于通过基因工程把LCT基因导入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再通过胚胎工程获得了转基因低乳糖奶牛,故牛胎儿成纤维细胞以及转基因低乳糖奶牛乳腺细胞都含有LCT基因,但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只是在转基因低乳糖奶牛的乳腺细胞中含有LCTmRNA与LCT,)在转基因低乳糖奶牛的乳腺细胞中,可检测到的物质有LCT基因、LCT mRNA和LCT。
【点睛】
本题基因工程限制酶酶切位点的识别以及经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片段的长度的确定,同时还涉及到胚胎工程中的一些基本技术,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识图能力、理解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
20.母亲甲和父亲丙 捐献者乙 细胞质DNA 获能 中 发育培养液 无菌、无毒的环境 培养液含5%CO2的空气(或95%的空气与5%CO2) 胚胎移植 囊胚期 3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以“三亲男婴的培育过程示意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胚胎工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以“图中的文字信息和箭头的指向”为切入点,围绕核移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等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题图显示:该“三亲婴儿”由重组卵子与父亲丙产生的精子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而重组卵子是由母亲甲的卵母细胞的细胞核与捐献者乙的去核卵母细胞重组而成。可见,该“三亲婴儿”的核DNA由母亲甲和父亲丙提供,质DNA由捐献者乙提供。由于线粒体来自捐献者乙的卵母细胞,因此“三亲婴儿”的意义在于可以避免子代细胞质DNA遗传病的发生。
(2)③过程为体外受精,在体外进行时需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只有处于MⅡ中期的卵母细胞才具有受精能力,所以体外受精时,卵母细胞应处于MⅡ中期。
(3)过程④是早期胚胎培养,需将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体外培养需要满足的条件有:无菌无毒的环境、营养、适宜的温度和pH,并置于含95%的空气与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 ⑤过程是胚胎移植技术;取囊胚期的滋养层细胞可以对移植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在PCR扩增过程中,每个新形成的子链都含有一个引物,而PCR是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若消耗引物分子14个时DNA扩增了n次,则有2n×2-2=14,解得n=3。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1)题的解答。其突破点在于根据图示信息,理清“三亲婴儿”遗传物质的来源,明确线粒体疾病的致病机理(线粒体DNA通过母本遗传给后代)。在此基础上,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21.逆转录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 DNA连接酶 细胞融合 杂交瘤细胞 A蛋白 核酸(基因)序列 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①表示逆转录过程,②表示目的基因的获取,③是细胞融合。动物细胞融合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最主要的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必须用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两次筛选才能选出产生所需要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然后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体外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详解】
(1)逆转录过程是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过程。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必须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3)过程③是动物细胞融合,经融合的细胞有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浆细胞自身融合,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融合三种融合细胞,经筛选后获得的X是杂交瘤细胞。
(4)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的抗原,故而可采用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的A蛋白制备疫苗;确诊时为判断该病毒是否为题目中的RNA病毒,可以进行核酸序列的比对,也可以利用单克隆抗体具备特异性,利用抗A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通过能否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来判断病毒表面是否有A蛋白的存在,进而确定是否为目的RNA病毒。
【点睛】
本题以图展示了疫苗的生产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考查中心法则、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工程等现代生物科技。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生物种类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常用方法
农杆菌转化法(适用于双子叶植物)
基因枪法(适用于单子叶植物)
花粉管通过道法
显微注射技术
感受态细胞法
受体细胞
体细胞或受精卵
受精卵或胚胎干细胞
原核细胞
转化过程
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表达
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提纯→取卵(受精卵)→显微注射→受精卵发育→获得具有新性状的动物
Ca2+处理细胞→感受态细胞→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与感受态细胞混合→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
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徐水综合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徐水综合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