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2630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2630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2630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2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物质的下列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 用稀盐酸除热水瓶中的水垢 B. 用木炭烤羊肉串
C.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D. 高温煅烧石灰石生产二氧化碳
- 下列物质属于不可回收垃圾的是
A. 旧报纸 B. 废铁屑 C. 口香糖 D. 空矿泉水瓶
- 湘西“富硒桃柑”“富硒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为我州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富硒猕猴桃”中的“硒”是指
A. 硒原子 B. 硒元素 C. 硒单质 D. 硒分子
- 宁天城际一期即将建成通车,乘地铁将成为六合人民出行的一种重要方式.地铁站严禁携带、存放易燃品.为了提示人们注意,在地铁站进出通道张贴的图标应该是
A. B. C. D.
- 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用量筒量取10mL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B. 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会导致测出的pH偏大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铜粉的量不足,会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D. 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中含有杂质,会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 下列数据是一些物质的 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蒸馏水 B. 矿泉水 C. 碳酸饮料 D. 米醋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B.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C. 天然气是化石燃料中比较清洁的燃料
D. 使用乙醇汽油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检验是否集满
D. 稀释浓硫酸
- 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乙的饱和溶液由降温到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B. 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 时,50g水中分别加入10g的甲、乙,可得到甲、乙的饱和溶液
D. 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质量相等
- 铝-石墨烯电池是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近期研制出的一种新型电池,它具有耐高温、抗严寒、柔性好等令人惊讶的特性,能在秒内完成充电。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C. 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D. 铝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变成阳离子
-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得到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取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 | 总体积小于100mL | 分子间存在间隔 |
B | 取柠檬汁样品滴加几滴石蕊试液 | 溶液变蓝 | 柠檬汁呈酸性 |
C | 在含少量盐酸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纯碱 | 产生气泡 | 除去了溶液中的杂质 |
D | 在溶液中插入锌片和铁片 | 锌片和铁片表面均出现红色固体 | 金属的活动性锌>铁>铜 |
A. A B. B C. C D. D
-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有两种单质
B.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
C.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
D. 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 NaCl溶液加入过量溶液,过滤
B.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
C. 溶液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D. KCl溶液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 B. 钻木取火--降低着火点
C. 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 D. 风助火势--提供充足的
-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居室空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其反应过程的微粒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变化过程中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
C. 该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1:1
D. 该反应中C、D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现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
金属B是 ______。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B框中的物质属于______填序号:①化合物②单质③纯净物④混合物。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如图是NaCl溶液与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离子角度看,该反应的本质是______和______结合成沉淀离开溶液体系;请写出与此反应有相同离子变化的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______ ;
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______ ;
澄清石灰水与稀硫酸反应 ______ 。
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______ 填序号。 - 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看到氢氧化钠固体试剂瓶标签上标注着“NaOH含量不少于”,提出对氢氧化钠固体中主要含有的杂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固体中主要含有什么杂质?
【查阅资料】工业制取NaOH的反应原理是,然后蒸发溶剂获得氢氧化钠固体.
【提出猜想】氢氧化钠固体中主要杂质为NaCI和
小组同学猜想含有NaCI的理由是原料中的氯化钠没有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钠;含有的理由是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①:取少量固体样品溶于水. | 固体溶解,溶液温度明显上升 | 猜想正确 |
步骤②:待步骤①中溶液冷却后,向溶液中滴加过量 ______ . | 开始无明显变化,后产生气泡 | |
步骤③:向步骤②所得溶液中滴加 ______ 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反思】步骤②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NaCI外,还有______.
- 请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______填字母;
用E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 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假设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回答下列问题:
原固体中碳酸钙与氯化钙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
向②反应后的溶液中蒸发多少水,才能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钙溶液?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用稀盐酸除热水瓶中的水垢是利用盐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木炭烤羊肉串是利用木炭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高温煅烧石灰石生产二氧化碳,属于碳酸钙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碳酸、木炭、干冰、碳酸钙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C
【解析】解:旧报纸、废铁屑、空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口香糖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故选
可回收的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不可回收垃圾包括如烟头、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颜料、食品残留物等等.
人类所有好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如金属等,必须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省资源,保护环境.
3.【答案】B
【解析】解:“富硒猕猴桃”中的“硒、”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硒、”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B。
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来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4.【答案】A
【解析】解:A、是禁止放置易燃物标志;
B、是禁止吸烟的标志,;
C、是节约用水的标志;
D、是禁止停车的标志;
故选
根据已有的图标的意义结合地铁是人流密集的地方需要严禁携带、存放易燃品解答.
掌握化学图标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
A、在使用试管时,仰视读数测出的液体体积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所以量取的液体体积大于10mL,故错误;
B、用水湿润pH试纸,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若测定的是酸性溶液,则会使测定结果变大;若测定的是碱性溶液,则会使测定结果变小;若测定的是中性溶液,则会使测定结果不变;由于不知溶液的酸碱性,故无法确定测定结果。故错误;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铜粉质量的多少影响实验结果,铜粉的量必须足量,否则会造成实验结果偏小,故正确;
D、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时,若氯化钠中含有杂质,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小,则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错误。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实验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蒸馏水,显中性;矿泉水pH为,显弱酸性或显中性或显弱碱性;碳酸饮料和米醋的pH都小于7,都显酸性,其中米醋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答案】D
【解析】解:A、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为稀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天然气是化石燃料中比较清洁的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车用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一定量乙醇,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稀溶液与是否饱和的关系、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选项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C、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选项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A、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C
【解析】解:A、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乙的饱和溶液由降温到时,不会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正确;
B、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B正确;
C、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50g水中分别加入10g的甲、乙,不能得到甲、乙的饱和溶液,故C错误;
D、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质量相等,故D正确.
故选: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D
【解析】解: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变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A、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B、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C、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
D、带正电荷的离子是阳离子。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1.【答案】A
【解析】解:A、取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和得到结论正确。
B、取柠檬汁样品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英变红,说明柠檬汁呈酸性,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和得到结论有错误。
C、在含少量盐酸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纯碱,盐酸、氯化钙均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和得到结论有错误。
D、在溶液中插入锌片和铁片,锌片和铁片表面均出现红色固体,说明了活动性,,不能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和得到结论有错误。
故选:A。
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C
【解析】解:由微观过程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的方程式是:,所以:
A、该反应中有氮气和氧气两种单质,故A正确;
B、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故B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故C错误;
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均为价,故D正确。
故选:C。
观察微观结构过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微观示意图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训练即可完成。
13.【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 提纯 ,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解答】
A 、 能与过量 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 过量的 ,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 、 Mg 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 、过量的铜粉能与 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 、 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C 。
14.【答案】B
【解析】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添加可燃物,添加可燃物能够帮助燃烧,解释合理。
B、钻木取火的化学意思是摩擦可以生热,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可燃物就燃烧起来,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解释不合理。
C、釜底抽薪的化学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也说明了燃烧需要可燃物,解释合理。
D、风助火威的化学意思是增加空气的流动性,流动的空气能够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解释合理。
故选:B。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解释成语的含义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包含的实质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D
【解析】解:根据图中的微粒模拟图,可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
A、该反应的生成为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特点,则该反应不符合此特点,故A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变化过程中分子个数没发生改变,故B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30::16,故C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C、D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图中的微粒模拟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可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6.【答案】铜
【解析】解:用磁铁吸引金属镁、铁、铜的粉末时,铁被吸引出来,剩余两种金属为镁和铜。镁和铜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铜不反应,因此过滤可以得到B,即金属铜;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在氢前,铜在氢后,所以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铜不和硫酸反应,因此加入适量稀硫酸后,过滤,所得金属B是铜,溶液是硫酸镁溶液,蒸发结晶后的硫酸镁晶体。
故答案为:铜;
。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铁能够被磁铁吸引,因此A是铁;镁和铜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铜不反应,因此过滤可以得到B,即金属铜;据此分析。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制备,做本类题型时,要注意题目给出的信息,利用已知条件来解决有关的问题。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还有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综合性比较强,要认真掌握。
17.【答案】②③
【解析】解:框中的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此反应是硫化氢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硝酸银与可溶性的氯化物反应实质都为银离子和氯根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盐酸与硝酸银反应属于这一原理,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为:②③;;
; ;。
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8.【答案】
【解析】解:铜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氢氧化钙是一种碱,硫酸是一种酸,该反应是由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填:。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中和反应是指由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9.【答案】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盐酸;硝酸银;HCl
【解析】解:根据工业制取NaOH的反应原理是:,然后蒸发溶剂,获得的NaOH固体中可能有氯化钠没有全部反应。又因为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故氢氧化钠固体中主要杂质为NaCl和
待步骤①中溶液冷却后,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由此可以判断步骤②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NaCl外,还有剩余的HCl;
向步骤②所得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氯离子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盐酸;硝酸银;HCl。
根据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分析.根据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和氯离子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进行分析。
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对物质进行鉴别,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
20.【答案】集气瓶 A 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解析】解: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集气瓶;
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故答案为:A;
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故答案为: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
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气体的验满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1.【答案】5:1
【解析】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100 111 44
,
原固体中碳酸钙与氯化钙的最简整数比为10g::1;
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z,
故答案为::1;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根据计算得到的碳酸钙的质量和样品的质量进行计算;
根据溶液蒸发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023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珠海市第八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珠海市第八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流程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文园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文园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流程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word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word版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