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武汉高三下学期五月模拟试题(一)地理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25976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武汉高三下学期五月模拟试题(一)地理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25976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武汉高三下学期五月模拟试题(一)地理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25976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武汉高三下学期五月模拟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2武汉高三下学期五月模拟试题(一)地理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2武汉高三下学期五月模拟试题(一)地理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武汉市2022届高三年级五月模拟试题(一)
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是著名的“木匠之乡”。20世纪90年代末期,当地政府积极支持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历经20余年的发展,该区一跃成为我国最大实木家具制造基地。2019年全区拥有家具企业9000余家,产值超千亿。下图示意南康区家具产业发展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南康区近20多年来家具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 产业园区建设 B. 农民收入提高 C. 政府政策扶持 D. 龙头企业带动
2. 南康区家具产业近20年的发展着重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
A. 提高产品品牌效应 B. 增加地方财政补贴
C. 促进贫困人口就业 D. 大力引进域外企业
3. 南康区家具制造业的发展带动的相关产业有( )
①物流业②软件业③金融业④服装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 C2. C3. B
CO2通量是一定时间通过一定面积的二氧化碳的量。城市CO2排放是全球大气CO2的重要来源。气象条件、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类型以及能源消耗方式对城市CO2排放有着重要影响。下图示意北京城市地区不同季节CO2通量平均值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表示北京城市地区冬季CO2通量平均值日变化的曲线序号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与北京城市地区CO2通量平均值日变化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 气温变化 B. 植被类型 C. 地面状况 D. 交通流量
6. 与工作日相比,节假日的CO2日均值及早晚峰值出现的时间变化分别为( )
A. 较大,推迟 B. 较小,推迟 C. 较大,提前 D. 较小,提前
【答案】4. A5. D6. B
噪声是一种无形的环境污染。当噪声达到70分贝时,会对人体产生明显危害。研究表明,道路交通是城市建成区噪声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城市道路绿地对噪声具有显著的削减作用。城市道路绿地的降噪效果与城市道路绿地的结构和宽度关系密切。下图示意城市道路绿地降噪能力监测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城市道路绿地降噪能力( )
①随道路绿地宽度增加而增强
②随道路绿地宽度增加而减弱
③相同宽度下乔灌类降噪能力最强
④相同宽度下草坪类降噪能力最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8. 与隔音墙等降噪设施相比,城市道路绿地降噪设施可以( )
A. 美化城市景观 B. 节约利用土地 C. 提供休憩场所 D. 拓宽城市道路
9. 常绿灌木是我国很多城巿道路绿地中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降水 B. 气温 C. 光照 D. 土壤
【答案】7. B8. A9. B
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是中纬度地区天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易产生自然灾害。研究表明,包括日本海在内的东亚是气旋活动最为频繁和剧烈的地区。下图示意日本海气旋频数及其比例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日本海气旋活动频发的季节是( )
A. 冬春季节 B. 夏秋季节 C. 春夏季节 D. 春秋季节
11. 日本海气旋活动给沿岸带来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 海啸 B. 寒潮 C. 风暴潮 D. 沙尘暴
12. 确定自然灾害范围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遥感 B. “5G”技术 C. 全球定位系统 D. 地理信息系统
【答案】10. D11. C12. A
头道拐水文站位于黄河干流内蒙古河段,河段内支流众多,河宽水浅流缓,冬春季节有凌汛。干流流径地区灌溉农业发达。春季干旱多大风,植被较差,土质疏松。汛期山洪多发。下图示意头道拐水文站多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头道拐水文站3月份径流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产生活耗水量小 B. 气温较低蒸发量小
C. 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D. 河段解冻水量释放
14. 头道拐水文站3、4月份输沙量较大,其泥沙的主要来源有( )
①河流侵蚀河岸崩塌产生大量泥沙
②风沙天气大量泥沙输送进入河道
③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汇入大量泥沙
④农田退水携带大量泥沙排入河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5. 头道拐水文站5月份径流量和输沙量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库蓄水,上游来水来沙减少 B. 植物茂盛,固沙能力增强
C. 蒸发加剧,引黄淤灌取走泥沙 D. 降水较少,沉积作用增强
【答案】13. D14. A15.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珲春市位于吉林省东部,近海不靠海,却是我国重要的海产品加工集散地(如下图)。2016年,珲春口岸正式被批准为进口冰鲜海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该市海产品加工贸易企业集聚有近1000户,经珲春口岸进口内销的俄罗斯活蟹占全国总量的85%以上,珲春市水产业走出了一条进口、加工、再出口的新路。
近年来,珲春乘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打破内陆城市发展模式,于2018年开通了“珲春—扎鲁比诺港—宁波舟山港”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航线。该航线是中俄两国合作项目,补齐了吉林省无出海口的短板,是珲春联通世界各国的“黄金通道”。
(1)珲春近海不靠海,但海产品加工业发达,试说明其优势区位。
(2)分析珲春至宁波舟山港大宗货物内贸运输线路绕经扎鲁比诺港的原因。
(3)说明“珲春—扎鲁比诺港—宁波舟山港”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航线的开通对珲春市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珲春地理位置优越,临近俄罗斯、朝鲜等国家的渔港,海产品加工原料丰富;临近扎鲁比诺港且有铁路相连,利于海产品原料的进口且接近海外市场;有铁路、公路与我国内地相连、交通便利,国内海鲜市场广阔;被批准为进口海产品指定口岸,国家政策支持或海产品加工产业集聚,技术日趋成熟,规模效益较好。
(2)珲春为内陆城市,临近扎鲁比诺港且有铁路相连,宁波为沿海城市,可以发挥陆海联运优势;海运运量大,运费低廉;绕经扎鲁比诺港可以增加货物种类,满足国内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有力保障。
(3)有利于加强珲春市与俄罗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贸联系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珲春市对外贸易及物流业的发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借港出海,促进珲春市综合运输网络建设;有利于珲春市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受到水土保持及水库拦蓄等措施的影响,世界上近一半的河流输沙量在减少。然而,科学家调查发现,青藏高原上绝大多数河流输沙量在显著增加,河流浊度(水体中悬浮及胶体状态的微粒含量)明显提高,青藏高原河流输沙量的增加与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下图示意青藏高原1980~2020年年均降水量及年均气温变化状况。
(1)据图,说明198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趋势。
(2)从气候变化角度分析青藏高原河流含沙量增加的原因。
(3)说明青藏高原河流含沙量增加对河流水利工程(水库、大坝)产生的影响。
【答案】(1)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自1980年以来,青藏高原年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年均降水量增加趋势明显。
(2)青藏高原地区年均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多;局部冻土解冻,冻土层变薄,地下水含量增加;年均降水量增加;以上均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加,侵蚀力增强,河流含沙量增加。
(3)泥沙在库区大量堆积,淤塞水库.影响水库长效运行(使用寿命);抬高水库水位,诱发库岸地质灾害;影响水库、大坝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发挥。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兰屿岛位于台湾岛东南部海域,是台湾少数民族达悟人世居之地。岛上丘陵起伏,海滨怪石林立,形状各异;终年高温多雨,多大风,有“风岛”之称。岛上传统民居的主屋多属于“半穴”结构建筑,房屋一般位于地下约2米处,屋顶仅高出地面0.5米左右,被称为“地下屋”。近年来,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文化景观,兰屿岛成为旅游网红打卡地。下图示意兰屿岛位置及“地下屋”景观。
(1)试说明兰屿岛传统民居的主屋多为“半穴”结构建筑的主要原因。
(2)兰屿岛海滨怪石林立,形状各异,试对此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3)有人提议达悟族人应搬离地下屋,迁入统一规划的多层水泥住宅。你是否赞同此提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兰屿岛终年多大风,“地下屋”可有效抵御大风灾害;纬度低,终年高温,“地下屋”夏季凉爽,可以有效应对高温酷暑天气。
(2)兰屿岛滨海地带终年多大风;受强风和海潮影响,海浪侵蚀作用强烈;不同岩性的岩石形成了形状各异的海蚀地貌。
(3)赞同。相较于以茅草和木石为主要建材的地下屋,水泥住宅更牢固,使用年限长;便于统一规划管理,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居住环境更舒适;兰屿岛土地资源有限,多层建筑利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不赞同。地下屋是达悟族世代延续的文化标志,搬离地下屋,不利于达悟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无人居住的传统民居失去了实用价值,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武汉高三下学期五月供题训练地理试题缺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图示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下列关于该典型河道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壶穴成因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武汉高三下学期五月供题训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图示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下列关于该典型河道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壶穴成因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五月模拟试题(一)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2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五月模拟试题一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2022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五月模拟试题一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