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凉山州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展开凉山州2020—2021学年度下期期末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全卷共8页(试题卷6页,答题卷2页),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请将自己 的学校、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答题只能答在答题卷上,答题时用蓝黑墨水笔(芯)书 写。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4小题,共48分)
- 甲骨文中提及“黍”字最多,多有“求黍”及“求黍年”等字句,但未见有“求麦”“求稻”,《诗经》也 多提到黍和稷,据此可以推断
A.黍比稷更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B.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
C.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重要的农作物 D.黍稷稻麦都属于中国古代作物系列
- 《中国史纲要》载:战国初,赵中牟之人已有卖住宅、园圃者。到战国末期土地买卖之风更盛。
……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
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出现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贫富分化不断加剧
C.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 D. 土地兼并之风的盛行
- 楚汉战争时,有“米石万钱”“米解万钱”的记载。而汉文帝时,谷价至于石数十钱,粮价甚至有 曾经达到“每石粟至十余钱”的历史记录。由此可以看出,当时
A.粮食价格普遍降低 B.农耕经济空前发展
C.粟价比谷价更便宜 D.农民劳动积极性高
- 西晋和东晋政权面临着政治上与经济上的双重压力,在长达近一个半世纪的时期内未曾铸造
铜钱。但在民间,汉五铢钱和各种旧钱并行,且盗铸铜钱现象严重。这表明当时
A.庶族掌控铸币实权 B.民间力量制约皇权
C.商品经济仍具活力 D.抑商观念上下背离
- 有学者指出:从14世纪一直到19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 场雇佣人工操作生产的记载,惟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导致这种现象 的主要原因是
A.官营手工业的垄断 B.欧美国家的挤压
C.民营手工业的竞争 D.家庭手工业的抵制
- 战国时期,范蠡佐越破吴后,改姓名游江湖,到陶后,改为朱公,居19年,三致千金。魏国的白 圭,善观周遭环境,适应时势生财有道,后世经商者皆祖之。这些现象本质上反映出
A.战国出现很多民间商人 B,商周“工商食官”制度被打破
C.富商开始干预国家政治 D.富商经商经验较丰富
- 明朝中后期,苏州出现“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现象。这 主要反映了
A.新的社会经济因素出现 B.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C.生产分工更加细密 D.明代手工业者生活困苦
- 1493年,明朝政府敕谕今后百姓的商货下海,即以“私通外国”治罪。1585年,还声称谁要建 造双桅杆以上的船只,就视同叛乱,处以死刑。导致明政府执行以上政策的根源是
A.倭寇在沿海地区侵扰不断 B,政府恐惧沿海民众叛乱
C.小农经济的封闭保守性 D.统治者拒绝与外国交往
-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缥丝、酱菜、 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 原因是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
- 民国初期,(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 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 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年参考西 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这反映了当时
-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
- 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治制度的逐步建立
- 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 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 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 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
- 有利于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 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 创造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历史最高纪录
- 考虑了国防建设的需要,为后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 中国“一五”计划国家时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 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则的核心目标是
A.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平衡发展国民经济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 20世纪80年代初,浙江省农民自建专业市场一度多达3 000多处,平均每个县就有30个, 它们大多没有经过政府的审批,经常遭到驱逐和没收。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B,国有企业缺乏竞争机制
C,专业市场大量涌现 D.经济体制改革急需深化
- 1994年后,中国涌现岀了一批像河北邯郸钢铁总厂为代表的先进企业。1991年到1995年 的5年间,实现利润由0.5亿元增加到7亿元,净资产由10.42亿元增加到46.9亿元,资产 负债率从62.54%下降到38.6%o导致邯钢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B.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束
C.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 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 男士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 长。”这说明
A.断发易服成为潮流 B.传统风俗受到冲击
C.女权主义兴起 D.崇洋媚外盛行
-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
运。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 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这表明 A.英国已无力主导世界市场 B,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C.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反复无常 D.自由主义已成为英国的经济政策
-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 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这说明
A.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
C.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D.欧洲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
- 马尼拉大帆船是指从1565年到1815年的250年中,西班牙的帆船定期往返于菲律宾的马 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从马尼拉满载着亚洲的奢侈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形成
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上述现象有利于 A.人类地域性分散发展的历史开始改变
C.确立菲律宾东西弦易的枢纽地位
- 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 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 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 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岀 当时欧美
A.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城市化进展显著 D.工业化开始启动
- 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 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 领先地位。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 B.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
C.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D.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
- 在新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农村出现两极分化,富农阶层控制着剩余的粮食,拒绝购买高价的工 业品,苏联出现粮食收购危机。一方面城市缺乏粮食,没有粮食出口换取工业设备,另一方面工 业品卖不出去而积压在仓库里。工业与农业两大部门之间产品交换出现断层。材料说明
A,斯大林模式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B.新经济政策的废除有其历史必然性
C.富农阶层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最大障碍. D.苏联计划经济失去了其历史优越性
- 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 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话世界油价下跌
了 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 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 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一个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
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一金融一贸易”三位一体的机 构。三位一体的设想
A.表明美国在该经济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B.反映了世贸组织是该经济体系的核心
C.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制度化 D.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形成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总共52分)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广州为中国南方对外贸易之最大城市。秦时已为岭南地区的政经文化中心,梁朝 时已有印度、锡兰及南洋各国商人来此贸易,输入宝玩、香料、药品等,中国出口则以丝绸、瓷器 为大宗。隋唐时代,亦以酿酒、丝织、陶瓷及炼铁等业最为发达。开元二年,唐王朝设市舶使,扩 大与南太平洋及印度洋诸国贸易,其对外贸易量为全国第一。唐宋时期,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 可到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清初期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 面。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1845- 1850年,广州输出的茶叶由7 600万磅下降到5 500万磅,经济在总体上大 大落后于上海。然而由于商业性农业继续得到发展,蚕桑生产的规模和范围大大增加,国际市场 对广东生丝的需求日益增加,成为挽救广州贸易颓势的重要措施。1871年广州生丝的出口已占 全国输出总额的四分之一,并仍保持增长趋势。陈启源于1872年在南海创办中国第一家机器煤 丝厂一继昌隆丝厂,成为中国近代机器革命的先声,至1899年,广州机器樂丝业,约计有200家 土丝出洋。孙中山创作著名的《实业计划》,充分肯定了广州的经济地位,对后来广州以至全国的 经济建设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马建国《晚清广州经济转型的基本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广州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唐宋以来广州对外贸 易一直居于重要地位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广州贸易的新变化及其影响。(13分)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当代作家陈杰创作的长篇小说《大染坊》以陈寿亭艰难创业为主线,谱写了一曲民族 工业的悠长挽歌。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清朝末年,父 母早亡的乞丐陈六子被善良的周村通和染坊周掌柜收留,留在染坊做小伙计,并改名陈寿亭。十 年后,由于陈寿亭经营得法,通和染坊渐渐挤垮了其他的染坊,成了周村最大的染坊。之后,陈寿 亭同张店大户卢老爷共同在青岛创办了大华染厂,留学德国学习染织归来的卢家长子卢家驹担 任董事长,从此走上了工业印染之路。"五四”运动爆发后.陈寿亭拿出积压的窄幅布,让学生做 -成游行的横幅,既支持了爱国运动又为自己作了广告,大华染厂及飞虎牌染色布名震青岛,逐渐 成为山东的第二大染厂。”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难民纷纷乘船到青島逃难.陈寿亭又收留了 一大批逃难的东北染厂的职工并加以抚恤。期间,陈寿亭断然拒绝了与日本商人的合作,借着抵 制日货运动以及与上海林氏印染厂的合作,进一步发展成为青岛印染界的大亨。随着时局的艰 难,陈寿亭改往济南发展。七七事变后,济南各界把韩复蕖看成了救星,希望他能凭借黄河天险, 挡住日本人。不料,韩复桀却弃城逃跑。陈寿亭对这个国家彻底失望,生日宴上吐血而亡。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 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单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 价准确全面)
-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1644年,清军入关,统治者用满族服饰来同化 汉人。1929年,民国政府将旗袍定为国家礼服之一。20世纪20年代,旗袍在吸收西洋服装样式 后,通过不断改良,进入千家万户。30年代,旗袍几乎成为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影显“民国范”。 1943年宋美龄访美期间,身穿一袭黑色缎面旗袍,言谈举止优雅大方,被推选为《时代》杂志封 面人物,旗袍为赢得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做出了巨犬的贡献。1949年后,旗袍作为“资产阶级生活 方式”的代表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2011 年,旗袍手工制作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甚至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女性的象征。
--摘编自刘瑜《中国旗袍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旗袍发展演变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旗袍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7分)
2022凉山州西昌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凉山州西昌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docx、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凉山州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凉山州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共9页。
2021凉山州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凉山州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0-2021学年度下期凉山州期末统考高一历史考试时间20210715pdf、高一历史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