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诗歌鉴赏-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
展开专题13 诗歌鉴赏
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这首叙事诗先讲述了卖炭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和驾车运炭的经历,接着写了老人“卖炭得钱”的期望破灭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揭露了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实。
2.古诗中叠词的运用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说说本诗所用的两处叠词是如何刻画人物、表达诗人情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阅读古诗《关雎》,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①____。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②____。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句。
5.《关雎》《蒹葭》是《诗经》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诗经》的艺术特色。在刻画形象上,两首诗共同展现了一个_______的女子形象。在表现手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关雎》以“_______________”两句起兴,写出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恋思慕;《蒹葭》每章的前两句都以秋景起兴,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____________的心情
6.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每章只是对几个文字略加改动,在变化之中包涵稳定,同时又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请你在两首诗中任选一组句子,说一说重章叠句的效果在这组句子中的具体体现。
赏析古诗《关雎》,完成下面小题。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诗中所表达的是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B.《关雎》主要运用“赋”和“比”的手法,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C.《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出自《诗经·周南》。
D.“琴瑟友之”和“钟鼓乐之”并非写实,是想象之词。
8.诗中吟咏“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有什么作用?
阅读《石壕吏》和《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9.阅读两首诗,填写表格。
主人公
遭遇
作者态度
老妇
自请应河阳役
①
卖炭翁
②
同情底层人民,控诉无耻宫使
10.这两首叙事诗没有直接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是把感情融于客观叙事与描写中。请从上面两处画线诗句中任选一句,对这种写法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做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不得”是吝惜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12.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的_________(人名)。
14.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15.“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16.阅读下面陆游的两首诗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绝句
幽谷①那堪更北枝②,年年自分③著花④迟。
高标逸韵⑤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注释】①幽谷:深幽的山谷。②北枝:北向不朝阳的树枝。③自分(fèn):自己料定。④著花:开花。⑤高标逸韵:高尚的品格,俊逸的风韵。
陆游的这两首诗词,对梅花的描写都巧妙地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请各举一例,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7.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你认为画线句中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18.简要概括诗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并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9.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
20.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第一诗节中的划线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2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虽都有惜别之意,但具体品来又有所不同。请分别举例说明。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甲】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乙】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2.甲乙两诗的作者所处的时期都是______(朝代)。
23.根据甲乙两诗的内容,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诗均为作者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
B.甲乙两诗都表现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其中“石壕吏”和“卖炭翁”都是诗人同情的对象。
C.甲乙两诗的主要内容都是叙事性的,但甲诗又带有比较强的抒情色彩。
D.甲乙两诗都揭示了官府对底层人民财产的强取豪夺。
24.说说你对乙诗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的理解。
阅读《关雎》,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5.下列对《关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写出男子无意中看到采摘荇菜的女子,产生了爱慕之情,从而产生追求的想法。
B.“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写出男子求之不得,夜不能寐,有所失望的心情。
C.“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写出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幻想结婚时的热闹场面,表达他寤寐求之的愿望。
D.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形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增强诗歌的节奏感,深化意境,渲染气氛,突出男子对心上人的热烈追求。
26.《关雎》是《诗经》首篇,短小的诗篇典雅美好。请你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描写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27.《诗经》经常使用兴的手法。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请你阅读《关雎》,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作者如何运用兴这种手法的。
28.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阅读下面两首计,你推测哪位诗人能自荐成功?请结合诗句内容阐述理由。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赠崔咨议①唐·李白
绿骥本天马,素非伏枥驹。
长嘶向清风,倏忽凌九区。
何言西北至,却走东南隅?
世道有翻覆,前期难豫图。
希君一翦拂②,犹可骋中衢。
【注释】①咨议:官名,正五品上。②翦拂:打理马的鬃毛。
29.【诗词赏析】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窹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两句诗刻画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活动,试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0.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3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古诗文赏析,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3.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卖炭翁》)
34.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一节“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些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节叙事,“自”显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自己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世风的凉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叹息”的内容,也就深广。
C.《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D.《卖炭翁》中“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35.两首诗歌里面均出现了“强盗”这一形象,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两首诗中“强盗”的异同。
同:
异:
36.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④一任:任凭。⑤零落:凋谢。
“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7.对这首诗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送”字统领了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
B.颔联点出告别的地点,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C.“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比喻诗人眼中离别的友人。
D.这首诗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块,其感情基调是哀伤情调。
38.同是送别诗,请你说说李白的《送友人》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伐薪烧炭 无奈(或悲愤,或绝望) 统治阶级剥削、压迫劳动人民
2.示例:“苍苍”写出了卖炭翁两鬓花白,突出了他苍老、生活艰辛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翩翩”写出了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表现了诗人对他们掠夺百姓无耻行径的憎恶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
根据“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知,本首叙事诗先写卖炭翁辛苦的在南山烧炭的事,即伐薪烧炭;“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写卖炭翁驾车运炭的经历;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写宫使仗势欺人,“手把文书口称敕”后就将炭车拉走,卖炭翁却“惜不得”,表现了老人“卖炭得钱”的期望破灭之时的无奈、悲愤、绝望;
写翩翩而来,轻轻松松的就将卖炭翁的炭拉走了,丝毫不顾及卖炭翁的生活,蛮横无理的宫使与劳苦悲惨的卖炭翁,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深刻地揭示了唐代“宫市”掠夺的本质,揭示了“宫市”的罪恶,揭露了统治阶级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社会现实。
2.本题考查诗文中的人物形象及作者情感。
“两鬓苍苍十指黑”意思是:两鬓斑白十指漆黑。“苍苍”表现了卖炭翁两鬓斑白;联系“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可知,正是卖炭翁辛苦在南山烧炭,辛苦、劳累,才使得他两鬓花白,“苍苍”一词体现了卖炭翁苍老、生活艰辛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翩翩两骑来是谁”意思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翩翩”指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宫使得意忘形的样子;联系“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知,卖炭翁费尽力气烧炭、拉炭只为满足衣食这些基础的生活;但是“两骑”翩翩而来,轻轻松松的就将卖炭翁的炭拉走了,丝毫不顾及卖炭翁的生活,蛮横无理的宫使与劳苦悲惨的卖炭翁,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深刻地揭示了唐代“宫市”掠夺的本质,揭示了“宫市”的罪恶,表现了诗人对他们掠夺百姓无耻行径的憎恶之情。
3.示例:四海之内的知己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哲理句,写出了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表现了诗人豁达胸襟和乐观心态。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这两句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4.①辗转反侧;②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5.寻而不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惆怅
6.示例:《蒹葭》“苍苍”“萋萋”“采采”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铺垫,渲染了气氛,表达了古代人民追求爱情的真挚和执着,抒发了欲见而不得惆怅之情。
【解析】
4.本题考查诗句默写。
注意本题中的“辗转、谓、伊、涘”等词语容易写错。
5.本题考查起兴手法分析。
《关雎》这首诗写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的故事。《蒹葭》中的“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清雅高洁,可亲可爱,然而由于种种阻力,变得遥不可及。在刻画形象上,两首诗共同展现了一个寻而不得的女子形象。《关雎》第一章起兴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蒹葭》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蒹葭”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交代了季节与时令,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氛围,烘托了人物怅惘、惆怅的心情。
6.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如《关雎》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几句,一咏三叹,回环往复,突出了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美好姿态,也表达了主人公的爱慕之情及强烈的思念。
诗歌《蒹葭》,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的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如“苍苍”“萋萋”“采采”这样的叠词,写出了芦苇生长茂盛的姿态,为下文男子“溯游从之”“溯洄从之”进行了铺叙,也渲染了秋日凄楚的氛围,使全文声情兼备,更为真切地表达古代劳动人民追求爱情的执着与坚定。
7.B
8.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其动作描写。“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通过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
【解析】
7.本题考查赏析。
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篇开头即以关关鸣叫的雎鸠起“兴”,象征异性间的爱慕,以表示“君子”对“淑女”的爱恋;这既为诗歌抒写爱情提供了一个清丽秀美的环境,起到供托气氛的作用,同时又表达了诗句隐含的喻义,也就是“比”;本项“《关雎》主要运用‘赋’和‘比’的手法”表述有误;
故选B。
8.本题考查诗句作用。
“悠哉悠哉”意思是:想念啊,想念啊。此句是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突出表现了恋爱中的男子对爱慕的姑娘深深的思念。“辗转反侧”意思是:翻来覆去不能入睡;此句是男子因思念而不能入睡的动作描写。突出表现的也是陷入相思的男子对意中女子的深深思念,形象地显示了君子对那位“淑女”的痴情程度,当遭到拒绝的时候,内心极度痛苦,翻来覆去睡不着的状态。
9.①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②生活之困苦,烧炭运炭之艰辛。
10.示例一:“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人已经被带走了,表现老翁的凄苦和作者的悲愤之情。
示例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地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劳动人民)的同情。
【解析】
9.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情感的理解。
第一空:
老妇之所以“自请应河阳役”,去给官兵做饭,是因为“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家中已无壮年男丁去服兵役,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战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第二空:《卖炭翁》表达了作者同情底层人民,控诉无耻宫使的罪恶,是以一个“伐薪烧炭南山中”的卖炭翁的遭遇来表现的。“伐薪烧炭南山中”“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通过写南山烧炭、雪地拉炭车等内容表现卖炭翁烧炭卖炭的艰辛,谋生的困苦;而“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写卖炭翁的炭又遭官府掠夺,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表现了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
10.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意思是: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独”有“仅仅、只”之意;“独”字暗示了老妇人已去河阳去应征,去为部队准备早餐;通过写战乱带来的家庭破碎,侧面揭示了战争(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对人民遭受战争苦难的悲愤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意思是: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冷。这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的矛盾心理;联系“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知,卖炭翁卖炭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此句表现了卖炭翁生活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以卖炭翁为代表的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11.C
12.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表达了作者的深切同情。
【解析】
11.本题考查诗文理解。
C.根据“牛困人饥日已高”中的“日已高”,说明此刻的时间不再是清晨,故错误;
故选C。
1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可怜身上衣正单”是对老人艰难现状的描写,“心忧炭贱愿天寒”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老人衣服单薄,按常理说应希望天气暖和些;可老人为了能顺利将手中的炭卖出去,却又不得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如此一反常态的心理,揭示了老人艰难的生活处境,表达作者了对老人的深切同情。
13.唐 白居易
14.D
15.“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解析】
1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首诗。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4.D.“牛困人饥日已高”意思是: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通过牛与人的表现,日头正高,间接写出从南山到集市的路程之远,路途之艰(雪厚),炭车之重,老翁之苦;“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表述有误;
故选D。
15.本题考查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语句。
“翩翩两骑来是谁”意思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翩翩”指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宫使得意忘形的样子;联系“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知,卖炭翁费尽力气烧炭、拉炭只为满足衣食这些基础的生活;但是“两骑”翩翩而来,轻轻松松的就将卖炭翁的炭拉走了,丝毫不顾及卖炭翁的生活,蛮横无理的宫使与劳苦悲惨的卖炭翁,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唐代“宫市”掠夺的本质,揭示了“宫市”的罪恶,表现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16.《卜算子·咏梅》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衬托梅。开放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寂寥荒寒、倍受冷落;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词人以艰难、恶劣的处境衬托梅花高洁坚贞的品质;《梅花绝句》“幽谷”“北枝”“层冰”“积雪”等词语一再描写环境之艰苦,生长条件之恶劣,以此来衬托梅花“高标逸韵”的品格和风韵。(意近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
《卜算子·咏梅》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的意思是: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驿站”是偏僻、人烟稀少之地;“断桥”是一座残破不堪的破桥;“黄昏”时的“风雨”更是对花的一种摧残;所以这些表示环境的词语营造了落寞凄清的意境,衬托了梅的形象。在这种环境之下梅花独自开放,不与群花争艳,更好地体现了梅花的高洁傲岸的品质。
《梅花绝句》“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一句对梅的身世的描述中,“幽谷”“北枝”意思是:生长在背阴的山谷,加上枝条伸向北方。“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是它的开花时间。“层冰积雪”,当它吐苞,正是那冰雪覆盖、最为酷烈的严冬时节。“幽谷”“北枝”“层冰”“积雪”,用环境描写表现了在严酷的环境中含苞待放表现出梅花的顽强,坚韧、高洁,烘托出一种梅花清逸深幽的特殊美感和风格。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答衬托的手法即可。
17.示例: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怒号”,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了,读的时候好像听到秋风咆哮,风势极猛,声音极大。
18.诗中描绘了一幅阴沉凄冷的画面;渲染出了阴暗、凄苦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凄伤、愁苦的心情。
【解析】
17.本题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语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意思是: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怒号”本指愤怒地大声号叫;在此是形容狂风肆虐产生的声响;此句赋予狂风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此时风势之猛,声音之大;重读“怒号”,使人有声临其境之感,更加深切的体会到诗人眼睁睁茅草屋上的茅草纷飞的无奈。
18.本题考查诗文展现的画面及诗句的作用。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意思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秋天”本就凄凉;“墨色”形容云的颜色,预示着将降大雨;此句运用环境描写,展现一幅阴沉暗淡的画面,营造暗淡愁惨的氛围;联系诗文“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可知,为下文在漏雨之屋居住难以入眠做铺垫,烘托出诗人的凄伤、愁苦的心情。
19.诗人希望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来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受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20.示例一: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怒号”,这里把秋风拟人化了,读之如闻秋风咆哮,风势极猛,声音极大。
示例二: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卷”,“卷”有席卷、裹挟之意,突出了风力大而猛烈,极有气势。(意思对即可)
【解析】
19.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1)翻译: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2)理解;思路:结合前后文,结合背景,结合主题,理解诗句的感情。
结合“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等句子可知,此时是安史之乱时期,作者自己饱受生活的苦难,经济上捉襟见肘,但是作者的长夜难眠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天下人;“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句话里,作者推己及人,由个人的疾苦想到天下百姓的苦难,想到家国的灾难,这是对人间冷暖的一种体察,更是对天下百姓的关怀。杜甫在文章结尾发出一种呼喊,希望眼前能突现一座广厦,来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受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自己饱受苦难时,还想到天下受苦的人,希望他们能够获得美好生活,这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20.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答题思路:重读的目的就是突出强调,所以在第一小节划线句中选择一个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并且从内容、情感等角度分析原因。
示例一:我认为应该重读“怒号”,“怒号”是愤怒的号叫的意思,这本是人的行为,这里用来修饰风,这是把风拟人化,运用了拟人修辞,“怒号”指声音很大,故这个词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风的猛烈,重读能够突出其大、猛,和整体氛围相符合。
示例二:我认为应该重读“三重茅”,“三重茅”是多重茅草的意思,这里写被卷走茅草之多,结合背景可知,这座草庐是作者求亲告友建成的,是作者在乱世中好不容易建造的属于自己的家,这些茅草对作者来说非常重要,但是此时被风吹走了如此多,可以想见作者内心多么焦急,故重读能够突出作者看到茅草被卷走时的焦急。
21.王勃的送别诗,无戚无悲,给人力量和鼓励,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李白的送别诗,多是悲苦悲伤之情,如“浮去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对比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州》一诗中,王勃一反常态,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友人不要像一般男女分别那样哭哭啼啼,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态。王勃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劝勉友人乐观面对离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送友人》一诗中,李白通过“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句,细致刻画了日暮时分,夕阳浮云的景象,对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意蕴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据此概括两首诗歌的不同之处即可。
22.唐
23.C
24.答题示例:可怜的卖炭老翁,天气如此寒冷,身上的衣服仍很单薄,可是他心中仍担忧炭价卖不上去,所以盼望天气更冷。(意到即可)反映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矛盾心理。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宫市”制度给下层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解析】
22.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石壕吏》的作者是杜甫,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卖炭翁》的作者是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23.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
A.《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故可知《卖炭翁》不是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也不是对战争的控诉,而是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
B.根据“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可知,其中“石壕吏”不是诗人同情的对象,而是诗人批评的对象;
D.乙诗揭示了官府对底层人民财产的强取豪夺,但甲诗没有揭示了官府对底层人民财产的强取豪夺;
故选C。
2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25.B
26.参差不齐的的荇菜在流水中摇曳着,采摘的人左采右采,不停忙碌着。美丽贤淑的女子啊,使男子奏起琴瑟,以悠悠之声抒发着爱慕之情。
27.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四句,作者以雎鸠鸣叫求偶的行为兴起君子思慕淑女的行为,借助鸟的行为引出主人公对淑女的殷切盼望。
【解析】
25.本题考查诗文理解。
B.“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意思是: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写的是“君子”对“淑女”热切追求,得不到“淑女”是心里苦恼,辗转反侧,日日思念,抒发了男子求之不得的忧思;“夜不能寐,有所失望的心情”表述有误;
故选B。
26.本题考查诗文的画面描绘。诗文画面是对诗文内容深刻理解,应在理解诗文情感的基础上,根据诗文描绘的意象意境用诗化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可多用形容词来描绘。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意思是;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画面描绘示例:参差不齐的荇菜随着风儿和流水在飘摇着,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荇菜。贤良美好的女子啊,君子弹起鼓瑟来吸引着远处的淑女,你可曾听到鼓瑟声中我对你的爱慕。
27.本题考查诗文中运用的手法。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思是: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可知,诗文先吟咏雎鸠通过鸣叫吸引对方,追求爱情起兴,引出君子对美丽贤淑女子的爱慕与追求,通过雎鸠鸣叫的行为引出君子对淑女的热切追求,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运用了“兴”的手法。
28.示例一:孟浩然。全诗意在求仕,却不直接告白,大体大方。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景象以及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后四句写诗人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隐喻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而李白的《赠崔咨议》,诗人把自己比作天马,炫耀自己的才能。诗中表露出的自负,难免会不被人喜欢。
示例二:李白。全诗巧用比喻,求仕之意明确,彰显诗人的才气自信,充满豪情壮志。诗人用天马自喻,借描写天马的才能及遭遇其实写自己的才能和遭遇,最后一句点出求仕之意。爱才惜才的官员见此诗一定会被打动。而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求仕之意含蓄,张丞相可能会忽略孟浩然所需。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由“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可知,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从这四句可以看出诗人文采斐然,吸引人注意;再看后四句:“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首诗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大方得体。可以结合以上分析推测孟浩然能够自荐成功。
《赠崔咨议》:此诗是李白赠送给崔咨议的,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提携的愿望。“绿骥本天马,素非伏枥驹”意思是:绿骥本是天宫之骏马,那不是伏枥之驹。长嘶一声迎向清风,倏忽之间游遍九州。这里可以看出李白的抱负,诗歌措辞磅礴大气,富有文采,吸引人眼球,接着再看“世道有翻覆,前期难豫图”,大意是:所谓世道容易翻覆,前程难以预先谋划。诗人感叹世道常常是事与愿违。再由“希君一翦拂,犹可骋中衢”可看出,诗人希望崔咨议提携自己一把,自己是可以驰骋中路之天马。诗人谋划自己的前程,希望得到提携。显而易见,最后,从诗人形象上看,诗人把自己比成天宫骏马,但在现实中不能大展宏图,达成心愿,所以诗人感慨“世道有翻覆,前期难豫图”。表现他胸怀大志,渴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形象特点。这首诗可以看出李白求仕之心很明确,体现出诗人的自信,自信的人充满魅力,李白会自荐成功,结合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29.刻画了主人公思绪万千以致难以成眠的相思之苦。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意境,根据意境来分析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意思是思念绵绵不断,翻覆不能入眠。这首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所以本句表达了主人公因思念情人,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致难以成眠的相思之苦。
30.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盖了多年的布被比作又冷又硬的铁,从侧面表现出诗人生活的窘迫、凄苦。(意思对即可)
31.诗句表明了诗人甘愿牺牲自己以换取天下贫寒士人温暖的愿望,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意思对即可)
【解析】
30.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意思是:布被盖了多年,像铁板似的又冷又硬,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冷似铁”把使用多年的旧被比作冰冷的铁块,写出了被子的又冷又硬,完全不能御寒,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连御寒的被子都又冷又破,可见了诗人家中是多么贫困、窘迫。这个句子还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又贫又屋破又大雨,以致“长夜沾湿何由彻”,作者一家因此处境凄苦。
3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意思是:眼前什么时候能看见这样的屋子,就算只有我的房子是破的我冻死也心甘情愿。作者由自己的境遇而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关心天下百姓,愿意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寒士的欢颜。也表达了诗人以天下之忧为忧、舍己为人的济世情怀。抒发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后,对人们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32.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掠夺人民财产的罪行的揭露与抨击。
33.D
【解析】
32.此题考查对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把握。这是一首叙事诗,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33.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有误,“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交代了卖炭翁到达长安的时间和到后的状态,并没有直接写卖炭翁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故选D。
34.D
35.同:同样是当面为盗。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面盗贼是群童,“抱茅”也许是顽皮无意为之,即使有意而为,实为社会所迫,情有可原。《卖炭翁》中的强盗是宫中派出的宦官,是置平民百姓的身家性命于不顾、强行掠夺民间财物的统治者的代表,他们的行为是诗人所要痛斥的社会恶疾。(意思对即可)
【解析】
34.
D. “勇敢反抗”不正确,应该是“无可奈何”,选项错误;
故选D。
35.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的能力。根据“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可知,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抱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抱茅”也许是顽皮无意为之,即使有意而为,情有可原,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根据“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可知,两员太监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们手里高举皇帝颁布的文告,口称皇帝的命令,不由分说,强行扭转车头,驱赶着老牛向皇宫方向走去,千余斤炭就这样被太监拉走了,留给老翁的不过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而已,他们置平民百姓的身家性命于不顾,强行掠夺民间财物,他们的行为是诗人所要痛斥的社会恶疾。所以两者虽然都是当面为盗,但本质不同。
36.拟人。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的情景。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命运悲惨至极的图景。
【解析】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已是黄昏独自愁”的意思是: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愁”是人的思想情绪用于物,所以此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意思是:花瓣凋零碾作尘土。“碾”是动词,意思是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被压入泥土中,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强调了外界对梅花的摧残,表现出梅花的悲惨命运。
37.D
38.不同点:《送友人》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体现出诗人出依依惜别之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解析】
37.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
D.有误,这是一首送别诗作,通过对送别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其感情基调是浓浓的依恋不舍之情,并不是哀伤情调;
故选D。
38.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能力。
结合诗歌内容,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可见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我们都很熟悉,里面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格调高昂,更显出诗人在与友人惜别之时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点睛】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专题13 诗歌鉴赏-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3 诗歌鉴赏-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文件包含专题13诗歌鉴赏-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答案docx、专题13诗歌鉴赏-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 诗歌鉴赏-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2 诗歌鉴赏-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文件包含专题12诗歌鉴赏-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原卷版docx、专题12诗歌鉴赏-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3 写作-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3 写作-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文件包含专题13写作-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原卷版docx、专题13写作-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