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
- 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统一全国的伟业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的时间是( )
A. 581年 B. 589年 C. 605年 D. 618年
- 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未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隋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苦役暴政 B. 土地兼并 C. 严刑酷法 D. 割据混战
-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 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C.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 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 如图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 )
A. 社会政治状况 B. 科举选才标准 C. 思想开放程度 D. 手工制作水平
-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本在支援湖北高校捐赠物的包装箱上附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此诗句出自唐玄宗时期日本长屋亲王《绣袈裟衣缘》,当时唐朝一位高僧有感于长屋亲王的一片赤诚。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大唐文化。这位高僧是( )
A. 玄奘 B. 鉴真 C. 蔡伦 D. 毕昇
- 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 安史之乱 B. 藩镇割据 C. 黄巢起义 D. 朱温建立政权
- “黄袍加身”反映的是下列哪个朝代建立( )
A. 隋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
A. 南朝 B. 唐末 C. 五代十国 D. 南宋
- 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 )
A. 开封 B. 景德镇 C. 苏州 D. 泉州
- 《宋史•食货志(下)》记载:“初,蜀民以铁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这一经济现象出现在( )
A. 三国时期蜀国 B. 三国时期吴国 C. 唐朝四川地区 D. 北宋四川地区
- 下列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皇帝是( )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五代”都在北方黄河流域
②“十国”都在南方地区
③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④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北宋为了长久立国,“息天下之兵”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 )
①杯酒释兵权
②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③设置通判
④设转运使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
-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郭靖”与“杨康”的姓名的由来与下列哪个朝代灭亡相关( )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辽
- 为“还我河山”,如图历史人物率部抗击( )
A. 辽军
B. 金军
C. 西夏军
D. 元军
- 中国历史上有过多次人口迁移。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迁,南方人口规模第一次赶上北方;北宋末年,再一次出现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浪潮,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根据以上材料可以推断( )
A. 北方已不适合居住
B. 南方文化水平较先进
C. 唐宋时期统治者组织移民
D. 人口南迁促进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 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统一国家建立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民族政权并立 D.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得到很大的发展。依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材料一A、B、C代表的地点。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材料二中“隋亡为此河”和“共禹论功不较多”的原因。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 |
材料一 | 材料二 |
(2) 依据材料三、四分别写出唐朝盛世局面名称及其统治者。归纳唐朝出现两个盛世的共同原因。
材料三: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吴兢《贞观政要》材料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杜甫《忆昔》
(3) 综上所述,从隋唐历史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是我国的首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
(1) 材料一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机制始于哪位皇帝?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 从材料二可知,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 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三中北宋平民之所以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政策性原因。分析这一政策对宋代政治的积极影响。
(4)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归纳科举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在和与战中不断碰撞不断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1) 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因此他得到了少数民族怎样的尊重?
材料二:唐朝也采取了通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三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
--赵晶《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关系的方式,举一实例说明。
材料三:(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修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3) 两宋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并存,兴趣小组以图示法展示两宋与少数民族关系。请你完成示意图。
(4) 结合所学推断材料三反映的和议的名称。结合材料分析其积极意义。
(5) 综上所述,说一说你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
故选:B。
本题考查隋朝建立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杨坚建立隋朝及统一南北的时间。
2.【答案】A
【解析】隋朝是我国历史上辉煌而短暂的王朝,隋短暂而亡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荒淫残暴,隋炀帝横征暴敛,苛政黩武。故导致隋朝短暂而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苦役暴政。
故选:A。
本题考查隋朝的灭亡。隋短暂而亡的主要原因是苦役暴政。
本题考查隋朝的灭亡,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D
【解析】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发展生产的政策,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因此“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为切入点,考查武则天。
本题以武则天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答案】D
【解析】唐舞马街杯银壶、唐三彩是唐朝的艺术珍品,反映了唐朝制瓷业发展的高超水平,体现了唐朝手工制作水平。
本题以两个文物图片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解析】由材料“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大唐文化”可知,这位高僧是鉴真。鉴真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故选:B。
本题考查鉴真东渡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大唐文化”。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鉴真东渡的相关知识。
6.【答案】A
【解析】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事件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选:A。
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的影响,知道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B
【解析】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黄袍加身”,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宋太祖有“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
故选:B。
本题考查北宋建立,关键信息是“黄袍加身”。
本题以北宋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8.【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基本转移到南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内容。由于北方为政治中心,战乱频繁,南方则相对安定,促使了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而南方得到开发。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
9.【答案】B
【解析】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故选:B。
本题以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10.【答案】D
【解析】注意提取材料信息“蜀民”,蜀即是指四川;“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说明铁钱的使用极为不便,因此发行纸币交子以便贸易,“私为券”说明不是政府发行,属于商人的私人行为,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相关知识点,宋代南方都市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相关史实。
11.【答案】B
【解析】材料“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多得失。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的意思是:用铜作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衣冠是否整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王朝的兴衰;用人作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与失。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根据所学知道,这体现的是唐太宗重用贤才和虚心纳谏的治国之道。唐太宗认为重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是国家安定兴盛的根本,为此他总结的一句话是:“以人为镜,可以知多得失”。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重用贤才和虚心纳谏的知识点。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唐太宗统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和其他皇帝的言论区别开来。
12.【答案】A
【解析】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政权更替使北方政局战乱不断。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五代十国涉及的政权。
13.【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北宋为了长久立国,“息天下之兵”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①杯酒释兵权,解除功臣兵权,②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③设置通判,以分知州之权,④设转运使,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故选:A。
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4.【答案】B
【解析】1126年,金军乘大雪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第二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故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与杨康名字中的“靖康”与北宋灭亡有直接联系。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北宋灭亡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北宋灭亡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解析】由图片“还我河山”判断是岳飞抗金。南宋岳飞是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故“还我河山”与岳飞抗击金军有关。
故选:B。
本题以“还我河山”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岳飞抗金的知识。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岳飞抗金的事迹。
16.【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所以我国的经济重心随着历史上的多次人口迁移逐渐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即人口南迁促进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考查依据材料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解答本题注意领会人口南迁与经济重心南移的因果关系.
17.【答案】C
【解析】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辽与北宋澶渊之盟后,出现辽、北宋、西夏三个主要政权并立的局面,后来,辽和北宋先后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灭亡,金与南宋议和,出现了金、南宋和西夏并立的局面。
故选:C。
本题考查辽、宋、西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
掌握封建社会各个时期包括的朝代及特点。
18.【答案】【小题1】A:涿郡;B:洛阳;C:余杭。开通大运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小题2】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错字不给分)注重减轻人民负担、重视经济发展、善于用人、完善科举制度。(任意两点即可)
【小题3】国家发展要考虑民生问题;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与源泉等。(采意给分,胡写不给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隋唐历史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朝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
19.【答案】【小题1】隋炀帝;进士科的创立。
【小题2】封建统治者;巩固统治。
【小题3】北宋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小题4】公平竞争,择优录取。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北宋的重文轻武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北宋的重文轻武等相关史实。
20.【答案】【小题1】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为天可汗。
【小题2】通婚和亲;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等。
【小题3】
【小题4】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签订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小题5】恰当的民族政策能够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友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唐宋时期的民族关系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宋时期的民族关系等相关史实。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实验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实验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海湖中学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海湖中学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