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第1页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第2页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

    展开

    第一单元   烧水过程中的热传递1.壶是怎样传热的1.物体由于温度差别,会发生热传递。热总是由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2.热沿着金属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热传递的方法叫作热传导3.我们的研究过程是:选择研究的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表格>——实验求证——验证假设得出结论4.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金属物体都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水、玻璃、泡沫塑料、木材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5.壶是怎样传热的?烧水的壶是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热的。6.冬天,用手摸金属制品比摸木制品感觉更凉。这是为什么?因为,铁是热的良导体,用手摸铁制品时,手上的热会很快传统给铁,手的温度就会很快下降,人感觉到手很凉;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慢些,所以用手摸木制品时感觉不那么凉。2.水是怎样热起来的1.热对流:当水的温度上下分布不均匀时,下面较热的水和上面较冷的水之间会发生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逐渐均匀。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作热对流2.水是怎样热起来的?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是通过热对流的方式传递热的。当水的温度上下分布不均匀时,下面较热的水和上面较冷的水之间会发生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逐渐均匀,怎样不断的传热,水就热了起来。3.暖气是怎样使整个房间变暖的?暖气比冷空气轻,暖气片周围的暖气不断上升,房间上空的冷气下降,发生循环对流,逐渐使整个房间变暖。3.炉火周围的热现象1.热源:发出热量的物体是热源。2.热辐射:热源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热,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作热辐射。3.热辐射传递热的特点:不依靠任何物体;有可挡性,即用物体挡住热辐射的路径可以减少热传递。4.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就是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到地球上来的。我们利用太阳能可以发电、取火、晒盐、烧热水、晒谷物衣被等。4.保温和散热1.保温瓶(暖水瓶)为什么能保温?保温瓶的内胆是双层玻璃并抽成真空,胆的内壁涂有一层水银反光层,有效防止了热传递;瓶口用软木塞塞住,软木塞是热的不良导体,防止了热传导;瓶胆外套上一层外壳,可以防止热对流。2.加快物体散热的方法有哪些?使用热的良导体;增大散热面积;加快空气流动。 第一单元整理1.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固体物资是靠热传导方式传递热,容易传递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金属物体基本上都是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统热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非金属物体、气体和液体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气体和液体物资主要用热对流的方式传递热;热辐射不需要任何物资直接由热源向周围的空间传递热,用不透明的固体物资可以阻挡热辐射,减少热传递。2.怎样加快或减慢热传递?(具体见第4课)热水瓶、保温杯、保温箱、羽绒服、冷柜、冰箱等是减少热传递的物体或方式;电风扇、散热片、导热凝胶、导热黏结胶、导热胶垫、导热石墨片等是加快散热的物体或方式。第二单元  后代与亲代5.孩子与父母1.父母是,孩子是后代或子代。后代有一些稳定的相貌特征是从父母处获得的,这些特征在生物学上称为性状。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2.动物的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3.世界上没有一个性状完全相同的人。根据人的性状特点可以制造人脸识别系统、身份证件、模拟画像等。6.植物的后代与亲代1.科学家发现,植物的后代与亲代都非常相似,但是在性状上又有一些差异。2.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曾经做过长达8年豌豆遗传实验。他对豌豆茎的高度、花的颜色、果实形状、种子形状等性状进行了实验研究。孟德尔运用教学方法,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被后人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3. 孟德尔为什么选择豌豆进行实验研究?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7.灭绝的远古动物1.科学研究认为,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多年前,而在距今6500万年前全部灭绝了。2.科学家是怎样研究恐龙的?(1)发现化石并进行挖掘、记录。(2)修复恐龙骨骼,复原恐龙化石。(3)装配恐龙骨骼。3.发掘恐龙化石使用的工具:锤子、凿子、铲子、刷子等。4.发现和记录化石修复和复原骨骼等是科学家研究已经灭绝动植物的基本方法5.通过观察恐龙化石和地层的特点,可以推测恐龙的哪些生活习性?(1)根据地层沉积的动植物等特点,可以推测恐龙的生活环境。(2)根据恐龙的牙齿化石的特点,可以推测恐龙的食性。(3)根据发现的证据推断恐龙的性状。6.猛犸象有哪些特点?猛犸象是一种能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它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和极强的御寒能力。7.科学家根据亚洲象的外形特点复原了猛犸象的皮毛和肉体;现生长颈鹿与化石长颈鹿(山西兽)的骨架差异比较大,这是由于他们的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第二单元整理生物体的后代与亲代之间的性状非常相似,但也有细微的不同植物的性状主要指叶、花、果的颜色、大小和形状等;动物的性状主要指动物的毛皮颜色、躯体大小和外形、外貌等。经研究发现已经灭绝的远古生物与存活的当今生物的性状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推测:在生物代代相传的漫长过程中,后代表现的差异越来越大,使得当今生物与古生物之间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也有很多不同之处。第三单元  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8.水中的微小生物1.一切难以用肉眼观察的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2.显微镜的构造主要由目镜、物镜、反光镜、载物台、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组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3.制作水滴装片需要用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等。4.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对光、上片、调焦、观察。(具体方法见《长江作业》P.31)5.真正将显微镜用于科学研究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他磨制的一个简单的单片透镜放大倍数竟达到了270倍。他开创了人类认识微生物的先河。         9.显微镜下的细胞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细胞主要由细胞壁(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2.制作洋葱内表皮装片的方法:(1)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2)在洋葱内表皮上用小刀划一个“井”字,用镊子取“井”字内的洋葱内表皮。(3)将取下的洋葱内表皮平铺在载玻片的水滴中。(4)用镊子取一个盖玻片,从水滴的一侧放下,盖住洋葱内表皮。(5)在盖玻片的一端滴一滴碘酒,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端吸走多余的水,并使洋葱内表皮染色。10.多种多样的微生物1.微生物:体型微小,构造简单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 微生物可以用于制作药品生产疫苗。2.乳酸菌:制作泡菜、酸奶等。酵母菌:食品发酵(制作馒头、面包等)、酿酒等。青霉菌:提取青霉素。3.病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活的细胞内。病毒能引起多种疾病。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称为致病菌。如:痢疾杆菌、炭疽杆菌、乙肝病毒等。4.食品霉变会长出黄曲霉黄曲霉可以造成动物中毒、致病或致癌。5.感冒、痢疾是由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生物引起的。 6.蘑菇、木耳等食用菌是能够用肉眼观察到的微生物。7.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最先揭开微生物的奥秘,他发明了“巴氏消毒法”——把食品加热到五六十度,保持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把乳酸菌杀死。11.预防传染病1.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是引起传染病的致病元凶,它们是病原体2.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它们是怎样传播的(1)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患手足口病或猩红热的有可能把这些疾病传播给其他人(2)被病原体污染的水和食物,人吃了后容易传染相应的疾病。(3)蚊子可以传播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4)狗、猫等可以传播狂犬病(5)苍蝇可以将各种病原体传播在食物上。3.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4.怎样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没有被感染的人。5.得了传染病怎么办?(1)要自觉隔离,以防传染给他人。(2)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3)在治疗期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适当做些运动,以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第三单元整理1.科学研究需要细致观察各种现象。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还可以借助工具进行细致的观察。常用的观察工具有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等。2.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真菌、细菌和病毒。其中,真菌、细菌和病毒称为微生物蘑菇、木耳是比较大的真菌植物。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3.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因此,预防传染病就要从这些方面来进行,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没有被感染的人群,各种传染病的疫苗就是保护没有被感染人群的有效办法。第四单元   12.光的传播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从一点向四周发光的光源叫点光源。自然界中存在的光源叫自然光源;可以人为控制的光源叫人造光源2.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想通过三张带小孔的卡纸看到对面的蜡烛,必须要使三张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光可以透穿过透明的物体,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偏折3.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利用小孔成像原理人们制造了照相机、电影放映机等。4.红外瞄准仪就是利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制成的。13.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遇到物体时会改变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2.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平行的光射到平面镜上会被平行的反射,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平行的光射到表面不平的物体上时光线会被分散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4.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人眼,对眼产生刺激并传到大脑,人就看到了光源或该物体。5.潜望镜的原理主要是:利用两面镜子,使来自物体的光经过两次反射进入人的眼中。制作潜望镜的关键是要将两面镜子都要与镜筒壁成450角。6.生活中的镜子、反光警服、反光路标等都是利用光的反射性质制成的。14.彩虹1.彩虹形成需要哪些条件?(1)阳光;(2)大量的水雾;(3)背对着阳光观察。2.1666年,牛顿用三棱镜将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说明太阳光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复色光3.物体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自身发光的物体的颜色与它们发出的光有关;自身不发光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们反射或透过的光决定的,不同的物体能够反射或透过光的本领不同,所以呈现的颜色不同。4.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吸收的光很少;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反射的光很少。5.彩虹是怎样形成的?雨过天晴,空中有大量的水雾,在顺着阳光的方向就有可能形成彩虹。第四单元整理1.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3.因为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才能看见物体。因为光有不同的颜色,物体反射什么颜色的光,我们看见的物体就是什么颜色的;不同颜色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才使我们看到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4.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5.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复色光太阳光被分解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单色光就成了彩虹6.实验:光的传播(小孔成像)、光的反射(潜望镜)和光的色散(彩虹)第五单元   太阳能热水器15.认识太阳能热水器1.太阳能热水器由储水箱、集热管和支架等组成。储水箱由保温材料制成,有入水口(冷水口)和出水口(热水口);入水口在下部,出水口在上部集热管由深色材料制成,便于吸收太阳的支架能使集热管倾斜一定的角度,使太阳光能直射集热管,集热管更容易集热,,由于我们地处北半球,所以,安装集热管时都要向倾斜,具体倾斜角度是:当地的纬度+10度2.集热管颜色越深吸热效果越好;阳光直射集热管吸热效果最佳。3.集热管上可以加装射板,反射太阳光,使集热管能吸收更多的热量。16.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1.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时要精心设计合理选择材料,在选材时,既要考虑热水器的效果,又要考虑材料的成本尽量制作出效果比较好成本不太高性价比比较高的产品。2.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后要反复进行实用性检验,以便改进不合理的地方,使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达到最佳效果17.改进与交流1.可以改进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的颜色、粗度和长度调整集热管的倾斜角度。改进反光板的材料、形状和大小。增加入水口出水口2.利用太阳能的加热产品:太阳能灶、太阳能烧烤炉、太阳能烤箱、太阳能背包烤箱等,它们都是利用太阳能的热能来工作的。其工作原理都是将太阳光通过透镜聚光或面镜反光、深色物体吸收光而产生高温来实现给物体加热的。3.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太阳能热水器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储存热水。第五单元整理1.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成热能的工具之一。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的工具还有太阳能灶、太阳能烧烤炉、太阳能烤箱等。2.深色物体吸热能力强,反光能力差;浅色物体吸热能力差,反光能力强。所以,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要选用色物体,反光面要选用浅色物体;夏天穿浅色衣服凉快些,冬天穿深色衣服吸热能力强,暖和些。3.利用反光板凹面镜能使集热管更好地吸收光能。4.在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时,既要考虑制作难度集热和保温效果,又要控制成本,尽量制作出效果比较好、成本不太高、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