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押题卷 2022年初中语文中考备考冲刺
展开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押题卷 2022年初中语文中考备考冲刺,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天气恶劣,狂风呼啸,突出打猎人员的勇敢热闹。
B.生动地表现了大批人马呼啸着席卷一个叫平冈的村子。
C.很多骑马的士兵在平冈上飞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
D.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呈现阳刚之美。
2.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表达情感的一项是( )
A.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B.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D.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造意优美,构思巧妙,引导读者在平易中进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
B.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隐含着要领悟妙道先得走过曲折道路的哲理。
C.颈联两句移情于物,与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D.全诗的重心是“破山寺”,首联交待诗人行踪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5.诗的尾联“此都寂”和“钟磬音”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富有情味,堪称绝唱。请简要品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表达效果的。
7.《过零丁洋》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特别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作者慷慨陈词以诗述志,成为千古传通的名句,影响深远。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是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B.首联以仙人乘黄鹤离去的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
C.颈联写诗人想象自己登楼远眺,由前面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D.诗中交替出现了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
(2)请结合诗歌尾联,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对下面这首古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此诗是诗人于天宝三载被迫离开长安时所作。表现了诗人被排挤出京时的矛盾苦闷心情,但对个人前途仍怀有美好的期待。
B.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浪漫主义诗风。
C.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D.诗中巧用典故,含蓄表达出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古为人称道,请说说此句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1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片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话构成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请用生动的语言把它描写出来,构成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为何被千古流传?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2.中国诗人擅长炼字,可谓一字传神。请结合“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谈谈你的理解。
13.朗诵诗词要关注重音。你认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中,哪个词语可以重读,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线诗句所展现的画面。
15.元好问曾评价陶渊明和他的诗作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请结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6.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湾诗首句中的“青山”即题目中“北固山”,“行舟”“客路”已含旅途奔波之意。
B.王维诗中的“孤烟”指烽烟,“候骑”指侦察、巡逻的骑兵,“都护”指前线统帅。
C.两首诗的颈联既写景又言事,还蕴含着自然、人生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D.两首诗炼字精妙,“平”字写出江潮涌涨、与岸齐平,“直”字写出烟的劲拔之美。
17.两首诗都写到“归雁”,诗人借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8.对《观沧海》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东临喝石,以观沧海”点明了“观沧海”的位置,虽没有直接写到人,但让读者似乎看到了诗人登临碣石观海时的英姿。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了岛上树木茂盛、野草繁密的画面,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诗人生发出豪迈之气。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萧瑟秋风吹拂,汹涌的波涛溅起阵阵浪花的景象。诗人不禁产生些许落寞之情。
D.这首诗选取了沧海,日月、洪波,星汉等宏大的景物,在苍凉中又有慷慨之气,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9.诗歌颔联运用___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被贬归来的感触。
2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1.这首诗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的抒情诗,写出了战争的艰苦,渲染了悲壮的气氛。以“黑云压城”表现敌军云集而来;以“塞上燕脂”表现①____;以“②____”写乘夜奔袭之状。
22.《雁门太守行》和《登幽州台①歌》都写到了黄金台,请你说说诗人借“黄金台”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注:①幽州台:即黄金台
答.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23.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所呈现的景象。
24.结合两诗颈联,说说【甲】诗作者为何而“叹”?【乙】诗作者为何而“难”?
1.D
2.B
3.D
【解析】
1.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首先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要会翻译,“很多骑马的士兵在平冈上飞驰”,其次要了解文本的大意,这是一次狩猎行动。
A. “天气恶劣,狂风呼啸”理解有误,不涉及天气;
B. “一个叫平冈的村子”理解有误,“平冈”指平坦的小山冈;
C. “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理解有误,这是狩猎,与战争无关。
应选D。
2.
本题考查古诗词中典故的运用。解答此类题目要能熟悉诗词内容,能背能理解诗词的意思,最主要理解诗词的主旨。
A.“垂钓碧溪”用姜太公故事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
B.没有运用典故;
C.“黄金台”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的典故,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D.“羡鱼情”出自《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的典故,表达作者希望被引荐的心情。
故选B。
3.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词内容。本词的作者是苏轼,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整首词语言风格粗犷豪迈,抒情也是慷慨激昂,没有婉约的纤弱。
D.“语言格调婉约、纤柔”理解有误,语言格调应为粗犷豪放。
故选D。
4.D
5.示例:不矛盾。这是以动衬静的手法,以钟磬的清音反衬古寺的幽静,表达诗人淡泊的情怀。
【解析】
4.
D.全诗的重心是“后禅院 ”,首联交待诗人行踪后,立即转入对“后禅院 ”的描述。故选D。
5.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
“万籁此都寂”意思是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写古寺的幽静。“但余钟磬音”意思是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是以动衬静的手法,以钟磬的清音反衬古寺的幽静。两句都写出环境的幽静。不矛盾。而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诗人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表达诗人淡泊的情怀。
6.①用双关的修辞,巧妙的设计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前面的“惶恐滩”和“零丁洋”是地点,渲染形式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而后面“惶恐滩”和“零丁洋”则描写了诗人的心情,是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和感慨眼前被俘虏的孤苦伶仃。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②运用了对偶,成对使用两个蕴含感情色彩的地名,又巧妙地将地名转化为心情,在词性、语义和和平仄上的对仗十分工整,音韵和谐富有情趣。(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分析合理亦可)
7.示例: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身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慷慨陈词,抒发了诗人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决心及崇高的民族气节。以磅礴的气势收速全诗,写出了以死明志的壮烈誓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合理即可。)
【解析】
6.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意思是惶恐滩头话说(自己心情的)惶恐,零丁洋里慨叹(自己的遭遇)孤苦零丁。惶恐滩:在江西省万安县,急流非常险恶,是赣江十八滩中的一个。零丁洋:在广东省珠海口的江面上。零丁:孤苦的样子。这句诗是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作者巧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大宋王朝形势的危急,险恶和诗人境况的凄苦,一语双关,构思巧妙,寓意深刻,令人叹为观止。另外,“惶恐滩”对“零丁洋”地名对地名(或名词对名词),“惶恐”对“零丁”心情对心情(或形容词对形容词)。“说”对“谈”动词对动词,无论从词性,还是语义上看都十分工整,音韵铿锵,韵味十足。
7.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作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使本句情调高昂,成为千秋绝唱,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8.(1)C
(2)示例: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
(1)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C.“写诗人想象自己登楼远眺”错误,颈联由之前两联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
故选C。
(2)
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作者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以抒情作结,将“乡愁”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渺烟波,正是诗人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由景生情,更增添浓浓的乡愁。
9.B
10.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解析】
9.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辨析。
B. 理解分析有误。从诗歌后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的“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可知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产生了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因此,朋友虽然盛情,宴会场面也很欢乐,但诗人的心情并非是“愉悦的”。
故选B。
10.
本题考查对诗句手法的理解、赏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是:我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诗人运用宗悫的典故,用“长风破浪”和“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对未来的执着追求和信心。
11.(1)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阁,等到夜深人静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屋内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
(2)①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②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作者由事及理,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富有哲理意味。
【解析】
(1)
本题考查诗歌意境描绘。“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含义是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根据含义展开想象,用优美的语句进行补充即可。
示例: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夜更深了,周围寂静一片,只见那月亮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透过窗户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2)
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词句的能力。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月亮”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结合前文“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可知,这三句话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前文作者还在看似用埋怨的语气说月亮偏偏在自己与亲人分隔两地的时候团圆,好似这月亮是故意的,而此三句由上文借月亮抒发自己的惆怅、思念亲人过渡到心境豁达乐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引出下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诗人美好的祝愿和与亲人相聚的期待。
12.示例一:“聚”字用得好。“聚”字运用拟人修辞/“聚”化静为动,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华山的重峦叠嶂和险峻/暗示因地势险要,华山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示例二:“怒”字用得好。“怒”字运用拟人修辞/从听觉角度来写黄河,写出了黄河波涛滚滚声震天地的气势/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13.示例一:“万间”/“万”可以重读,突出宫殿的数量多,也隐含着从古至今无数宫殿在修建和毁坏中不断重复,表现统治者大兴土木和朝代衰亡不断更替的情景(不必都写出来,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都”可以重读,强调万间宫阙无一幸免的惨状,呈现出一片断壁残垣的衰败景象/突出诗人对统治者大兴土木和朝代衰亡不断更替的感慨之深(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三:“做了土”/“土”可以重读,突出曾经的无数宫殿现在已经全部都成了焦土,表现诗人对历史的深思和沉重的心情(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2.
本题考查炼字。从“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选出一个字赏析即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意思是: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示例一:我认为“聚”字用得好。“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示例二:我认为“怒”字用得好,“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13.
本题考查阅读重音。注意重音是为了突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把语句中的某些词语加以强调的音,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它是根据表意的内容和需要来确定的。从“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选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字,结合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分析理由即可。
示例:“宫阙”可以重读。写出了秦皇汉武曾苦心营造的无数殿堂楼阁,万千水榭庭台,而今都已灰飞烟灭,化为尘土。曾经盛极一时的秦汉王朝,在人民的怒吼声中,都已灭亡。突出诗人对统治者大兴土木和朝代衰亡不断更替的感慨之深。
14.示例: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美好好,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
15.元好问是说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诗人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语言简单无雕琢,却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美好。表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物我合一的心境,表达对和谐融洽、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的喜爱和对闲适淡泊、宁静自由田园生活的追求。
【解析】
14.
本题考查画面描绘。根据诗意,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语言生动即可。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思是: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描绘时抓住主要景物“山气”“飞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
示例: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
15.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一句的意思是:陶渊明的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主要抓住“新”和“真淳”来结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理解即可。
示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陶诗不尚藻饰,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朴素自然,故前人常用“平淡”两字以概其诗风。但陶诗之平淡乃从“组丽”中来,是平而有趣,淡而有味。这种貌似平淡实则醇美的特色,实为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句中的“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这就写出了物我合一的心境和悠然自得的心态,蕴含着诗人对和谐融洽、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表达了对闲适淡泊、宁静自由田园生活的追求,体现了“真淳”。
16.C
17.《次北固山下》中“归雁”指北归的大雁,作者借鸿雁传书传达思乡之情;《使至塞上》中“归雁”是诗人自比,自己像北飞的大雁一样进入大漠,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解析】
16.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
C.《使至塞上》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只写景,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言事”“人生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无中生有;故选C。
17.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分析。
前者“归雁洛阳边”,写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鸿雁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希望书信能够到达家乡洛阳,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归雁”表面是指传书的大雁,借指自己的书信;后者“归雁入胡天”写自己像北飞的大雁一样进入大漠。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像蓬草和归雁一样,只身慰问边疆,这个比喻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表达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18.C
【解析】
C项“诗人不禁产生些许落寞之情”理解不当。“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没有“些许落寞之情”。故选C。
19.用典(运用典故)
20.诗人用“沉舟”“病树”表达对身世坎坷的感慨和难平的心绪;用“千帆”竞发“万木”争春表达刚健昂扬、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解析】
19.
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作者运用典故,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据此可填写作答。
20.
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通过叙写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表达对身世坎坷的感慨和难平的心绪;用“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来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了乐观昂扬、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作答时,可抓住“沉舟”“病树”“千帆”“万木”几个意象来分析作答。
21. 战争的惨烈 半卷红旗
22.陈子昂登临黄金台抒发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李贺借“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誓死报国的爱国热情。(或:表达了将士们为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而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解析】
21.
考查词句赏析。
“塞上燕脂凝夜紫”意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此句从色的方面进一步渲染战争的惨烈。此时战场之上鲜血遍染,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色,为这个画面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此空可填“战争的惨烈”。
“半卷红旗临易水”意为: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此空可填“半卷红旗”。
22.
考查比较阅读。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意思是: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其中“黄金台”是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干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的典故。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人才。“玉龙”唐人用以称剑。这里直接写出将上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只为报答君王的恩遇,握着宝剑奋力厮杀,视死如归。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真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23.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24.(1)【甲】诗作者既有个人被俘、孤苦零丁之叹,也有国家覆灭、壮志难酬之叹。
(2)【乙】诗既有抗清事业难成,也有故土亲人之难离。(老父殉国,老母尚在,妻子有孕)
(3)两文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
【解析】
23.
本题考查诗文的画面描绘。
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国家支离破碎,像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雨抽打的水上浮萍,漂浮不定的画面(景象)。表现了国家的衰败和个人政治上的坎坷遭遇。
24.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甲】诗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意思是: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先写身为战将时的忧虑,再写成为阶下囚的感叹。作为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作者叹自己被俘虏、孤苦无依,叹家国覆灭、壮志难酬。
【乙】诗首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颔联叙说面对无限美好河山的失陷,谁还会说天地宽阔,诗人流露出对故乡的无限依恋,对亡国的悲愤,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颈联“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意思是: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合以上可知作者因身落敌手被囚禁,复国理想终成泡影而难,也因与故土亲人分离而难。
这两首诗都写出了诗人因山河破碎、壮志难酬而无奈与遗憾之情,以及誓死不屈的决心、强烈的爱国之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名著阅读考前押题卷2022年初中语文中考备考冲刺(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名句名篇默写押题卷2022年初中语文中考备考冲刺,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情景默写,句子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初中语文中考备考冲刺字音字形押题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