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大雁归来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大雁归来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兴趣,【文学常识】,【整体感知】,【语言品味】,【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自我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二语文八年级(下)教学设计7、大雁归来(利奥波德)课题《大雁归来》备课人:学情分析《大雁归来》选自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的作品《沙乡年鉴》。这篇文章既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散文。从写作上说,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它的知识性体现在作者经过多年的研究,获得了许多关于大雁习性特点的知识,他要通过自己的笔端将这些成果告诉读者。他在介绍的时候,不像规范的说明文有着明晰的结构,条分缕析、分项介绍,而是采用了散文式的笔调,将观察大雁的记录与体会流淌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它的形象性体现在对大雁细腻的描摹,有大雁飞行、滑翔的优美姿态,还有丰富的大雁鸣叫之声,将大雁的形象真实又生动地再现在读者眼前,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至于抒情性,文章的字里行间均流露着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这种感情是丰富而细腻的,有对大雁归来的欣喜,对大雁义无反顾进行迁徙的钦敬,对大雁无辜被猎杀的不幸遭遇的感伤等。即使许多语句并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饱含感情。教学中引导学生既掌握课文内容,又能感悟主旨。明白作者是个爱鸟者,很多句子含义丰富,我们要很好指导学生领会。作者意在让我们了解大雁特点,培养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的品质。最终养成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同时课文在写法上也很有特色,它将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完美结合,教师要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指导学生体会句子包含的感情,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本文主旨。2.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和抒情性语言,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3.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培养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本文主旨。(重点)2.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和抒情性语言,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3.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培养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感。(重点) 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导语:在我们的古典诗文中,常常有“雁”的身影。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咏雁的诗词典故。你能说说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北固山下》(“雁”代表着思乡)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雁”诉说着相思)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雁”书写着边塞的苍凉)沉鱼落雁“落雁”表达着对美貌的惊艳大雁寄托着如此多的情愫,那么你对大雁了解多少呢?二、【文学常识】1、了解作者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的伦理学家、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代表作《沙乡年鉴》是一本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及伦理观的书,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对美国的环境保护影响很大。2、背景链接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废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及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他写出了《沙乡年鉴》,《大雁归来》就是其中的一篇。 三、【字词积累】1、注音 雾霭(ǎi) 缄默(jiān) 迁徙(xǐ) 赌注(dǔ) 沼泽(zhǎo) 瞄准(miáo)狩猎(shòu) 盘旋(xuán) 喧嚷(rǎng) 邀请(yāo) 凋零(diāo líng) 枯燥(zào) 稀疏(shū) 弥漫(mí) 目空一切(kōng) 偷偷摸摸(mō) 蹼鹬(pǔ yù) 环颈雉(zhì ) 沙锥鸟(zhuī) 窥探(kuī ) 香蒲(pú)2、解释词语迁徙:迁移。缄默:闭口不说话。沼泽: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稀疏:(物体声音等)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间隔远。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坚定不移:(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不改变。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文中指鸟群专注地高高飞翔的姿态。 四、【整体感知】1、认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第一部分(1-5)描写大雁归来时的情景。第二部分(6-10)介绍大雁的日常生活。第三部分(11-13)揭示主题,写大雁的联合观念值得人类借鉴学习。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思考问题: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1)三月春暖北飞(2)飞行路线很直(3)常成六只或六的倍数列队飞(4)孤雁时常哀鸣(5)雁过群体生活3、说说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人类哪些“失去的东西”?(1)善性、友情、亲情(2)联合的观念(3)大自然的诗意(4)勇敢、坚定不移 五、【精段品读】阅读课文1-4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一段承接题目,总领全文,运用对比手法,把燕子与大雁进行对比,说明大雁才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它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希望和喜悦。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2、第三段威斯康星法规的内容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回答。11月的沼泽布满了猎枪,而春天则是休战时刻,可看出法则是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3、赏析第四段“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这一句的表达效果。这一句运用比喻,把雁比作“客人”,表现了作者对雁的喜爱之情。 “溅起”“抖落”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大雁归来预示着冬去春来。 六、【语言品味】1、文中哪些段落或句子让你感受到大雁归来是诗意的、美好的,是一首“野性的诗歌”?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示例——①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描绘出大雁聪明、可爱、热情,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示例——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迁徙中大雁的鸣叫比作是“带着野性的诗歌”,既写出大雁的可爱,说明大雁是人类的朋友,又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示例——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通过大雁和主红雀、花鼠的对比,突出了大雁迁徙的坚定不移。示例——④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通过大雁和乌鸦的对比,突出了大雁南飞路线笔直,有明确的目的地。示例——⑤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作者为孤雁而感伤,为它们失去亲人而悲哀伤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枪杀大雁者的反感乃至愤恨。 2、下列两段写大雁的文字,在语言特点上有什么不同?(1)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形状略像家鹅,群居水边,往往是千百成群。主食嫩叶、细根、种子、或农田谷物。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 ——《辞海》(2)3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他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确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大雁归来》《辞海》重说明,客观介绍科学知识。《大雁归来》除了知识性,语言也很生动,通过形象的比喻、拟人和典雅的用词,增添了文章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七、【合作探究】1、通读全文,说一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大雁进行观察的,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对大雁的报春感到欣喜,把春雁的数目看作农场春天富足的标准。(2)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地钦敬。(3)喜欢倾听大雁集会时的各种鸣叫,认为那是它们乐此不疲的辩论。(4)对孤单的大雁感到哀怜,表示对枪杀者的反感和痛恨。(5)赞叹大雁具有人类所不及的联合观念。2、思考:作者利奥波德是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在他的眼中动物都是有灵性的,本文中的大雁亦是如此。那么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主旨是什么?主旨:保护野生动物,珍爱自然环境。目的:告诫人类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而伤害处于弱势的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睦相处,自然界才会更精彩。给人类的忠告: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 八、【拓展延伸】有关雁的诗句积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北固山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九、【自我总结、反思促教】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大雁归来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分配,教学目标,课前导入,积累词语,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兴趣,【文学常识】,【课文研习】,【合作探究】,【主旨归纳】,【拓展延伸】,【自我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