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一)
展开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 )时,人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渺小的( ) 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 ),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以外,我们还能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方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究竟是把何等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脆弱!
胡文英这样评价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此时的庄子,徘徊两端,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团兽之斗。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无可奈何。 ,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怡当的一组是(3分)
A.莫衷一是 心智 束手无策B.莫衷一是 心志 手足无措
C.无所适从 心智 手足无措D.无所适从 心志 束手无策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有鸽子的温柔宽仁,更有蛇的冷酷犀利。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忘怀。
B.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
C.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但终究耿耿而不能忘怀,只好冷眼相看。
D.他有鸽子的温柔宽仁,更有蛇的冷酷犀利。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但终究耿耿而不能释怀,只好冷眼相看。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周。代表作《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主张“天人合一”和“兼爱非攻”
B.“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语出《论语》,《论语》 是叙事体散文集,与《中庸》《孟子》《大学》 并称“四书”。
C.“造化钟神秀”这句诗出自杜甫的五言绝句《望岳》,“造化” 指“大自然”。
D.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二、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0)先后对“粮食安全”作过三次定义,分别是1974年的“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1983年的“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以及1996年的“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充足的、安全的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粮食安全的早期定义仅限于供给层面,主要强调国家和全球的粮食供给。但研究发现,由于粮食没有得到合理分配,以及在获取食物上存在物质、经济或社会文化方面的种种障碍,导致国家或全球充足的粮食供给本身并不能保证家庭的粮食安全,这使得1983年的定义将重点转向家庭和个人获取食物的问题,对粮食安全的政策关切逐步将收入、支出、市场和价格因素纳入考虑。第三次定义进一步拓展了粮食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内涵上将食物的卫生和健康标准以及营养平衡纳入考虑,外延上则引入人权和社会文化等因素。
由于许多国家数据收集系统不完整,加之政策背景差异,进行全球粮食安全评价面临较大的挑战。目前,数值模拟、试验方法和统计模型是国际上粮食安全评价常用的三种基本方法。
(摘编自《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4期有删改)
材料二
我国是世界上仅有的5%能够实现粮食自给的国家之一,但国外风险已跨越有形壁垒深入影响我国粮食产业发展。表现为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国内市场受到挤压,粮食“三量齐增”(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现象依然存在,饲料及国内畜牧业受国际大豆市场价格传导影响大,外资粮企已逐渐竞争布局我国粮油市场等。为此,我国“粮食自给”战略不是尽量减少全球联系带来的风险,放弃国际化,而应主动出击,在更加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下,立足全球视野,积极参与全球粮食规则制定。加强国际农业合作,建立可靠的国外粮食供应链,最大化利用国外粮食资源,把握国外市场主动权,为规避各类风险超前谋划布局,如此方能更好地实现“粮食自给”安全战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我国的粮食安全不应再单纯强调产量增长,而应该转向更多地强调粮食质量能否满足消费者对于营养健康的高质量粮食品种的需求,保障居民对个性化、多元化、绿色化食物消费的需求。
(摘编自《改革》2020年第9期,有删改)
材料三
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期启动为期一个多月的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旨在加快建立法治化长效机制,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物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以法治方式对浪费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粮食安全涉及粮食生产、储存和流通以及消费各环节,需要从每一个环节发力。粮食减损降耗和制止粮食浪费成为重要着力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志雄认为,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将成为我国提升粮食安全保障程度以及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契机。
厉行节约是一场“持久战”,要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遏制粮食浪费。当前,粮食安全保障法已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说:“此次专题调研要与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结合起来,推动将节粮减损政策措施转化为法律规范,强化杜绝粮食浪费的刚性约束和法治保障。”
(摘编自2020年9月23日的《新华电讯》)
4.下列材料中对"粮食安全”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FAO在1974年对粮食安全的定义仅限于供给层面,以国家和全球的粮食供给为其强调的重点。
B.国家或全球充足的粮食供给并不代表家庭粮食安全,其根源在于粮食分配环节存在一定缺陷。
C.1996年的粮食安全定义引入了人权、社会文化因素,考虑到了卫生、健康标准和营养平衡。
D.数值模拟、试验方法和统计模型等方法并不能彻底解决全球粮食安全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基于国外风险已跨越有形壁垒深入影响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事实,我国的“粮食自给”战略应主动地加强全球联系,以保障粮食安全。
B.我国的粮食安全不应再强调产量增长,而应该转向更多地强调粮食质量能否满足消费者对于营养健康的高质量粮食品种的需求等方面。
C.粮食减损降耗和粮食节约作为粮食安全中的两个重要着力点,前者主要针对生产环节、储存环节,后者主要针对流通环节及消费环节。
D.粮食安全保障法将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于近期启动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
6.根据上述材料,对我国政府在粮食安全方面可能采取的重大举措推测不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追求粮食产量增长,还要保障居民对个性化、多元化、绿色化食物消费的需求。
B.确立有关节粮减损的法律,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物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并形成长效机制。
C.积极参与全球粮食规则制定,尽量减少全球联系带来的风险,建立全球视野,促进更加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形成。
D.最大化利用国外粮食资源,建立可靠的国外粮食供应链,为规避各类风险超前谋划布局,实现“粮食自给”安全战略。
三、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别弟文
清·施补华
光绪八年十月,施子之弟自喀什噶尔还湖州,施子饮之以酒,告之曰:
吾家故寒敝也,今之所有已为异数矣。夫巨富中落,而余千金之产,愀然不可为生;贫人得十金以为资本,则左宜右有,所处之势异,所操之术殊也。此行归资之外,赢数百金,岂非贫人之雄乎?以此坐市上权量百货,贱入贵出,逐什一之利,终岁之所获,足以赡妻子。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
吾忆道光二十又九年,吾父弃养,吾十五岁,尔九岁。家无一笥衣、一贯钱,租屋而居,月偿其值。岁又大凶,米价十倍。吾母晨起坐络丝,率至夜半,得钱一百,籴米作粥,杂以菜根豆屑,母子乃得半饱。一日不络丝,即忍饥清坐,人有问之,则曰:“已食毕矣。”吾痛母氏之勤,涕泣自奋,读书不熟,至啮其指,血斑斑洒书本。尔亦拾薪担水,任炊爨,暇坐母侧,亦学络丝。姻连族党,恐其开口假货,不敢至吾门。母氏亦戒勿往来,虑为所厌。甚者议先大夫好施与,勿为子孙计,至有今日。尤笑吾读书,谓渠谋食不暇,尚想作秀才,取饿之道也。当是时,视邻里之有父而温饱者,如天上人。尔虽小,不应忘之。
其后门户稍立,咸丰十年,寇乱又作。吾随赵忠节公守城,之同治元年,城中粮尽,全家啖马肉,并煮牛羊之革左之。五月城破,吾负母而逃,择野莱充饥,母子十月身亡寸棉。尔为贼掠几死,脱去至家,形色非人,疾病疮痛,相替而作。其饥寒视道光之末,而颠危忧困过之。管仲告齐桓公曰:“愿君勿忘在莒,臣亦念堂阜之囚。”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
老氏有言:“知足不辱。”以今日为过望则乐,犹有奢望,则辱在其后。吾在军中,不无多费,然每对盛馔,念先人未及食也;每御华服,念先人未及衣也。甘在口,适在体,而痛在心。禄养既不逮,得立功名天壤间,使姓氏不朽,先人而有知,含笑地下矣。蹉跎中岁,此志不衰。至于富贵之乐,不能享,亦不忍享也。
人须自量其力,吾才识学问,实过于尔,欲有所成就为先人光;尔则自安其分,积铢累寸,以足衣食,持门户,保子孙,抑其次也。彦诒长矣,持此篇归,使读其词而识其意,莒与堂阜,居之终身可也,告之后嗣可也。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愀然不可为生 愀然:忧愁的样子
B.此行归资之外,赢数百金 赢:获利
C.恐其开口假贷 假:借
D.尔为贼掠几死 几:几乎
8.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读书不熟,至啮其指 其一人夜亡,告之
B.虑为所厌 既自以心为形役
C.以今日为过望则乐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D.先人而有知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9.文中断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A.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
B.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
C.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
D.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
10.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作者及家人苦难经历的一组是(3分)
①贱入贵出,逐什一之利 ②一日不络丝,即忍饥清坐 ③暇坐母侧,亦学络丝④并煮牛羊之革左之 ⑤脱去至家,形色非人 ⑥积铢累寸, 以足衣食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篇送别题材的文章,作者的弟弟将要远离,作者与弟弟饮酒,并深情地加以教诲,其中回忆了很多苦难的岁月。
B.作者儿时身处贫困,难免抱怨和调侃,认为自己之所以家道中落,是因为先辈不为子孙考虑计划,将钱财全都给了穷人。
C.作者举管仲跟齐桓公说的话,是为了告诫弟弟不要忘记过去的困苦生活,要知道满足。
D.全文相当于一篇家训,以“知足不辱”为中心,告诫其弟珍惜今日家境稍好的来之不易,语言朴实而有真情。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2小题,共117分。
四、(25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
(2)视邻里之有父而温饱者,如天上人。
(3)每御华服,念先人未及衣也。
13.文章第五段段尾说“至于富贵之乐,不能享,亦不忍享也”,试解释这样说的原因。(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感春十三首(其一)
[宋]张耒
春郊草木明,秀色如可揽。
雨余尘埃少,信马不知远。
黄乱高柳轻,绿铺新麦短。
南山逼人来,涨洛清漫漫。
人家寒食近,桃李暖将绽。
年丰妇子乐,日出牛羊散。
携酒莫辞贫,东风花欲烂。
[注]此诗是张耒早年任寿安县尉时所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郊野之景,雨后新晴,北方原野上万物欣荣,春意盎然。
B.南山迎面,清洛初涨,“逼”字化静为动,笔力绝健;“漫漫”使用叠音词,音韵和谐舒缓。
C.本诗寓思想倾向于写景之中,诗人对北方乡村春天的热情赞颂从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来。
D.本诗语言具有平淡之美,毫不着意,却自然生动:全诗散行,不用对偶,不追求言语句读之奇。
(2)赏析“年丰妇子乐,日出牛羊散。携酒莫辞贫,东风花欲烂”这四句诗。(2分)
(3)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诗表达了哪些感情。(3分)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1)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4)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5)苏轼《赤壁赋》中,“客”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述曹操吟咏自己诗篇的英武雄姿。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
陈情与感动
罗伟章
(1)我读的第一篇古文,是《陈情表》。
(2)那时候,我还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我二哥念初中,好读书,在乡上买了本《古文观止》。寒假里,大雪盈野,土地被雪盖了,农活也被雪盖了,二哥便拿着书,钻进院坝边新修的空房里,不喊吃饭就不出来,出来时必冻得躬肩缩背,脸色青紫。如此十余天后,书变重了——满本都是红色的批注。腊月三十那天,父亲和兄弟姐妹上邻院看灯去了,我和二哥都不爱热闹,兄弟俩坐在火塘边,他把书取来,挑一篇念给我听。念的是《陈情表》。我听不懂内容,但闻到了旧香。语言的美,是美到嗅觉里的。念了,二哥又背诵,很是自得。当他逐句讲解,自得的心淡了。那是一个没下雪却打着黑霜的冬日。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这句话给予我的宽慰,至今想来,还心生颤栗。我五岁多,母亲就去世了。家里的天,是母亲顶着的,父亲也要听母亲的,母亲去世,天就塌了。在对未来的惊恐中,我常躲到屋后的林子里,窥视村里小孩跟在各自的母亲身后,从田间地头走过,一声一声地叫“妈”。为啥他们都有妈,唯独我没有?我的妈是一个土堆,冰冷而臃肿,摸上去是粗糙的颗粒。再摸,还是。找不到答案,疑惑就凝结为痛楚。我认为自己是世上最悲苦的人。然而,李密,《陈情表》的作者,半岁就死了父亲,到四岁,母亲改嫁。死别和生离,小小年纪,他就尝透了。那是我第一次受到关于痛苦的教育。
(4)痛苦不是你一个人的。
(5)当痛苦降临,无力除去,便逃脱,不能逃脱,便忍受——岂止忍受,还要担荷。如此,胸襟就撑出别样天地。后读杜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那门,那窗,是打开的,打开后就看到万千气象:众生之苦里,蕴含着无限生机。杜诗让我更深地理解了《陈情表》对我的意义。
(6)在我心里,李密始终是个孩子。到他写《陈情表》时,已44岁,可依然是个孩子。这感觉真没有错。李密以孝闻名,《陈情表》以孝动人,“孝”字在甲骨文里就有,是汉字的母字,“老”之下一“子”,“子”紧贴“老”,代表晚辈对老人的扶持。李密对祖母,侍奉汤药,“未曾废离”,是一辈子的孩子。
(7)李密是哪里人,我并不关心。人情相类,普天同理。但如果突然撞到他的家乡去了呢?那便是故人重逢。认识作家,无须相见,读了他的作品,就算认识了。作品是作家的内在星空,读过,就不仅认识,还是熟识。我和李密认识的年头,该和他写《陈情表》时的岁数差不多吧?这是货真价实的老友了。因此,来到川西彭山,得知他是彭山保胜乡人,欢喜心如风拂柳。也不是激动,只是心里一亮。是烛光的那种亮,外面的世界退去,只照见两人和两人的秘密。
(8)彭山县属眉山市,眉山有苏东坡,这奠定了一种美,也奠定了一种温度和好整以暇的气质。东坡的厉害,在于个性强却又通达人情,活得诗性,且能用细节之绚烂抵抗人生之大灾。比较起来,李密就过得太苦了。身苦,心也苦。不过,一国一族,总有些人是要受苦的,他们在贫苦、辛苦和苦厄中,参悟生命,自觉承担,缔造出源头性的文化因子。自汉武帝始,孝由家庭伦理延伸至社会和政治伦理,到李密写《陈情表》时的晋武帝,更是强力推行这种伦理,以孝命名的村社山水,由此遍布国中。当孝成为准则,就成了孝道。孝道是个延展概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一家,到两家,到三家,到千万家,如此升华为价值观和对共同体的认同。在这方面,李密是作了很大贡献的。
(9)仲秋时节,雨气蒙蒙,而眼前身后,光影婆娑,整个彭山,如起伏的园林,低处大河奔流,高处竹木葱翠。李密故居在保胜乡龙安村,倾斜的坡地上,村道、房子错落有致,干净整洁,左面崖壁,刻满字画,都与李密有关。我并不十分在意这些,只悉心察看当地百姓的脸,都安宁祥和。从他们脸上,我看到两个字:充实。人只有在对他人的同情、理解和关照中,才能内心丰盈,从而迈过自我隔绝和自我枯萎的“现代化陷阱”。由此扩展,家庭伦理便成为家国伦理、万物伦理,人也因此走出小我,成为大写的人。
(10)彭山是个孕育传说的地方,远近闻名的彭祖,活了将近800岁,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突破局限的表达。传说还是一种想象力,是深具可能性的预言,比如张献忠沉银地,多年来也是传说,但考古将传说变成了历史——曾经的事实:沉银处就在彭山江口镇河段,而今已发掘出5万多件文物。一个生长传说的地方,定有传奇的精神在,这传奇的精神,既是勇猛精进,也是笃定持守。在我看来,李密是彭山最大的传奇。他用真实书写了传奇。在李密的时代,孝已可归为传统文化,他以对传统的尊重和身体力行,以一篇《陈情表》,既感动了晋武帝,也感动了苏东坡,还感动了后世的我以及亿万国人。从文学角度,陈情与感动,是文学的根,《陈情表》根深而叶茂,因此成为千古名篇。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篇回忆“我”听哥哥念《陈情表》的往事,用“闻到了旧香”,形象生动的表现《陈情表》的语言带给“我”强烈的美的感受。
B.第(3)节中作者说:“至今想来,还心生颤栗。”“颤栗”是作者由李密的悲苦触发了自己自幼丧母的内心痛苦、恐惧的复杂感受。
C.眉山苏东坡与彭山李密,虽都命途多舛,但一个豁达洒脱,活得诗性;一个困厄悲苦,以孝动人。必须有苦难,才能使人参悟生命,自觉承担,缔造出源头性的文化因子。
D.文章第9段对李密家乡彭山的描写,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句式整齐,语言简洁,画面清新质朴。
E.最后一节中引入了彭祖的传说,又引入了张献忠沉银的传说,一虚一实,有力地印证了“彭山是个孕育传说的地方”这个观点,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
17.请赏析文章最后一节中画横线句子。(4分)
18.作者说:“李密是哪里人,我并不关心。”但却用了大量笔墨写李密的故乡——川西彭山,为什么?(5分)
19.综观全文,说说《陈情表》对“我”有哪些意义?(5分)
20.结合你学过的苏轼作品,举例分析你对第(8)节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深刻理解。(4分)
六、(10分)
21.阅读下面内容,按要求作答。(6分)
《论语·季氏》中陈述了择友的三个标准:“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意思是“同正直的人,诚信的人,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根据这个观点,并结合大家最近阅读的校荐素材《人生,择善而交》中的内容,如果让你在《论语》《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三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做朋友,你会选择谁?为什么?写一段话阐述你的理由。要求:三个标准择其一,理由恰当充分,思路清晰,语言顺畅,不少于100字。
22.为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请选择最恰当的选项,填写在序号处的横线上。(4分)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① ,② ,③ ,它体现在每一个不同的学生身上,因此必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④ 。这就意味着,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语文实践活动必须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进行。
A.是语文课程在一个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给予的内在影响
B.是通过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形成和发展的
C.是语文课程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在他们身上留下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能力
D.是语文课程教学在学生身上产生的效果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杜甫把李白作为自己追寻的偶像——“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他为李白写了十几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他的热爱,同时也努力汲取李白的优点来丰富自己,于是他的诗在沉郁中添加了豪放,于悲怆中又展现了辽阔。
选秀节目中,演员们青春靓丽,能歌善舞,粉丝们努力去追寻他们各自的偶像。他们集资大量地购买牛奶,只为获得牛奶制品瓶盖内的二维码,然后扫码投票为自己的偶像争取胜利,再将已经开盖却又喝不掉的牛奶整箱整箱地倒掉。
偶像,本义是指用土木等雕塑的神像。远古时代,人们以神为偶像:后来,人也可以成为偶像。在那些被树起来的偶像身上,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和完美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人民日报》评论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偶像,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向往。作为即将走入社会的青年,请谈谈你对“追寻偶像”的看法。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五):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五),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五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五原卷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五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四):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四),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四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四原卷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四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三):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三),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三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三原卷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三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