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琵琶行(并序)》课件42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1473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8.3《琵琶行(并序)》课件42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1473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8.3《琵琶行(并序)》课件42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1473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8.3《琵琶行(并序)》课件42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1473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8.3《琵琶行(并序)》课件42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1473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8.3《琵琶行(并序)》课件42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1473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8.3《琵琶行(并序)》课件42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1473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8.3《琵琶行(并序)》课件42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1473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8.3* 琵琶行并序说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8.3* 琵琶行并序说课ppt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琵琶行,白居易,诗前小序的作用,鲜明的对比,琵琶女的演奏技巧,赏析-1,赏析-2,运用比喻,音乐描写,其他作品中的音乐描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有人曾就白居易的《琵琶行》这个故事,写了一幅对联: 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 枫叶四弦秋伥触天涯迁谪恨。请同学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把这幅对联解释一下。
浔阳江上送别,正是伤离别的时候,在这个枫叶变红的时节,听到了四弦(琵琶)弹奏的乐曲,引起了作者的迁谪恨。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唐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京城里的韵味。探问那个人,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奏完毕,十分忧伤。叙述了年轻时候的欢乐情景;如今飘零憔悴,在江湖中间辗转流离!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听了她的话,这天夜里才有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长诗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小序交待了六要素,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本诗的写作动机,并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如何理解“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 二人身世相近。 除小序外,文中还有哪些文字交代琵琶女的身世经历? 明确:课文第三段。
少年本是京城女名属教坊第一部
老大嫁作商人妇去来江口守空船
诗歌的第三部分:自诉身世苦是为了塑造一个封建社会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控诉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这一部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作 者 经 历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易通俗,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与《琵琶行》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有兼济天下之志而不为重用,元和九年任左赞善大夫,第二年因“越职言事”而被贬江州司马。
白居易为何在听了琵琶声之后才有此感慨?此前没听过音乐吗?
此音乐非一般音乐,此处的音乐是寄托了曲演奏者人生体验、人生感慨的音乐,是情感化的音乐,是个性化的音乐,是人生体验的外化,因而更能够触发听者的感慨而产生共鸣。诸如此类的事例数不胜数。如《高山流水》,如小泽征尔跪听《二泉映月》等等。
白居易因为有相近的人生体验,因此能听出琵琶曲中蕴含的演奏者的情感: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然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幸遭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凄凉、失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
琵琶女倾诉身世苦,白居易同病相怜伤迁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 ——司马光《锦堂春》 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辛弃疾《满江红》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王实甫《长亭送别》 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 。 ——白朴《夺锦标》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 ——吴激《人月圆》
琵琶女有何演奏技巧?作者又是如何把这音乐描写得出神入化?
舒徐流畅 悲愤凄苦
低咽滞涩 哀怒难诉
间歇停顿 凄楚无言
激越雄壮 凄厉悲伤
思考:音乐的形象和人物的心情有何关系
琵琶女的情绪变化(以声传情):
思考:本文几次提到了琵琶声?分别有什么特色?
请找出诗中三次音乐描写的诗句第一次(暗写):江头送客闻琵琶 句子: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侧面烘托音乐之美
第二次(明写):江上聆听琵琶曲
序曲:调弦校音,情随声出。 总写:演奏名曲,倾诉悲情。 第一乐段:珠落玉盘,急切愉悦。 第二乐段:幽咽凝绝,幽愁暗恨。 第三乐段:铁骑突出,激越雄壮。 曲终:曲终收拨,戛然而止。魅力:江心月白,余韵无穷。
第三次(明写)重闻琵琶青衫湿
句子:却坐促弦弦转急(悲凄)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侧面烘托音乐的感人。
琵琶女三次演奏示意图:
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琴
“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
“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
第二次(明写):
彼此相见,琵琶女演奏《霓裳》《六幺》(详写)
琵琶女自叙身世
诗人述“迁谪意”
“同是天涯沦落人”(点明主旨)
第三次(明写):
“感我此言”“却坐促弦”(略写)
“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
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侧面突出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诗人带着情感去感受音乐,描摹音乐,犹如画龙点睛。
将 抽 象 的 音 乐 变 为 可 感 的 形 象
《看戏》(叶君健) 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明湖居听书》(刘鹗)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做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体会文章巧妙的艺术手法:
结构之完整精巧艺术典型之不朽古典美五彩纷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哀愁与欢乐;而白居易能于演奏前已感到弦声饱含感情,于演奏的过程中听出琵琶女的无限心事,于演奏终结时更听到了于无声处表露的哀愁。
《琵琶行》中的艺术典型
典型形象: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典型乐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典型境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典型氛围: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典型感情: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 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美学价值,现实意义)
中国名曲欣赏:琵琶曲《春江花月夜》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获奖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部分知人论世,作者简介,创作背景,文学常识,第二部分诵读感知,诵读诗歌,第三部分文本研读,诗人与琵琶女比较,一共描绘了三次弹奏,第四部分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8.3* 琵琶行并序课堂教学课件ppt,共11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完整版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山流水,琵琶行,白居易,琵琶女出场,琵琶女演奏,音乐描写,余音绕梁,琵琶女,满座皆泣,谁解青衫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