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2021-2022下学期开学初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2021-2022下学期开学初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2021-2022下学期开学初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2021-2022下学期开学初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2021-2022下学期开学初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2021-2022下学期开学初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6L气体转移电子数为4NA,2~10, 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
    开学初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题时间:75分钟 满分:10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 16 Mg 24 Si 28 K 39 Cr 52 Fe 56
    Ⅰ卷 45分
    选择题:每小题一个选项,每题3分,共45分
    1. 下列有关化学及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在山洋,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过程包括了溶解、蒸发、结晶等操作
    B.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中,淘金原理与化学上的萃取一致
    C. 门捷列夫将元素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D. 《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文中涉及过滤和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方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所在山洋,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为固体溶解后,蒸发、结晶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故A正确;
    B.沙里淘金是利用黄金和沙子的密度的不同,用水洗的方法将沙子和黄金分离,不是萃取,故B错误;
    C.门捷列夫按照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不同的核素的质量数不同,故C错误;
    D.由“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翻茶、品茶…”可知,茶需要溶解后饮用,涉及的操作方法为溶解,与过滤、蒸馏、分液无关,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2. 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 对硝基苯酚的结构简式:
    B. 水分子的充填模型:
    C. CO2的结构式:O=C=O
    D. 异戊二烯的键线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对硝基苯酚中N原子与苯环的C原子形成N-C共价键,故其结构简式为,A错误;
    B.H2O中三个原子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子呈V形,由于原子半径:O>H,所以H2O的填充模型可表示为,B正确;
    C.CO2分子中C原子与2个O原子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使分子中各个原子都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其结构式为:O=C=O,C正确;
    D.异戊二烯是2-甲基-1,3-丁二烯的俗称,根据键线式表示原则:顶点和拐点表示C原子,C原子之间的共价键用短线表示,省去H原子,则其键线式表示为,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3. 新材料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技术”中国制造”和“中国力量”。下列成果所涉及的材料为金属材料的是
    A.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太阳翼的材料——石墨纤维复合聚酰胺薄膜
    B. “长征五B”运载火箭中使用了耐热性、导热性好材料——氮化铝陶瓷
    C. “领雁”AG50飞机主体结构的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D. .“奋斗者”号深潜器载人舱的外壳——钛合金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石墨纤维是碳元素组成一种单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聚酰胺薄膜为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故A不选;
    B.氮化铝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不选;
    C.玻璃纤维是由熔融状态下的玻璃快速抽拉而成细丝,不属于金属材料,故C不选;
    D.钛合金是合金材料,属于金属材料,故D选。
    答案选D。
    4.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常温下,60gSiO2中含有Si—O极性键的数目为4NA
    B. 常温下,16.8g铁粉与足量浓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9NA
    C. 叠氮化铵(NH4N3)可发生爆炸反应:NH4N3=2N2↑+2H2↑,则每收集标准状况下89.6L气体转移电子数为4NA
    D. 1L0.1mol/L的Na2CO3溶液中H2CO3、HCO、CO的粒子总数为0.1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1molSiO2中含有4molSi—O极性共价键,60gSiO2物质的量为1mol,故常温下,60gSiO2中含有Si—O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4NA,故A正确;
    B.常温下,浓硝酸能使铁钝化,不能继续发生反应,故B错误;
    C.叠氮化铵(NH4N3)中的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生成氢气后化合价变为0价,故生成2molH2时电子转移为4mol,则每收集标准状况下89.6L气体,爆炸时转移电子数为4NA,故C正确;
    D.根据物料守恒知,1L0.1mol/L的Na2CO3溶液中H2CO3、、的粒子总数为0.1NA,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5. 下列操作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
    B.灼烧海带
    C.制取并收集NH3
    D.用滴定法测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稀硝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硝酸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氧气,再将铜丝伸入,即可验证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一氧化氨,A项正确;
    B.灼烧海带用坩埚,不能用烧杯,B项错误;
    C.氨气应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小试管中的导管应伸到试管底部,C项错误;
    D.盐酸与稀氨水生成氯化铵和水,氯化铵溶液显酸性,滴定冬点为酸性,而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pH值为3.1~4.4,故使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更加准确,D项错误;
    答案选A。
    6.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生产熔喷布口罩的原料聚丙烯是纯净物,在“新冠战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明矾溶于水可水解生成Al(OH)3胶体,因此可用明矾对自来水进行杀菌消毒
    ③分解、电解、潮解、裂解都是化学变化
    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⑤淀粉、蛋白质、纤维素、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氨水、王水、双氧水都是混合物
    ⑥元素处在最高价态时只有强氧化性,最低价态时只有强还原性
    ⑦C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NH3均是电解质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①不同的聚丙烯分子的聚合度可能不同,所以聚丙烯属于混合物,①不正确;
    ②明矾溶于水可水解生成Al(OH)3胶体,Al(OH)3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明矾用作净水剂,不能进行杀菌消毒;②不正确;
    ③分解是一种物质转变成两种及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电解是电解质在通电条件下导电并发生分解的化学变化的过程;潮解是吸水性强的物质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其表面形成溶液的过程,一般可认为是物理变化;裂解是重油在有催化剂存在,高温下发生深度裂化,生成气态烃混合物的化学反应,是利用石油制取化工原料的过程;③不正确;
    ④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④正确;
    ⑤纤维素,淀粉,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 油脂一般是甘油三酯,甘油二酯等一类的小分子物质;氨水、王水是混合物,双氧水是纯净物,⑤不正确;
    ⑥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不一定有强氧化性;同理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不一定具有强还原性;如稀硫酸中S为最高价,不具有强氧化性,F-中为最低价,不具有强还原性,⑥不正确;
    ⑦C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不是本身电离,CO2、NH3均是非电解质,⑦不正确;
    综上所述可知:说法正确的只有④,故合理选项是A。
    7. 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用铜作电极电解KCl溶液:2Cl-+2H2OH2↑+Cl2↑+2OH-
    B. 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Ag+NO+4H+ =Ag++NO↑+2H2O
    C. 少量Mg(OH)2溶于FeCl3溶液:3Mg(OH)2(s)+2Fe3+(aq)⇌2Fe(OH)3(s)+3Mg2+(aq)
    D. 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Ca2++2ClO-+2SO2+2H2O = CaSO4↓+SO+2Cl-+4H+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铜电极是活性电极,电解时铜失去电子,故A不正确;
    B.电荷不守恒,正确离子方程式为:3Ag+NO+4H+ =3Ag++NO↑+2H2O,故B不正确;
    C.少量Mg(OH)2溶于FeCl3溶液,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离子方程式为:3Mg(OH)2(s)+2Fe3+(aq)⇌2Fe(OH)3(s)+3Mg2+(aq),故C正确;
    D.将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二氧化硫被次氯酸根氧化为硫酸根,HClO被还原为氯离子,故离子方程式:SO2+3ClO-+Ca2++H2O=CaSO4↓+Cl-+2HClO,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对于离子方程式可根据电荷、电子、原子守恒进行简单判断正误,其次根据具体的反应判断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8. 某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1molA最多可以与2molBr2发生反应
    B. 一个A分子中最多有8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 1molA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以消耗3molNaOH
    D.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和取代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1molA中含有的1mol碳碳双键可以消耗1mol的Br2,还有2mol的酚羟基邻、对位氢,可以被溴原子取代,能和2molBr2发生反应,所以1molA最多可以与3mol Br2发生反应,故A错误;
    B.苯环、碳碳双键都为平面形结构,这8个碳原子可能共平面,另外酯基及烃基上最多可提供3个碳原子与苯环、碳碳双键共平面,即最多可提供11个碳原子共平面,故B错误;
    C.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官能团有酚羟基、酯基(该酯基为酚酯的酯基)和氯原子,1mol A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以消耗4mol NaOH,故C错误;
    D.分子中含有Cl原子,且与氯原子相边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则可发生取代、消去反应,酯基的水解及苯环上的溴代反应或硝化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 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镁与铵盐溶液的反应,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溶液种类
    1
    0.5
    0.1


    0.48
    0.48
    0.48
    0.48
    V(溶液)
    100
    100
    100
    100
    实验现象
    有气体产生,并产生白色沉淀
    有气体产生,并产生白色沉淀
    有气体产生,并产生白色沉淀
    几乎看不到现象
    6h时
    433
    255
    347
    12
    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 实验②中发生的反应为
    B. 由实验①、③可得,溶液中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C. 由实验①、②可得,溶液中阴离子的种类对产生的速率有影响
    D. 由实验①~④可得,溶液的越小,产生的速率越快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A错误;
    B.实验①、③,Cl-浓度不同,无法得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的结论,B错误;
    C.实验①、②,溶液中浓度相同,故阴离子种类对产生的速率有影响,C正确;
    D.实验②0.5溶液pHb>d>c
    C. a溶液中存在:c(Na+)+c(H+)=c()+2c()+c(OH−)
    D. VmL生活用品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0.106c(V2−V1)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根据,推出,温度不变,Ka2不变,但随着盐酸的加入,c(H+)逐渐增大,则逐渐减小,A项错误;
    B.未加盐酸前,溶液中溶质主要为Na2CO3,对水的电离起促进作用,随着盐酸的加入,溶质逐步转化为NaHCO3、H2CO3,水的电离程度应逐步减小,故水的电离程度:a>b>c>d,B项错误;
    C.即使不考虑生活用品中其他杂质,a点溶液对应的电荷守恒也应为c(Na+)+c(H+)=c()+2c()+c(Cl−)+c(OH−),C项错误;
    D.V1→V2表示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CO3,根据碳守恒,有n(Na2CO3)=n(NaHCO3)=c(V2−V1)×10−3 mol,即V mL生活用品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0.106c(V2−V1) g,D项正确;
    答案选D。
    Ⅱ卷 共55分
    16. 某种电镀污泥主要含有碲化亚铜()、三氧化二铬()以及少量的金(),可用于制取溶液、金属铜和粗碲等,以实现有害废料的资源化利用,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煅烧时,发生的反应为:
    (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该元素最高化合价___________。
    (2)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浸出液中除了含有(在电解过程中不反应)外,还含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电解沉积过程中析出单质铜的电极为___________极。
    (4)工业上用重铬酸钠()母液生产重铬酸钾()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通过冷却结晶能析出大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测定产品中含量的方法如下:称取试样配成溶液,取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和几滴指示剂,用标准液进行滴定。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三次实验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平均为,则所得产品中的纯度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第五周期VIA族 ②. +6
    (2)
    (3) ①. CuSO4 ②. 阴
    (4)低温条件下K2Cr2O7的溶解度在整个体系中最小,且K2Cr2O7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减小
    (5) ①. ②. 49.0%
    【解析】
    【分析】某种电镀污泥中主要含有碲化亚铜(Cu2Te)、三氧化二铬(Cr2O3) 以及少量的金(Au),工业上以电镀污泥为原料,用于制取Na2Cr2O7溶液、金属铜、粗碲等。根据工艺流程图,煅烧时Cu2Te与氧气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u2Te+2O22CuO+TeO2,Cr2O3与纯碱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a2CrO4,Na2CrO4酸化后生成Na2Cr2O7溶液;碲化亚铜转化为CuO和TeO2;沉渣中主要含有CuO、TeO2以及少量的金(Au),用稀硫酸溶解后,金不溶,CuO转化为CuSO4,TeO2转化为TeOSO4;电解后铜离子放电生成铜; TeOSO4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粗碲。
    【小问1详解】
    Te在元素周期表中与氧元素同主族,且核外有5个电子层,所以位置为第五周期ⅥA族;其最外电子层有6个电子,所以其最高化合价为+6;答案为:第五周期ⅥA族;+6;
    【小问2详解】
    煅烧时,Cr2O3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Na2CrO4,化学方程式为。答案为:;
    【小问3详解】
    沉渣中加入稀硫酸,CuO转化为CuSO4,TiO2转化为TeOSO4,所以还含有CuSO4。电解沉积过程中,Cu2+在电解池的阴极得到电子被还原为Cu,析出单质铜的电极为阴极。答案为:CuSO4;阴;
    【小问4详解】
    冷却结晶,能析出大量K2Cr2O7,说明在低温条件下K2Cr2O7的溶解度在整个体系中最小,且K2Cr2O7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减小,因此通过冷却结晶能析出大量K2Cr2O7,答案为:在低温条件下K2Cr2O7的溶解度在整个体系中最小,且K2Cr2O7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显著减小;
    【小问5详解】
    滴定过程中,Fe2+ 被氧化为Fe3+,转化为Cr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由离子方程式,可建立如下关系式:~6Fe2+,取出的25.00mL溶液中所含的n(Fe2+)=0.1000mol/L×0.025L=0.0025mol,则所得产品中K2Cr2O7的纯度为答案为:;49.0%。
    17. 是很好的氯化剂,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制备高纯。已知:
    ①,合适反应温度为;副反应:。
    ②常压下,沸点,熔点;沸点2.0℃,熔点。
    ③,在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请回答:

    (1)①装置A的作用是去除原料气中的少量水分,可用的试剂是_______。
    ②将上图中装置组装完整,虚框D中应选用_______。

    (2)有关反应柱B,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A.将HgO粉末热处理除水分、增加表面积后填入反应柱
    B.调控进入反应柱的混合气中和的比例
    C.调控混合气从下口进入反应柱的流速
    D.将加热带缠绕于反应柱并加热
    (3)装置C,冷却液的温度通常控制在。反应停止后,温度保持不变,为减少产品中的含量,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4)将纯化后的产品气化,通入水中得到高纯度的浓溶液,于阴凉暗处贮存。当需要时,可将浓溶液用萃取分液,经气化重新得到。
    针对萃取分液,从下列选项选择合适操作(操作不能重复使用)并排序:c→_______→_______→e→d→f→_______。
    a.检查旋塞、玻璃塞处是否漏水
    b.将溶液和转入分液漏斗
    c.涂凡士林
    d.旋开旋塞放气
    e.倒转分液漏斗,小心振摇
    f.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上静置
    g.打开旋塞,向锥形瓶放出下层液体
    h.打开旋塞,待下层液体完全流出后,关闭旋塞,将上层液体倒入锥形瓶
    (5)产品分析:取一定量浓溶液的稀释液,加入适量、过量溶液及一定量的稀,充分反应。用标准溶液滴定(滴定Ⅰ);再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滴定Ⅱ)。已知产生的反应(不考虑与水反应):



    实验数据如下表:
    加入量

    滴定Ⅰ测出量

    滴定Ⅱ测出量

    ①用标准溶液滴定时,无需另加指示剂。判断滴定Ⅰ到达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②高纯度浓溶液中要求(和均以计)。结合数据分析所制备的浓溶液是否符合要求_______。
    【答案】 ①. 浓 ②. a ③. ABC ④. 抽气(或通干燥氮气) ⑤. a ⑥. b ⑦. g ⑧. CCl4中由紫红色突变到无色,且30s不恢复 ⑨. 溶液中Cl2O和Cl2分别为1.000×10-3mol、5×10-6mol,=200>99,符合要求
    【解析】
    【分析】
    【详解】(1)①装置A的作用是去除原料气(Cl2、N2)中的少量水分,可用的试剂是浓。
    ②Cl2和Cl2O都不能直接排放于空气中,因此需要进行尾气处理,Cl2、Cl2O能与NaOH溶液反应,同时需要防止NaOH溶液中水蒸气进入C装置中,因此需要在C和尾气处理装置之间连接吸收水蒸气的装置,所以虚框D中应选用a装置。
    (2)装置B为HgO与Cl2反应制备Cl2O的装置,
    A.因Cl2O能与H2O发生反应,因此需要将HgO粉末热处理除水分,该反应为固体与气体接触类反应,因此增加表面积能够加快反应速率,故A选;
    B.N2的作用是稀释Cl2,在气流速率一定的条件下,氯气所占的比例越小,其转化率越高,同时Cl2不足时会发生副反应,因此需要调控进入反应柱的混合气中Cl2和N2的比例,故B选;
    C.为了让气体与固体充分接触,混合气体应从下口进入反应柱,同时需要控制气体的流速,防止副反应发生,故C选;
    D.HgO与Cl2反应制备Cl2O的合适反应温度为18℃~25℃,因此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若对反应柱加热会发生副反应,故D不选;
    综上所述,答案为ABC。
    (3)由题可知,Cl2沸点小于Cl2O,在Cl2未发生冷凝时抽气或通入氮气可以有效的去除产物中的Cl2,故答案为:抽气(或通干燥氮气)。
    (4)萃取分液的操作顺序为:检漏→加入萃取剂和溶液→振荡摇匀→放气→静置分层→放液,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因CCl4密度大于水,因此萃取后溶有Cl2O的CCl4位于下层,因此操作顺序为:涂凡土林→检查旋塞、玻璃塞处是否漏水→将溶液和CCl4转入分液漏斗→倒转分液漏斗,小心振摇→旋开旋塞放气→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上静置→打开旋塞,向锥形瓶放出下层液体,故答案为:abg。
    (5)①溶有I2的CCl4溶液呈紫红色,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I2过程中,当I2恰好反应完全时,溶液呈无色,因此滴定I2到达终点的实验现象是CCl4中由紫红色突变到无色,且30s不恢复。
    ②由、、(HClO为Cl2O与H2O反应的产物)可得关系式:Cl2O~2H+~2I2,由实验数据可知Cl2O和HClO共消耗n(H+)=2×(2.505×10-3mol-1.505×10-3mol)=2×10-3mol,生成I2的物质的量为2×10-3mol,则高纯度Cl2O浓溶液中n(Cl2O)=1×10-3mol,加入过量KI溶液共生成I2的物质的量为2.005×10-3mol,因此Cl2与I-反应生成I2的物质的量为2.005×10-3mol-2×10-3mol=5×10-6mol,由此可知高纯度Cl2O浓溶液中n(Cl2)=5×10-6mol,所以高纯度Cl2O浓溶液中==200>99,则所制备的高纯度Cl2O浓溶液符合要求,故答案为:溶液中Cl2O和Cl2分别为1×10-3mol、5×10-6mol,=200>99,符合要求。
    18. 空气污染治理是综合工程,其中氮氧化合物的治理是环保的一项重要工作,合理应用和处理氮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已知: 。某科研小组尝试利用固体表面催化工艺进行NO的分解。若用、、和分别表示N2、NO、O2和固体催化剂,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分解NO的过程如图所示。从吸附到解吸的过程中,能量状态最低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为减少汽车尾气中NOx的排放,常采用CmHn(烃)催化还原NOx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如:① ;
    ②;
    ③ 。
    则△H3=___________。
    (3)含氮化合物有很多种,其中亚硝酰氯(ClNO)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一种试剂。
    已知: △H”“

    相关试卷

    2024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含答案,共11页。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3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3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共23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