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13 司马相如(选自《史记》,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专题宝鉴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3 司马相如(选自《史记》,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专题宝鉴,共4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①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着犊鼻裈②,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删改)【注】①缪(miù):假装。②裈(kūn):裤子。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B.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C.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D.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答案】C【解析】“所不足者非财也”是判断句,“所不足者”前断开,所以排除BD项。“独奈何相辱如此”意思是为什么偏偏让他们受这样的委屈!其间不能断开,排除AD项。原文标点符号: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译文:一些兄弟和长辈交相劝说卓王孙,说:“你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家中所缺少的不是钱财。如今,文君已经成了司马长卿的妻子,长卿本来也已厌倦了离家奔波的生涯,虽然贫穷,但他确实是个人才,完全可以依靠。况且他又是县令的贵客,为什么偏偏让他们受这样的委屈!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犬子,指司马相如的小名。随着司马相如的成名,“犬子”也不断为人所知。自此而后,因为司马相如的巨大历史以及文化影响,人们谦称自家儿郎。B.以赀为郎,作为汉代的一种选官方式,或因家有相当的资财而得官,或因纳赀得官,即向朝廷缴纳一定的资财而得官。C.辞赋,是古代一种文体,起源于春秋时代。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D.僮,一般是指封建时代在有钱人家侍候主人子弟读书兼做杂事的受奴役的未成年人。如《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答案】C【解析】“起源于春秋时代”错误,应该是起源于战国时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相如凭借资财担任郎官一职,早期侍奉不喜欢辞赋的景帝,后来到了梁国并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多年。B.王吉当时担任临邛县令,交好并帮助司马相如摆脱困境。他坚持拜访司马相如,提升了司马相如在富人心中的地位。C.卓王孙为临邛县富人,与程郑置办酒席款待王吉和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受邀参加宴会,他的风采倾倒满座宾客。D.卓文君寡居父亲家,席间偷窥并喜欢上司马相如,与其私奔成都。后来卓文君因当垆卖酒感动父亲而得到资助。【答案】D【解析】“因当垆卖酒感动父亲而得到资助”错误。卓王孙以女儿女婿卖酒为耻,他资助女儿主要因为昆弟诸公的劝说和维护自己的面子,是不得已而为之。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4分)【答案】适逢梁孝王去世,相如返回成都,然而家境贫寒,没有用来维持自己生活的职业。【解析】会:适逢。卒:去世。无以:没有用来……办法(职业)。 (2)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4分)【答案】卓文君在夜晚逃出家门,私奔相如,相如于是便同文君急忙赶回成都。【解析】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亡:出逃。乃:于是。与:介词,同,其后省略宾语“之”,代指卓文君。 5.爱情也需要计谋,请简要阐述司马相如是如何得到自己的爱情的?(3分)【答案】①佯装与县令相互敬重,而用琴声暗自诱发文君的爱慕之情。②派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以此向文君转达倾慕之情。【解析】回答本题重点在于“计谋”二字。本文能够体现司马相如爱情计谋的有两处。原文: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译文:相如佯装与县令相互敬重,而用琴声暗自诱发她的爱慕之情。原文: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译文:宴会完毕,相如就派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以此向她转达倾慕之情。【参考译文】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所以他父母给他取名犬子。司马相如完成学业后,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最初,他凭借家中富有的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正赶上汉景帝不喜欢辞赋,这时粱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跟他来的善于游说的人,有齐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人庄忌先生等。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旅居粱国。粱孝王让相如这些读书人一同居住,相如才有机会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逢粱孝王去世,相如返回成都,然而家境贫寒,没有可以用来维持自己生活的职业。相如一向同临邛县令王吉相处得很好,王吉说:“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就来我这里看看吧。”于是,相如前往临邛,住在城内的一座亭子里。临邛县令佯装恭敬,天天都来拜访相如。最初,相如还是以礼相见。后来,他就谎称有病,让随从去拒绝王吉的拜访。然而,王吉却更加谨慎恭敬。临邛县里富人多,如卓王孙家就有家奴八百人,程郑家也有数百人。二人相互商量说:“县令有贵客,我们备办酒席,请请他。”一并把县令也请来。当县令到了卓家后,卓家的客人已经上百了。到了中午,去请司马长卿,长卿却推辞有病,不肯前来。临邛令见相如没来,不敢进食,还亲自前去迎接相如。相如不得已,勉强来到卓家,满座的客人无不惊羡他的风采。酒兴正浓时,临邛县令走上前去,把琴放到相如面前,说:“我听说长卿特别喜欢弹琴,希望聆听一曲,以助欢乐。”相如辞谢一番,便弹奏了一两支曲子。这时,卓王孙有个女儿叫文君,刚守寡不久,很喜欢音乐,所以相如佯装与县令相互敬重,而用琴声暗自诱发她的爱慕之情。相如来临邛时,车马跟随其后,仪表堂堂,文静典雅,甚为大方。待到卓王孙家喝酒、弹奏琴曲时,卓文君从门缝里偷偷看他,心中高兴,特别喜欢他,又怕配不上他。宴会完毕,相如就派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以此向她转达倾慕之情。于是,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门,私奔相如,相如便同文君急忙赶回成都。进家所见,空无一物,只有四面墙壁立在那里。卓王孙得知女儿私奔之事,大怒道:“女儿极不成材,我不忍心伤害她,但也不分给她一文钱。”有的人劝说卓王孙,但他始终不肯听。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文君感到不快乐,说:“长卿,只要你同我一起去临邛,向兄弟们借贷也完全可以维持生活,何至于让自己困苦到这个样子!”相如就同文君来到临邛,把自己的车马全部卖掉,买下一家酒店,做卖酒生意。并且让文君站在垆前卖酒,而自己穿起犊鼻裤,与雇工们一起操作忙活,在闹市中洗涤酒器。卓王孙听到这件事后,感到很耻辱,因此闭门不出。一些兄弟和长辈交相劝说卓王孙,说:“你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家中所缺少的不是钱财。如今,文君已经成了司马长卿的妻子,长卿本来也已厌倦了离家奔波的生涯,虽然贫穷,但他确实是个人才,完全可以依靠。况且他又是县令的贵客,为什么偏偏让他们受这样的委屈!”卓王孙不得已,只好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文君就同相如回到成都,买了田地房屋,成为富有的人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4 吕不韦(选自《史记》,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专题宝鉴,共4页。
这是一份专题18 晁错(选自《史记》,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专题宝鉴,共4页。
这是一份专题14 李广(选自《史记》,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专题宝鉴,共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