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之比较鉴赏强化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 课件 0 次下载
-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之巩固强化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 课件 0 次下载
- 专题05 诗歌鉴赏之评价观点题【巩固练+讲评】-2022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 课件 1 次下载
- 专题06 鉴赏诗歌之选择题命题思维解密-2022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 课件 0 次下载
- 专题05 诗歌鉴赏之评价观点题【基础题+讲评】-2022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 课件 1 次下载
专题04 做四道经典题,掌握诗歌鉴赏艺术手法的基本思维-2022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
展开专题04 做四道经典题,掌握诗歌鉴赏艺术手法的基本思维
【解题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的艺术手法非常多,但鉴赏时候是可以按照以下思维顺序进行思考,往往作答比较全面。
思维顺序如下:
一、看结合
鉴赏训练中,特别是写景的律诗,因为是上下联一起鉴赏,要注意“结合”这个思维点。
1、看动静结合
2、看观察角度(远近俯仰)结合
3、看感官(视听味触嗅)结合
4、看虚实(现实与想象,现实与历史,现实与回忆)结合
二、看变化
1、 看镜头的伸缩变化
2、看虚实的变化
三、看修辞
高考最常见的修辞有:
1、比喻 2、拟人 3、夸张 4、设问 5、双关 6、借代
7、借喻 8、拟物 9、反问 10、排比 11、反复
四、看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四大类:
1、叙述
2、描写(写人、写景)
3、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景与情关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以景结情 物与情关系:托物言志 史与情:借古讽今 事与情:用典 】)
5、议论
五、看表现手法
常见表现手法如下:
1、对比
2、衬托(正衬、反衬)
3、烘托
4、渲染
5、映衬
6、列锦
7、想象
8、联想
9、象征
【思维演示】
【例题1】
平山堂①
王安石
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
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
墟落耕桑公恺悌,杯觞谈笑客风流。
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年有此不?
【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冈上,为欧阳修做扬州知州时所建。②恺悌:和乐平易。
1.诗人如何表现平山堂的“壮观”?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6分)
【思维解析】审题要抓住“如何表现”和“壮观”这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侧重于考察手法,一个是对象。“壮观”明显是和景物形象有关联的,所以此题应该着重于对平山堂景物描写技巧的赏析。
因为是律诗,思维的第一步考虑“结合”,在首联和颔联中会发现观察角度存在不同,有远景和近景。思维的第二步,考虑“变化”,发现颔联中有“出”、“浮”两个动词,将不动之景写动了。思维第三步,考虑表现手法,发现颔联有多种颜色,映衬比较适合解析。
【答案】
①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站在高堂上,太阳从淮水远方陡峭的小山处对着近处的朱漆栏杆,冉冉升起,视线由远及近;远方江上山峰处的云烟与近处平山堂上的碧瓦一起升腾浮动,远近结合。这两幅画面共同写出了平山堂的视野开阔,从而体现壮观。
②化静为动,通过“出”和“浮”,赋予朱栏和碧瓦动态之美,太阳升起,仿佛使朱栏移动,云起升腾,似乎使碧瓦浮动,写出平山堂奇幻的景观,从而体现壮观。
③映衬,通过朱栏、白云、碧瓦等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描绘平山堂绚丽多彩的景象,从而体现壮观。
【例题2】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2.本是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思维解析】律诗,首先考虑结合,然后从修辞和表现手法两处依次排查。
【答案】
①视听结合,鸟欢乐鸣叫是听觉,溪水不动、鱼缓缓游动是视觉,两者结合,描绘太白岭幽美的画面。
②拟人,鸟鸣有乐,游鱼行迟,将鸟和鱼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鸟和鱼的欢快和安逸。
③双关,鸟鸣的“乐”和游鱼的“迟”,既是鸟的欢快,鱼的安逸,也是作者的愉悦和闲适。
④衬托(正衬反衬相结合),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正衬太白岭的清幽。作者用这些手法,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对太白岭美景的喜悦之情。
【例题3】
点绛唇
赵鼎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余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3.最后两句有何妙处?
【思维解析】注意,此题问的是妙处,最后两句不是律诗,先不考虑“结合”,但发现这两句明显是以写景为主,考虑和写景有关的,在“景和情的关系”范畴内思考,根据内容属于“纯景”,应是融情于景,加上位置处于词的结尾,属于“以景结情”。另外,思维往后延伸,发现确实没有什么特征,但有形容词“紧”显得更为突出,考虑此词的丰富含义,在修辞中考虑“双关”用法。
【答案】
1、融情于景,日暮时分杏花被东风吹落,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清的画面,作者巧妙地将孤独忧戚之情融入其中。
2、以景结情,作者以傍晚杏花飘零,东风萧瑟的情景,替代春色将逝的遗憾和内心的凄苦,来为诗歌作结,从而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3、用词双关,“紧”既写出东风的强劲有力,春色消退之快,又写出内心的紧迫感和对春天的不舍(依恋)。
【例题4】
南乡子 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①
苏 轼
东武望余杭②,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③,堕泪羊公却姓杨④。
注:①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为密州知府,杨为之饯别于西湖上,唱和此词。
4. 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思维解析】本题问的是“哪些手法抒发”,应该从抒情角度思考,属于表达技巧这一块的思维。下阕前两句可以根据语意,判定出直抒胸臆。下阕三四句是写景,而且是哀景,应该是以哀景写哀情,属于衬托。最后一句写羊公堕泪碑的故事来抒情,这就是典型的“用典”。
【答案】
①直抒胸臆,“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诗人直接抒写不用像世俗的样子用酒来诉说离情别绪,痛快的饮宴从来都另有缘由,来表现彼此的友情深厚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②衬托,“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这两句描绘了离别的夜晚灯火已残,天气寂静寒冷的凄清之景,衬托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
③用典,把杨元素比作深受百姓爱戴的羊祜,表达了对友人人品的钦佩。
专题05 诗歌鉴赏之评价观点题【基础题+讲评】-2022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 这是一份专题05 诗歌鉴赏之评价观点题【基础题+讲评】-2022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文件包含专题05诗歌鉴赏之评价观点题讲评1ppt、专题05诗歌鉴赏之评价观点题练习1doc、专题05诗歌鉴赏之评价观点题答案1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5 诗歌鉴赏之评价观点题【巩固练+讲评】-2022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 这是一份专题05 诗歌鉴赏之评价观点题【巩固练+讲评】-2022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文件包含专题05诗歌鉴赏之评价观点题讲评2ppt、专题05诗歌鉴赏之评价观点题练习2doc、专题05诗歌鉴赏之评价观点题答案2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之巩固强化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 这是一份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之巩固强化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技巧+题材”分类讲评及综合训练,文件包含专题04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之巩固强化训练讲评版ppt、专题04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之巩固强化训练原卷版doc、专题04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之巩固强化训练答案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