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二)
展开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二)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诗是最早绽露的文学萌芽。诗和音乐像一对孪生的姐妹,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它特有的声情韵律感染着万千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风”“雅”“颂”便是根据音乐特点所做的分类。从《诗经》到《楚辞》,以至律、绝、词、散曲,它们都清晰地展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对音乐美的努力追求。白居易《与元九书》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袁枚《随园诗话》说“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明代诗论家谢榛的《四溟诗话》主张“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诵之( ), 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诗歌与音乐都是以抒情见长,都十分讲究节奏、韵律、音调,两者( ), 互为一体。尤其是诗歌中对音乐的( ) 描写,更保证了音乐与诗歌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因此,“音乐入诗”便成了文人常谈的话题。
(改编于时爱华《我国历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和意义》)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行云流水 融会贯通 精妙 B.风流云散 水乳交融 精细
C.风流云散 融会贯通 精细 D.行云流水 水乳交融 精妙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使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继承、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B.诗歌传唱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发展、继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C.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发展、继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D.诗歌传唱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使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继承、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或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荆轲刺秦王》中的“变徵之声”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激扬。
B.《诗经》又名《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即指“风”“雅”“颂”“赋”“比”“兴”。
C.古代文人常用“号”命名作品集。比如袁枚,号随园,作品集故曰《随园诗话》。以此相同方式命名的作品集还有很多,比如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归有光的《震川文集》等。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其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
二、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数字经济虽未发端于中国,却在中国充分发展,囚为中国有系统融会的哲学理念。两千五百年前,西方的毕达哥拉斯以分解的思维,从“万物皆数”开始揭示自然规律;而东方的孔子以系统的思维,从人的“德行”开始,力图发现人类社会的规律。数字经济的核心,不是“数字技术+传统产业”,也不是“数字技术+政府职能”,更不是“数字技术+社会生活”的简单叠加,而是“形和神”的有机结合,契合《另传》提出的“一阴一阳谓之道”、宋明理学家提出的“分一为二,合二为二”的观点。
数字经济发端于知识经济,发展于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成形为数字经济。二战后科技进步、全球知识生产使社会经济焕然一新。知识经济作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两翼。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的发展,知识的传播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信息科技强化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普及促进知识积累,推动人类向数字时代过渡,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表现形式。
(摘编自王锐《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因及路径》)
材料二:
目前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关键期。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推动我国从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向绿色、低碳、节能、高效的发展模式转变,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此外,数字经济创造新的消费需求,盘活存量,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同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数字经济是创新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数字经济集中体现了创新的内在要求。它是新技术革命的产物,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资源配置方式和发展理念。十八大以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催生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数字经济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实体经济,使之成为创新经济的驱动力和实现工具。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增强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数字经济发展改变工业经济所遵循的生产性规模效应,成了供应方和需求方的规模经济效应。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孕育了若干数字化巨头,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独角兽企业诞生在中国,而且已经形成不断扩张的数字化生态系统。
中国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巨大的用户市场,分别构成宏观经济方程中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以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石。随着数字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数据日益成为重要战略资源和新生产要素。数据要素涉及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等多个环节,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助燃剂”,对价值创造和生产力发展有广泛影响。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移。产业互联网以企业为主要用户,以提升效率和优化配置为核心主题,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摘编自《推动上“云”用“数”建设产业互联网》)
材料三:
第三届进博会相比于前两届而言,最大亮点莫过于深挖数字经济潜力,与数字经济结合更为紧密。这从侧面反映出,在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下,中国的消费潜力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而做好数字经济这门功课,将有力促进经济复苏回暖。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不难看出,现如今数字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现有全球治理秩序中,西方国家无论在规则制定上,还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依旧处于优势地位,我国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总体还处在较低位置,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较弱。这些年,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全球经济遭受重大冲击,加之今年疫情影响,中国成为事实上的“增长发动机”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坚定支持者。而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积极推进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让世界发展搭乘上中国高水平的数字经济快车。
(摘编自黄日涵《数字经济是又一辆可供搭乘的中国快车》)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经济起源于中国、并在中国得到充分发展,数字经济的核心是“形和神”的有机结合,契合《易传》、宋明理学家提出的相关观念。
B.数字经济经历了漫长发展时期,发端于知识经济,得力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是数字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表现形式。
C.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推动我国发展模式的转变,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彻底改造传统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D.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孕育了若干数字化巨头,诞生了占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独角兽企业,己形成稳固、定刑的数字化生态系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为两翼,是二战以后科技进步、全球知识生产的重大成果之一。
B.数字经济是创新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将数字经济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实体经济,有利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C.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三成以上,在中国经济中作用巨大,深挖数字经济潜力,能促进经济复苏回暖。
D.在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形势下,我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目的是扭转中国在全球治理秩序的劣势地位,增强话语权。
6.在当前形势下,关于如何大力发展我国的数字经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积极布局新基建,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
B.数字经济创造新的消费需求,盘活存量,助力传统产业改造。
C.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为数字经济“助燃”。
D.加速发展产业互联网,助力数字经济进入高级阶段。
三、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论梁元帝读书
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有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帝哉?”此非知读书者之言也。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搜索骈丽,攒集影迹①,以夸博记者,非破万卷而不能。于其时也,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披,疲役于此,义不能搌,机不能乘,则与六博投琼②、耽酒渔色也,又何以异哉?夫人心一有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且为大惑之资也,况百家小道,取青妃白③之区区者乎?
或曰:“读先圣先儒之书,非雕虫之比,固不失为君子也。”夫先圣先儒之书岂佛徒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夫读书将以何为战?拼其大义,以立修已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乃善读者有得于心而正之以书者鲜矣。而如太子弘之读《春秋》而不忍卒读者鲜矣,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志定而学乃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惠,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元帝所为,至死而不悟者也,恶得不归咎于万卷之涉猎乎?儒者之徒,而效其卑陋,可勿警哉?”
(节选自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①影述:这里指史实、典故或金石文献。②六博投琼:古赌博游戏。③取青妃白:比喻卖弄文字技巧。
轮扁论读书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①则甘而不固②,疾则苦而不入③,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节选自《庄子·天道》)
(注)①徐:宽松。②甘而不固:滑动而不牢固,指轮孔太大车辐条松动。甘,滑。③苦而不入:滞涩而难进入。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晨览夕披 披:翔阅 B.耽酒渔色也 耽;错过
C.恶得不归咎于万卷之涉猎乎? 恶:怎么 D.轮扁斫轮于堂下 斫:砍削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释椎凿而上 余扃牖而居 B.帝之自取灭亡 及其所之既倦
C.志定而学乃益 见犯乃死 D.于其时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A.夫先圣先儒之书/岂佛徒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B.夫先圣先儒之书/岂佛徒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C.夫先圣先傜之书/岂佛徒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赵而斥之也/
D.夫先圣先偶之书/岂佛徒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10.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王夫之反对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3分)
①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 ②得于心而正之以书
③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 ④儒者之徒,而效其卑陋
⑤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 ⑥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
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①③④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篇文章都谈到了读书,前者是史论,层层深入,逻辑严密,思想性强;后者是寓言故事,看似平常,实则有趣味,有深意,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B.王夫之针对梁元帝一生沉迷书籍,危亡时尽行焚书,身死国灭却不知醒悟之事,进行了反思,表达了自己在读书方面的见解。
C.作者认为梁元帝不知道读书的目的,舍本逐末,片面追求形式,沉溺于书籍而置家事、国事于不顾,导致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
D.梁元帝把江陵的沦陷归咎于自己读书多的缘故,因此他将古今图书十四万卷焚烧,用实际行动以显示他痛改前非的决心和意志。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2小题,共117分。
四、(25分)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帝哉?”
(2)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13.以上两篇文章都谈到了读书的方法,分别持什么样的看法?请用自己的话表述。(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除夜大雪留濰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
[宋代]苏轼
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
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
葱朧①晓光开,旋转余花弄。
下马成野酌,佳哉谁与共。
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
鹅毛垂马骏②,自怪骑白凤。
三年东方旱,逃户连鼓栋。
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
春雪虽云晚,春麦犹可种。
敢怨行役劳,助尔歌饭瓮③。
[注]①葱嚨:亦作“葱呢”,明净美丽。②马骏:亦作“马鬃”,鬃,马脖子上的长毛。③歌饭瓮:山东人埋肉饭下而食之,谓之饭瓮。意思是普降霜雪,预兆丰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照应题目,交待了创作这首诗的时间与原因,元日就是春节。
B.“宿酒”“残梦”形象地刻画出诗人酒意未消、半梦半醒的状态。
C.“鹅毛垂马骏,自怪骑白凤”两句使用比喻和借代的修辞手法,描写雪片之大、落雪之厚。
D.苏轼在诗中形象概括了灾荒年境中百姓的现实生活,对苦难的人民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2)“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3)国学大师钱穆说:“东坡诗之长处,在有豪情,有逸趣。”请结合本诗具体诗句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3分)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1)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愿乞终养。
(5)在“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的班会上我们可以引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无数投身我们美丽祖国革命事业的先辈们的写照。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
蝼蚁
周海亮
婴儿就在他们的头顶上疯狂地嚎哭,他们却无能为力。
他们的头顶上还有士兵。荷枪实弹的士兵,抽着烟,看着婴儿,手指不离扳机。士兵知道附近肯定有人。这里的人们,绝不可能丢下一个婴儿。
士兵在两小时以前袭击了村子。村人们多被击毙,只有他们躲进地下室。地下室极其隐蔽,现在,那里藏着三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两个孩子。
女人中,她是婴儿的母亲。
本来是她的男人抱着婴儿。逃跑时,男人腿部中了一枪,肩膀又中了一枪。他跌倒,爬起,继续跑,用着一种怪异并且滑稽的姿势。他们躲进地下室的时候,男人已经冲进院子,然后,他的后背中了一枪,又一枪,又一枪。男人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却用了一种极舒服的姿势抱着他的婴儿。那时地下室的盖口尚未关上,他看着女人,冲她挤挤眼睛,然后目光转向别处。他不想让追赶他的士兵觉察到屋子里还有一个地下室。女人甚至认为,他也许是故意挨上子弹。
女人中,她是婴儿的母亲。
本来是她的男人抱着婴儿。女人试图冲出去,可是她被别人强行拖下去。盖口合拢的瞬间,士兵冲进院子。士兵在男人的脑袋上补了一枪,却留下婴儿。
他知道村子里还有人。
一天前,有村里人帮助游击队偷袭了他们的队伍。战斗中他失去两个兄弟——真正的兄弟——父亲将他们兄弟三人,一起送上了战场。
他在等待有人自投落网。他相信这件事终会发生,因为他有一个婴儿。
婴儿哭着,喊着,也许是饿了。婴儿有着黄色的头发,圆圆的鼻子,眼珠就像褐色的水晶球。士兵盯着婴儿,心中泛起波澜。然后,士兵对自己说,战争早一天结束,他就能早一天回到家乡。
杀光隐藏在暗处的村人,就会距战争结束更近一步。这是长官的想法,也是他的想法。
婴儿一直在哭,一直在哭。
两个女人将地下室里的女人紧紧箍住。女人想不顾一切地冲出去,抱起她的孩子,扯起她的衣衫,让孩子含住她的乳头,狠狠地吸,狠狠地吸……她想喊出来,可是声音卡在喉咙,将她噎出眼泪。她薅着自己的头发,浓密结实的头发,此时弱不禁风。
士兵就在他们的头顶。他们甚至可以听到士兵的呼吸。然后婴儿变得安静,女人感觉到婴儿的体温。
地下室里漆黑一片。不能说话,不能动,不能哭泣,不能点亮任何可以照明的东西。黑暗里的女人认为自己并不重要——是死是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身边还有两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两个孩子。
婴儿的嚎哭声再一次挤进地下室,每一声都像刀子,一下一下剜着女人的心。女人听到她的牙齿发出奇怪的声音,张开嘴,伸手去接,她的手心里,多出一颗带血的牙齿。
附近教堂的钟声响起,女人知道,他们躲进地下室里,已经整整一天。
有那么几个瞬间,女人真的想冲出去。冲出去,求士兵放过她的孩子,为此她可以付出一切——她的身体,她的生命,甚至,地下室里其他人的生命。后来她终于决定这样去做,却既动不了,也不能说话。他们将她绑起,用衣服堵住了嘴。
他们知道,女人随时可能疯狂。
女人感觉她的身体在抖。女人感觉每个人的身体都在抖。她恨他们,又不敢恨。她怕他们,又不敢怕。后来她想,就算她真的冲出去,又能做什么呢?她相信不管她怎么说,怎么做,士兵都会将她射杀,将他们射杀,然后,将她的孩子射杀。
婴儿再一次变得安静。士兵的脚步声有节奏地在头顶上响起。她听到士兵划一根火柴,点燃香烟。然后,一声重重的叹息。
女人静静地倚着墙壁,不动。她的手指将坚硬的墙壁犁开一条深深的沟渠,沟渠里,渗出鲜血。绑住女人的绳子早已松动,女人随时可以推开其他人,叫喊着冲出去。可是她没有。或许,她已经放弃。
嚎哭声再一次挤进来,却那么无力,那么微弱。教堂的钟声再一次传来,此时,他们躲在地下室里,已经整整两天。两天里,孩子没吃一点东西,没喝一点水,她躺在冰凉的地板上,任寒风将她的脸蛋冻伤,将她的四肢冻僵,任士兵的目光,一遍又一遍将她打量。
女人知道,她的孩子正在一点一点死去。
她再一次有了冲出去的冲动。却不是去救孩子,而是让自己死去——死去,便再不必理会孩子的死活,也不必理会别人的死活。
她相信,让她在孩子死去以前死去,她会好受很多。
可是她终没有动。她闭着眼睛,十指深深地嵌进墙壁。她感觉不到疼痛。
她是在孩子死去之前死去的。她因痛而死,因绝望而死。宽容的上帝给了她提前死去的机会。
剩下的人们,安静地等在地下室里,或者等待士兵离开,或者等待被士兵发现。等待活着,或者等待死亡。
士兵是在三天以后离开的。那个婴儿顽强地撑过三天,终因饥饿而死。
婴儿死去时,士兵落下一滴眼泪。
士兵希望战争结束,他用了他认为正确的方式。当战争结束,士兵就会回到家乡。家乡有他的妻子,还有他五个月大的女儿。女儿有着黄色的头发,圆圆的鼻子,眼珠就像褐色的水晶球。
(选自《小说月刊》2014年第9期)
16.下列对小说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前两节采用倒叙方式,从地下室内外紧张恐怖的情势入笔,然后再交代事情由来,从而造成强烈的悬念,强化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B.为了避免女人随时可能发疯,暴露藏身之处而引来杀戮,地下室里的其他人将女人绑起来,用衣服堵住她的嘴,显示出他们的冷漠麻木和自私自利。
C.女人为了孩子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甚至,地下室里其他人的生命”,这里的女人似乎不那么“高尚”,却更加符合一位深爱孩子的母亲的心理。
D.小说多处运用反复和排比手法来增强表现力,如“不能说话,不能动,不能哭泣,不能点亮任何可以照明的东西”,就突出了地下室的阴暗和压抑。
E.小说要塑造典型人物,本篇却反其道行之,作者有意识地使用男人、女人、婴儿、士兵这种类型化称谓而不出现名字,意在消除人物身上的个性色彩,凸显题目“蝼蚁”的隐喻意味。
17.文章描写了一个不谙人事的“婴儿”,试分析其作用。(4分)
18.在小说中,士兵这一人物身上体现出深刻的矛盾,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5分)
19.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20.小说以“蝼蚁”为题,有何深意?(5分)
六、(10分)
21.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等方面,所具有的最能吸引人的力量。我们在古代文化经典中就能看到很多具有人格魅力的形象。请从《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经典著作中任选一个人物,就其人格魅力来具体谈谈。要求100字左右。(6分)
22.在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____________,所以古代劳动人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为了记忆方便,____________:“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由于综合了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知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一年中的自然力特征,所以在普遍使用公元纪年的现代社会,____________。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吴孟超身高只有1米62,不太符合外科医生的条件。毕业考试,平时学得最认真的外科只考了65分,小儿科的成绩则是95分,按当时惯例,就应到儿科工作。然而,他抱定了一个念头:“我一定要做外科医生,而且还要做个最好的外科医生!”当年8月,上海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前身)公开招聘医生,他的自信和真诚打动了主考官,从此走上医学报国之路。
(2)如果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记住给我擦干净。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吴孟超
(3)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中国政府号召学生报名参军。1952年夏,西南农学院有八百多名学生报名参军。袁隆平入选了最后八人的空军“飞行员”名单。但很快,他又被部队退回了。因为,当时抗美援朝已近尾声,国家要开始大建设,袁隆平最终选择留校继续学习农业。
(4)我还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以“我的梦,中国梦”为主题,自选角度,自主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一),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一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一原卷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一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三):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三),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三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三原卷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三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三):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三),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三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三原卷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三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