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题二十九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含解析
展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梅 雨①
柳宗元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②。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③。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④。
注①梅雨:江南一带在梅子成熟时常阴雨连绵,这段时间就被称作梅雨季节。②楚、越:指江南的永州,诗人当时被贬谪于此。③北津:北去回乡的渡口。④这两句是对陆机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化用。
本诗的颔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 平 乐
晏 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下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村 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 夜
[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这两首诗的结尾句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试结合诗句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 济 渎①
文彦博
导沇②灵源祀典尊,湛然凝碧浸云根。
远朝沧海殊无碍,横贯黄河自不浑。
一派平流滋稼穑,四时精享荐蘩③。
未尝轻作波涛险,惟有沾濡及物恩。
注①1073年冬,文彦博奉旨前往济渎庙求雪,作此诗。济渎:济水。济渎庙:祭祀济渎神之所。②沇(yǎn):济水的别称。③蘩:两种可食用的水草,古代常用于祭祀,此处泛指祭品。
结合全诗,归纳济渎的品格。
二、仿真练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满 江 红
豫章滕王阁
吴 潜①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②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漂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①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②木末:树梢。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西风”三句颇有气势,写出了词人登临滕王高阁时的兴致。
B.“何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伫立之久,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
C.“乾坤虽大愁难着”,化实为虚,乾坤虽大却安放不下词人的愁情。
D.词人借凭栏所见之景,抒发了老当益壮、力图恢复祖国山河的壮志。
(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抒发了哪些情感?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离 亭 燕
张 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①冷光相射。蓼屿②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③。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②蓼屿:长有蓼草的小岛。③低亚:低垂。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从近景写起,词人以独有的眼光审视眼前风物,风景如画,别有一番萧瑟韵味。
B.下片第一、二句写船帆高挂、酒旗低垂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盛衰亡之事的感叹。
C.最后两句写词人倚在高楼栏杆上,看着冬日的太阳默默地西沉,更增加其惆怅之情。
D.词的上片描绘金陵一带的山水,下片通过对自身漂泊生活的描写,抒发了亡国之痛。
(2)“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这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7.(2020·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苦 笋
陆 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参考答案 本诗的颔联塑造了一个被贬谪于江南,深夜难眠,满怀忧愁的诗人形象。诗人被贬于永州,内心压抑,字面上说猿啼鸡鸣扰人清梦,实质是因为内心烦忧而辗转难眠。
解析 这首诗中的诗人形象,可从“愁深”“梦断”句感知,是一个“满怀忧愁的诗人形象”。结合注释②和注释③可以看出,诗人的忧愁与其被贬密切相关。由颔联中“楚猿夜”“越鸡晨”的细节可见诗人愁之深,以致彻夜难眠。
2.参考答案 下片描绘了一幅日暮登楼独望图。红日偏西,绿水流淌,独上西楼,孤影眺望,远山却遮住视线,不见相思之人的方向。天地开阔,人更显得孤单。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表现手法。象征了两情相对而遥相阻隔,惆怅难言。末两句以景结情,用“绿波”“东流”象征别离的惆怅和感情的悠长。以抒情之笔写景,点出相思之情,颇具情韵。
解析 解答此题,可先抓住“斜阳”“西楼”“遥山”“绿波”等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然后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女主人公西楼眺望,不见思念之人的方向。词人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营造出了孤寂冷清的意境氛围,将女主人公与情人之间难以相见的惆怅之情表达出来。
3.参考答案 这两首诗结尾句均写了月夜之景:白诗运用明月、荞麦花等意象描绘出了一幅乡村月夜景象,意境宁静恬淡;朱诗运用月、梧桐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清冷、疏朗的秋夜月色图,意境凄清孤寂。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意境,可结合诗句中的意象来分析。白诗写荞麦花、明月夜,是闲适宁静的。朱诗写梧桐、凉满、缺处,是清冷孤寂的。
4.参考答案 远赴大海、无惧阻碍的百折不挠之坚韧精神,横贯黄河、依旧清澈的扬清远浊之高洁品质,滋养稼穑、润泽千里的仁爱天下之博大情怀,不作险波、未尝泛滥的温文尔雅之柔性涵养。
解析 本题考查对景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远朝沧海殊无碍”的意思是济水远赴大海,一点儿也不畏惧阻碍。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济渎具有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横贯黄河自不浑”的意思是济水横贯浑浊的黄河却不受污染。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济渎自身清澈不受污染,至清远浊的精神。“一派平流滋稼穑,四时精享荐蘩”的意思是济水流经一带平原,滋养着千里庄稼,养育着千万人民;一年四季享用着人们虔心准备的祭品。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济渎滋养稼穑、润泽千里的博大情怀。“未尝轻作波涛险,惟有沾濡及物恩”的意思是济水不曾轻易地兴起险浪波涛,总是平波流动,护佑万物。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济渎的温文尔雅。
5.(1)A 解析 B项,诗句中并没有体现“伫立之久”的意思。C项,“化实为虚”应为“化虚为实”。D项,词人借作品抒发了岁月易老、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愁恨。
(2)参考答案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宦海沉浮、年老依然漂泊在外的爱国词人形象。在这首词中,既有流年似水、去日苦短的惆怅,又有国难深重、有志难伸的忧伤,还有漂泊孤独、落寞忧愁的悲凉。
解析 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首词上片写登滕王阁览景,下片借景抒情,由近及远回首往事,十年来宦海沉浮,流年似水,去日苦短,能有作为的岁月不多了。而社稷颠危,国难深重,有志难伸,内忧外患,诸多忧伤充满胸间。临近黄昏,城头的号角更勾起迁客无尽的羁旅愁思。
6.(1)B 解析 A项,“近景”不当,应为“远景”。C项,“冬日的太阳”应为“秋日凄冷的太阳”。D项,下片通过怀古,寄托了词人对六朝兴亡盛衰的感慨。
(2)参考答案 江岛上,蓼草、荻花掩映着村民的竹篱、茅舍,描绘的是一幅宁静、幽美的景象。从自然景物写到人家,为下片“渔樵闲话”作铺垫,引发词人对六朝兴衰的怅惘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形象的能力。结合“蓼屿”“荻花”“竹篱”“茅舍”不难看出描写的是宁静的江边人家之景。诗歌中的写景往往是为抒情作铺垫的,据此可以回答第二问。
7.(1)C 解析 C项,“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说法错误。结合颈联“约束儿童勿多取”和尾联来看,是说不要轻易挖取,要放手让它们去经历风雨的磨砺,去承受艰苦的考验,直到它们成长为一棵棵直上云霄的参天苦竹。
(2)参考答案 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进而考查诗歌的形象。诗的前两句吟咏美食,接下来两句笔锋一转,从竹笋的外形转到了竹笋所象征的精神气质上,其挺拔的姿态和与生俱来的竹节被赋予了耿介正直、不屈不挠的品格魅力。实际上写苦笋就是写魏征,苦笋的特点就是魏征的特点。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29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29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含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群五古代诗歌阅读任务突破练25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含解析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群五古代诗歌阅读任务突破练25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含解析新人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7~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题三十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题三十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点练,仿真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