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三板块 散文阅读 第三讲 散文词义、句意的理解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第三讲 散文词义、句意的理解(原卷版).doc
    • 第三讲 散文词义、句意的理解(解析版).doc
    第三讲    散文词义、句意的理解(原卷版)第1页
    第三讲    散文词义、句意的理解(原卷版)第2页
    第三讲    散文词义、句意的理解(原卷版)第3页
    第三讲    散文词义、句意的理解(解析版)第1页
    第三讲    散文词义、句意的理解(解析版)第2页
    第三讲    散文词义、句意的理解(解析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三板块 散文阅读 第三讲 散文词义、句意的理解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板块 散文阅读 第三讲 散文词义、句意的理解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三讲散文词义句意的理解解析版doc、第三讲散文词义句意的理解原卷版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讲 散文词义、句意的理解
    【知识精讲】
    一、考情分析
    “词义、句意题”可分为两种考法:理解词语含义、理解句子含意。从高考命题的情况看,这类题主要考查对意义的挖掘,考生常出现的问题是:不能由表及里,进行深层分析,而只浮现于表面。解答此类题,应善于挖掘其修辞义、主旨意等深层含意,不能浮于表象,浅尝辄止。
    二、常见题型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
    1.什么是理解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理解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高考考查的“词语”具体说来主要是以下几种:①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②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③特殊指代意义(远指、近指、不定指等)的词语;④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⑤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2.怎样答理解词语的含义
    (1)“3联1依”法解答词语含义理解题
    “3联”:第1“联”,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的表层含义;第2“联”,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深层含义;第3“联”,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1依”: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答题模板】 手法+内容(本句意思,本句所写内容)+效果(情感、形象、主旨)。即本句采用……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主旨),或写出了人物(景物)……特点。
    (2)“3步骤”理解标题含义题
    标题词,是文章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词语。考查对标题词的理解也是散文阅读命题的热点。
    理解标题含义,需遵循以下3步骤:
    首先,要抓住标题关键词,分析其特征或结构,弄清拟题的方式,如以人物命名、以环境命名、以主要事件命名等。
    其次,看标题表达上有无特点,如有没有用修辞手法。
    最后,弄清楚与文本在内容、主旨、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联系,由表及里,多角度多层面挖掘表层义、深层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等)。
    (二)理解句子的含意
    1.什么是理解句子的含意
    理解句子的含意,主要是指理解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的含意。这些关键性句子具体说来,是指含蓄句(或有某些深刻含意,或凝聚了某种情感,或具有某种哲理与警示作用)、行文思路句(包括对下文有起始作用的总领句,对上文有概括作用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后呼应的照应句等)、技巧句(使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句子)、结构复杂句、主旨情感句(或揭示主旨,或彰显作者的主要情感与观点)。
    2.怎样解答理解句子的含意题
    “多看+多联”准确解答句子含意题:
    第一步:“多看”,理解表层意。
    (1)看句中关键词。
    (2)看句子所指对象。
    (3)看句子是否运用某种技巧(尤其关注是否使用修辞手法)。
    在此基础上,初步感知句子大致的意思。
    第二步:“多联”,挖掘深层意。
    (1)联系该句位置特点挖掘:①段首、文首统领句,关注正面语段;②段末、文末总结句,关注上面语段;③中间衔接句,关注上下文。
    (2)联系相邻句子及文中关键语句体会。
    (3)联系段落的中心理解。
    (4)联系背景思考。
    (5)联系主旨总结。
    【特别提示】 1.对使用了技巧的句子,一般结合上下相邻句子还原其本意即能揭示出其含意,如将比喻句陈述为不使用比喻的句子。
    2.“多看”“多联”中的每种技巧并非每题全用,要根据句子特点和文本内容灵活运用。
    【对点精练】
    一、(河北邯郸武安三中2021届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与瓦共舞
    林延军
    台风过后,小院里零星洒落着破碎的红瓦,一片狼藉。父亲只穿着裤衩,光着肩膀,先是爬上铁大门上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父亲站在门檐,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瓦片、瓦刀、绳子和已经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桶。只见父亲用绳子一头绑住水桶两端的耳朵,绳子另一端则远远地抛向屋顶,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直到将水泥浆桶等工具全部吊上屋顶,朝着屋顶修补的位置,一步一步挪过去。那时候已是深秋,天气转凉。
    母亲回到屋里,我也跟着回屋。母亲站在屋里漏水或破瓦的位置,用竹竿对准屋顶轻轻敲一敲,再报坐标,欲通过这样的方式里外呼应,告诉屋顶上面的父亲,捅到的位置需要修补瓦片。父亲只能“闻声寻瓦”进行定位,但是,父亲几乎是凭感觉和之前在屋内数过大概的坐标来找位置,最终在目标位置多铺几块瓦片。
    此刻,屋顶就像菜畦,瓦片就像生长在菜畦里的青菜,等待父亲挥刀动瓦“除虫”。“除虫”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权,补丁这里一块,那里一片,又像武侠电视剧丐帮长老衣服的“袋子”。
    南方的天气捉摸不定,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记忆中,父亲“补瓦片也自然多了起来。有一次,父亲带上屋顶的瓦片不够,便在屋顶上呼喊母亲再递传几块瓦片上去,也不知道母亲是慢了还是不及时,父亲在屋顶上大发雷霆。我只是隐约地记得,那时候是凛冽的冬天,朝屋顶上看;只看到父亲的背,披着一件作为“工衣”的衬衫。我站在小院里,虽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但是感觉阵阵发抖,风吹得更猛了。
    只要来台风,屋顶就会漏雨、滴水,父亲又要爬上屋顶补瓦,每一次补瓦,父亲都会朝母亲发脾气。每次台风,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忘记父亲补瓦片的姿势,也忘不了父亲在屋顶朝母亲发脾气的画面。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间瓦房,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屋,似乎瓦片陪着我一起长大。
    三间瓦屋在我的村庄,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有。像这种乡间的瓦,最平凡不过了。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找来具有凹槽的瓦造“小船”,用一根棍子卡在简瓦里,再用绳子绑住棍子做牵引,瓦前后没有做任何封闭就直接放在小池塘里,以为会浮起来,谁知道一放进池塘就立马沉了下去,后来只能拖着它在水里划来划去。现在想想,玩着不会浮水的“小船”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
    后来,父母做起小生意,我们家从农村搬到圩镇上居住,搬离了老屋,住上了洋楼。在城镇,抬头便是洋楼,基本很少看到瓦屋。从此,老屋开始变得空荡荡的,像被遗弃的孺妇,孤零零地待在村庄里。那年除夕,我们又回到老屋,只见小院里杂草丛生,长势逼人,最高的杂草已高过父亲的身高。当父亲和弟弟纷纷挥起锄头锄杂草时,我看到劳作时父亲的背,只是这次父亲的背已没有当年魁梧了。而瓦屋屋檐下悬挂着破瓦,瓦片在大门前也洒落一地,或长满青笞,或堆积厚厚的一层污垢,我忽然警醒,这是岁月的涤荡,是印痕,是沧桑,是衰老。
    许多年后,我看过城市古典园林的绿瓦,看过乡村古屋的灰瓦,看过首都巍巍故宮的琉璃瓦,它们或风情万种,或残缺不堪,或庄严气派,从泥土的根脉里来,到绚丽的色彩里去。我读过唐朝诗人李商隐“一春梦雨常飘瓦”关于瓦如梦似幻的描绘,但是,我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红土煅烧而成的瓦。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走在乡镇的路上,路旁有几个满头大汗的农夫在盖房,两个人在搬运着瓦片。我心想,“现在乡镇建房不都是建洋楼了吗,怎么还有用到瓦的地方?”走近一问原来是建猪舍,此刻,我又想起当年母亲向父亲传递瓦片的情景。
    其实,在瓦的世界里,它似乎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一片瓦都会遮风挡雨,就像父亲母亲的背。
    (选自2019年3月《散文选刊》,有删节)
    1.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运用“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的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补瓦动作的娴熟。
    B. 文章写到父亲上屋顶补瓦时多次对母亲大发雷霆,说明父亲脾气暴躁,暗含了作者对父亲的不满。
    C. 文章写到父亲频繁补瓦,既暗示了当时生活的贫困艰辛,又表现了父亲对家庭的付出。
    D. 文章以补瓦切入,从过去的贫穷写到现在生活的美好,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有对当今生活的感触。
    2.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补瓦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补瓦后屋顶的形态。
    B. 引用李商隐的“一春梦雨常飘瓦”诗句,增添了文化气息,有利于下文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瓦的感情。
    C. 以前我家用瓦来遮风挡雨,现在农夫用瓦建猪舍,前后对比是为了说明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
    D. 文中多次描写自然环境,例如“天气转凉”“凛冽的冬天”“风吹得更猛了等,烘托了父亲形象。
    ★3. 请结合全文,理解题目“与瓦共舞”的丰富意蕴。
    4. 简要概括这篇叙事散文的主旨。
    二、(湖北麻城实验高中2021届5月冲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小题。
    吹我的风已经渡过了黄河
    鲍尔吉·原野
    ①今早跑步,我看到北陵公园的湖水上有一圈波纹儿,风吹到了水上。哪有风?我没有感觉到风。走进树林,看树叶微微晃动,这时候我才感到风吹在脸上。就是说,我把心里关于风的开关打开后,皮肤才感觉到微风拂过。
    ②以这件事为例,人这一生不知错过了多少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你忽略了大自然。大自然对你来说根本不存在。大自然没从你心头走过的话,这一生都令人遗憾。大自然不光有四季,以及天空、大地和植物。对人来说,它有教益,有力量。我甚至喜欢用一个病句来表达我的感受——大自然里面有人生。
    ③我常常在大自然里面流连忘返,我不知道我看到了什么,但一直在看。树林里前后左右的树,都是你的观察对象,还有地上的枯叶以及昆虫。眼前的风景似乎是静止的景象,实际它每一秒钟和上一秒钟都不一样,实时更新。在桥上,我喜欢看流水钻进桥洞。我想记住这些水,但它们没有面孔五官,不好记。然后我到桥另一侧的栏杆旁,看水匆匆流出来,像羊群从羊圈跑向四方。水流是拥挤的,也是汹涌的。它是急切的,还是大度的。当然你可以想到水里的鱼。河床下面有石子和苔藓。我觉得这都是秘密。这很神奇,只有我才知道。
    ④今年我看了一部日本电影《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记录一位九十多岁的日本画家熊谷守一在居所里的生活。他的房子周围有树、水塘、青草,当然也有小鸟、昆虫。他每天都在凝视大自然的这些作品——树,水塘,青草,小鸟和昆虫。有时候,他在摊开的手心摆放两个石子看上几个小时。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不敢对别人说我也是凝视大自然的人,我怕别人把我当成傻子。但是,既然熊谷守一可以如此,我们一动不动地看一个地方也没什么不可以。有时候,我看漓江园窗前的皂角树的枝叶在风中起舞。一阵风吹过,树枝摆动的样子各不相同。就像一个跳舞的人的上肢和下肢在做不同的动作。而风穿过这些枝叶是愉快的。这些枝叶挡住了风的去路,但风毫不犹豫地穿过去,把树留在了后面。风永远是一个胜利者。前面说过的吹起北陵公园湖面波纹的风,后来去了哪里?风停不住脚步,它一直往前跑,往西——众所周知,风喜欢拐弯儿——然后再往东。我觉得这些风,现在已经吹到了河北省,它们正吹麦子。也有可能渡过了更远处的黄河。吹过我的风又去吹树叶,吹昆虫,吹小鸟;想到这些我觉得很愉快。有时候我会遇到一只甲虫的鲜艳的尸骸,不知道它因为什么死了。昆虫也许连心脏都没有,怎么会死呢?我用纸巾把尸骸包起来,过一会儿或者过几天再拿出来看一看。看它的鲜艳的外壳以及风干了的手足。它仿佛在说一件事,但我们永远不知道这是一件什么事。
    ⑤童年,我跟家属院的小孩儿一起玩的时候每每显出无能。他们能在墙头上走,还能在墙头跑。我完全不能。别的事情,比如说制作冰车、制作弹弓火药枪,我也不行。我从小就具备一无所长的特长。而现在回忆童年,好像我一直是个静默的观察者,却没有技术。那时好多人说我是废物,开始不是很爱听这个评价,现在恍然大悟,废物多好啊,废物就像草原突兀长着的一棵榆树,它不成什么材,方圆几公里只有这棵树,沐浴着阳光和雨水,幸福。
    ⑥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子孙,在造物主面前我们都是废物。我站在荒野里,想象我的视角从高空往下看,像无人机拍摄那样,到很高的高处俯瞰站在荒野里的我,不过是大自然里边的一粒沙子,如此而已。我们看到大自然的美,听到风声,这就足够了。不断地在生活中追索意义,自我加压,榨干自己的血汗,是一件很要命的事情。我们的生活里,美也有意义,美的意义就是美,如同我们在大自然当中所看到的那样。
    ⑦熊谷守一观察大自然并用绘画这种样式记录大自然,他会觉得根本画不出来它的美。就像用文学的方法记录大自然的美也仅仅记录了一点点而已。传达大自然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⑧如果非要在大自然当中找到一种所谓意义,其实这里面有非常大的意义。人从类人猿进化成人之后,估计还没有走到终点,也许还走在半路上,他脱离不了大自然。大自然对人的意义不仅是气候与环境,它还是人的导师。人从大自然中所学到的东西一点不比所谓知识提供的要素少。熊谷守一每天忙于安静地观察树叶、昆虫和石子儿,眼睛亮晶晶的。他不会去翻阅智能手机也不看电视节目。他好像也不怎么读书,读书对一个九十多岁的人也有一些困难。你说他脱离时代了吗?他走在时代的前面。你说他内心荒芜了吗?他的内心非常丰盈。我以为我很理解他的幸福。
    ⑨人度过这一生,如果没有机会对大自然说一说感恩的话,这个人注定是白活了。一个人有了写作本领之后,最值得写的就是大自然。大自然的美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发生,只是穿着四季的外衣或者河流和云彩的外衣,那里是生命能量的原点,也是艺术的源头,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到达的地方。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7月,有删节)
    5.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北陵公园的湖水上的一圈波纹儿写起,旨在说明只有把心里关于风的开关打开才能感觉到风的吹拂,才不会错过与自然的接触。
    B. 日本电影《有熊谷守一的地方》给了“我”敢于凝视大自然的勇气和力量,让“我”也可以像熊谷守一那样,一动不动地看一个地方。
    C. 作者把甲虫鲜艳的尸骸包起来,既是出于好奇而对自然的深度观察,也体现出自己对这样一只无比可爱的生命的尊重以及其消亡的怜惜。
    D. “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子孙”与“他脱离不了大自然”这两句中所使用的人称代词虽然不同,但是指代的都是同样的人。
    6.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三段写桥下的流水,作者用词巧妙,用动词摹写动态,用形容词刻画形态,再辅以比喻、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活画出水的灵动和神奇。
    B. 写童年的自己一无所长,作者并不是完全把视角聚焦在自己身上,而是把自己放在与其他孩子的对比中来展开,更加凸显了自己“废物”的一面。
    C. 作者想象从高空俯瞰荒野里自己的景象,感觉自己竟然不过是大自然里的一粒沙子,这种艺术化的表述表现出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能。
    D. 文章的语言既秀丽灵巧,又厚重坚实,把对自然的关注和审美转化为人文意识,闪耀着夺目的艺术与思想光彩,具有敏锐睿智的情趣和洗练纯熟的个性。
    ★7. 文章第七、八两段分别引述熊谷守一的材料,请结合原文分析其各自的含意和作用。
    ★8. 文章最后说大自然“是生命能量的原点,也是艺术的源头,只有少数人才能到达的地方”,请结合苏轼的《赤壁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长沙雅礼中学2021届高三下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小题。
    莱茵河(节选)
    【法】维克多·雨果
    (1840年8月28日至11月2日,雨果畅游了莱茵河地区。在旅途中,雨果一般都在当天把自己的印象、见闻与观感写下,作为信件报道寄给在巴黎的妻子阿黛尔)
    您知道,我常对您说,我喜爱江河。江河既可载运货物,也能传播思想。在天地万物中,任何东西都自有其神奇妙用。江河,就像是巨大的喇叭,向着海洋唱颂着大地的美景,田野的耕耘,城市的壮丽以及人类的光荣。
    我也曾对您说过,在所有的江河中,我最喜欢莱茵河。我第一次见到这条河,是在一年前,在凯尔经过浮桥的时候。夜幕降临,车子缓缓地移动。当我通过这条古老河流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某种敬仰之情。每当我与这些大自然中的伟物相接触——我几乎要说是与其心心相印时,我都被深深地感动。这些大自然中的伟物在历史上也起着重大作用。我的朋友,您还记得瓦尔斯里纳城的罗讷河吗?1825年,在那次愉快的瑞士旅行中,我们曾共同观赏过它。那次瑞士之行是我一生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那时,我们都还只有二十岁!当时,罗讷河是以怎样的狂啸,怎样的怒号翻卷着冲入旋涡的啊!而那柔弱的木桥却在我们的脚下战栗发抖,摇摇欲坠。这一切您还记得吗?从那时起,罗讷河在我的脑海中便是一只老虎,而莱茵河却是一只狮子。
    那天晚上,当我第一次看到莱茵河时,我觉得它确实是一只狮子。我长久地注视着这骄傲而高贵的河流:凶猛而不疯狂,原始中却显出威严。当我过河时,正值它水涨河满,极为壮观。它那浅黄褐色的浪花如同雄狮的浓发——布瓦洛称之为“黄泥色的胡须”——拍打着桥面。它的两岸隐没在黄昏中。它的声音是一种有力而沉着的咆哮。在它身上,我感受到了大海的力量。
    是的,我的朋友,这是一条高贵的河流。它目睹了封建社会、共和体制和皇家帝国。它当之无愧,既是法国的骄傲,也是德国的自豪。这条河流既是战争者,也是思想家的见证,因为它概括了整个欧洲历史的这两大面貌。在那使法国前进的壮丽波涛中,在那使德国思索的深沉的潺潺水流中,我们都能找到历史的痕迹。
    莱茵河集河流的万般面貌于一身。它像罗讷河一样迅速敏捷,像卢瓦尔河一样雄浑宽阔,像缪斯河一样峭壁夹岸,像塞纳河一样迂回曲折,像索姆河一样绿水潆潆,像台伯河一样历史悠久,像多瑙河一样庄严高贵,像尼罗河一样神秘莫测,像美洲的河流一样波光闪烁,像亚洲的河流一样蕴涵着寓言与幽灵。
    在史前,也许在人类存在之前,在今日莱茵河的地域上,曾有两条火山脉在冒烟,在燃烧;火山熄灭了,在大地上留下了两大堆熔岩和玄武岩,像两座长城一样平行排列。同时,巨大的结晶凝聚了,形成了今日的原始山脉,大量的冲击层干涸了,成了今日的从属山脉。那慢慢冷却下来的巨大熔岩堆,就是我们今日所称的阿尔卑斯山。
    据历史记载,最早出现在莱茵河岸边的人类是被称作凯尔特人的半开化民族。罗马称他们为高卢人。恺撒曾说过:“在他们的语言中,称作凯尔特人,而在我们的语言中,叫作高卢人。”随后,时机来临,罗马出现了。恺撒征战了莱茵河。古罗马的第二十二军团曾扎营在耶稣受难时的橄榄树下。当这个军团从耶路撒冷驻地撤回时,蒂杜斯便把它派到了莱茵河畔。
    后来,北方种族向南方地区的可怕涌入,在民族生活的某些灾难时期不可避免地往复重演,人们将它称作蛮族入侵。它吞没了整个罗马,正值罗马帝国应改革的时期,莱茵河上城堡的花岗岩军事屏障被这股浪潮所摧毁。而在六世纪左右,曾出现过这样的时刻:莱茵河的浪峰冲击着罗马废墟,就像今天冲击着封建遗址一样。
    查理大帝修复了这些瓦砾,重建了堡垒,用来对抗以其他名字再生的古老的日耳曼游牧部落。但是,尽管查理大帝才华横溢,毅力超群,他的所作所为也仅仅是刺激了一下残骸枯骨。古老的罗马帝国早已寿终正寝。莱茵河的面貌已今非昔比了。
    这个时期出现了深刻的崩溃,文明似乎瓦解了,牢固的传统之链断开了,历史好像变得没有痕迹了。这一灰暗时期的人类与事件像幽灵一样通过了莱茵河,给河流留下的仅仅是一种幻象,刚一闪现马上就无影无踪了。
    由此,莱茵河在经过了一个历史时期之后,进入了一个神奇的阶段。人的想象力同大自然一样,不接受空白的存在。在没有人烟的地方,大自然便使鸟儿们啁啾不休,使树叶沙沙作响,使成千上万的声音窃窃私语。而在历史朦胧的地方,想象力便使幽灵出现,使幻想和表象共存。寓言在消失的历史空白区生存,成长,结合,开花,就像英国山楂树和龙胆树生长在倒塌的宫殿裂缝中一样。
    文明犹如太阳,有黑夜,有白昼,有圆满,有环食;时而落下,时而升起。
    (刘华译,有删改)
    9.下列对本文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大自然的“伟物”,作者说自己“几乎要说是与其心心相印”,这种“心心相印”可以看做一种对天地自然的共鸣与感悟。
    B.在莱茵河一条河身上,作者却说“感受到了大海的力量”,主要是因为莱茵河的惊涛骇浪的凶暴程度能跟大海中的巨浪相比。
    C.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作者认为“这个时期出现了深刻的崩溃”,这里也隐含着作者对像古罗马这样辉煌的古典文明陨落的叹息。
    D.“就像英国山楂树和龙胆树生长在倒塌的宫殿裂缝中一样”,这里的“宫殿缝隙”与前文中的“历史空白区”含义相近。
    10.下列对本文艺术手法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经常使用第二人称,这既是书信体散文特征的体现,也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引发相同的回忆或共鸣。
    B.作者在描写莱茵河时,使用了铺垫、对比、比喻、拟人、铺排等手法,描绘出莱茵河千变万化的浪漫雄浑。
    C. 在本节选中,作者用大量笔墨展现了莱茵河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佐以人文历史追忆的点缀,描绘了一幅自然伟物与历史记忆交相辉映的宏伟画卷。
    D.本节选的节奏处理也正如一条河流:从激烈的爆发中孕育,激荡着奔流过跌宕起伏的高山深谷,最终流入广漠的远方,归于平静与虚无。
    ★11.你怎样理解“罗讷河在我的脑海中便是一只老虎,而莱茵河却是一只狮子”这句话?(4分)
    1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也为了我们描绘了他眼中的长江风光。请结合文本,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莱茵河(节选)》在内容上的异同。(6分)

    相关学案

    第三板块 散文阅读 第二讲 散文结构思路分析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第三板块 散文阅读 第二讲 散文结构思路分析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二讲散文结构思路分析解析版doc、第二讲散文结构思路分析原卷版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板块 散文阅读 第五讲 散文形象鉴赏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第三板块 散文阅读 第五讲 散文形象鉴赏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五讲散文形象鉴赏解析版doc、第五讲散文形象鉴赏原卷版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板块 散文阅读 第一讲 散文综合选择题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第三板块 散文阅读 第一讲 散文综合选择题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一讲散文综合选择题解析版doc、第一讲散文综合选择题原卷版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