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四板块 文言文阅读专题 第三讲 判断文言句式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第三讲 判断文言句式(原卷版).doc
    • 第三讲 判断文言句式(解析版).doc
    第三讲  判断文言句式(原卷版)第1页
    第三讲  判断文言句式(原卷版)第2页
    第三讲  判断文言句式(原卷版)第3页
    第三讲  判断文言句式(解析版)第1页
    第三讲  判断文言句式(解析版)第2页
    第三讲  判断文言句式(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四板块 文言文阅读专题 第三讲 判断文言句式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板块 文言文阅读专题 第三讲 判断文言句式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三讲判断文言句式解析版doc、第三讲判断文言句式原卷版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讲练学案文言文阅读专题   判断文言句式知识精讲一、考情分析古代汉语的常见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和文言固定句式。文言文翻译题及断句题往往涉及对文言句式的考察,这就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以便迅速准确翻译句子。复习指导 判断句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作谓语,对主谓关系进行判断,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的特殊句式。如:1)张骞,汉中人也。2)非其父兄,即其子弟。3)刘备,天下枭雄。常见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式及其变体。这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翻译时,句中出现的不译,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字。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柳敬亭传》) 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式。用动词表示判断。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起义较晚并且少见。     如: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用副词非、不、无等表示否定判断,也可在谓语前加上维、惟等语气词表示判断。(注意:这些词只是帮助判断,不要误认为判断动词。)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5没有标志词的判断句。如:此亡秦之续耳。    刘备,天下枭雄。6几种特殊的判断句(1)比喻式判断句。就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比喻的内容。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2)压缩式判断句。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压缩了的内容。如:夫刑,百姓之命也。(刑法是关系老百姓生命的大事。)(3)因果式判断句。用“……者,……格式表示因果关系,因为因果关系也带有论断的性质,所以也可视为判断句的活用。如: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动作、行为的承受者的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谓语+于(乎)……”式。用介词于(乎)引进行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2见+谓语式。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如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则使用见+谓语+于的形式。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3受+谓语式。字,含有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词,主动者没有引出。如需引出主动者,就构成受+谓语+于的形式。  如:受制于人。4为+动词式。在动词前边加介词,它可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5…………”式。用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表被动。  如: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承前省略,变为“……为所……”的形式。如: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6被+动词式。这种句式与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    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句式不出现表示被动的词,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    如: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后边,但有时借助一定的条件可将宾语前置。(1)动词宾语前置I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如:(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II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如: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沛公安在? (《鸿门宴》) III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并不多见。  如:(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3)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没有标志的宾语前置。如: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周昭王到南方巡行而没有返回京城,我要查问这件事。)(2)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介词 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介词的宾语一般要放在介词之后,在以下情况放在介词之前:I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前。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II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前,这种情况最常见是介词的宾语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      一言以蔽之 III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前。     如:项王、项伯东向坐。 (《鸿门宴》)2.主谓倒置句为突出谓语,加重谓语语气或感情(多为感叹句和疑问句),或为了平仄、对仗、押韵,将谓语放在主语前。如: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谁欤,哭者?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3.定语后置句文言文中,常常将修饰性的定语移到中心语的后面,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1)中心语+之+修饰性定语,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2)中心语+者字短语定语,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3)中心语+之(而)+者字短语定语,如: 石之锵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4)中心语+数量短语,如: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4.状语后置句    文言中,介词”“组成的介宾短语常常放在谓语的后面。如: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何不试之以足?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1)对话省(孟子)曰:许子冠乎?(陈相)曰:冠。(2)自述省余幼时即嗜学。(余)家贫,(余)无从致书以观。(3)泛指省上古(人们)竞于道德,中世(人们)逐于智谋,当今( 人们 )争于气力。(4)承前省女婉贞,年十九,(   )自幼好武术。(5)承后省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2.谓语的省略如: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承前省略)夫秦有虎狼之心,杀人如(  )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承后省略)3.宾语的省略(1)动词宾语的省略如:屠惧,投(     )以骨。2使令动词后兼词的省略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      )外将兵。3介词宾语的省略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4.介词常省略如:今臣来,大王见臣(    )列观。        又试之(     )鸡,果如成言。 【对点精练】1.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何厌之有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以其无礼于晋1.B(只有B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彼且恶乎待哉A.田园将芜胡不归 B.都督阎公之雅望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D.今臣亡国贱俘2.C(例句为宾语前置句,选项C也是。例句是疑问代词作宾语,选项C 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夫晋,何厌之有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C.悟已往之不谏 D.莫之夭阏者3.C(ABD都是宾语前置句,只有选项C没有任何特殊形式。)4.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A.请辞于军       B.姜氏何厌之有  C.大王来何操     D.则告诉不许  4.D(A项是状语后置句,介宾结构于军翻译时应放至动词字前。BC两项为宾语前置句,B项字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何厌的宾语;C项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D项告诉本身含有被动之意。)5.根据句式特点,下列各句归类正确的=是(  ①高余冠之岌岌兮 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③之二虫又何知 ④句读之不知  ⑤莫之能御也 ⑥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⑦蚓无爪牙之利 ⑧然则一羽之不举  ⑨百姓之不见保 构怨于诸侯 奚以知其然也 何厌之有A.①⑥⑦/②③④⑤⑧/⑨/⑪⑫B.①⑦/②④⑤⑧⑪⑫/⑥/⑨/C.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D.①⑦/②③⑤/④⑥⑧)/⑨/5.B①⑦为定语后置;②③④⑤⑧⑪⑫为宾语前置;主谓倒置;为被动句;状语后置。6.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是(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B.奚以知其然也 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也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6.C(C为判断句,其他为宾语前置句)7.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乐夫天命复奚疑!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瘀者。  C.奚以知其然也?   D.去以六月息者也。7.D(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皆为宾语前置句。)8.下列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问征夫以前路/ 多于九土之城郭/去以六月息者也/倚叠如山B.其自视也/而莫之夭阏者/杨意不逢/歌台暖响C.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彼且奚适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宾主尽东南之美D.有不见者,三十六年/则告诉不许/宇文新州之懿范/剽掠其人8.A(A状后;B.宾前/宾前/宾前/省略于;C.判断/宾前/判断/; D.被动/被动/定后/省略于。)9.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戍卒叫,函谷举   B.然今卒困于此C.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D.汉军至,无以渡9.D(A、B、C三项是被动句,D项省略句:汉军至(乌江))10.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B.我心伤悲莫知我哀C.汝是大家子     D.匪来贸丝来即我谋10.B(B.是陈述句.其余三项均是判断句。所以选B。)11.对下面句子文言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是( 秦王购之金千斤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安在  若属皆且为所虏  大王来何操  欲呼张良与俱去  珍宝尽有之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A.①⑧/②⑩/③④/⑤⑦/⑥⑨ B.①③/②④/⑤⑦⑩/⑧/⑥⑨C.①③/②⑩/④⑤⑦/⑥/⑧⑨ D.①/②④/③⑧/⑤⑩/⑥⑦⑨11.B(①③为定语后置句;②④为判断句;⑤⑦⑩宾语前置句;为省略句;⑥⑨为被动句。所以选B。)12.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邻之厚,君之薄也   D.沛公安在12.D(A为被动句;B为定语后置句;C为判断句;D为宾语前置句。所以选D。)13.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彼且奚适也A.莫之夭瘀者     B.屈原既放C.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3.A(A宾语前置句,与例句相同;B被动句;C判断句;D定语后置句。)14.下面各组句子句式都相同的一组是(  A.相如闻,不肯与会/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赢乃夷门抱关者也B.君何以知燕王/小人哉程婴/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乃先请,为儿所卖/而君幸于赵王D.淳于髡说之以隐/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于廷/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14.C(C均为被动句。 A.省略句/省略句/判断句;B.介词的宾语前置/主谓倒装/主谓倒装兼宾语前置;D.状语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所以选C。)15.下列各句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为乡党所笑 (被动)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后)C.不复与言(省略)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状后)15.D(D无特殊句式。)16.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是以见放。  B.至激于义理者不然。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16.C(C状语后置句,急于星火应为于星火急A是被动句,被流放。B被义理激奋,D被人称赞。)17.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纤歌凝而白云遏 B.怀帝阍而不见C.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17.C(C是省略句,应为响穷(于)彭蠡之滨。其他皆为被动句。A纤歌被凝,白云被遏。B而不被见。D被天下笑。)18.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无乃尔是过与?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申之以孝悌之义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8.D(D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例句应为无乃是过尔与,D句应为未有之也。AB为状语后置句,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应为而于邦内谋动干戈B申之以孝悌之义应为以孝悌之义申之C句为一般陈述句。)19.下列句子中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给贡职如郡县 是寡人之过也 夫晋,何厌之有? 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不然,籍何以至此 因击沛公于坐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若属皆且为所虏A.①⑥⑧/②④⑨/③⑦/⑤⑩B.①⑧/②④⑨/③⑦/⑤⑥⑩ C.①⑥⑧/②④/③⑦/⑤⑨⑩D.①⑤⑩/②③④/⑥⑧/⑦⑨19.A(是陈述句,但不少头脑供血可能难以辨识,于是避难就易,先看这个判断句:考察同它排在一组的是不是都是判断句,结果发现是倒装的疑问句而不是判断句,于是排除D。是被动句,而不是被动句,因此排除B和C。)20.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何以伐为  引以为流觞曲水  仰观宇宙之大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彼且奚适也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南冥者,天池也  季氏富于周公  圣人不凝滞于物A.①⑧/②③/④/⑥/⑤⑦/⑨⑩B.①⑧/②③/④/⑥/⑤⑦⑨/⑩C.①⑧/②⑥/③/④/⑤⑦⑨/⑩D.①⑧/②⑥/③/④/⑤⑦/⑨⑩20.C(①⑧判断句,②⑥宾语前置,省略句,定语后置,⑤⑦⑨状语后置,被动句。) 21.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草拂之而色变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B.轩凡四遭火,得不焚C.而刘夙婴疾病 D.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21.D(A项,告诉不许报告申诉不被允许,B项轩凡四遭火,得不焚项脊轩一共遭受了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毁,C项夙婴疾病一直被疾病缠绕,都是被动句,与例句同。)22.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童子何知? 彼且奚适也 莫之夭阏者彼且恶乎待哉 农人告余以春及 此小大之辩也  访风景于崇阿  既自以心为形役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A.①②④⑨/③/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⑨/⑤/⑥/⑦/⑧C.①②③④⑨/⑤⑦/⑥/⑧D.①②④⑨/⑤⑦/③/⑥⑧22.C(分别为: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23.下列句子句式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蚓无爪牙之利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复驾言兮焉求  既自以心为形役 将军起兵江东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豫州今欲何至 夫晋,何厌之有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敢以烦执事A ①⑨/②⑤⑩/③⑦⑧/④⑥B.①⑨/②⑤/③⑦⑧/④⑥/⑩C.①⑨/②/③⑦⑧/④⑥/⑤⑩D.①⑨⑧/②⑤/③⑦/④⑥/⑩23.C(①⑨定语后置句;判断句;③⑦⑧宾语前置句;④⑥被动句;⑤⑩省略句。)24.下列各项中的两句话,句式不相同的是(  )A.句读之不知         夫晋,何厌之有B.田横,齐之壮士耳    刘备天下枭雄C.农人告余以春及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D.荆州之民附操者     蚓无爪牙之利24.C(C前者为介宾后置;后者为被动句。A均为宾语前置;B均为判断句;D均为定语后置句。所以选C。)2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州司临门,急于星火A.去以六月息者也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而彼且奚适也   D.莫之夭阏者  25.A{例句的急于星火是介词结构后置,即于星火急,比星火(燃烧的速度)还急迫之意。A句也是介词结构后置(凭着六月的气息离开),是正确答案;B句和C句都属于宾语前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的类型(奚疑疑奚奚适适奚);D句虽也是宾语前置句,但属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的类型(莫之夭閼莫夭閼之)。}2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安在其不辱也?B.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C.而刘夙婴疾病。 D.若望仆不相师26.C(A项,安在其不辱也?宾语前置句;B项,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宾语前置句;C项,而刘夙婴疾病,是被动句;D项,若望仆不相师,为宾语前置句。)27.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特点完全相同的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如此将何归哉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輮以为轮/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微斯人,吾谁与归?/而今安在哉27.D(D项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前句善假于物也,判断句;后句为宾语前置句。B项前句为宾语前置句,后句为介宾结构后置句。C项前句为省略句以之为,后句为被动句。)28.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是(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B.王好战,请以战喻C.百亩之宅,树之以桑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8.B(例句申之以孝悌之义是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孝悌之义申之,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应为是于刺人而杀之何异C百亩之宅,树之以桑应为百亩之宅,以桑树之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应为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都是状语后置句,B是一般句,无特殊。)29.下列各项中对句式分类正确的是(  极娱游于暇日 《齐谐》者志怪者也。 之二虫又何知   乐夫天命复奚疑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幸承恩于伟饯  今臣亡国贱俘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A.①⑧/②⑦/③④/⑤⑥B.①⑥/②⑦/③④/⑤⑧C.①⑥/②③/④⑧/⑤⑦D.①⑧/②⑤/③⑥/④⑦29.B(①⑥为状语后置/②⑦为判断句/③④为宾语前置句/⑤⑧为被动句。)30.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是(  A.莫之夭阏者。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野马也,尘埃也。30.D项与题干均为判断句。A.宾语前置;B.状语后置;C.定语后置句。

    相关学案

    第四板块 文言文阅读专题 第八讲 文意简答题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第四板块 文言文阅读专题 第八讲 文意简答题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八讲文意简答题解析版doc、第八讲文意简答题原卷版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板块 文言文阅读专题 第四讲 文言断句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第四板块 文言文阅读专题 第四讲 文言断句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四讲文言断句解析版doc、第四讲文言断句原卷版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板块 文言文阅读专题 第五讲 文化常识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第四板块 文言文阅读专题 第五讲 文化常识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五讲文化常识解析版doc、第五讲文化常识原卷版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6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