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人教A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八立体几何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专题检测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人教A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八立体几何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专题检测含解析第1页
    新人教A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八立体几何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专题检测含解析第2页
    新人教A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八立体几何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专题检测含解析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人教A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八立体几何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专题检测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人教A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八立体几何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专题检测含解析,共21页。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检测
    1.(2018江西赣州模拟,6)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且BC1⊥AC,过C1作C1H⊥底面ABC,垂足为H,则点H在 (  )

    A.直线AC上  B.直线AB上  C.直线BC上  D.△ABC内部
    答案 B 连接AC1,如图:

    ∵∠BAC=90°,∴AC⊥AB,
    ∵BC1⊥AC,BC1∩AB=B,
    ∴AC⊥平面ABC1,
    又AC在平面ABC内,∴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平面ABC⊥平面ABC1,
    则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过平面ABC1内一点C1向平面ABC作垂线,垂足必落在交线AB上.故选B.
    2.(2018山西临汾模拟,7)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MD⊥平面ABCD,NB⊥平面ABCD,且MD=NB=1,E为MC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平面BCE⊥平面ABN  B.MC⊥AN
    C.平面CMN⊥平面AMN  D.平面BDE∥平面AMN
    答案 C 分别过A,C作平面ABCD的垂线AP,CQ,使得AP=CQ=1,
    连接PM,PN,QM,QN,将几何体补成棱长为1的正方体.
    ∴BC⊥平面ABN,
    又BC⊂平面BCE,
    ∴平面BCE⊥平面ABN,故A中说法正确;
    连接PB,则PB∥MC,
    显然,PB⊥AN,
    ∴MC⊥AN,故B中说法正确;
    取MN的中点F,连接AF,CF,AC.
    ∵△AMN和△CMN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
    ∴AF⊥MN,CF⊥MN,
    ∴∠AFC为二面角A-MN-C的平面角,
    ∵AF=CF=62,AC=2,
    ∴AF2+CF2≠AC2,即∠AFC≠π2,
    ∴平面CMN与平面AMN不垂直,故C中说法错误;
    ∵DE∥AN,MN∥BD,
    DE∩BD=D,DE,BD⊂平面BDE,MN∩AN=N,MN,AN⊂平面AMN,
    ∴平面BDE∥平面AMN,故D中说法正确.故选C.

    3.(2019豫西南五校3月联考,8)已知矩形ABCD,AB=2,BC=22,将△ABD沿矩形的对角线BD所在的直线进行翻折,在翻折过程中, (  )
    A.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BD与直线AC垂直
    B.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
    C.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BC与直线AD垂直
    D.对任意位置,三对直线“AC与BD”“CD与AB”“AD与BC”均不垂直
    答案 B 矩形在翻折前和翻折后的图形如图(1)(2)所示.

    在图(1)中,过点A作AE⊥BD,垂足为E,过点C作CF⊥BD,垂足为F,由边AB,BC不相等可知点E、F不重合;在图(2)中,连接CE,对于选项A,若AC⊥BD,又知BD⊥AE,AE∩AC=A,所以BD⊥平面ACE,所以BD⊥CE,与点E,F不重合相矛盾,故选项A错误;对于选项B,若AB⊥CD,又知AB⊥AD,AD∩CD=D,所以AB⊥平面ADC,所以AB⊥AC,由ABAB,所以不存在这样的直角三角形,故选项C错误;由以上可知选项D错误.因此选B.
    思路分析 根据翻折前后的变量与不变量,利用反证法对选项进行证明排除,从而得到正确结果.
    4.(2019北京西城一模文,18)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底面ABCD为矩形,侧面ADEF为梯形,AF∥DE,DE⊥AD,DC=DE.
    (1)求证:AD⊥CE;
    (2)求证:BF∥平面CDE;
    (3)判断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平面ADQ⊥平面BCE,并说明理由.

    解析 (1)证明:由底面ABCD为矩形,知AD⊥CD,
    又因为DE⊥AD,DE∩CD=D,DE,CD⊂平面CDE,
    所以AD⊥平面CDE,
    又因为CE⊂平面CDE,所以AD⊥CE.
    (2)证明:由底面ABCD为矩形,知AB∥CD,
    又因为AB⊄平面CDE,CD⊂平面CDE,
    所以AB∥平面CDE,
    同理AF∥平面CDE,
    又因为AB∩AF=A,AB,AF⊂平面ABF,
    所以平面ABF∥平面CDE,
    又因为BF⊂平面ABF,所以BF∥平面CDE,
    (3)结论:线段BE上存在点Q(Q为BE的中点),使得平面ADQ⊥平面BCE.
    理由如下:
    取CE的中点P,BE的中点Q,连接AQ,DP,PQ,则PQ∥BC.
    由AD∥BC,得PQ∥AD,
    所以A,D,P,Q四点共面.
    由(1)知AD⊥平面CDE,又因为DP⊂平面CDE,
    所以AD⊥DP,故BC⊥DP.
    在△CDE中,由DC=DE,P是CE的中点,可得DP⊥CE.
    又因为BC∩CE=C,BC,CE⊂平面BCE,
    所以DP⊥平面BCE,
    又因为DP⊂平面ADPQ,
    所以平面ADPQ⊥平面BCE(即平面ADQ⊥平面BCE),
    故线段BE上存在点Q(Q为BE的中点),使得平面ADQ⊥平面BCE.
    5.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DAB=60°且边长为a的菱形,侧面PAD为正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ABCD,若G为AD的中点.

    (1)求证:BG⊥平面PAD;
    (2)求证:AD⊥PB;
    (3)若E为BC边的中点,能否在棱PC上找到一点F,使平面DEF⊥平面ABCD?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 (1)证明:在菱形ABCD中,∠DAB=60°,G为AD的中点,所以BG⊥AD.
    又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
    所以BG⊥平面PAD.
    (2)证明:如图,连接PG,因为△PAD为正三角形,G为AD的中点,所以PG⊥AD.

    由(1)知BG⊥AD,又PG∩BG=G,所以AD⊥平面PGB.
    因为PB⊂平面PGB,所以AD⊥PB.
    (3)当F为PC的中点时,满足平面DEF⊥平面ABCD.
    证明:取PC的中点F,连接DE、EF、DF.
    在△PBC中,FE∥PB,在菱形ABCD中,GB∥DE.
    又FE⊂平面DEF,DE⊂平面DEF,EF∩DE=E,PB⊂平面PGB,GB⊂平面PGB,PB∩GB=B,
    所以平面DEF∥平面PGB.
    因为BG⊥平面PAD,PG⊂平面PAD,
    所以BG⊥PG.
    又因为PG⊥AD,AD∩BG=G,
    所以PG⊥平面ABCD.
    又PG⊂平面PGB,所以平面PGB⊥平面ABCD,
    所以平面DEF⊥平面ABCD.
    6.(2017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如图所示,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为2,D是侧棱CC1的中点.

    (1)证明:平面AB1D⊥平面ABB1A1;
    (2)若多面体B1A1C1DA的体积为3,求正三棱柱ABC-A1B1C1的高.
    解析 (1)证明:取AB1的中点E,AB的中点F,连接DE,EF,CF.
    ∵E,F分别为AB1,AB的中点,∴EF∥BB1,EF=12BB1.
    又CD∥BB1且CD=12BB1,∴CD∥EF,CD=EF,∴四边形CDEF为平行四边形,∴DE∥CF,又三棱柱ABC-A1B1C1是正三棱柱,∴△ABC为正三角形,∴CF⊥AB.
    又∵BB1⊥平面ABC,CF⊂平面ABC,∴CF⊥BB1,又AB∩BB1=B,∴CF⊥平面ABB1A1,又DE∥CF,∴DE⊥平面ABB1A1,又DE⊂平面AB1D,∴平面AB1D⊥平面ABB1A1.

    (2)多面体B1A1C1DA是以梯形AA1C1D为底面,B1到平面AA1C1D的距离为高的四棱锥,取A1C1的中点H,连接B1H.
    ∵三棱柱ABC-A1B1C1为正三棱柱,∴B1H⊥A1C1,平面B1C1A1⊥平面AA1C1C,
    又平面B1C1A1∩平面AA1C1C=A1C1,B1H⊂平面B1C1A1,
    ∴B1H⊥平面AA1C1C.
    ∵A1B1=B1C1=A1C1=2,∴B1H=3.
    设AA1=h,则VB1-AA1C1D=13S梯形AA1C1D×B1H=13×12h+h2×2×3=32h=3,所以h=2.所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高为2.
    7.(2019全国统一诊断卷A,18)在五边形ABCDF中,E是边DF上的点,AF∥BE∥CD,BC∥DF,BC⊥CD,AB=BC=2,AF=EF=1,BE=CD=2,如图1,将四边形AFEB沿BE折起,使平面AFEB⊥平面BCDE,将△BCD沿BD折起,使点C与点A重合,重合的点记为M,如图2.
    (1)连接EM,证明:平面BDM⊥平面DEM;
    (2)求点E到平面BDM的距离.

    解析 (1)证明:因为EM=AF2+EF2=2,MB=2,BE=2,
    所以EM2+MB2=BE2,所以MB⊥EM.
    又因为BC⊥CD,即MB⊥MD,EM∩MD=M,
    EM⊂平面DEM,MD⊂平面DEM,所以MB⊥平面DEM. (4分)
    因为MB⊂平面BDM,所以平面BDM⊥平面DEM. (5分)
    (2)易知∠BED=90°,所以S△BED=12BE·ED=2.
    又MF∥BE,BE⊂平面BED,MF⊄平面BED,所以MF∥平面BED.
    因为平面BEFM⊥平面BED,平面BEFM∩平面BED=BE,EF⊥BE,所以EF⊥平面BED,所以EF是三棱锥M-BED的高, (7分)
    所以VM-BED=13S△BED·EF=23. (8分)
    又易知△BMD是直角三角形,S△BMD=12BM·MD=2.
    设点E到平面BDM的距离为h,
    则VE-BDM=13×2h, (10分)
    因为VM-BED=VE-BDM,所以23=13×2h,得h=1,
    即点E到平面BDM的距离为1. (12分)
    8.(2019河北衡水调研卷五,18)如图,在多边形ABPCD中(图1),ABCD为长方形,△BPC为正三角形,AB=3,BC=32,现以BC为折痕将△BPC折起,使点P在平面ABCD内的射影恰好在AD上(图2).
    (1)证明:PD⊥平面PAB;
    (2)若点E在线段PB上,且PE=13PB,当点Q在线段AD上运动时,求三棱锥Q-EBC的体积.

    解析 (1)证明:过点P作PO⊥AD,垂足为O.

    由于点P在平面ABCD内的射影恰好在AD上,
    所以PO⊥平面ABCD,
    所以PO⊥AB.
    因为四边形ABCD为矩形,所以AB⊥AD.
    又AD∩PO=O,所以AB⊥平面PAD,
    所以AB⊥PD,AB⊥PA,
    又由AB=3,PB=32,可得PA=3,
    同理PD=3.
    又AD=32,所以PA2+PD2=AD2,
    所以PA⊥PD,且PA∩PB=A,
    所以PD⊥平面PAB. (5分)
    (2)设点E到底面QBC的距离为h,

    则VQ-BEC=VE-QBC=13S△QBC·h. (7分)
    由PE=13PB,可知BEBP=23,
    所以hPO=23⇒h=23×322=2. (8分)
    又S△QBC=12BC·AB=12×32×3=922,
    所以VQ-EBC=13S△QBC·h=13×922×2=3. (12分)
    方法总结 (1)证明空间几何体中的垂直关系时,一般要根据已知条件把空间中的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垂直关系进行转化,转化时要正确运用相关的定理,找出足够的条件进行推理;(2)利用三棱锥的“等体积性”可以解决一些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即将点到平面的距离看作三棱锥的高,通过转化,借助体积的不变性解决问题.
    9.(2019江西百所名校模拟八,18)如图,几何体是由半个圆柱及14个圆柱拼接而成,其中G,H分别为CD与AB的中点,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1)证明:平面DFB⊥平面GCBH;
    (2)若AB=22,求三棱锥E-ABG的体积.

    解析 (1)证明:由题意知∠ABF=π4,因为H为AB的中点,
    所以∠ABH=π4,故∠HBF=π2,即BF⊥BH.
    又因为BC⊥平面ABH,BF⊂平面ABH,所以BC⊥BF,又因为BC∩BH=B,
    所以BF⊥平面GCBH,因为BF⊂平面DFB,所以平面DFB⊥平面GCBH. (5分)
    (2)连接AH,AE,BE,EG,FH,如图所示,

    VE-ABG=VA-EFHG+VB-EFHG-VF-ABE-VH-ABG=VA-EFHG+VB-EFHG-VE-ABF-VG-ABH,
    因为AB=22,所以BF=4,BH=2,
    由(1)知BF⊥BH,所以FH=42+22=25,
    过点A,B分别作FH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1,B1,则AA1⊥平面EFHG,BB1⊥平面EFHG.计算得AA1=AF·AHsin3π4FH=255,
    BB1=BH·BFFH=455,
    所以VA-EFHG+VB-EFHG=13×22×25×255+455=82,
    又VE-ABF=13×12×22×22×22=823,
    VG-ABH=13×12×2×2×22=423,
    所以VE-ABG=82-823-423=42. (12分)
    10.(2019河南郑州第二次质量预测,18)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BAD=π3,△PAD是等边三角形,F为AD的中点,PD⊥BF.
    (1)求证:AD⊥PB;
    (2)若E在线段BC上,且EC=14BC,能否在棱PC上找到一点G,使平面DEG⊥平面ABCD?若存在,求出三棱锥D-CEG的体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 (1)证明:连接PF,∵△PAD是等边三角形,F是AD的中点,∴PF⊥AD.
    ∵底面ABCD是菱形,∠BAD=π3,∴BF⊥AD.
    又PF∩BF=F,∴AD⊥平面BFP,又PB⊂平面BFP,
    ∴AD⊥PB. (4分)

    (2)能在棱PC上找到一点G,使平面DEG⊥平面ABCD.
    由(1)知AD⊥BF,∵PD⊥BF,AD∩PD=D,
    ∴BF⊥平面PAD.
    又BF⊂平面ABCD,∴平面ABCD⊥平面PAD,
    又平面ABCD∩平面PAD=AD,且PF⊥AD,
    ∴PF⊥平面ABCD. (6分)
    连接CF交DE于点H,过H作HG∥PF交PC于G,
    ∴GH⊥平面ABCD.
    又GH⊂平面DEG,∴平面DEG⊥平面ABCD.
    ∵AD∥BC,∴△DFH∽△ECH,∴CHHF=CEDF=12,
    ∴CGGP=CHHF=12, (10分)
    ∴GH=13PF=33,
    ∴VD-CEG=VG-CDE=13S△CDE·GH=13×12DC·CE·sinπ3·GH=112. (12分)
    思路分析 (1)由△PAD是等边三角形,底面ABCD是菱形,∠BAD=π3,证得PF⊥AD,BF⊥AD,从而证得AD⊥平面BFP,进而AD⊥PB得证;(2)先证得BF⊥平面PAD,进而证得PF⊥平面ABCD,得棱PC上存在点G使平面DEG⊥平面ABCD,再利用三角形相似求出GH=33,最后利用等体积法求解.
    11.(2019广西南宁质检,18)四棱锥P-ABCD中,AB∥CD,∠ABC=90°,BC=CD=PD=2,AB=4,PA⊥BD,平面PBC⊥平面PCD,M,N分别是AD,PB的中点.
    (1)证明:PD⊥平面ABCD;
    (2)求MN与平面PDA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 (1)证明:取PC中点Q,连接DQ.
    ∵CD=PD,∴DQ⊥PC,
    又∵平面PBC⊥平面PCD,且两平面交于PC,
    ∴DQ⊥平面PBC,
    ∵BC⊂平面PBC,∴DQ⊥BC,
    由题易知BC⊥CD,∵DQ∩DC=D,
    ∴BC⊥平面PDC,∴BC⊥PD.
    在直角梯形ABCD中,易求得BD=22,AD=22,
    又AB=4,则AD2+BD2=AB2,即BD⊥AD.
    又∵BD⊥PA,AD∩PA=A,
    ∴BD⊥平面PAD,∴BD⊥PD.
    ∵BC∩BD=B,
    ∴PD⊥平面ABCD.
    (2)以D为原点,DA,DB,DP方向分别为x轴,y轴,z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22,0,0),B(0,22,0),P(0,0,2),M(2,0,0),N(0,2,1),MN=(-2,2,1).由(1)知,平面PAD的法向量为DB=(0,22,0),故所求线面角的正弦值为|cos|=MN·DB|MN|·|DB|=45·22=105.
    12.(2020新疆乌鲁木齐10月月考,18)在五边形AEBCD中,BC⊥CD,CD∥AB,AB=2CD=2BC,AE⊥BE,AE=BE(如图1).将△ABE沿AB折起,使平面ABE⊥平面ABCD,线段AB的中点为O(如图2).
    (1)求证:平面ABE⊥平面DOE;
    (2)求平面EAB与平面ECD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图形的折叠、面面垂直的判定及二面角,考查的核心素养是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
    (1)证明:因为AB=2CD,O是线段AB的中点,则OB=CD.
    又CD∥AB,所以四边形OBCD为平行四边形,又BC⊥CD,所以AB⊥OD.
    因为AE=BE,OB=OA,所以EO⊥AB.
    又EO∩DO=O,所以AB⊥平面DOE.
    又AB⊂平面ABE,故平面ABE⊥平面DOE. (5分)
    (2)由(1)易知OB,OD,OE两两垂直,以O为坐标原点,OB,OD,OE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由题意知△E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AB=2CD=2BC,
    则OA=OB=OD=OE,设CD=BC=1,
    则O(0,0,0),C(1,1,0),D(0,1,0),E(0,0,1),CD=(-1,0,0),DE=(0,-1,1).
    设平面ECD的法向量n=(x,y,z),
    则n·CD=0,n·DE=0,即-x=0,-y+z=0,令z=1,得平面ECD的一个法向量为n=(0,1,1).
    因为OD⊥平面ABE,所以平面ABE的一个法向量为OD=(0,1,0).
    设平面ECD与平面ABE所成的锐二面角为θ,则cosθ=|cos|=|0×0+1×1+0×1|1×12+12=22.
    因为0°<θ<90°,所以θ=45°,
    故平面ECD与平面ABE所成的锐二面角为45°. (12分)
    思路分析 (1)先证AB⊥OD,EO⊥AB,进而推出AB⊥平面EOD,最后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平面ABE⊥平面DOE;(2)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ECD的一个法向量及平面ABE的一个法向量,用向量法求平面EAB与平面ECD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
    13.(2019湖北恩施二模,19)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BC=2,AC=CC1=22,其中P为棱CC1的中点,Q为棱CC1上且位于P点上方的动点.
    (1)证明:BP⊥平面A1B1C;
    (2)若平面A1B1C与平面ABQ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251,求直线BQ与平面A1B1C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 (1)证明:在侧面BCC1B1中,因为BC=2,CC1=22,
    P为棱CC1的中点,B1B⊥BC,C1C⊥BC,
    所以tan∠BB1C=BCBB1=222=22,tan∠PBC=CPBC=22,
    所以∠BB1C=∠PBC,又∠BB1C+∠BCB1=90°,
    所以∠PBC+∠BCB1=90°,所以PB⊥B1C. (2分)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B1⊥平面A1B1C1,
    所以BB1⊥A1B1,
    因为AB=BC=2,AC=22,所以AB2+BC2=AC2,所以AB⊥BC,
    又AB∥A1B1,BC∥B1C1,
    所以A1B1⊥B1C1.
    因为BB1∩B1C1=B1,所以A1B1⊥平面BCC1B1, (4分)
    所以A1B1⊥BP,因为A1B1∩B1C=B1,所以BP⊥平面A1B1C. (6分)

    (2)如图,以BC,BA,BB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P(2,0,2),BP=(2,0,2)为平面A1B1C的一个法向量.
    设Q(2,0,t)(t∈(2,22]),则BQ=(2,0,t).易知BA=(0,2,0), (8分)
    设平面ABQ的法向量为n=(x,y,z),则2x+tz=0,2y=0,
    取n=(-t,0,2),
    因为平面A1B1C与平面ABQ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251,
    所以251=|n·BP||n||BP|,所以251=|-2t+22|6(t2+4),解得t=322或t=528,
    又t∈(2,22],所以t=322,所以BQ=2,0,322, (10分)
    所以直线BQ与平面A1B1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BQ·BP||BQ|·|BP|=|4+3|4+92×6=75151. (12分)
    思路分析 (1)首先利用三角函数关系证明PB⊥B1C,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等角定理证明A1B1⊥B1C1,从而得出A1B1⊥平面BCC1B1,进一步得出BP⊥平面A1B1C;(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得平面A1B1C与平面ABQ的法向量,利用锐二面角的余弦值求参数值,从而得出BQ的坐标,最后求得直线BQ与平面A1B1C所成角的正弦值.
    14.(2019福建漳州二模,1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ABCD⊥平面PAD,AD∥BC,AB=BC=AP=12AD,∠ADP=30°,∠BAD=90°,E是PD的中点.
    (1)证明:PD⊥PB;
    (2)设AD=2,点M在线段PC上,且异面直线BM与C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5,求二面角M-AB-P的余弦值.

    解析 (1)证明:因为∠BAD=90°,所以BA⊥AD.
    因为平面ABCD⊥平面PAD,交线为AD,所以BA⊥平面PAD,从而BA⊥PD. (2分)
    在△PAD中,APsin∠ADP=ADsin∠APD,即12ADsin30°=ADsin∠APD,
    得sin∠APD=1,∴∠APD=90°,
    故AP⊥PD. (4分)
    因为BA∩AP=A,
    所以PD⊥平面PAB. (5分)
    又PB⊂平面PAB,
    所以PD⊥PB. (6分)
    (2)如图,以P为坐标原点,以PD,PA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过点P垂直于平面PAD的射线为z轴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AD=2,所以AB=BC=AP=1,PD=3,所以P(0,0,0),A(0,1,0),B(0,1,1),C32,12,1,E32,0,0, (7分)

    设PM=λPC(0≤λ<1),则PM=λ32,12,1,
    所以M32λ,12λ,λ,
    从而BM=32λ,12λ-1,λ-1, (8分)
    又CE=0,-12,-1,所以|cos|=|5λ-6|25·2λ2-3λ+2=105,得9λ2-36λ+20=0,解得λ=23或λ=103(舍去),故M33,13,23. (9分)
    设平面MAB的法向量为m=(x,y,z),
    则m·BM=(x,y,z)·33,-23,-13=0,m·BA=(x,y,z)·(0,0,-1)=0.
    整理得3x-2y-z=0,z=0,令y=3,得m=(2,3,0). (10分)
    由(1)知PD⊥平面PAB,所以平面PAB的一个法向量为n=(1,0,0), (11分)
    所以cos=m·n|m||n|=277,
    易知二面角M-AB-P为锐二面角,
    故二面角M-AB-P的余弦值为277. (12分)
    15.(2019广东广州天河二模,18)如图,已知等边△ABC中,E,F分别为AB,AC边的中点,M为EF的中点,N为BC边上一点,且CN=14BC,将△AEF沿EF折到△A'EF的位置,使平面A'EF⊥平面EFCB.
    (1)求证:平面A'MN⊥平面A'BF;
    (2)求二面角E-A'F-B的余弦值.


    解析 (1)证明:因为E,F分别为等边△ABC中AB,AC边的中点,所以EF∥BC,EF=12BC,△AEF为等边三角形,所以折叠后,△A'EF也是等边三角形,且EF∥BC.
    因为M是EF的中点,所以A'M⊥EF. (1分)
    又平面A'EF⊥平面EFCB,A'M⊂平面A'EF,
    所以A'M⊥平面EFCB, (2分)
    又BF⊂平面EFCB,所以A'M⊥BF. (3分)
    因为CN=14BC,EF∥BC且EF=12BC,M为EF的中点,所以MF∥CN,MF=CN,则四边形MFCN是平行四边形,所以MN∥CF.在正△ABC中,知BF⊥CF,所以BF⊥MN. (4分)
    而A'M∩MN=M,所以BF⊥平面A'MN.
    又因为BF⊂平面A'BF,所以平面A'MN⊥平面A'BF. (5分)
    (2)设等边△ABC的边长为4,取BC的中点G,连接MG,由题设知MG⊥BC,
    由(1)知A'M⊥平面EFCB,又MG⊂平面EFCB,
    所以A'M⊥MG, (6分)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M-xyz,
    则F(-1,0,0),A'(0,0,3),B(2,3,0),FA'=(1,0,3),FB=(3,3,0). (7分)
    设平面A'BF的法向量为n=(x,y,z),
    则n·FA'=x+3z=0,n·FB=3x+3y=0,
    令z=1,则n=(-3,3,1). (9分)
    易知平面A'EF的一个法向量为m=(0,1,0), (10分)
    所以cos=n·m|n|·|m|=31×3+9+1=31313, (11分)
    显然二面角E-A'F-B是锐二面角,
    所以二面角E-A'F-B的余弦值为31313. (12分)



    相关试卷

    25_专题八8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习题+十年高考):

    这是一份25_专题八8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习题+十年高考),文件包含1_8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习题docx、1_8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十年高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31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31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解析版),共54页。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40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含解析新人教A版文: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40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含解析新人教A版文,共17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