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西宁海湖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C 2. D 3. B
4.D
A.“基于大一统国家形成的需求,中华民族在秦朝之前便由以种族、血缘或地域为种族认同纽带转为以文化为种族认同纽带”错误。从原文“中华民族自古以文化为族群认同的纽带,而不是以种族、血缘或地域为认同纽带。这一本质特征远在统一的秦朝形成前就已定型”来看,“由以种族、血缘或地域为种族认同纽带转为以文化为种族认同纽带”于文无据;且“基于大一统国家形成的需求”,属于强加因果,原文的表述是“以文化作为维系族群的纽带,既为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对艺术倾向产生了决定性影响”错误。从原文“华夏传统中一些鲜明的文化特质,如好仁、不武、中庸等等,甚至诗歌的声韵对偶、楷书的端正庄严等艺术倾向,无不生发于‘温柔敦厚’”来看,选项以偏概全,言过其实。
C.“这是因为‘温柔敦厚’的价值追求为中华文明的向心与延续提供了保证”错误。不只是“温柔敦厚”,还有“辉煌多样的文明形式”以及“自源头时期就具有的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心态”等原因。
5.D
D.“揭示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开放性特质”错误。由原文“中国古文明在青铜时代没有为外部力量或内部因素所中断”“中国历史资源之丰富,史事记载之连续,让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感到惊讶”等来看,没有揭示“开放性特质”。
6. 中华文明传承至今而没有中断的原因有哪些?(6分)
答案:①以文化为族群认同标志的文化基因,对于中国历史、中华文明的发展传承具有决定性的建构作用;②建立在儒家话语之上的对“温柔敦厚”的追求,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向心力和延续性;③对儒家学说的尊崇、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儒家文化深入人心,渗透到社会每个阶层,有力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传承;④重视修史的优良史学传统,维护、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⑤从未断裂的汉字作为重要载体,为中华文明的连续传承提供了保障。
- D没有心理描写。
8.(1)从“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等处可见乐观开朗、笑对坎坷、直面挫折、勇敢坚强。
(2)从“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 旺旺超市’开张了”“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等处可见勤劳能干,吃苦耐劳、贤妻良母。
(3)从“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只有自己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 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取快递的人说, 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 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 不耽误多少工夫”等处可见善良仁义乐于助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4)从“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说:‘ 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等处可见关爱家人。
9.(1)浅层本义。“旺旺超市的灯发出的光亮”为在文中具体指在营业期间,旺旺超市的灯每天亮到很晚(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结尾部分后经过旺旺妈的擦拭,灯光更加明亮(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 那盏灯更加明亮了)。
(2)塑造人物。“ 旺旺妈内心的希望”指深入挖掘的象征比喻义,主要表现在丈夫受伤后很快擦干泪水振作起来,可见旺旺妈在困境中心怀光亮,不放弃希望,乐观面对,自信勇敢。
(3)揭示主旨。启示我们这光亮不仅是希望更是快乐幸福,幸福的获得不仅靠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更需要顽强拼搏不屈不挠勤劳踏实的行动,需要抓时机、想办法、双手打拼、奋斗出来的,也就是要通过劳动发家致富,创造未来,赢得美好光明的新生活。
10.B(正确标点为“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11.D(“迁”分为三种情况:“左迁”指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超迁”指升职,“再迁”指改任。)
12.C(“作了一首诗”错,原文是“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13.(1)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出的,大家于是就都认为自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出”“以为”“及”各1分,句意2分)
(2)各项律令的修改审定,以及列侯都回到封国居住,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出的。(“更定”“就国”“发”各1分,句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召到自己门下,非常宠幸喜爱。孝文皇帝即位不久,听说河南太守吴公政绩天下第一,过去与李斯是同乡,还曾经向李斯学习,就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便向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很年轻,颇为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于是,孝文帝便召贾谊为博士。
当时贾谊才二十多岁,是博士中最年轻的。每当皇帝诏令臣下商议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无言应答,而贾谊却总是答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出的。大家于是都认为自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孝文帝也很喜欢他,一年之内,就把他从博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汉兴到文帝经过二十多年,天下已经安定,朝野和睦,应当更定历法,改变车马服饰的颜色,制定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便一一详细地草拟上述各项仪礼和法度的草案,建议崇尚黄色,官印字数采用五,确定官职名称,全部变更秦朝的旧制。孝文帝刚刚即位,谦恭礼让,没有来得及实行。(但)各项律令的修改审定,以及列侯都回到封国居住,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出的。于是皇帝打算把贾谊提拔到公卿的位置。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因此,皇帝从此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建议,并派他去做长沙王吴差的太傅。
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被贬谪而去的,心情抑郁(不愉快)。在渡湘江的时候,作了一首赋,来凭吊屈原。
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皇帝召见。孝文帝正在接受神的赐福,坐在宣室里接见贾生。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便向贾生询问鬼神的本源。贾生就详细说明了这里面的道理。一直谈到深夜,文帝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向贾谊面前移动。谈完之后,文帝说:“我好久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就任贾谊为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是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又喜好读书,所以文帝让贾谊做他的师傅。
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进谏,认为国家的祸患会从此兴起。贾谊多次上书,说诸侯的封地有的连接数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可以逐渐削减他们的封地。文帝不听。
过了几年,梁怀王骑马,从马上跌下摔死了,没有后代。贾谊感伤自己做太傅不称职,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贾谊死时只有三十三岁。
14.D(“有色有味”错,应该是“有声有色”。)
15.颔联运用移情(拟人)的手法,花对“我”笑,其实是“我”对花笑,(2分)既生动形象地写出山花盛开的情状,
(2分)又表现出诗人想到即将喝到酒时的愉悦心情。(2分)(酌情给分)
16.(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3)俯首系颈 委命下吏(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7. B【解析】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快马加鞭:对快跑的马再打几鞭子,使它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凤毛麟角:比喻极其难得而宝贵的东西。也比喻罕见的人才。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比喻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璀璨夺目:光辉灿烂耀人眼睛。光彩照人:用以形容人(一般形容女子)或事物十分美好或艺术成就辉煌,令人注目、敬仰。
18. C【解析】句式杂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应改为“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或“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成分赘余:“超过七成多”应改为“超过七成”或“七成多”。成分残缺:“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之前少了介词“以”。
19. D【解析】抓上句“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再根据语句内在的逻辑顺序判定。
20. ①鄙人→本人;②大作→作品;③惠赠→随寄;④你校→贵校; ⑤垂怜→垂青/垂爱。
21. ①老年群体也不例外②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不便 ③又操作简单(6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22.略
2020西宁海湖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西宁海湖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西宁海湖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西宁海湖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西宁海湖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西宁海湖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应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