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22.古诗三首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22.古诗三首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共60页。
古诗三首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100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三首古诗。 朗读课文芙蓉楼 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 送客楚山 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 在玉壶。①②⑤③④fú róngluò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 夜遁逃。欲将轻骑 逐,大雪满弓刀。①② lú lúnchándùn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 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①②miǎnyànqián kūn 认识生字会认字fúluòyànqiánkūnróngchándùn单于逃遁 遁走循(xún):遵循。fúluòyànqiánkūnrónghúyàn会写字fú芙蓉 芙蕖 泡芙芙蓉莲蓉 蓉城 出水芙蓉róng 芙蓉楼的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其原建于古镇江城内三山(日精山、月华山、寿丘山)中的月华山上。为东晋刺史王恭所建,唐代犹存,1992年重建。luò洛阳 洛水hú水壶 茶壶 冰壶玉尺大雁 沉鱼落雁大雁砚台 砚池 笔砚乾坤坤表 坤包 坤车 讲课文 下面让我们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讲课文【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长江中下游北岸在古代属于楚地范围。【平明】天刚亮。【吴】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讲课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批注:“寒雨”不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伤感气氛。“平明”点明了送别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送别的地点,又烘托出自己送客时的心情。讲课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思考:诗中哪些词语含蓄地透露出诗人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情感?讲课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思考:诗中哪些词语含蓄地透露出诗人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情感?寒雨、楚山孤。讲课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讲课文批注:前两句诗通过描绘寒雨萧瑟、楚山孤立的景象表现了诗人送别友人时孤独的心情。讲课文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讲课文批注:后两句诗人借“冰心”“玉壶”的比喻来倾诉自己的内心,表达了自己坚守信念的高尚品格。·参考译文讲课文回顾全诗讲课文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凄寒孤寂之情,后两句笔锋一转,以冰心玉壶自喻,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景与情的对比照应,更能突显诗人冰清玉洁的形象。讲课文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指侵扰唐朝的契丹等贵族首领。讲课文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讲课文批注:“月黑”是指没有月光,“雁飞高”是指没有声音,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夜遁逃”写出了敌军仓皇逃遁的情态。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讲课文批注:前两句诗通过“月黑雁飞高”的景象和“单于夜遁逃”的画面渲染了敌军的全线溃逃。【骑】骑兵。讲课文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讲课文批注:由于“雁飞高”这一反常现象,敌人的行迹被我军察觉。将军要率领轻骑兵去追击,不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一种 高度的自信。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讲课文批注:“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表现出战斗环境的艰苦,烘托了将士们奋勇的精神。讲课文·参考译文讲课文回顾全诗 这首诗先写敌军溃逃,后写我军准备追敌,全诗没有直接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只是通过一个准备追击、大雪洒满弓刀的场面就把将士们威武的气概有力地烘托出来了。同时,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意蕴悠长的意境。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讲课文【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讲课文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讲课文批注:前两句诗人通过直白的话语表达了对墨梅的喜爱,揭示了墨梅“淡雅”的特点。【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讲课文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讲课文批注:后两句诗盛赞了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讲课文思考:本诗的后两句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讲课文思考:本诗的后两句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讲课文批注:本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风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讲课文·参考译文讲课文回顾全诗 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美丽和清香,实际上写出了作者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节和坚贞纯洁的情操。 课后题讲解讲课后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①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②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③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 神品格。讲课后题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 神品格。讲课后题答:①这句诗的意思是: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你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 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纯洁,绝不会和世 俗同流合污。这两句借“冰心”“玉壶”的 比喻来倾诉诗人的内心,表达了诗人坚守信 念的高尚品格。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 神品格。讲课后题答:②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军发觉后,将军准备率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正准备出发之际,下 起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将士们的 弓刀上洒满了雪花。这两句诗表现出战斗环 境虽然艰苦,但战士们保持着高度自信,烘 托了他们奋勇的精神。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 神品格。讲课后题答:③这句诗的意思是:它不需要别人去夸赞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气味弥漫在这 天地之间。这两句诗盛赞了墨梅的高风亮节, 也隐含着作者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节 和坚贞纯洁的情操。 参考素材·作者介绍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擅写七言绝句,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其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誉为“七绝圣手”。主要作品有《出塞》二首、《从军行》七首等。 本诗作于诗人赴任江宁县丞之时,此时的他正遭谤议,又送别挚友辛渐远行,在凄切的心情下作此诗,借以抒发内心的情感。·创作背景《芙蓉楼送辛渐》创作背景 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河中蒲(今山西永济西南)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所写诗作多为送别酬答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作者介绍卢纶简介 卢纶曾任元帅浑瑊(jiān)府中的判官,对行伍生活有所接触,描写此类题材得心应手。所作《塞下曲》共有六首,本诗为第三首。《塞下曲》创作背景·创作背景 王冕,字元章。元末著名诗人、画家。晚年隐居九里山时,植梅树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擅长画墨梅,所作“墨梅图”神韵秀逸,且常在画中题诗,诗与画相得益彰。·作者介绍王冕简介 元末农民起义大爆发前夕,诗人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借梅自喻,感慨之下画此图,本诗即为诗人题咏自己所画的墨梅图,借以抒发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高洁和清正之气。《墨梅》创作背景·创作背景 托物言志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即诗人借助所描写的事物来间接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和坚定信念,表达自己的某种精神或品格。托物言志·相关拓展
古诗三首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100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三首古诗。 朗读课文芙蓉楼 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 送客楚山 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 在玉壶。①②⑤③④fú róngluò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 夜遁逃。欲将轻骑 逐,大雪满弓刀。①② lú lúnchándùn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 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①②miǎnyànqián kūn 认识生字会认字fúluòyànqiánkūnróngchándùn单于逃遁 遁走循(xún):遵循。fúluòyànqiánkūnrónghúyàn会写字fú芙蓉 芙蕖 泡芙芙蓉莲蓉 蓉城 出水芙蓉róng 芙蓉楼的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其原建于古镇江城内三山(日精山、月华山、寿丘山)中的月华山上。为东晋刺史王恭所建,唐代犹存,1992年重建。luò洛阳 洛水hú水壶 茶壶 冰壶玉尺大雁 沉鱼落雁大雁砚台 砚池 笔砚乾坤坤表 坤包 坤车 讲课文 下面让我们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讲课文【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长江中下游北岸在古代属于楚地范围。【平明】天刚亮。【吴】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讲课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批注:“寒雨”不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伤感气氛。“平明”点明了送别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送别的地点,又烘托出自己送客时的心情。讲课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思考:诗中哪些词语含蓄地透露出诗人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情感?讲课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思考:诗中哪些词语含蓄地透露出诗人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情感?寒雨、楚山孤。讲课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讲课文批注:前两句诗通过描绘寒雨萧瑟、楚山孤立的景象表现了诗人送别友人时孤独的心情。讲课文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讲课文批注:后两句诗人借“冰心”“玉壶”的比喻来倾诉自己的内心,表达了自己坚守信念的高尚品格。·参考译文讲课文回顾全诗讲课文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凄寒孤寂之情,后两句笔锋一转,以冰心玉壶自喻,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景与情的对比照应,更能突显诗人冰清玉洁的形象。讲课文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指侵扰唐朝的契丹等贵族首领。讲课文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讲课文批注:“月黑”是指没有月光,“雁飞高”是指没有声音,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夜遁逃”写出了敌军仓皇逃遁的情态。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讲课文批注:前两句诗通过“月黑雁飞高”的景象和“单于夜遁逃”的画面渲染了敌军的全线溃逃。【骑】骑兵。讲课文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讲课文批注:由于“雁飞高”这一反常现象,敌人的行迹被我军察觉。将军要率领轻骑兵去追击,不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一种 高度的自信。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讲课文批注:“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表现出战斗环境的艰苦,烘托了将士们奋勇的精神。讲课文·参考译文讲课文回顾全诗 这首诗先写敌军溃逃,后写我军准备追敌,全诗没有直接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只是通过一个准备追击、大雪洒满弓刀的场面就把将士们威武的气概有力地烘托出来了。同时,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意蕴悠长的意境。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讲课文【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讲课文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讲课文批注:前两句诗人通过直白的话语表达了对墨梅的喜爱,揭示了墨梅“淡雅”的特点。【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讲课文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讲课文批注:后两句诗盛赞了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讲课文思考:本诗的后两句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讲课文思考:本诗的后两句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讲课文批注:本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风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讲课文·参考译文讲课文回顾全诗 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美丽和清香,实际上写出了作者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节和坚贞纯洁的情操。 课后题讲解讲课后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①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②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③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 神品格。讲课后题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 神品格。讲课后题答:①这句诗的意思是: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你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 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纯洁,绝不会和世 俗同流合污。这两句借“冰心”“玉壶”的 比喻来倾诉诗人的内心,表达了诗人坚守信 念的高尚品格。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 神品格。讲课后题答:②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军发觉后,将军准备率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正准备出发之际,下 起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将士们的 弓刀上洒满了雪花。这两句诗表现出战斗环 境虽然艰苦,但战士们保持着高度自信,烘 托了他们奋勇的精神。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 神品格。讲课后题答:③这句诗的意思是:它不需要别人去夸赞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气味弥漫在这 天地之间。这两句诗盛赞了墨梅的高风亮节, 也隐含着作者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节 和坚贞纯洁的情操。 参考素材·作者介绍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擅写七言绝句,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其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誉为“七绝圣手”。主要作品有《出塞》二首、《从军行》七首等。 本诗作于诗人赴任江宁县丞之时,此时的他正遭谤议,又送别挚友辛渐远行,在凄切的心情下作此诗,借以抒发内心的情感。·创作背景《芙蓉楼送辛渐》创作背景 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河中蒲(今山西永济西南)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所写诗作多为送别酬答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作者介绍卢纶简介 卢纶曾任元帅浑瑊(jiān)府中的判官,对行伍生活有所接触,描写此类题材得心应手。所作《塞下曲》共有六首,本诗为第三首。《塞下曲》创作背景·创作背景 王冕,字元章。元末著名诗人、画家。晚年隐居九里山时,植梅树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擅长画墨梅,所作“墨梅图”神韵秀逸,且常在画中题诗,诗与画相得益彰。·作者介绍王冕简介 元末农民起义大爆发前夕,诗人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借梅自喻,感慨之下画此图,本诗即为诗人题咏自己所画的墨梅图,借以抒发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高洁和清正之气。《墨梅》创作背景·创作背景 托物言志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即诗人借助所描写的事物来间接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和坚定信念,表达自己的某种精神或品格。托物言志·相关拓展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