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复习:文学作品阅读复习分享(共29张PPT)
展开语文学科考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及初中语文统编教材(2017年秋期起开始使用)所要求理解并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强调积累,注重考查运用能力;阅读注重考查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能力;写作不设审题、文体障碍,但强调文体意识,强调写真情实感,鼓励创意表达。(2022年)
12.下面关于“听香”的相关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把“闻香”说成“听香”是比较土气的方音误传。 B.“闻香”侧重体现嗅觉,“听香”侧重体现听觉。 C.“香”可以尝,可以品,可以嗅,可以用心感受。 D.“香”还能够香到你的骨头里,香到你的生活中。13.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文章的笔法灵动且思路清晰,体现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B.“在我还没睁开眼睛时就听到了”语带夸张,意在突出我听觉很好。C.文章举清代画家张问陶诗句为例,把“听香”理解为一种生活姿态。D.第⑧段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用听,却真的是别有韵致的”之感悟。
14.文章紧扣“听香”展开。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主要内容。(6 分)
15..结合全文简要作答:“这样的人”是怎样听到香的?(6 分)(情节梳理概括)
2021年《儿子的鱼》
12.、下面关于“儿子的鱼”的相关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儿子的鱼”表明了“儿子”特别的劳动付出。B.“儿子的鱼”体现了“儿子”的韧性以及毅力。C.“儿子的鱼”标志着“儿子”正坚持独立成长。D.“儿子的鱼”意味着“父亲”并没有参与其中。
13.、下面对文章关联人物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作为小说的人物与叙述人称,让小说更具有真实性。B. 伙伴“保罗”这一人物形象于串联情节中升华了小说主题。C.“儿子”身上的冷静与自信折射出“父亲”平素对他的影响。D.“父亲”为数不多的言语表明了他对儿子的独特的教育方式。14.请按小说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简要概括文章内容。(6分)15.请用一组合适的关键词,揭示小说中“父亲”丰富的内心世界。(6分)
设错思路:删、添、调、换、凑。删:删除句子或者修饰限定部分。添:添加定语或状语。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换: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 凑合而成错误。
错误类型:曲解文意 张冠李戴 范围不清 偷换概念 因果混乱 混淆时态 无中生有说法绝对 答非所问
12.下面关于“听香”的相关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3 分) A.把“闻香”说成“听香”是比较土气的方音误传。(一定就听过“听香”这个词了。是我们家乡的土话……我曾觉得我们的土话太土了) ——添(无中生有)B.“闻香”侧重体现嗅觉,“听香”侧重体现听觉。 C.“香”可以尝,可以品,可以嗅,可以用心感受。D.“香”还能够香到你的骨头里,香到你的生活中。
13.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 分)A.文章的笔法灵动且思路清晰,体现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B.“在我还没睁开眼睛时就听到了”语带夸张,意在突出我听觉很好。(我知道这个词很早……甚至在我还没睁开眼睛时就听到了,因为耳朵是打开的。)——删(曲解文意)C.文章举清代画家张问陶诗句为例,把“听香”理解为一种生活姿态。D.第⑧段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用听,却真的是别有韵致的”之感悟。
6.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2020 年度“书香中国万里行”全民阅读活动是由重庆站最先开始开展的。(线上采访的第一站放在重庆。)——换(似是而非)B.中国全民阅读管理部门在每月最后一个周五都会面向市民推荐 10 本好书。(重庆市全民阅读办公室每月最后一个周五都会面向市民推荐 10 本好书。)——换(张冠李戴)C.全国新闻出版业同行在疫情暴发前后借助网络媒体推送可免费阅读图书。(自疫情暴发以来,全民阅读媒体联盟联合全国新闻出版业同行……)——换(混淆时态) 删(改变句意)D.部分专家学者分享了“以读攻‘毒’齐抗疫,足不出户好读书”的思考。
1.“审”。首先要审清题干,是选错误的还是正确的。 2.“找”。根据题干信息,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段落,并用铅笔在原文中勾画出来。 3.“比”。将原文和选项进行比较。从句式、陈述对象、句意的侧重、范围的大小、程度的轻重等方面辨析异同。 4. “定”。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将原文和选项进行比较分析,看看意思是否发生改变,然后做出准确判定。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2.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线索,明确记叙顺序。3.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情感。4.文章各部分的作用。5.品味语言。6.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方法。7.拓展探究。
考点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 主要内容(主要事件)。 2.梳理文章内容,填写图表。 3.划分层次,概括段意。 4.根据示例,概括或补充故 事情节。
1. 要素归纳法。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并合理组织语言,即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摘录法:摘录文章的中心句、结论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据此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标题扩展法。有的文章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照六要素补充增添,即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4.段意合并法。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用段意合并法,即把每段的段意合并同类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情节结构概括法。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进行梳理概括。
答题格式: 1.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2.文章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事,表现了(赞美了,揭示的思想(性格、精神),打发了作者的感情。
考点2: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线索,明确记叙顺序。
1.“XX"(事物)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何作用?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何作用? 3.本文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 4.文中XX段采用了什么写作顺序?
1.理清结构:找到文中体现行文思路的关键词句,紧扣内容、主题、情感把握结构。 2.把握线索:找到文章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如《背影》,是以“背影”来贯穿全文。 3.明确记叙的顺序:根据记叙的先后顺序,结合四种顺序的特点来判断。
答题格式: 1.本文采用了结构,先再接 着最后 2.本文的线索是本文的记叙顺序作用
考点3: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情感
1.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概括XX的性格特征。 2.你认为XX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对XX的动作、神态等具体分析。 4.文中XX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作者在文中写X段内容,主要为了表达什么感情? 6.文末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分析文章中某一人物的情感变化。
1.从原文中直接摘录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2.结合文章事件,人物描写方法概括提炼。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 3.结合文章背景,对人物的代表性作定位。4.结合关键词句、文章主旨、词语的感情色彩来分析人物情感。
答题格式: 1.该句运用了...的描写手法,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2. 从(动作、语言等)可以看出XX是一 个(品质、性格等)的人。 3.XX是一个(性格、品质等)的人。4.具体内容+所表达的情感。
1.本文第一.段(开头几段)有何作用? 2.文中第X段的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3.文中第X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4.本文结尾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何作用? 5.文章标题有什么含义? (或: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6.本文以XX为题,有什么好处(妙处)?7.拟写文章标题。
考点4:文章各部分的作用
1.开头句段: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过渡句段:承上启下(上,下户引出下文内容;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句段: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小说结尾一般是含蓄,意昧深长,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4.标题:概括主要事件;点明中心;交代写作对象;交代文章的线索;激发阅读兴趣。
答题格式:1.前三种:形式的作用+内容的概据。2.标题的作用:用了什么方法+表层意思+深层意思+在文中的作用。即:这个标题用的方法,既写出了也表达了
1.对相关词句进行赏析。 2.谈一谈相关语句的表达效果。 3.结合句中加点的词语进行赏析。 4.对相关语句,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方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1.词语的表达效果 先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主题、人物、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作用。 2.句子的表达效果 抓住中心词,体会语句的表面含义、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方法等角度分析语句对刻画人物、抒发情感表现中心方面的作用。
答题格式: 1.这是个的句子,…...(作用)表达了 2.运用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3. 运用的表达方式,点明(写出抒发或交代)了……
1.文章某处描写XX运用了什么手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2.文章写了XX,又写了XX,为什么?3.分析文章的叙述人称、表达方式及其作用。4.本文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写作特点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5.简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考点6: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方法
1.理解各种写作手法的内涵,把握它们的作用。2.看上下文的联系,从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中分析文章质使用的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3.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分析写作技巧。4.从结构安排角度人手。看开头结尾是否有特色:看全文是否结构严谨:看是否烘托铺垫、前后照应;看主次详略是否得当。
答题格式:明写法+述内容+析效果
1.根据选文谈看法、 感受、 启示或作评价和探究。 2.根据生活、学习的经验, 对文章的材料、人物等进行 评说,判断优劣,谈自己的 认识和见解。 3.填写卡片,拟写对联广告、 宣传语等。技法点睛
1.只要求说出启示题。(只需要紧扣中心写出感受即可。) 2.谈看法或做法题。( 围绕文章中心,确立自己的观点;写出自身体会;列举自己生活中的相关事例;紧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答题格式:1.本文记叙了告诉人们启示我们
1.构建知识体系树立考点意识,明确答题方向,熟练运用模板。2.构建复习课模式考点解析——考题例证——方法探寻——运用实践——对应训练——查漏补缺。
总则:讲 + 练 + 查 + 补
文学作品阅读 课件-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文学作品阅读 课件-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哲理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散文分类,眉山市近五年中考题型,情节梳理,人物形象,重要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句子赏析,段落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学作品阅读相关知识梳理课件-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文学作品阅读相关知识梳理课件-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六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小说的主要任务,小说必须具备,其他文体,寓言故事的寓意,三人称,四顺序,表达方式,常出现在开头和结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十一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十一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课件,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