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四) 学生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1819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四) 学生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1819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四) 学生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18193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四) 学生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中国和印度科学家协同合作,在印度东北部梅加拉亚邦竹林中的枯死竹茎上发现了一种新的发光真菌物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竹和发光真菌都具有完整的生物膜系统
B.竹细胞中含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发光真菌没有
C.竹和发光真菌体内都有能进行能量转化的结构
D.发光真菌的主要能源物质有可能依然是糖类
2.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细胞内的物质含量比值会发生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植物体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秋冬季节比春夏季节低
B.从光照转入黑暗环境,叶绿体内C3/C5的值减小
C.细胞内ATP/ADP的值,夜晚比白天高
D.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膜表面积/细胞体积的值有所减小
3.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遗传的物质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组成一对同源染色体
B.水稻体细胞中有12对24条染色体,卵细胞中应有6对12条染色体
C.T2噬菌体的DNA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和千变万化的碱基配对方式
D.DNA分子一条链上(G+C)/(A+T)的值越大,热稳定性越强
4.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脑局部葡萄糖代谢会降低,科学家研究发现其代谢异常与抑郁的症状密切相关,甲状腺激素缺乏会通过影响边缘系统的功能导致抑郁,甲减与抑郁均引起局部脑血流异常,两者存在部分重叠。结合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及作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减大鼠相应的下丘脑和垂体细胞受甲状腺激素的抑制作用增强
B.脑局部葡萄糖代谢降低可能与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的作用直接相关
C.边缘系统功能异常导致抑郁说明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的正常运行可减少抑郁的发生
5.单向性集团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其中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捕食者,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猎物。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寄生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其中蚜虫可被瓢虫捕食,寄生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瓢虫属于集团内猎物,寄生蜂属于集团内捕食者
B.瓢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第二、第三营养级
C.若移走寄生蜂,瓢虫获得的能量可能会增加
D.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集团内捕食现象比较少见
6.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症与β-淀粉样蛋白代谢相关基因突变引起的β-淀粉样蛋白过度产生有关;β-淀粉样蛋白代谢相关的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上,21三体综合征患者常常会出现阿尔茨海默症的症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21三体综合征患者和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相关致病基因位于相同的染色体上
B.减少β-淀粉样蛋白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可以预防或治疗阿尔茨海默症
C.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家族中,男性患者的数量多于女性患者
D.若某人的β-淀粉样蛋白代谢相关基因发生突变,则此人一定会患阿尔茨海默症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7~10题为必考题,11~12题为选考题,共54分。
(一)必考题(本题共4小题,共39分)
7.(10分)水分和氮肥是农业生产中的核心要素,合理施肥、利用水氮互作效应既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又能减少对氮肥的浪费。利用不同水分和氨肥条件处理燕麦,试验处理后第8天开始每天在相同时间测量燕麦叶片的相应数据,连续测量60天并计算平均值如下图。气孔导度表示的是气孔张开的程度,水分利用率指农田蒸散消耗的单位重量水所制造的干物质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分和氮肥通过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填“光反应”、“暗反应”或“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除此以外,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等。(写出两项即可)
(2)高氮处理条件下,与充分灌溉相比,中度水分胁迫时燕麦平均净光合速率基本不变,据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本实验的研究结果,选用__________的水肥条件,最有利于提高燕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实际生产中,根据实验结果选择的水和氮肥条件,并没有使单位面积上燕麦产量最高,进一步研究表明,这是由于不同水肥条件下,叶片的有机物转运强度的不同会影响燕麦产量。已知P基因表达的P蛋白能够促进叶片有机物的转运,为验证不同水肥条件下P基因表达程度不同,影响燕麦籽粒有机物的积累量。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应是取生长状态相同的燕麦植株若干,随机平均分为九组,分别用上述水肥条件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含量并进行比较。
8.(9分)中国女排在世界排球赛中,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完美地诠释了“女排精神”,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内进行了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员在奔跑击球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葡萄糖,机体内的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机体维持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填“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2)运动员大量出汗会导致失水较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这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___________释放抗利尿激素,继而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体内水盐平衡。
(3)排球飞向球网的一刹那,运动员必须迅速做出判断以救球,在这个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_________(填“双向”或“单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_______(填“双向”或“单向”)传递,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9分)生态足迹又称为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例如,碳足迹是指扣除海洋对碳吸收之后,吸收化石燃料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除化石燃料燃烧外,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还有:__________。
(2)生态足迹越大,人类所需的资源越__________。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以减小生态足迹,若将动物(草食)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2,则人类的生态足迹为原来的__________(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倍。
(3)科学家统计了从1961年到2014年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生态盈余”或“生态赤字”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且从1961年至2014年,全球由“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据图判断,“生态赤字”越来越大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生态超载的地球减小“生态赤字”,你认为可采取的举措有: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点)。
10.(11分)白花三叶草为雌雄同花植物。白花三叶草的非条斑叶与条斑叶是一对相对性状,该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非条斑叶为隐性性状。自然状态下,某足够大的白花三叶草种群中约16%的植株表现为非条斑叶。回答下列问题:
(1)该白花三叶草种群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纯合子产生的花粉含a的概率是_____。
(2)在该白花三叶草种群中,若人为将非条斑叶植株淘汰一半,其余植株自由交配,则子代中非条斑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
(3)白花三叶草植株的含氰化物与不含氰化物为一对相对性状,如图为白花三叶草中的氰化物产生途径。
若将纯合不含氰化物条斑叶植株和纯合不含氰化物非条斑叶植株进行杂交,F1均为含氰化物条斑叶植株,F1植株自由交配,F2中的含氰化物条斑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9/16,则F1中基因A/a、D/d、H/h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为_____。若其中一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ADDhh,则F2中的不含氰化物条斑叶植株的比例为_____,请用遗传图解加以说明。
(二)选考题(任选一题作答,多做按第一题给分,共15分)
11.【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5分)
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推广使用加酶洗衣粉代替普通含磷洗衣粉,有利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是因为含磷污水排放后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可能导致微生物和________大量繁殖,造成水体污染。
(2)加酶洗衣粉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________酶和________酶。
(3)洗衣粉中的某种酶制剂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________________,使污渍容易从衣物脱落。
(4)羊毛、蚕丝等织物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原因是_________。
(5)某些因素,如________,会影响酶活性,如果将酶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过不了多久酶就会失活。为解决以上问题,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了能够耐某些不利因素的酶。
12.【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为探究M基因的功能,科研人员将克隆得到的M基因导入拟南芥植株(自交繁殖),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过程a、b,写出获得大量M基因的大致方法:____________。
(2)过程d,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通常需要用___________处理农杆菌。过程e,在拟南芥植株产生大量花序时,将其花表面的部分置于农杆菌悬浮液中浸泡20~30 s,3~4周后得到转化拟南芥植株的种子T0,这就是农杆菌转化,转化是指___________。使用T-DNA介导转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将收获的拟南芥种子T0播种在含有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能健康生长的幼苗可确定含有M(目的)基因。若采用农杆菌转化法获得的拟南芥细胞中只有一条DNA上含有M基因,则要进一步获得M基因稳定的突变体,下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选择最简便的方法)。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生物(四)答案
1.【答案】B
【解析】A.竹和发光真菌都属于真核生物,都具有完整的生物膜系统,A正确;B.竹细胞和发光真菌都含有由DNA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染色体,B错误;C.竹子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发光真菌能进行呼吸作用,能将能源物质转化为光能,故二者都有能进行能量转化的结构,C正确;D.发光真菌进行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其底物主要是糖类,故其主要能源物质有可能依然是糖类,D正确。故选B。
2.【答案】D
【解析】A.一般情况下,自由水含量越高,代谢越旺盛,植物体内结合水/自由水的值,在秋冬季节比春夏季节的高,A错误;B.从光照转入黑暗环境,光反应停止,ATP和NADPH减少,这会影响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导致三碳化合物含量升高,而五碳化合物含量降低,因此叶绿体内C3/C5的值增大,B错误;C.细胞内ATP和ADP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细胞内ATP/ADP的值,夜晚与白天相同,C错误;D.细胞生长过程中,随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膜表面积/细胞体积的值有所减小,D正确。故选D。
3.【答案】D
【解析】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大小一般相同的染色体组成一对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配对,A错误;B.水稻体细胞中有12对24条染色体,12对表示的是体细胞中含有12对同源染色体,而卵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只能说12条染色体,而不能说6对,B错误;C.T2噬菌体的DNA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碱基配对方式就只有2种(A-T、G-C),C错误;D.DNA分子的一条链与另一条链是互补的,因此DNA分子一条链上的(G+C)/(A+T)的值与DNA中(G+C)/(A+T)的值相等,G与C之间形成3个氢键,A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因此G、C含量多的DNA,热稳定性越强,D正确。故选D。
4.【答案】A
【解析】A.甲减大鼠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对下丘脑和垂体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A错误;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细胞代谢,故脑局部葡萄糖代谢降低可能与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直接相关,B正确;C.由题文“甲状腺激素缺乏通过影响边缘系统的功能导致抑郁”可知,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功能,C正确;D.经分析,抑郁的发生与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均相关,所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的正常运行可减少抑郁的发生,D正确。故选A。
5.【答案】C
【解析】A.由题意可知,瓢虫和寄生蜂都以蚜虫为食,同时寄生蜂被瓢虫捕食,所以瓢虫属于集团内捕食者,寄生蜂属于集团内猎物,A错误;B.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再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瓢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第三、四营养级,B错误;C.由以上分析可知,若移走寄生蜂,食物链将缩短,所以瓢虫获得的能量可能会增加,C正确;D.由题意可知,单向性集团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其中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所以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集团内捕食现象比较常见,D错误。故选C。
6.【答案】B
【解析】A.21三体综合征患者发生的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不含致病基因,A错误;B.阿尔茨海默症与β-淀粉样蛋白过度产生有关,故可以通过减少β-淀粉样蛋白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进行治疗或预防阿尔茨海默症,B正确;C.β-淀粉样蛋白代谢相关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上,21号染色体为常染色体,故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不会有明显差别,C错误;D.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因素,β-淀粉样蛋白代谢相关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β-淀粉样蛋白过度产生,也不一定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D错误。故选B。
7.【答案】(1)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照强度、温度、CO2的浓度等
(2)与充分灌溉相比,中度水分胁迫时虽然气孔导度低,CO2供应不足,但水分利用率高
(3)轻度水分胁迫,中氮处理 叶中P蛋白 籽粒中有机物
【解析】(1)水分主要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通过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氮是组成叶绿素、NADP+和酶的重要元素,通过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故水分和氮肥通过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除此以外,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还有光照强度、温度、CO2的浓度等。
(2)据图可知,与充分灌溉相比,虽然中度水分胁迫组叶片的气孔导度低,CO2供应不足,但是水分的利用率高,因此高氮处理条件下,与充分灌溉相比,中度水分胁迫燕麦平均净光合速率基本不变。
(3)由图可知,中氮处理下的轻度水分胁迫组的平均净光合速率最大,因此选用轻度水分胁迫,中氮处理的水肥条件,最有利于提高燕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根据实验目的可知,自变量为不同水肥条件,因变量为P蛋白含量和籽粒有机物的积累量,故应取生长状态相同的燕麦植株若干,随机平均分为九组,分别用上述水肥条件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叶中P蛋白和籽粒中有机物的含量并进行比较。
8.【答案】(1)下丘脑 神经—体液调节
(2)升高 垂体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
(3)单向 单向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解析】(1)运动员在奔跑击球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葡萄糖,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血糖平衡的维持除受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的调节外,还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即血糖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2)机体大量出汗会导致失水较多,引起细胞外液(血浆)渗透压升高,这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继而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水盐平衡。
(3)排球飞向球网的一刹那,运动员必须迅速做出判断以救球,由于反射弧上有突触结构,所以在这个反射过程中,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9.【答案】(1)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
(2)多 0.51
(3)生态承载力总量与生态足迹总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1961年至2014年,全球生态承载力总量增加的速度小于生态足迹总量增加的速度,所以生态赤字越来越大
(4)进行垃圾分类,大力植树造林,工厂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等
【解析】(1)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生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2)生态足迹越大,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设现在人口数量需要能量为a,则需要的植物为:0.5a÷10%÷10%+0.5a÷10%=55a。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2,则现在人口需要的植物为:0.2a÷10%÷10%+0.8a÷10%=28a。调整食物结构后,生态足迹为原来的28a÷55a=0.51倍。
(3)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会出现生态盈余,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会出现生态赤字。1961年至2014年,全球生态承载力总量增加的速度小于生态足迹总量增加的速度,所以生态赤字越来越大。
(4)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的处理时间,降低处理成本,保护环境,可减小“生态赤字”;大力植树造林,并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可缓解温室效应,利于环境保护,可减小“生态赤字”;工厂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可防止废气造成大气污染,可减小“生态赤字”。
10.【答案】(1)12/25 4/13
(2)64/529
(3)基因A/a与D/d(或H/h)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与D(或H)在一条染色体上,H/h(或D/d)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16
【解析】(1)自然状态下,某足够大的白花三叶草种群中有16%的植株表现为非条斑叶,且非条斑叶为隐性性状,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4/10,A的基因频率为6/10,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2×4/10×6/10=12/25;纯合子产生的花粉含a的概率为16/100÷(1-12/25)=4/13。
(2)人为将非条斑叶植株淘汰一半后,该种群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9∶12∶2,a的基因频率为8/23,则子代中非条斑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8/23×8/23=64/529。
(3)亲本为纯合不含氰化物条斑叶植株与纯合不含氰化物非条斑叶植株,而F1均为含氰化物条斑叶植株,故F1的基因型为AaDdHh,F2中含氰化物条斑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9/16(即3/4×3/4),由此可以推出基因A/a、D/d、H/h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其中两个显性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由两个亲本均为不含氰化物植株可知,F1中基因D与H不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因此可推测基因A/a与D/d(或H/h)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与D(或H)在一条染色体上,H/h(或D/d)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其中一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ADDhh,则另一亲本基因型为aaddHH,F2中不含氰化物条斑叶植株的基因型为AADDhh、AaDdhh,其比例为1/4×1/4+1/4×1/4×2=3/16。遗传图解如下图所示。
11.【答案】(1)藻类
(2)碱性蛋白 碱性脂肪
(3)可溶性氨基酸或小分子肽
(4)不能 羊毛、蚕丝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会使蛋白质分解,从而使织物受到损坏
(5)温度、酸碱度、表面活性剂
【解析】(1)含磷污水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可能会导致微生物和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污染。
(2)加酶洗衣粉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3)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多肽链再进一步折叠形成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大分子。洗衣粉中的某种酶制剂应该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氨基酸或小分子肽,从而使污渍容易从衣物上脱落。
(4)羊毛、蚕丝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会使蛋白质分解,从而使织物受到损坏。因此羊毛、蚕丝等织物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
(5)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强酸、强碱、高温等都可能破坏酶的结构,某些因素,如温度、酸碱度、表面活性剂会影响酶活性。
12.【答案】(1)以m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法(逆转录法)合成DNA(M基因)片段,再利用PCR技术大量扩增M基因
(2)Ca2+ 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T-DNA能转移到被侵染的细胞,并整合到该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3)卡那霉素 将T0植株连续自交,筛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突变体
【解析】(1)通过过程a、b,采用反转录法(逆转录法)和PCR法来获得大量的M基因,具体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法(逆转录法)合成DNA(M基因)片段,再利用PCR技术大量扩增M基因。
(2)通常用Ca2+处理农杆菌,使其处于感受态易于接受外来DNA,然后再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叫转化。由于T-DNA能转移到被侵染的细胞,并整合到该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所以用T-DNA介导转化。
(3)重组质粒中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标记基因),将收获的拟南芥T0种子,播种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筛选出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植株,其中能健康生长的幼苗含有M(目的)基因。植物获得稳定遗传个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所以将T0植株连续自交,就能够筛选出稳定遗传的突变体。
高中生物高考 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生物(四) 学生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 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生物(四) 学生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 (新高考)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生物(四) 学生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 (新高考)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生物(四) 学生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新高考)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四) 学生版: 这是一份生物(新高考)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四) 学生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