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高考)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三)学生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18186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新高考)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三)学生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18186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新高考)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三)学生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18186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新高考)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三)学生版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新高考)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三)学生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该城区,推测该城区空间变化的主要目的是,该公路隧道最可能位于,主要由胶结作用形成的岩石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地 理 (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老挝万象赛色塔工业园区是中老两国“一带一路”重大合作项目,目前已吸引新希望、中石化等多家我国企业入驻。为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园区对待入驻企业进行综合考察。截至2020年8月,已有83家中外企业入驻,涵盖电子产品制造、能源化工、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纺织品加工、总部经济等产业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目前,老挝万象赛色塔工业园区吸引企业入驻的最大优势是( )A.廉价的劳动力 B.完善的交通网C.充足的原材料 D.广阔的市场2.入驻老挝万象赛色塔工业园区的企业采用园区式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A.共用基础设施 B.利于交流与协作C.集中处理废弃物 D.接近消费市场读我国某年四城市人口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3.从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考虑,其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就业机会最多的城市是( )A.① B.② C.③ D.④4.城市②可能位于我国的( )A.西北内陆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城区型采煤塌陷湿地受城市化影响,其土地利用变化迅速且复杂,部分塌陷土地进行了回填建设,原有的塌陷湿地空间格局被打破。图是我国东部某城市城区煤矿关停后的采煤塌陷湿地空间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5.该城区( )A.人口数量大幅减少 B.新兴产业发展迅速C.土地利用类型减少 D.绝大多数居民外迁6.推测该城区空间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吸引科技人才,增强人才引领 B.规划空间用地,加强人口管理C.推动产业转型,改善生态环境 D.大力拓宽湿地,发展渔业养殖断裂构造是温泉等地下水的重要运移通道。中国某公路隧道沿线为单一的变质岩,多断裂发育,施工难度大。下图示意该公路隧道沿线的地形剖面和地温等温面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以下四处中,隧道施工难度最大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8.该公路隧道最可能位于( )A.河北省东部 B.福建省北部 C.青海省南部 D.云南省西部胶结作用是固结成岩的一种途径,指某些化学物质填充到松散物质的粒间空隙之中,胶结固化后,使之变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下图能表示胶结作用的是( )A. B.C. D.10.主要由胶结作用形成的岩石是( )A.砂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坦桑尼亚的莫希小城地处乞力马扎罗山南麓,是乞力马扎罗区首府,每年有大量外国游客到此停留。乞力马扎罗区也是坦桑尼亚咖啡最大产区,莫希周围就遍布着众多咖啡种植园。咖啡园里种植了一些高大乔本,生产的咖啡品质上乘,主要出口到欧美地区。咖啡树适合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山区,海拔一般在500-2000米,喜欢白天温和不酷热的气温,以及少于两小时的直接日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每年大量外国游客在莫希停留的主要目的是( )A.品尝和购买当地咖啡 B.感受当地独特文化C.到热带雨林进行探险 D.前往乞力马扎罗山12.莫希生产的咖啡品质高,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全年高温多雨 ②土壤肥沃 ③海拔较高,气候适宜 ④采用混和种植技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研究表明,农田灌溉水中仅有1%~2%被作物吸收,其余大多被蒸腾和蒸发。适当的水分亏缺有助于作物产量提高。隔沟交替灌溉技术是农业灌溉的重大突破,它不是对所有土壤进行灌溉,而是频繁交替灌溉一半左右的土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隔沟交替灌溉更加关注( )A.水资源利用率 B.土地生产力 C.劳动生产效率 D.农作物产量14.隔沟交替灌溉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 )A.蒸腾量 B.环境适应性 C.种植面积 D.熟制15.采用隔沟交替灌溉技术的地区一般( )A.农业技术先进 B.人均耕地少 C.蒸发大于降水 D.石漠化严重 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5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下图为五常市区域图。材料二: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在距今12600年的晚更新世以来的少部分适宜气候时期内,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东北平原及其周边的一些低山、丘陵分布大量黑土,是“世界四大黑土分布区”之一,形成1cm厚度的黑土需要300年以上的时间。(1)根据图中描述五常市地势特征并说出判断理由。(4分)(2)根据材料分析黑土的形成速度慢的原因。(6分)(3)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东北黑土知名度的提高,黑土的损失日益严重,试推测导致黑土损失的原因。(4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圣安东尼奥河位于美国中南部圣安东尼奥市区,历史上洪涝频发。20世纪早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家庭小汽车的普及,圣安东尼奥河岸地区成为城市发展的“灰色地带”。当地政府尝试进行河流整治,开发河岸商业,但效果欠佳。20世纪20年代以来,该地政府在圣安东尼奥河开展了多次河道延伸工程,1969年之后在河岸进行酒店集群式开发。下图示意圣安东尼奥河岸地区的开发。(1)推测20世纪早期圣安东尼奥河岸商业开发效果欠佳的原因。(6分)(2)简述圣安东尼奥河延伸工程的作用。(6分)(3)说明酒店集群式开发对圣安东尼奥河滨水地带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4分)1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洪水调蓄湖泊之一,其入湖泥沙主要来自赣江等周边河流(如图1所示),出湖泥沙由湖口输入长江,出湖沙量与出湖流量的变化在时间上不同步,某科研团队调查1955年以来鄱阳湖出湖泥沙的时间变化特征,。材料二:鄱阳湖出湖泥沙的时间变化特征图。(1)描述鄱阳湖流域总体的地势特征,说明判断依据。(4分)(2)无论1955-1970年还是2001-2010年,鄱阳湖出湖沙量最少是哪三个月?出湖沙量和河水补给有关,据此推断鄱阳湖和长江的河水补给关系。(2分)(3)根据材料二,说明鄱阳湖春、夏季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推测期间雨带的移动特点。(4分)(4)分析泥沙淤积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4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库布齐沙漠位于黄河南岸,往北是阴山西段狼山地区,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直线距离仅800千米。20世纪80~90年代,冬春季节的北京饱受沙尘暴之苦。1999年位于库布齐沙漠境内的穿沙公路修通,沙柳、柠条、甘草、沙棘、梭梭等治沙先锋植物,为库布齐沙漠披上绿装。沙生植物甘草既能固沙、改良土质,也是药材。沙柳、柠条、羊柴等灌木,每隔3~5年平茬一次,平茬后会越长越旺,这种“平茬复壮”的特性,可源源不断地为灌木饲料、人造板、生物质发电等林沙企业提供原料。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图和穿沙公路绿化对比图。(1)据图推测库布齐沙漠的可能性沙源。(2分)(2)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说明20世纪末北京的沙尘暴与库布齐沙漠间的关联性。(6分)(3)分析库布齐沙漠披上“绿装”产生的有利影响。(3分)
(新高考)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地 理 (三) 答 案第Ⅰ卷(选择题)【答案】1.A2.A【解析】1.作为发展中国家,老挝最大的优势是劳动力廉价,A正确;材料中无交通网是否完善的相关信息,B错误;由材料可知,赛色塔工业园区涵盖电子产品制造、能源化工、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纺织品加工、总部经济等产业类型,这些产业类型不都是原料指向型的工业,C错误;赛色塔工业园区并非该园区产品的消费市场,D错误;故选A。2.采用园区式发展模式是相对于分散投资建厂模式而言的,属于工业集聚现象,其主要优势是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A正确;该工业园区产业类型多样,利于交流协作目前体现得不明显,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该工业园区产业类型多样,废弃物种类多样,集中处理废弃物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该工业园区不是这些企业产品的消费市场,D错误;故选A。【答案】3.B4.D【解析】3.由图的数据可知,②迁入人数最多,人口净迁入最多的城市,经济发展最快,就业机会最多,B正确,A、C、D错误,故选B。4.由图可知,城市②人口自然增长缓慢,但人口迁入较多,应位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南沿海地区。D正确,A、B、C经济相对东南沿海落后,故选D。【答案】5.B6.C【解析】5.结合示意图判断,居住空间变得集聚,规模变大,数量减少,但人口数量并不会大幅减少,大多数居民会选择留在城区,A、D错误;原来该地区无新兴产业,后来新兴产业代替了煤炭产业,说明该地区对产业结构进行了升级,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B正确;该地区进行产业升级改造,居住空间集中,推测该地区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原有居住地很可能改造为城市绿地或其他功能区,土地利用类型会增加,C错误;故选B。6.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城区原来主要产业是采煤业,采煤会造成地表坍陷,煤渣等会占用土地,污染河流和空气,危害地区居民健康。后来煤炭产业转变为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改善生态环境,C正确;因新兴工业的发展,可引进科技人才,对空间用地进行规划,但不是该城区空间变化的主要目的,A、B错误;由图可知,湿地面积缩小,D错误;故选C。【答案】7.B8.D【解析】7.从图中等温线我们可以看出:①处的气温为37℃~50℃,②的气温为60℃,③处的气温为50℃~60℃,④处的气温为28℃~37℃。②处的地下温度为四地当中气温最高值,在隧道施工当中难度系数最大,B符合题意,故选B。8.该地地表的高度位于2000米到3500米之间。河北省东部主要是华北平原,其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A错误;福建省的北部为山地丘陵地形,海拔在2千米以下, B错误;从图中等温线我们可以看到:海拔2500米处的地表温度为28℃,青海省南部位于青藏高原上,地表温度根本达不到,排除C;云南省西部为横断山区,又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综合图中等高线和地形高度,D正确;故选D。【答案】9.B10.A【解析】9.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胶结作用是一种固结成岩的途径,发生在粒间空隙中的化学沉淀作用,作用的结果是在粒间的空隙中胶结固化,它能把颗粒或矿物粘起来变成固结的岩石。从图A、B、C、D四幅图中可以看出,A图表示压缩作用,没有颗粒物和填充物分别,A错误;B图中既有较大砾石颗粒,也有微小填充物,符合胶结作用特征,B正确;C图是细小颗粒变成较大颗粒,属于结晶作用,C错误;D图中只有较大颗粒物堆积,没有细小填充物,也不符合胶结作用特征,D错误;故选B。10.砂岩是沉积岩,是由固结成岩形成的岩石,A正确;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结形成的岩石,与胶结作用无关,B错误;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是岩浆在地表快速冷却形成的岩石,与胶结作用无关,C错误;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是石灰岩在高温高压的地质环境中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与胶结作用无关,D错误;故选A。【答案】11.D12.C【解析】11.由于莫希位于乞力马扎罗山南麓,且为乞力马扎罗区首府,游客在此停留,前往乞力马扎罗山旅游,D正确;咖啡已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咖啡不是奢侈品,游客品尝和购买咖啡,没有必要去坦桑尼亚的莫希小城,A错;材料中没有相关信息表明莫希小城的文化与周围地区相比,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性,B错;乞力马扎罗山地区海拔高,以热带草原为主,C错;故选D。12.由于莫希位于热带海拔较高的地区,气候温暖多雨,排水良好,加上处在火山地区,土壤肥沃,莫希咖啡品质高,②、③正确,C正确;虽然位于热带,但海拔较高,气温并不是很高,并且降水有季节变化,因此“全年高温多雨表述不准确,①错误;“采用混合种植技术”是对自然条件的改造,不属于自然因素,④错误;故排除A、B、D三项,选C。【答案】13.A14.B15.C【解析】1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农田灌溉水中仅有1%~2%被作物吸收,其余大多被蒸腾和蒸发。相对于传统灌溉方式而言,隔沟交替灌溉不是对所有土壤进行灌溉,而是频繁交替灌溉一半左右的土壤,所以该灌溉方式更加关注水资源的利用率,A正确;虽然适当的水分亏缺有助于作物产量提高,但这种灌溉方式更加注重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以减小水分的蒸发和蒸腾,而不是更加关注土地生产力或农作物产量,排除B、D;这种灌溉只是灌溉方式的改进,对劳动生产效率影响不大,C错;故选A。14.隔沟交替灌溉频繁交替灌溉一半左右的土壤,土地中农作物生长的土壤水分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环境适应性,B正确;随着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农作物的蒸腾量并不会提高,A错;对种植面积影响不大,C错;熟制主要与区域热量条件有关,对熟制的影响也不大,D错;故选B。15.结合前面分析可知,采用隔沟交替灌溉技术显著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表明该地气候相对干旱,水资源不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C正确;这种技术并不能反映当地农业技术先进、人均耕地少、石漠化严重,A、B、D错;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16.(14分)【答案】(1)地势特征: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地势起伏较大,西北地势起伏小。判断理由:河流流向;等高线特征。(2)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土壤含水层形成季节性冻土;抑制了微生物活动,导致枯枝落叶等有机质残体分解缓慢;积累转化成深厚的腐殖质层时间较长;古气候不稳定,适合黑土形成和发育的古气候时期较短。(任答3点)(3)植被破坏,流水侵蚀严重;耕作破坏黑土结构,导致外力侵蚀作用加剧;农业耕作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黑土污染严重;人们盗挖黑土,贩卖到城市,破坏土地资源。【解析】本题以黑龙江省五常市区域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生产的生态问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1)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东南部海拔大于500米,西北部海拔低于200米,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因此地势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等高线较密集,西北部等高线稀疏,因此东南部地势起伏较大,西北地势起伏小。判断地势特征可以用河流流向和等高线分布特征来判断。(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黑土层分布在东北平原及其周边的一些低山、丘陵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土壤含水层形成季节性冻土;由材料“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可知,由于纬度高,气候寒冷,抑制了微生物活动,导致枯枝落叶等有机质残体分解缓慢;由材料“形成1cm厚度的黑土需要300年以上的时间。”可知,积累转化成深厚的腐殖质层时间较长;由材料“在距今12600年的晚更新世以来的少部分适宜气候时期内,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可知,古气候不稳定,适合黑土形成和发育的古气候时期较短。(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植被破坏,流水侵蚀严重;耕作破坏黑土结构,使黑土层变得松软,春季风力侵蚀和夏季雨水冲刷,导致黑土层变薄。随着农业耕作规模扩大,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黑土污染严重;随着东北黑土知名度的提高,出现人们盗挖黑土,贩卖到城市,破坏土地资源。17.(16分)【答案】(1)城市生产生活排放大量污水,河流水质差;河流洪涝多发,航运价值低;人们对河流合理开发与规划的意识不够,河岸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较差,不利于进行商业活动。(2)河道延伸,便于泄洪,减轻洪涝灾害;东侧河道延伸至会展中心、商业中心、酒店,便于引用水源,营造优美景观;河道延伸工程有利于打造出更为完整、开放的滨水空间,提升环境质量。(3)提高了城市酒店接待能力,促进旅游业发展;高档酒店吸引了高收入、高消费客源,促进滨水地带商业转型升级;促进该区域交通、绿化等基础设施的升级。【解析】本题以圣安东尼奥河岸地区的开发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商业区位因素以及产业集群的作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1)根据材料“20世纪早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家庭小汽车的普及”可知20世纪早期,该地城市化发展较快,人们生产生活用水增多,可能导致河水污染严重,河岸地区环境质量变差;由材料“当地政府尝试进行河流整治,开发河岸商业,但效果欠佳”可知圣安东尼奥河缺乏合理开发与规划,可能洪涝频发,河流航运价值不大,环境质量差,污染严重;河岸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较差,不能够有效地吸引市场和投资者,不利于进行商业活动。(2)读圣安东尼奥河岸地区的开发图可知,河道延伸,便于增加河流调蓄洪水的能力,便于泄洪,减轻洪涝灾害;东侧有延伸到会展中心的河道和延伸到商业中心的河道,有利于营造景观,增加商业中心对市场和投资者的吸引力;东、西侧河道延伸工程有利于打造完整、连续的开放空间,提升环境质量;为后期的酒店开发提供了条件。(3)从产业结构看,酒店集群式开发提高了城市酒店接待能力,会带动和促进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从产业内部看,高档酒店集群发展,能够吸引高收入、高消费客源,提升了商业档次,促进滨水地带商业转型升级;从基础设施建设角度看,酒店集群式发展可促进交通、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利于产业转型升级。18.(14分)【答案】(1)东南西三面高,北面低;河流从东南西三面向北面流;或总体西南高,东北低;赣江自西南向东北流。(2)鄱阳湖出湖沙量最少是:7、8、9月。长江水补给鄱阳湖。(3)春季出湖径流量增加,夏季出湖径流量减少;春季到夏季,雨带自南向北移动,赣江流域(鄱阳湖)和长江干流先后进入汛期,所以会有春夏季出湖径流量的变化。(4)鄱阳湖泥沙淤积降低湖区汛期调蓄能力,洪水水位升高,洪水威胁增大,洪水受灾面积扩大;泥沙淤积,湖水变浅,湖区水生生物(水产资源)的生长和繁育受影响;湖区生物多样性下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湖泊面积减小,净化能力下降,加剧湖泊的污染。(任答2点)【解析】本大题以鄱阳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势特征、河流补给形式及特点、泥沙淤积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查学生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1)读鄱阳湖流域简图根据河流的流向及鄱阳湖的位置可知,鄱阳湖流域总体的地势特征东南西三面地势高,北面低;主要根据该区域的河流从东、南、西三面向北面的鄱阳湖汇入。或总体西南高,东北低;赣江自西南向东北流入鄱阳湖。(2)读鄱阳湖出湖泥沙的时间变化特征图可知,鄱阳湖出湖沙量最少是7、8、9月。因7、8、9月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水位,长江水补给鄱阳湖,因此,出湖沙量少。(3)读鄱阳湖出湖泥沙的时间变化特征图可知,春、夏季出湖径流量变化不同,春季出湖径流量增加,夏季出湖径流量减少;导致径流量春、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锋面雨带的时间移动差异所致。从春季到夏季,雨带自南向北移动,赣江流域(鄱阳湖)先进入汛期,鄱阳湖水位高于长江水位,出湖径流量增加,6月份(夏季)当雨带移到长江干流附近,长江干流进入汛期,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水位,出湖径流量减少。(4)鄱阳湖泥沙淤积,导致鄱阳湖的调蓄能力下降,洪水期,对洪水的容纳能力降低,洪水水位快速升高,加剧洪水威胁,洪水受灾面积扩大;泥沙淤积,湖水变浅,湖泊体积变小,湖区大型水生生物生存、发展空间受限,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育,湖区生物多样性下降;将会导致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破坏;泥沙淤积,湖泊面积减小,湖水净化能力降低,湖水污染加剧、湖水水质下降。19.(11分)【答案】(1)古代黄河冲积物;狼山山前洪积物;就地起沙等。(任答2点)(2)库布齐沙漠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有丰富的沙源;冬春季节冬季风强盛,库布齐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低;西北季风吹过沙漠携带沙尘至北京,形成沙尘暴。(3)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有利于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农牧民的农产品产出增加,增加经济收入;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解析】本大题以库布齐沙漠和穿沙公路绿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沙源的来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学生综合思维学科素养。(1)由图可知,库布齐沙漠位于黄河边缘,该河段水流速度慢,泥沙沉积较多,成为沙漠沙源。北部为狼山区,受地形影响多形成地形雨,多山前洪积物。当地位于半干旱地区,植被稀少,沙质土壤较多,易就地起沙。(2)沙尘暴的形成主要从沙源、植被、风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库布齐沙漠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可知,北京沙尘暴的沙源来自库布齐沙漠。库布齐地区以荒漠植被为主,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易产生扬尘。冬春季节库布齐沙漠受强盛冬季风影响,西北季风吹过沙漠携带沙尘至北京,形成沙尘暴。(3)由材料“沙生植物甘草既能固沙、改良土质”可知,通过人工种植沙生植物,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有利于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库布齐沙漠披上“绿装”改善了当地的气候、土质和水分,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牧民的农产品产出增加,增加经济收入。由材料“可源源不断地为灌木饲料、人造板、生物质发电等林沙企业提供原料”可知,人类的治沙活动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 (新高考)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地理(一)学生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马西纳—迪雷河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 (新高考)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地理(四)学生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影响深圳艺术村迁徙的主要因素是,推测该运河的主要作用是,该水厂投产后,达卡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 (新高考)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地理(三)学生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尘卷风和龙卷风的相同点是,该村空间布局的演变过程,反映出,纳里扬马尔港口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当NDVI指数突变时植被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