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东城65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1801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北京东城65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18014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北京东城65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18014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北京东城65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北京东城65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 Ni-58,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证明Fe3+ 发生了水解,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达标测试题 高二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o-58.9 Ni-58.7 Cu-64 Fe-56 Ti-48 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 1.我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A.植树造林 B.绿色出行 C.发展氢能源 D.大力推广燃煤发电2.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使用了大量新材料,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BCD速滑冰刀中的钛合金“飞扬”火炬中的聚硅氮烷树脂颁奖礼服中的石墨烯发热材料可降解餐具中的聚乳酸材料3.Cs为IA族元素,是铯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某些癌症的治疗。下列关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5 B.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37C.原子半径: Cs>K D.Cs 的化学性质与K相似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轨道能量:1s < 2s < 3s < 4sB.M电子层存在3个能级、9个原子轨道C.4s电子能量较高,总是在比3s电子离核更远的地方运动D.同一周期,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最容易失电子 5.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A.乙烯的空间填充模型: B.CO2的电子式: C.HClO的结构式:H-O-Cl D. 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6.在NH4Cl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c(NH4+)=c(Cl-)>c(H+)=c(OH-)B.c(NH4+)>c(Cl-)>c(H+)>c(OH-)C.c(Cl-)> c(NH4+)>c(H+)>c(OH-) D.c(NH4+)=c(Cl-)>c(H+)>c(OH-) 7.某实验小组探究常温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查得如下资料:难溶电解质FeSCuSMg(OH)2Fe(OH)3Ksp(溶解平衡常数)6.3×10-186.3×10-361.8×10-114.0×10-38依据上述数据进行的预测不合理的是 向饱和FeS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有浑浊出现 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可选用FeS做沉淀剂 向含等物质的量的MgCl2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出现的沉 淀是Mg(OH)2D. 向1mL 0.1 mol·L—1MgCl2溶液中滴加2mL0.1mol·L—1 NaOH溶液,取澄清溶液滴加2滴0.1mol·L—1 FeCl3溶液,有浑浊出现8.下列分子中的碳原子为sp杂化的是 A. CH4 B. HCHO C. C2H2 D. C2H49.已知:34Se(硒)、S、O为同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Se > S > O B.沸点:H2O < H2S < H2SeC.非金属性:Se > S > O D.电负性:Se > S > O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l和Cl2分子中均含有s-p σ键B.NH3和NH4+的VSEPR模型和空间结构均一致C.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D.酸性:CH3COOH>CHCl2COOH>CCl3COOH 11.下列物质的性质不能用化学键解释的是 A.金属铜具有导电性 B.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C.金刚石硬度大 D.碘单质常温为固体12.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78℃时可直接升华为气体,其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晶体是共价晶体 B.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CO2分子 C.每个CO2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CO2分子 D.干冰升华时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13.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F2、Cl2、Br2、I2的熔沸点依次升高F2、Cl2、Br2、I2的范德华力逐渐增强B在氯化钠晶体中,Na+可以吸引不同方向的6个Cl﹣离子键具有饱和性C浓CuCl2溶液显绿色,加水稀释过程中变蓝Cu2+与Cl﹣、H2O均能形成配合物D铜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铜金属中有“自由电子” 14. 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甲烷和C8H18一定属于同系物B. 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烃类中最高的C. 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也不与强酸、强碱反应D. 甲烷与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在光照下充分反应只能得到1种有机产物15.柠檬酸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易溶于水,其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柠檬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能与H2O形成氢键 B. 能与NaOH反应生成柠檬酸三钠 C. 能在一定条件下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 D. 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16.Fe2(SO4)3溶于一定量水中,溶液呈浅棕黄色(a)。加入少量浓HCl,黄色加深(b)。已知:Fe3+ + 4Cl-[FeCl4]- (黄色) ;浓度较小时[Fe(H2O)6]3+(用Fe3+表示)几乎无色 取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对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测溶液a的pH≈1.3,证明Fe3+ 发生了水解 B.加入浓HCl,H+ 与Cl-对溶液颜色变化、Fe3+ 浓度大小的影响是一致的 C.向b中加入AgNO3后,黄色褪去,说明H+ 能抑制Fe3+ 水解 D.将溶液a滴入沸水中,加热,检测有丁达尔效应,说明加热能促进Fe3+ 水解 17.钛铁基储氢合金是由钛、铁两种元素组成的金属间化合物。一种钛铁合金的晶胞如图 ⅰ 所示,晶胞边长约为3×10-10 m,该合金吸收的氢位于体心立方正八面体的中心,氢被4个钛原子和2个铁原子包围,如图 ⅱ 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钛铁合金的化学式:TiFeB. 钛铁合金中每个Ti周围距离最近且等距的Fe有8个C. 钛铁合金的密度约为 6 g/cm3(计算结果保留到整数)D. 如图 ⅱ 所示的每个体心立方正八面体均填充1个氢原子,则理论上形成的金属氢化物的化学式:TiFeH2 18. 为研究配合物的形成及性质,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或结论①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至过量产生蓝色沉淀,后溶解,得到深蓝色的溶液②再加入无水乙醇得到深蓝色晶体③测定深蓝色晶体的结构晶体的化学式为 [Cu(NH3)4]SO4·H2O④将深蓝色晶体洗净后溶于水配成溶液,再加入稀NaOH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 A. 在深蓝色的配离子[Cu(NH3)4]2+中,Cu2+提供空轨道,NH3给出孤电子对B. 加入乙醇有晶体析出是因为离子晶体在极性较弱的乙醇中溶解度小C. 该实验条件下,Cu2+与NH3的结合能力大于Cu2+与OH-的结合能力D. 向④中深蓝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不会产生白色沉淀 19. 实验小组用双指示剂法测定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的纯度,步骤如下: ①称取m g的样品,并配制成100 mL溶液; ②取出25 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2滴酚酞溶液,用浓度为c mol·L-1的盐酸滴定至溶液恰好褪色(溶质为NaCl和NaHCO3),消耗盐酸体积为V1 mL; ③滴入2滴甲基橙溶液,继续滴定至终点,消耗盐酸体积为V2 mL。(已知甲基橙的变色范围:pH<3.1红色;3.1<pH<4.4 橙色;pH>4.4黄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中配制溶液时,需在容量瓶中加入100 mL水 B. ②中溶液恰好褪色时,c(Na+) = c(HCO3-)+2c(CO32-)+c(Cl-) C. NaOH样品纯度为: ×100% D. 配制溶液时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最终测定结果偏高 20. 间苯三酚(密度1.488 g/cm3,熔点215~220℃,沸点331.1℃,溶于乙醚)和HCl的甲醇溶液反应生成3,5-二甲氧基苯酚(沸点:172~175℃,密度:1.134g/cm3,微溶于水,溶于乙醚)和水。提纯3,5-二甲氧基苯酚时,先分离出甲醇,再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后得到的有机层用饱和NaHCO3溶液、蒸馏水依次进行洗涤,再经蒸馏、重结晶等操作进行产品的纯化。相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如下表:物质沸点/℃密度(20 ℃)/(g·cm-3)溶解性甲醇64.70.7915易溶于水乙醚34.50.7138微溶于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分离出甲醇的操作是蒸馏B. 用乙醚萃取后得到的有机层在分液漏斗的下层C. 用饱和NaHCO3溶液洗涤可以除去HClD. 重结晶除去间苯三酚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将杂质除去 第二部分 (7小题,共60分)21.(8分)25℃时,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化学式CH3COOHH2CO3HClO电离常数Ka=1.8×10-5Ka1=4.3×10-7Ka2=5.6×10-11Ka=3.0×10-8回答下列问题:(1)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时,Ka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多元弱酸的第一步比第二步_______(填“难”或“易”)。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相同浓度的下列四种离子结合质子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用字母表示) A.CO32- B.ClO- C. CH3COO- D.HCO3-(4)设计实验证明醋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10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5种物质:a.乙烯;b.苯;c.甲苯;d.溴乙烷;e.聚乙烯。 ①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②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的是_______。③从上述5种物质中选出2种,使其能通过一步反应发生转化。写出任意一个符合上述要求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④甲苯中的碳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____(2)分子式为C7H8O的芳香族化合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其中符合下列要求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_______、_______。23.(8分)为了测定某有机物A的结构,做如下实验:
①将4.6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0.2mol CO2和5.4g水;
②用质谱仪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得如图一所示的质谱图;
③用核磁共振仪处理该化合物,得到如图二所示图谱,图中三个峰的面积之比是1:2:3.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
(2)有机物A的实验式是________.
(3)根据A的实验式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A的分子式,若能,则A 的分子式是_______(若不能,则此空不填).
(4)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5)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的B的结构简式_______;如何鉴别A与B?_______________24.(8分)苯甲酸的重结晶实验基本操作如下:①将1g粗苯甲酸放入100mL的烧杯,加入50mL蒸馏水,之后在石棉网上边搅拌边加热,使粗苯甲酸溶解;②趁热过滤,将滤液静置,使其缓慢冷却结晶。③滤出晶体,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将晶体铺在干燥的滤纸上晾干。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三个步骤中,需要用到玻璃棒的有_______(填序号)(2)步骤②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3)滤液冷却时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4)重结晶提纯苯甲酸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25.(6分)元素周期表中的四种元素A、B、E、F,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为nsnnpn;B的基态原子2p能级有3个单电子;E2+的3d轨道中有10个电子;F单质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最末位。(1)写出E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2)A、B形成的AB-常作为化合物中的配体。在AB-中,元素A的原子采取sp杂化,则A与B形成的化学键中含有的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____(3)E、F均能与AB-形成配离子,已知E2+与AB-形成配离子时,配位数为4;F+与AB-形成配离子时,配位数为2。工业上常用F+和AB-形成的配离子与E单质反应,生成E2+与AB-形成的配离子和F单质来提取F,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26.(8分) 钴及其化合物有重要的用途,研究其结构有重要意义。(1)基态Co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3d74s2,轨道表示式是____。在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属于_____(填“d”或“ds”)区。(2)[Co(NH3)5Cl]Cl2是Co3+的一种重要配合物①该配合物的一种配体是NH3。NH3的空间结构呈_____形,是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②该配合物中Co3+参与杂化的6个能量相近的轨道分别是2个3d、1个____和3个____③设计实验证实该配合物溶于水时,离子键发生断裂,配位键没有断裂。实验如下:称取2.51g该配合物,先加水溶解,再加足量AgNO3溶液,________(补全实验操作和数据)。相对分子质量:[Co(NH3)5Cl]Cl2 250.5 AgCl 143.527.(12分)某小组为测定I−(aq) + I2(aq)I3− (aq)的平衡常数,完成实验Ⅰ和实验Ⅱ。已知:i.2Na2S2O3 + I2 == Na2S4O6 + 2NaIii.I−与I3−难溶于CCl4iii.室温下,达到溶解平衡后,I2在CCl4层和水层中的分配比c(I2)CCl4∶c(I2)H2O为常数实验Ⅰ:测定分配比 (1)在2Na2S2O3 + I2 == Na2S4O6 + 2NaI中,I2作______剂(填“氧化”或“还原”)。(2)I2易溶于CCl4的原因是______,分液操作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______、烧杯。(3)滴定时选用的指示剂是______,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4)实验测得分配比为86∶1,则V1∶V2=______。实验Ⅱ:测定平衡常数 (5)通过V4可推知水层2中I2和I3−的总浓度,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6)通过实验Ⅰ和实验Ⅱ,测得平衡常数K=______(用含c、V3、V4的代数式表示,可以不化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2022北京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北京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docx、北京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有3种烃的碳骨架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