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与中古时期的世界_基础篇课件
展开考点一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知识拓展 农业出现的意义农业的出现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在狩猎采集经 济下,人们难以获得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暂时期内获得, 也无法长期储存。人类从事农耕和畜牧后,才可能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 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 储存它。这就使人口得以较大的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 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还使某些人有可能积 聚财富。
2.奴隶社会的出现(1)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在 满足基本需求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为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部 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③ 私有制 逐步产生,社 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2)阶级的产生:为争夺土地和资源,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往往 成为征服者的奴隶,④ 奴隶制 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奴隶反抗 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3)国家的出现: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 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 会中国家的统治者,人类由此进入奴隶社会。
(4)文字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概念解读 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指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主要发生在原始社会 晚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变化,由于各部落的产品不尽相同,从而为经常性 交换创造了条件。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手工业同农业的分离,发生在原始社会野蛮 时期的高级阶段。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加快,金 属工具的使用和改良使原来附属于农业的手工业生产技术愈益改进,生 产劳动日益多样化。原来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原始手工业,逐渐与农业 分离,产生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奴隶社会初期商人阶层的产生。产品交换很早 就发生了,至少不晚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但是只有在两次社会大分工之后,交换才得到了长足的进展。
易错辨析 (1)国家与氏族的区别国家是从氏族组织的废墟上产生的,但它和氏族有着根本的不同:国家按 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而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织起来的。国家设 有公共权力的暴力机关,如军队、警察、宪兵、法庭、监狱等,而氏族完 全没有这些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机关。(2)阶级出现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阶级产生的根本因素不是私有制的产生而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 发展使剩余产品得以出现,而剩余产品为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最终 私有制使阶级的出现成为现实。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一)概览
1.地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 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2.文明的共性: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
3.多元特征: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 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2.古埃及文明(1)条件: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 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2)文明的发展: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 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3)政治统治:⑦ 法老 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 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4)文化: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几乎和楔形文字一样古 老;埃及人制造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金字塔的建造证明了埃及人在建 筑和数学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莎草纸是古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 的出口物资。
知识拓展 正确看待金字塔的修建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但是金字塔的 修建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耗费了国家的人力和财力,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 盾,削弱了君主专制的实力。希罗多德和狄奥多拉都记载说,人民对修建 金字塔满怀愤怒,甚至可能爆发过起义。
4.古希腊文明(1)条件: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是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这 里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2)文明的出现:公元前2千纪,诞生了⑨ 克里特文明 和迈锡尼文明。(3)城邦的出现: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发展起来。城邦数量众多,典型特 征是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为著名 的两个城邦。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数 公民掌权的⑩ 民主政治 的典型。(4)民主政治: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 城邦的大政方针。但是,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 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
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5)文化: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 文学创作和思想。 希罗多德 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苏格拉底、柏 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易错辨析 辩证看待雅典民主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它促成了雅 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也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权利和 自身发展能力,它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建立在剥削、压迫非公民的 基础上,维护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考点二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1.条件: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 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概念解读 农耕文明农耕文明,是指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 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中国的农耕文明集 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和特征,主 体包括国家管理理念、人际交往理念以及语言、戏剧、民歌、风俗、 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世界上存在最为久远的文化集成之一。
1.帝国的兴起: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 大帝国的兴起。赫梯、埃及新王国和公元8世纪以后的亚述已经是统治 范围比较广大的国家,这些国家后来也被称为帝国。
3.亚历山大帝国(1)建立: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 亚历山大 率军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灭亡波斯,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2)统治: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主要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 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 务,推广希腊文化。
1.总趋势:交往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
3.汉朝和罗马帝国的交流(1)背景: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2)特点:两大强国之间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但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 的经贸和文化交流。(3)表现:波斯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已到达地中海沿岸;东汉班超经营西 域,曾派 甘英 出使大秦;罗马商人也尝试与汉朝建立直接的联系,2世纪,已经有罗马商人到达洛阳。
温馨提示 (1)影响古代文明交流的因素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低下、交通工具的落后、高山大海的阻隔,以 及战争频繁等人为因素,古代早期文明之间的交流往往局限在相邻地区, 且文明传播的速度也相对缓慢。(2)古代文明交往的形式古代文明交往主要以两种基本形式展开: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前者多 采用友好的经济文化交流方式,而后者多以战争、武力征服及殖民扩张 等形式进行。前者带来的是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 新,而后者大多带来伤亡、痛苦、仇恨及物质上的巨大损失等。
考点三 中古时期的欧洲
1.产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 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
2.基本特征: 封君封臣 制度、庄园与 农奴 制度。
知识拓展 (1)“采邑”中古西欧初期王权衰弱,社会秩序混乱,地方相互斗争,战乱不已,盗匪横 行。国王和贵族为维持自己的地位,往往蓄养一批武装家丁,进行自卫或 攻击别人。这些武装扈从原由主人供给衣食装备,后来渐改为赐给他们 一块土地,以其收入作为服军役的费用。这种以服军役为条件终身领有 的土地称为“采邑”。(2)骑士制度指封君封臣所奉行的一整套道德规范和培养后代的制度,出自这些封建 主所处的生活环境和他们的生活方式。骑士作为封臣应该忠诚和勇敢, 必须严守自己的效忠誓言,不背叛封君,竭尽全力为他服务,甚至不惜为他
付出生命。这样一种理想化的封臣品格虽然未见得在现实中的骑士身 上得到完美的体现,但却是维系封君封臣制度所需要的,所以很受封建主 重视,成为骑士精神的核心。
4.庄园(1)地位: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2)耕地情况:由领主自营地和 农民份地 组成。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是农民直接从领主处 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3)阶级关系: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 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农 奴和自由农民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4)庄园法庭: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 庄园的秩序。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一)王权
1.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但国王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中古中后期:王权加强。(1)原因: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
(3)意义:这些王国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城市
1.城市的兴起(1)条件: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 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2)兴起: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2.城市争取自治权(1)背景: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以工 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但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 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2)方式: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 定程度的 自治 权。(3)意义: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城市还以金钱 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三)教会1.地位: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拥有大量庄园和 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它也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 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2.影响: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 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知识拓展 中世纪城市中古西欧有“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一谚语,说的是农奴在自由城市 里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按照惯例取得自由身份。但不能理解为城市是 封建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制度的对立物。城市同封建领主斗争只是为 了在封建社会内争取一个更好的地位。在英、法王权强化的过程中,城 市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国王给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证书, 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博得了城市的拥护,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一般都支 持国王。 城市中文化教育发达,到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成为国王 统治机构中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 。
温馨提示 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1)以土地分封为基础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2)以封建主为核心的庄园经济占主导地位。土地是当时最重要的财 富。(3)发展缓慢。(4)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1.拜占庭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 君士坦丁堡 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
2.俄罗斯(1)统一国家的建立: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 国影响,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 汗国的臣属,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16世纪初,以 莫斯科公国 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2)沙皇统治的建立:1547年, 伊凡四世 正式加冕为沙皇。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3)对外扩张: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考点四 中古时期的亚洲
1.阿拉伯半岛的统一(1)阿拉伯人最初的家乡是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2)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3)622年,穆罕默德迁居 麦地那 ,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到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帝国的建立: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 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 三洲的大帝国。
3.帝国的统治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政治稳定,最高统治者 哈里发 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1.帝国的兴起(1)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攻 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2)14世纪中期,他们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 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 首都。(3)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 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温馨提示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与新航路的开辟奥斯曼帝国兴盛时控制了亚欧大陆的陆上交通要道,向商人征收高额税, 对陆上商贸产生了不利影响。正因为如此,欧洲商人渴望寻找到一条新 的商路,由此拉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这对整个世界史都产生了巨大 影响。
1.印度(1)笈多帝国:4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的笈多帝国几乎征服了北印度。帝 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国王控制区少,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 政令不够统一。(2)印度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以后逐渐 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3)德里苏丹国: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 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 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为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 斯林担任。
2.日本(1)大化改新
3.朝鲜(1)高丽王朝
(2)朝鲜:14世纪末,高丽大将 李成桂 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16世纪末,日本发动侵朝战争,中朝军队并肩作战,取得了抗击 日本侵略的胜利。
考点五 古代非洲与美洲
1.非洲的经济(1)主要农作物: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生地,西非居民 班图人 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2)畜牧业和冶铁技术: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3)文明的扩展:班图人的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到11 世纪,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 分地区。
3.西非(1)概况: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兴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 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也出口象牙和奴 隶。(2)主要国家
4.南非: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 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的统治之下。
二、古代美洲文明(一)概述
1.农作物: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马铃薯、 玉米 、番茄和花生等。
2.三大文明: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 文明。
(二)表现1.玛雅文明
2.阿兹特克文明(1)兴起:14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 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人口有600余 万。(2)社会状况
3.印加文明(1)兴起:12世纪,印加人以 库斯科 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发展到鼎盛时期,形成疆域达100万平方千米、人 口约600万的帝国。(2)政治、经济状况a.印加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 权。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b.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由贵族充任。c.为征税和征兵,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d.修建了完善的 道路系统 ,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
e.还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
一、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
1.积极影响: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古代,使印度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 有利于巩固统治,维持社会安定。
2.消极影响:种姓制度把印度人分为不同社会集团,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 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对所从事 的工作缺乏兴趣,缺乏进取心,导致社会缺乏民族凝聚力,延缓社会发展的 进程。
二、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
三、全面认识日本大化改新
四、正确认识非洲文明的“开放说”与“封闭说”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三编世界史第八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及中古时期的世界课题24中古时期的世界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三编世界史第八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及中古时期的世界课题24中古时期的世界课件,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主排查,关键能力·素养提升,命题溯源·聚焦高考,家族和亲兵,庄园法庭,封建社会,什一税,伊凡四世,哈里发,拜占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三编世界史第八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及中古时期的世界课题23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三编世界史第八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及中古时期的世界课题23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课件,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主排查,关键能力·素养提升,命题溯源·聚焦高考,采集者,阶级矛盾,君主专制,楔形文字,太阳历,种姓制度,寡头政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和中古时期的世界第22讲中古时期的世界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和中古时期的世界第22讲中古时期的世界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A,日本幕府政治,续上表,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