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三)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河南省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三)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期早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使其基本骨架、内在气质和俊彦风貌在《论语》多视角的反复刻画中脱颖而出并惊艳四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如此等等。“君子”一词在《论语》里出现107次,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核心概念,由此足见孔子对君子人格的百般钟爱和悉心打造。冯友兰曾说,孔子一辈子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根本最突出的就是对如何“做人”的反思,就是为人的生存寻求精神上的“安身立命之地”。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即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求索的结果,或者说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为了让世人认识和理解他所设计的君子人格,孔子睿智地在《论语》里采取比较排除法,同时论述了比君子高大的“圣人”和比君子矮小的“小人”。关于“圣人”,他对弟子把他奉为“圣人”的做法表示不满和反对,“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他还明确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关于“小人”,他在与君子一系列比照中予以贬责和否定,比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就告诉我们:君子一方面不是难以见到、难以企及、仰之弥高,乃至高不可攀的圣人,另一方面也与目光短浅、心胸狭隘、见利忘义、斤斤计较的小人判然有别。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的崇德向善之人格,既理想又现实、既尊贵又亲切、既高尚又平凡,是可见、可感,又可学、可做,并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创立了影响中华文明数千年发展轨迹的儒家学派。什么是儒学?有一种观点回答得很干脆:儒学就是君子之学。具体来说,就是认为儒学具有修己和治人两个方面,而这两方面又是无法截然分开的。但无论是修己还是治人,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其枢纽的观念: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从这一角度说,儒学事实上便是“君子之学”。上世纪初,北京大学教授的辜鸿铭还断言,孔子的全部哲学体系和道德教诲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君子之道”。
这种观点并非简单地仅从语言逻辑归类上定义儒学,而是从儒学的目标追求和功能作用上说明儒学的特点,无疑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确信文化教养能够提升人的品质,改善社会风气。儒学的价值就是培育具有这种文化教养的人即君子,再通过君子的言行与修为引领社会风尚。儒学是君子之学的观点,对于我们如何理解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如何在今天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文化的传统魅力与当代张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在改造“君子”内涵时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他认为做人应追求君子人格。
B. 儒学的“修己”与“治人”目的相同,治人的前提是成为“君子”,而成为君子需“修已”。
C. 作者认同儒学是“君子之学”的观点,并引用辜鸿铭“君子之道”的观点来加以证明。
D. 从儒学的目标追求和功能作用上来说明儒学就是君子之学,这更接近儒学的本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阐述《论语》中的君子人格,运用了对比论证,将“君子”区别于“小人”。
B. 前两段引用《论语》中语句,都是为了阐明“君子”具有丰富的内涵,增强了说服力。
C. 第三段从“修己”与“治人”都离不开成为“君子”这一角度来论证儒学乃“君子之学”的观点。
D. 文章阐述了君子内涵的演变、传统魅力及其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逻辑思路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君子”是《论语》中的核心概念,所以孔子在《论语》中多视角反复刻画“君子人格”,并对比了君子与小人的不同。
B. 君子拥有崇德向善的人格,注重追求自身的现实、亲切和平凡,可见可感,人们应该追求君子人格。
C. 孔子追求君子人格,反对弟子称其为“圣人”,他认为圣人是自己难以见到、难以企及、高不可攀的。
D. 孔子为让世人认识和理解他的君子人格而创立了儒学,当今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积极传播儒学。
【1~3题答案】
【答案】1. B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修己’与‘治人’目的相同”说法错误。从原文“儒学具有修己和治人两个方面,而这两方面又是无法截然分开的”“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来看,“修己”与“治人”是儒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修己”是成为君子的途径或方式,“治人”的前题条件是成为君子,不能说二者的目的相同。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B.“都是为了阐明‘君子’具有丰富的内涵”表述绝对,如第二段中的“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就不是。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由于……,所以……”错误。因果关系错误,从“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使其基本骨架、内在气质和俊彦风貌在《论语》多视角的反复刻画中脱颖而出并惊艳四方”“‘君子’一词在《论语》里出现107次,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核心概念,由此足见孔子对君子人格的百般钟爱和悉心打造”来看,“孔子在《论语》中多视角反复刻画‘君子人格’,并对比了君子与小人的不同”是因,“‘君子’是《论语》中的核心概念”是果。B.“君子……注重追求自身的现实、亲切和平凡”理解错误。原文是“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的……既理想又现实、既尊贵又亲切、既高尚又平凡……”。D.“为让世人认识和理解他的君子人格而创立了儒学”错误。根据“为了让世人认识和理解他所设计的君子人格,孔子睿智地在《论语》里采取比较排除法,同时论述了比君子高大的‘圣人’和比君子矮小的‘小人’”可知,选项曲解文意。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上世纪90年代依托互联网应运而生以来,我国网络文学在各种力量的合力推动下,快速发展滋长,不断开拓进取,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坛最具活力的文学力量之一,尤其在步入新时代后,网络文学正在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从作品的内容构成和题材分布来看,在持续多元多样的基础上,依托中国历史文化、直面现实生活的创作追求更为突出,向经典文学靠近的网络文学写作取向更为凸显,现实题材作品数量不断增加,网络文学的样态与格局更趋合理,在生态与发展上也更具可持续性。
但认真检省网络文学的现状,不难发现隐含的问题。其中,玄幻类型作品出现由套路化、程式化构成的自我重复,一些作品缺少应有的人文内涵。现实题材作品多数停留在对生活事象的纪实性描写层面,生活实录甚于艺术运思,典型化营构和文学性提炼都明显欠缺,与严肃文学的现实题材作品水准尚有较大的差距。更为大量的包括各个类型在内的其他小说作品,或者缺乏精心的营构,或者缺乏精到的叙事,用严格的文学标准来衡量,基本上属于还不够成熟的半成品,或自我摸索的练习作。
网络文学产生的这些问题,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大众化的主体显扬,商业化的运营模式,娱乐化的文化趣味等。但从根本上看,主要还是一些基本认识上的固化与偏差,导致了一些人网络文学观念走向偏狭。在一些人看来,网络就是一个娱乐的场所、游戏的舞台,因此,把追求欲望叙事和感官刺激当成网络文学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些看法和说法,都有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局限,以某种单一想象把网络文学的特点凝固化、单项化、偏狭化。
(摘编自白烨《网络文学的新使命与新课题》)
材料二:
网络文学排行榜的推出,是网络文学经典化的重要表征。比较著名的排行榜有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优秀作品和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等。这些榜单的评价标准,如艺术品质、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等方面,与传统文学有许多共通之处。
需要指出的是,网络文学经典化的任务远未完成,虽然网民和学界对已评出的网络文学经典没有多大异议,但还要进一步论证哪些网络文学经典是文学的经典。当前网络文学经典化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用传统文学的标准看待网络文学;二是另立一个全新的标准。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提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如果单纯用传统文学的标准,显然没有考虑到网络文学是文学发展进程中的新类型,在创作、作品和接受等方面都有许多新特点。网络文学的出现,是建立在互联网媒介的基础上,而互联网媒介的出现,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媒介与技术是网络文学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而资本则是推进网络文学向前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媒介、技术和资本等,是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几个重要方面。
(摘编自王泽庆《网络文学评论与传统文学的关联》)
材料三:
记者:网络文学经过20余年快速发展,创作队伍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出海之路前景看好,同时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如何突破创作瓶颈,提高作品质量,从高原走向高峰?
白烨:这些年,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呈现出数量增长快、写法丰富多样的可喜趋势。但深入阅读的话,会发现一些作品读来缺少内力和余韵。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者不妨学习借鉴传统文学经典作品,提高文学素养,结合网络文学特性和自身特点,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和文学辨识度。从打造文学精品的角度看,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任重道远。
齐橙:网络文学还很年轻,需要时间沉淀,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加入。对比来看,今天的作品已经有了长足进步。这不仅因为网络作家提高了自我要求,更反映了读者对网络文学精品的需求。作者和平台在打造精品的同时,可以与外界多交流,让大众深入了解网络文学。
(摘编自任飞帆《发挥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正向作用》)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有人认为网络是一个娱乐的场所、游戏的舞台,我们不能把追求欲望叙事和感官刺激当成网络文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B.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提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这已说明网络文学评论不能完全采用传统文学的标准。
C. 媒介、技术和资本是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从网络文学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可以看出。
D. 网络文学虽然发展迅速,题材多元,队伍壮大,样态与格局渐趋合理,前景看好,但还年轻,需要时间沉淀。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文学是当代文坛最具活力的文学力量,创作直面生活,抓住生活本质,使现实题材作品数量不断增加。
B. 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三方面,即玄幻类作品套路化、程式化,现实类与严肃文学的现实题材作品水准有差距,其他类属于不成熟的半成品。
C. 网络文学排行榜是网络文学经典化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些榜单的评价标准与传统文学的评价标准是相同的。
D. 对已评出的网络文学经典,网民和学界没有太大的异议,但对于评出的网络文学经典是不是文学经典,还需论证。
6. 网络文学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
【4~6题答案】
【答案】4. C 5. D
6. ①改变对网络文学认识上的固化与偏差。②追求网络文学经典化,避免出现误区。③学习借鉴传统文学经典作品,提高文学素养。④鼓励各行各业的人才加入,与外界多交流。(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C.“这从网络文学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可以看出”理解错误,由材料二第2段“网络文学的出现,是建立在互联网媒介的基础上,而互联网媒介的出现,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媒介与技术是网络文学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而资本则是推进网络文学向前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媒介、技术和资本等,是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几个重要方面”可知,材料二只是说“媒介与技术是网络文学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而资本是重要驱动力,不能由“前提和基础”看出“资本是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重要方面”。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网络文学是当代文坛最具活力的文学力量”,曲解文意,材料一说网络文学“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坛最具活力的文学力量之一”,“之一”并不是指“网络文学是当代文坛最具活力的文学力量”;另“创作直面生活,抓住生活本质”说法错误,材料一说“现实题材作品多数停留在对生活事象的纪实性描写层面”,而不单指“创作直面生活,抓住生活本质”。B.以偏概全,原文材料一第2段中只是列举了一些问题,并没有说只有三方面;且“其他类属于不成熟的半成品”说法不当。由材料一第2段“更为大量的包括各个类型在内的其他小说作品,或者缺乏精心的营构,或者缺乏精到的叙事,用严格的文学标准来衡量,基本上属于还不够成熟的半成品,或自我摸索的练习作”可知,选项把“基本”二字忽略了,以偏概全。C.“这些榜单的评价标准与传统文学的评价标准是相同的”说法错误,材料二第1段中说的是“这些榜单的评价标准,如艺术品质、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等方面,与传统文学有许多共通之处”,而不是所有网络文学的评价排行榜都与传统文学的评价标准相同。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第3段“但从根本上看,主要还是一些基本认识上的固化与偏差,导致了一些人网络文学观念走向偏狭。在一些人看来,网络就是一个娱乐的场所、游戏的舞台,因此,把追求欲望叙事和感官刺激当成网络文学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些看法和说法,都有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局限,以某种单一想象把网络文学的特点凝固化、单项化、偏狭化”,可得出要实现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就要改变对网络文学认识上的固化与偏差。根据材料二第2段“当前网络文学经典化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用传统文学的标准看待网络文学;二是另立一个全新的标准”,可得出要实现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就要追求网络文学经典化,避免出现误区。根据材料三白烨的回答“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者不妨学习借鉴传统文学经典作品,提高文学素养,结合网络文学特性和自身特点,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和文学辨识度”,可得出要实现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就要学习借鉴传统文学经典作品,提高文学素养。根据材料三齐橙的回答“网络文学还很年轻,需要时间沉淀,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加入”,可得出要实现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就要鼓励各行各业的人才加入,与外界多交流。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雷雨(节选)
曹禺
周朴园失望地看着他儿子下去,立起,拿起侍萍的相片,寂寞地呆望着周围。关上立灯,面向书房。
繁漪由中门上。不做声地走进来,雨衣上的水还在往下滴,发鬓有些湿。颜色是很惨白,整个面部像石膏的塑像。高而白的鼻梁,薄而红的嘴唇死死地刻在脸上,如刻在一个严峻的假面上,整个脸庞是无表情的。只有她的眼睛烧着心内疯狂的火,然而也是冷酷的,爱和恨烧尽了女人一切的仪态,她像是厌弃了一切,只有计算着如何报复的心念在心中起伏。
她看见朴园,他惊愕地望着她。
繁漪 (毫不奇怪地)还没睡么?(立在中门前,不动。)
周朴园 你?(走近她,粗而低的声响)你上哪儿去了?(望着她,停)冲儿找你一个晚上。
繁漪 (平常地)我出去走走。
周朴园 这样大的雨,你出去走?
繁漪 嗯,——(忽然报复地)我有神经病。
周朴园 我问你,你刚才在哪儿?
繁漪 (厌恶地)你不用管。
周朴园 (打量她)你的衣服都湿了,还不脱了它。
繁漪 (冷冷地,有意义地)我心里发热,我要在外面冰一冰。
周朴园 (不耐烦地)不要胡言乱语的,你刚才究竟上哪儿去了?
繁漪 (无神地望着他,清楚地)在你的家里!
周朴园 (烦恶地)在我的家里?
繁漪 (觉得报复的快感,微笑)嗯,在花园里赏雨。
周朴园 一夜晚?
繁漪 (快意地)嗯,淋了一夜晚。
半晌,朴园惊疑地望着她,繁漪像一座石像似的仍站在门前。
周朴园 繁漪,我看你上楼去歇一歇吧。
繁漪 (冷冷地)不,不,(忽然)你拿的什么?(轻蔑地)哼,又是那个女人的相片!(伸手拿)。
周朴园 你可以不看,萍儿的母亲的。
繁漪 (抢过去了,前走了两步,就向灯下看)萍儿的母亲很好看。
朴园没有理她,在沙发上坐下。
繁漪 我问你,是不是?
周朴园 嗯。
繁漪 样子很温存的。
周朴园眼睛望着前面。
繁漪 她很聪明。
周朴园 (冥想)嗯。
繁漪 (高兴地)真年轻。
周朴园 (不自觉地)不,老了。
繁漪 (想起)她不是早死了么?
周朴园 嗯,对了,她早死了。
繁漪 (放下相片)奇怪,我像是在哪儿见过似的。
周朴园 (抬起头,疑惑地)不,不会吧。——你在哪儿见过她吗?
繁漪 (忽然)她的名字很雅致,侍萍,侍萍,就是有点丫头气。
周朴园 好,我看你还是睡去吧。(立起,把相片拿起来。)
繁漪 拿这个做什么?
周朴园 后天搬家,我怕掉了。
繁漪 不,不,(从他手中取过来)放在这儿一晚上,(怪样地笑)不会掉的,我替你守着她。(放在桌上)
周朴园 不要装疯!你现在有点胡闹!
繁漪 我是疯了。请你不用管我。
周朴园 (愠怒)好,你上楼去吧,我要一个人在这儿歇一歇。
繁漪 不,我要一个人在这儿歇一歇,我要你给我出去。
半晌。
周朴园 (低声)你要注意这儿(指头),记着克大夫的话,他要你静静地,少说话。明天克大夫还来,我已经替你请好了。
繁漪 谢谢你!(望着前面)明天?哼!
周萍低头由饭厅走出,神色忧郁,走向书房。
周朴园 (责问地)怎么,现在才回来?
周萍 不,爸,我早回来,我出去买东西去了。
周朴园 你现在做什么?
周萍 我到书房,看看爸写的介绍信在那儿没有。
周朴园 你不是明天早车走么?
周萍 我忽然想起今天夜晚两点半钟有一趟车,我预备现在就走。
繁漪 (忽然)现在?
周萍 嗯。
繁漪 (有意义地)心里就这样急么?
周萍 是,母亲。
周朴园 (慈爱地)外面下着大雨,半夜走不大方便吧?
周萍 这时走,明天日初到,找人方便些。
周朴园 信就在书房桌上,你要现在走也好。(萍点头,走向书房)你不用去!(向繁漪)你到书房把信替他拿来。
繁漪 (看朴园,不信任地)嗯!
繁漪进书房。
周朴园 (望繁出,谨慎地)她不愿上楼,回头你先陪她到楼上去,叫底下人伺候她睡觉。
周萍 (无法地)是,爸爸。
周朴园 (更小心)你过来!(萍走近,低声)告诉底下人,叫他们小心点,(烦恶地)我看她的病更重,刚才她忽然一个人出去了。
周萍 出去了?
周朴园 嗯。在外面淋了一夜晚的雨,说话也非常奇怪,我怕这不是好现象。——(觉得恶兆来了似的)我老了,我愿意家里平平安安地……
周萍 (不安地)我想爸爸只要把事不看得太严重了,事情就会过去的。
繁漪持信上。
繁漪 (嫌恶地)信在这儿!
周朴园 (如梦初醒,向萍)好,你走吧,我也想睡了。(振起喜色)嗯!后天我们一定搬新房子,你好好地休息两天。
繁漪 (盼望他走)嗯,好。
朴园由书房下。
繁漪 (见朴园走出,阴沉地)这么说你是一定要走了。
周萍 (声略带愤)嗯。
繁漪 (忽然急躁地)刚才你父亲对你说什么?
周萍 (闪避地)他说要我陪你上楼去,请你睡觉。
繁漪 (冷笑)他应当叫几个人把我拉下去,关起来。
周萍 (故意装作不明白)你这是什么意思?
繁漪 (迸发)你不用骗我。我知道。我知道,(辛酸地)他说我是神经病,疯子,我知道他,要你这样看我,他要什么人都这样看我。
周萍 (心悸)不,你不要这样想。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开头描写繁漪衣服打湿、脸色苍白、面如石膏、毫无表情,从中可以看出她在痛苦、忧郁后的绝望、冷酷,心中郁积着复仇之火。
B. 周朴园询问繁漪去处,并不是真正关心繁漪,而是为了维护封建大家庭的秩序和作为家长的权威,表现出他的伪善和独断专横。
C. 周萍是周家长子,文中他急于半夜离开这个家,体现了周萍的逃避,“神色忧郁”“无法地”等体现出他矛盾、妥协的一面。
D. 周朴园多次让繁漪上楼休息,还给她请了医生,但繁漪认为周朴园在欺骗她,不满意丈夫的安排,周朴园只好让儿子周萍去劝说繁漪。
8. 文本中写侍萍照片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9. 文本中,繁漪前面说“我有神经病”,后面又说“他说我是神经病”,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7~9题答案】
【答案】7. D 8. ①有助于塑造侍萍年轻时漂亮温柔的形象。②有助于表现周朴园对侍萍的始乱终弃,揭示其伪善的面目。③有助于表现繁漪的任性和悲剧性结局。④有助于说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9. 不矛盾。①繁漪前面说“我有神经病”,是直接对周朴园而言,是对周朴园专制的反抗,是借周朴园对自己的诬陷讽刺他,也是内心对周朴园的报复。②繁漪后面说“他说我是神经病”,是对周萍而言,繁漪清楚自己的处境;告诉周萍,这是周朴园对自己的压制,控诉周朴园的专制;也是对周萍的不满。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繁漪认为周朴园在欺骗她……”理解不当,结合“你不用骗我。我知道。我知道,(辛酸地)他说我是神经病,疯子,我知道他,要你这样看我,他要什么人都这样看我”可知繁漪早已认清周朴园的真面目,他希望大家都把繁漪当疯子。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由“萍儿的母亲很好看”“样子很温存的”,通过繁漪的话侧面写出年轻时的侍萍好看、温存,可知有助于塑造侍萍年轻时漂亮温柔的形象。由“真年轻”“不,老了”“嗯,对了,她早死了”“奇怪,我像是在哪儿见过似的”“不,不会吧。——你在哪儿见过她吗”,当繁漪夸侍萍年轻的时候,周朴园马上想到侍萍现在的模样,脱口而出“不,老了”,当繁漪说好像在哪儿见过,周朴园马上警觉起来,可知有助于表现周朴园对侍萍的始乱终弃,揭示其伪善的面目。由“不,不,(从他手中取过来)放在这儿一晚上,(怪样地笑)不会掉的,我替你守着她。(放在桌上)”,繁漪提出替周朴园守着照片,“不,我要一个人在这儿歇一歇,我要你给我出去”,在周朴园要她出去时直接让周朴园出去,这也使两人矛盾加深,有助于表现繁漪的任性和悲剧性结局。“周朴园失望地看着他儿子下去,立起,拿起侍萍的相片,寂寞地呆望着周围”“(冷冷地)不,不,(忽然)你拿的什么?(轻蔑地)哼,又是那个女人的相片!(伸手拿)”“嗯,对了,她早死了”“(忽然)她的名字很雅致,侍萍,侍萍,就是有点丫头气”,繁漪是周朴园的妻子,可是周朴园心里没有他,他怀念的是以前的侍萍,所以一直保管着侍萍的相片,并经常看,不过面对现实的侍萍他却选择逃避,有助于说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重要语句的能力。这两句是人物在不同场合说的,并不矛盾。“这样大的雨,你出去走”“嗯,——(忽然报复地)我有神经病”“(辛酸地)他说我是神经病,疯子,我知道他,要你这样看我,他要什么人都这样看我”,繁漪前面说“我有神经病”,是直接对周朴园而言,故意这样说,是讽刺周朴园,也是对周朴园专制的反抗,周朴园处处都企图让繁漪听从他的命令,这里繁漪是借周朴园对自己的诬陷讽刺他,“你不用管”,自己说自己有神经病也是内心对周朴园的报复。“(迸发)你不用骗我。我知道。我知道,(辛酸地)他说我是神经病,疯子,我知道他,要你这样看我,他要什么人都这样看我”,繁漪后面说“他说我是神经病”,是对周萍而言,繁漪清楚自己的处境,周朴园为了能控制自己,想让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是疯子;“他应当叫几个人把我拉下去,关起来”,繁漪想告诉周萍,这是周朴园对自己的压制,她在家庭生活中陷入了封建专制主义精神折磨与压迫,她在控诉周朴园的专制;“你不用骗我”也是对周萍的不满,她原本希望周萍能让她脱离苦海。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曰:“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秦地可尽王,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奈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宾婚。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
B. 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
C. 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
D. 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封爵有公、侯、伯、子、男五等,“沛公”和“留侯”中“公”“侯”都是爵位。
B. 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缟素可指白色,也可指丧服,在文中用来比喻俭朴。
C. 桀,夏朝最后的国君,和商朝的纣王都是暴君。后以“桀纣”泛指暴虐荒淫的君王。
D. 元年,帝王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的第一年。文中指刘邦称汉王的第一年。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良面对韩国的灭亡,誓为国报仇,倾尽家中财产,找得大力士,一起去刺杀秦始皇,但最终失败,张良就逃到下邳藏匿。
B. 项伯曾经因杀人跟随张良躲藏,在项羽到鸿门下要攻打刘邦时,项伯连夜到刘邦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想让张良跟他离开。
C. 张良作为刘邦的谋臣,在刘邦贪图咸阳享乐,以及遇到韩信欲自立为王、诸侯约期不至等危机时,总能提出建议,化解危局。
D. 刘邦高度评价张良的功绩,认为他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才能,但张良并不居功,与萧何一样推辞三万户的封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秦地可尽王,故听之。
(2)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
【10~13题答案】
【答案】10. C 11. A 12. D
13. (1)浅陋无知的小人让我拒守函谷关,不要接纳诸侯,就可以全部占有秦地而称王了,所以我听从了建议。
(2)让项伯详细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羽,沛公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的强盗。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项梁拥立了楚怀王。张良于是劝说项梁道:“您已经拥立了楚王的后代,而韩国各位公子中横阳君韩成贤德,可以立为王,增加同盟者的力量。”项梁派张良寻求韩成,拥立为韩王。本题中,“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成”指韩成,“韩诸公子横阳君”是其定语,定中结构,不可断开,排除AB;“项梁使良求韩成”,“求韩成”是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沛公’和‘留侯’中‘公’‘侯’都是爵位”错误。“沛公”中“公”不是爵位,而是对人的尊称。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能力。D.“但张良并不居功,与萧何一样推辞三万户的封赏”错误。从原文“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来看,推辞三万户封赏的人是张良,文中没有说萧何是否有或推辞三万户的封赏。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得分点:
(1)“距”,通假字,通“拒”,拒守;“内”,假字,通“纳”,接纳;“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2)“具言”,详细说明;“倍”,通假字,通“背”,背叛;“所以”,……的原因。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韩国灭亡后,用全部财产寻求刺杀秦王的刺客,为韩国报仇。他找得一个大力士,为他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秦始皇巡游东方,张良与大力士埋伏等候,在博浪沙袭击秦始皇,误中了秦始皇侍从所乘的车。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项伯曾经杀了人,跟随张良躲藏。过了十年,沛公率领几千人,夺取下邳西边的地方,张良便跟随了沛公。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等到沛公到了薛县,会见项梁。项梁拥立了楚怀王。张良于是劝说项梁道:“您已经拥立了楚王的后代,而韩国各位公子中横阳君韩成贤德,可以立为王,增加同盟者的力量。”项梁派张良寻求韩成,拥立为韩王。沛公率兵攻打秦军,大败敌兵。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沛公进入秦朝宫殿,宫室里有帐幕、狗、马、贵重宝物、美女数以千计,沛公见此想留居宫中。樊哙劝谏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听。张良说:“秦王室昏庸无道,所以沛公得以至此。替天下铲除残暴逆乱,应该以俭朴清廉为本。现在刚进入秦王宫,就想安逸享乐,这就是所说的‘助桀为虐’。希沛公能够听进樊哙的劝说。”沛公于是回军驻扎在霸上。项羽来到鸿门下,想袭击沛公,项伯于是连夜乘马驰入沛公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想让张良同他一起离开。张良说:“今天事情紧急,逃跑离开是不仁义的。”于是张良就将情况全都告诉了沛公。沛公大惊,说:“浅陋无知的小人让我拒守函谷关,不要接纳诸侯,就可以全部占有秦地而称王了,所以我听从了建议。”张良说:“沛公自己揣度能抵御项羽吗?”沛公沉默了很长时间,说:“本来是不能够的。现在该怎么办呢?”张良于是坚持邀请项伯见沛公。项伯会见了沛公。沛公与项伯饮酒,为他祝寿,结为亲家。让项伯详细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羽,沛公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的强盗。汉王元年正月,沛公做了汉王。汉王四年,韩信攻破齐国而想自立为齐王,汉王大怒。张良劝说汉王,汉王派张良授予韩信齐王的印信。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王到阳夏的南面,作战不利而在固陵坚守营垒,诸侯逾期不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策,诸侯都到来。汉王六年正月,封赏功臣。张良未曾有作战的功劳,高帝说:“运筹谋划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皇上在留县相会,这是上天把我交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侥幸时常有效,我情愿受封留县也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前出塞九首(其九)
杜甫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征夫”口吻概述自己从军已久,然后发出诘问,暗示军中官兵不公的黑暗现实。
B. 颔联紧承首联,描述了军中将士争功贪赏的情状,表现“征夫”不屑与之为伍的想法。
C. 颈联表面上写“征夫”对国家内忧外患状况的担忧,实则是抒写诗人内心的此种情感。
D. 诗中写出“征夫”对功赏的态度,语言浅显,虽未对征夫进行直接描写,但形象鲜明。
15. 诗歌尾联的含义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征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14~15题答案】
【答案】14. D 15. 第一问:大丈夫志在四方,不因未得封赏而改变初心。(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征夫是一个胸怀坦荡、志存高远、忠贞守节的人。尾联直抒胸臆,抒写征夫的远大抱负,即男儿志在四方,不能因为身处逆境而失去气节。化用“君子固穷”,表现了征夫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虽未对征夫进行直接描写”错,诗歌颔联“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这句话的意思是众人争相冒功求赏,我想报功却羞于与他们混同。“羞”字表明“征夫”羞于和其他人为伍,不屑于冒功求赏,属于直接描写。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第一问,“安”用在句首表示反问,译为怎么;“安可辞”即为不能推辞之意。“穷”即为失意、不顺,“征夫”不屑于与争功者为伍,所以不能得到封赏,仕途不顺。这句话是说“征夫”即使身处不顺也不会改变自己的保家卫国的初心。故尾联可理解为:大丈夫保家卫国,志在四方,不会因为没有得到封赏而改变初心。第二问:“征夫”不愿“苟得”富贵,“羞”于和其他争功贪赏人为伍,可见其襟怀坦荡。即便在军中遭到不公,他依然表示大丈夫志在四方,不改初心,可见其志向高远。颈联写到“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此时国家有内忧,有外患,他以“安可辞固穷”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不会因为身处逆境,未得封赏就失去自己的气节,可见其对国家的忠诚;同时“安可辞固穷”句化用“君子固穷”句,表现出“征夫”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两句,以听众的悄然沉醉和江心月影的寂冷清寒,侧面烘托音乐的巨大感染力和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2)苏轼《赤壁赋》中,“客”以“______,______”两句,引出曹操这一历史人物。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描写“______”的宋武帝与“______”的宋文帝,一胜一败,对比鲜明。
【16题答案】
【答案】 ①. 东船西舫悄无言 ②. 唯见江心秋月白 ③. 月明星稀 ④. 乌鹊南飞 ⑤. 气吞万里如虎 ⑥.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舫”“唯”“鹊”“赢”“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的理念______。北京冬奥组委将绿色办奥要求落实到筹办全过程,实现了经济和生态的双重效益。
绿色办奥是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步。2022年冬奥会最大程度使用了2008年场馆的遗产,如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______,变身“冰立方”。这既免去了重建新场馆带来的新污染,也直接降低了筹办冬奥的经济成本。绿色办奥也是我们对绿水青山的守护。我国提出了争取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这不是______,而是付诸实践的行动。在此次冬奥会的筹办中,低碳的理念指导着每一步工作。全部场馆在赛时不仅常规能源100%使用绿色电力,而且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赛时车辆中占比超过八成以上。这些严格实施的低碳措施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在无形中减缓了温室效应。不仅如此,( )。从申办到筹办再到赛后利用,我国坚持“绿色办奥”的初心未改,而且______,这种大国担当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注入中国动力,也为其他城市举办奥运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脉相承 焕然一新 空中楼阁 一诺千金
B. 一脉相承 改头换面 海市蜃楼 一言九鼎
C. 薪火相传 焕然一新 海市蜃楼 一诺千金
D. 薪火相传 改头换面 空中楼阁 一言九鼎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全部场馆在赛时常规能源100%使用绿色电力,而且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赛时车辆中占比超过八成以上。
B. 全部场馆在赛时不仅常规能源100%使用绿色电力,而且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赛时车辆中占比超过八成。
C. 赛时,不仅全部场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色电力,而且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车辆中占比超过八成。
D. 赛时,全部场馆不仅常规能源100%使用绿色电力,而且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车辆中占比超过八成。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绿色办奥是生态性和经济性的双赢 B.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申办承诺
C. 我国绿色办奥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D. 绿色办奥更是一种大国担当
【17~19题答案】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会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一脉相承: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语境为“绿色奥运”的理念前后有继承关系,应选用“一脉相承”。焕然一新:形容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语境指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应选用“焕然一新”。
空中楼阁:多比喻脱离现实的理论、不切实际的计划或虚幻的事物。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语境指“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不是不切实际的,应选用“空中楼阁”。一诺千金:形容说话算数,所许诺言信实可靠。一言九鼎:形容说话极有分量,作用大。语境指我国坚持“绿色办奥”的决心,应选用“一诺千金”。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全部场馆在赛时不仅”语序不当,“不仅”放在“全部场馆”前面。二两个“在赛时”重复赘余,可前置做时间状语,并改为“赛时”。三是“超过八成以上”杂糅,去掉“超过”或“以上”。只有C项修改正确。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根据整个语段话题是“绿色奥运”,前面有“绿色办奥是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步”“绿色办奥也是我们对绿水青山的守护”等内容可知此处句式应该是“绿色办奥更是……”,排除BC;结合后面“这种大国担当”暗示,可推知此处应为“绿色办奥更是一种大国担当”。排除A。故选D。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常说:性格即命运。这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主人公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哈姆莱特身上既闪耀着人文主义者的新思想,①______,这样冲突的两者就不免造成其复杂的思想和矛盾的性格。哈姆莱特的性格②______:起初他热情澎湃,但经历一系列变故后,他的性格变得敏感多疑,内向沉郁。③______,使他在机会面前犹豫不决,在责任面前痛苦逃避,导致了他最后的悲剧。
其实,造成哈姆莱特的人生悲剧的原因,不仅仅是他优柔寡断的性格。哈姆莱特悲剧的开始,来自于现实的种种。哈姆莱特本是一个处于王位权力中心的人,但现实权力争夺的残酷彻底粉碎了他的理想与信仰,父王死去,敌军压境,叔父篡位,母亲改嫁,朋友离心,情人成仇……他从一个“快乐的王子”变成了一个“忧郁的王子”。作为一个早期的人文主义者,哈姆莱特思想不成熟,无法与依旧强大的封建势力进行斗争。还有受到基督教传统教义的影响,如他不肯刺杀正在祷告的叔父,因为“他正在清洗他的灵魂,如果他在这一刻死去,他将进入天堂”。
20. 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 请对第二段内容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20~21题答案】
【答案】20. ①又带有封建时代的旧思想 。②是复杂的和变化着的 。③这种优柔寡断的性格。
21. 哈姆莱特优柔寡断,在权力争夺的残酷现实中理想与信仰破灭,思想不成熟以及受到基督教传统教义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
【解析】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由前面可知,此处是说哈姆莱特身上具有的思想;由后面“这样冲突的两者”可知,此处所说思想应与前面形成冲突,前面是说“闪耀着人文主义者的新思想”,那么此处自然应是“封建时代的旧思想”;前面说“既”,此处应有“又”与之呼应。
第二处,由前面可知,这句话的主语是“哈姆莱特的性格”,是对其性格的评价;由后面的冒号可知,考生可以根据冒号后的内容进行概括,由“起初……”“经历……后”可知,他的性格是“变化”的,由“热情澎湃”“敏感多疑,内向沉郁”可知,他的性格是“复杂”的。
第三处,由前面可知,此处应是承前写哈姆莱特“这种性格”;由后面“使……”可知,此处应是填写导致后面结果的内容,再根据“犹豫不决”可知,此处应是填写“这种优柔寡断的性格”。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的能力。由第二段开头一句“其实,造成哈姆莱特的人生悲剧的原因,不仅仅是他优柔寡断的性格”可知,第二段应是说造成哈姆莱特人生悲剧的原因;第二句说悲剧的开始“来自于现实的种种”,第三句和第四句具体展现“现实”的原因,即“现实权力争夺的残酷彻底粉碎了他的理想与信仰”;第五句“作为一个早期的人文主义者,哈姆莱特思想不成熟”是分析哈姆莱特思想的原因;第六句“还有受到基督教传统教义的影响”是说收到基督教传统影响的原因。
由此可知,考生只要围绕这些来概括哈姆莱特人生悲剧的原因即可。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众所周知,一般小区的树木都是由物业聘请专业的人员维护,管理成本高。某小区物业公司看到该小区闲居在家的老人多,从这些老人的需求出发,把小区里的一些树换成果树,让老人们来认养。老人们有事可做,又锻炼了身体,还有了盼头,到了秋天,结的果子就归认养的老人。这样既维护了小区环境,又节省了管理成本,还促进了小区和谐。
上述材料对你有何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题答案】
【答案】例文:
“公私不分”的景观,或许也是更有活力的景观
有时候,在公园里,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条幅——不要挖野菜;在圆明园你也会见到条幅上写着——不要捡银杏果;当然还有一种标语咱们早已司空见惯了——不要踩踏草坪。
乱采乱摘现象我们从规章制度的角度来看,当然是错误的,岂不是薅社会主义羊毛吗?可我们不妨稍微调用一点朴素的乡土道德直觉,如果草坪不能走进、果实不能享用、花朵不可以抚摸,那景观于人而言有何存在的意义呢,仅仅是看吗?
或许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拈花惹草”这个行为本身,而是行为发生的场景。
如今在老旧小区改造领域中,有个模式特别火,叫“劲松模式”,也就是改造北京劲松北里社区所总结探索出的一种有效模式。具体内容很多也很复杂,你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搜一下,网站上也有专门介绍劲松案例的演讲。在这里我只想和你分享一个细节。
一般的小区都是由物业维护绿地树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但是你想,老旧小区本就收不上几个物业费,哪有钱请人维护,所以劲松小区的绿地环境就特别差。于是负责改造项目和后期运营的愿景公司就想了个办法,把小区里的一些树换成果树,请居民自己来认养,到了秋天,结的果子就归认养的人。主人伺候树不比物业师傅更精心?“这是我孙子吃的果子,不能让人给糟蹋了”,所以小区里的老人们天天到楼下转悠。而且老人们摆弄植物、种花种菜,天生是把好手。
让老人认领果树,可不仅是省钱了这么简单。以劲松小区为例,60岁以上的老人有3000多户,让他们有事可做,生活就有了盼头;勤下楼走动,身体就会更健康;自家有片小果园,小孩子就爱常来,社区会更热闹;人一多了,小区里的店铺生意就红火,顺便租金也能提高一点,这样负责小区运营的物业管理公司就能多些利润,继续投入到社区的改善中,这是个正向的循环。
这件事细细想来,很有意思。小区绿地,按说是“公”,那物业公司你凭什么把果树让个人认养呢?其他人不就没法享用了吗?这是在损害大家的利益啊。可反过来说,这棵果树真的变成“私”了吗?也没有,虽然租给了个人,但邻居家小朋友们还是可以摘的啊,只要不破坏就行,甚至果子成熟了,主人还会分给街坊四邻们尝尝,果树是人情往来的媒介。所以只要我们抛下“公与私”,换上乡土视角,一切就顺理成章了,物业公司这么做没什么不好,而且还提升了社区活力。
在这个场景下,物业公司没有教化、改变任何人的行为,仅仅是承认了公私不分的事实,允许你把这株果树挪到差序格局中离自己更近的位置上而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主要探讨如何实现高效管理的话题。针对小区绿化管理难这一问题,如果按传统思路,找专业人员管理,那么成本就会很高。该物业公司从小区的实际出发,把小区里的一些树换成果树,让老人们来认养。老人们有事可做,又锻炼了身体,还有了盼头。这既维护了小区环境,又节省了管理成本,还促进了小区和谐,盘活了小区绿化管理这盘“死棋”。写作时,就要从认养果树这一事件现象出发,思考其背后的深层逻辑。写作时,可以从小区角度出发,讨论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管理的问题,从而展示自己与此相关的管理、行事思维;也可以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出发,指出材料中所体现的变“公养”为“私养”,提升民众对物品的爱护程度的及时转换思维、变换思维角度的意义。当然,若能从中得出更多的思考角度,并能言之有理,都是值得鼓励的。立意:1.从实际出发,科学管理。2.转换思维辟蹊径。3.拆掉传统观念的“墙”。4.从全局看问题,眼界更宽广。
河南省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三)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三)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
河南省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三)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三)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一中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四)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一中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检测(四)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简答题组,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